APP下载

浅论初中历史的兴趣教学方法

2023-03-05

学苑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方法情境

朱 虹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淮安分校,江苏 淮安 223003)

历史这门人文性课程的教学,唯有应用可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方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也唯有整合教师的历史储备、授课经验以及课程内容,方能使历史切实成为一门饱含活力的学科。

一、兴趣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挖掘历史本身的优势,让学生发现其中趣味

历史本身便有其独特的趣味性,众多历史典故、人物事迹,不管最终结局如何,对学生皆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本身的优势,让学生自行发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学习兴趣自然也能被调动起来。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一课时,过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主要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等,皆要求学生逐个记忆,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也使得学生生出错觉,觉得历史学习本身便是如此,只需要死记硬背便可,继续学习、探究的热情逐渐丧失。为此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基于历史事件本身,给学生拓展一些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趣味内容,诸如——学生游行时使用的标语有哪些、高喊的口号又是什么、起义过程中遭遇了哪几方势力的阻挠、又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等等。

在实际教学中,既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也可以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还原当时的场景,还可以选取影视作品中的相关片段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从中找到感兴趣的点自然也会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涉猎更多历史知识,学习起来也更加轻车熟路,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开始主动去了解历史、搜寻史料,学习主动性大大提升,这也正是兴趣培养的核心所在。依托于历史本身的优势,一方面使得学生更为踊跃主动地学习历史,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发现更多历史小细节,懂得以客观观点正视历史事件,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深入。

(二)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点燃兴趣的火把,在历史课堂上,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将问题一一击破是进行兴趣引导的有效方法,细化来看,可以从以下两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情境设置上可以着力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跟随问题的引领自主探索、自主表达,既没有对与错的约束,也不受固化思路的窠臼,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将兴趣调动起来。其次,在导学环节可以依托于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影视作品与历史事实的冲突、新旧经验的冲突、对与错的冲突等等,皆能让学生生出疑惑,继而产生想要继续学习的兴趣。打开兴趣的阀门后,教师应恪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让学生继续怀着质疑、批判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索,逐步解疑释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兴趣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

有了问题才会去寻找答案,如何提问同样是一门艺术,寻找答案不易,提出问题同样也有难度。在课堂上如何巧妙提问,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回答是重点所在。在问题设置方面讲究清晰、明确,需基于学生的历史学情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不仅要注重挑战性,更要注重启发性,确保班上大多数学生均能对所提问题提出一定的见解,能激起他们的思考兴致。既要避免问题难度太大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形,又要避免问题太过简单导致学生不够重视的状况,将启发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更轻松有效、深入细致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此以“科举制的创立”一课为例,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联系学生最为关注的中考,将两者相对比,适时提问——隋唐的科举制度同如今的中考相比,有哪些区别及联系?以此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他们深入至问题情境中,畅谈自己对科举制和中考的独特见解,通过探究、思考、交流等一连串过程,学生对于科举制的理解更加全面。

(三)多设置教学互动活动,在互动中深化历史学习

历史知识的学习需要以有效的教学互动为基础,学生在自由宽松的互动交流中能提升对知识内容的深层次认识,思维空间也能得以更为有效的扩展,加之,教学互动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踊跃性,提升课堂的活跃性。因而,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巧抓时机,设置不拘一格、形式多元的互动活动,除了最基本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样不可忽视,可以基于课程内容明确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加以探讨。比如说,在学习有关“鸦片战争”的知识时,便可以以“鸦片战争敲开了我国大门,请辩证分析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反向影响”为主题,让学生由此展开辩论。在你来我往的辩论活动,学生一来可以论述自己的见解,二来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博采众长,更为辩证、深入地了解鸦片战争,在深层次分析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总之,历史课堂是引领学生塑造价值观念、强化思想认识、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固化历史教学观,依托于多元互动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处在自我构建的关键期,他们不是白纸,是有想法、有性格、有特色的个体,他们有权做出自我抉择和判断,有权进行自我表达,这也正是他们展现自我的一种表现。在互动活动中畅所欲言同样是自由创造、尽情构想、深化理解、强化记忆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为学生创设适宜其建构自我的环境,让其拥有更多直抒己见、展现自我的空间。

二、兴趣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点分析

(一)基于注意规律,分配好教学时间

通常而言,初中生的注意规律表现为先稳定上升后接连下降的趋势,且初中生的注意力还有着显著的分散性特征,最佳集中时段一般为课上的前二十分钟,因而,教师在讲课时需基于注意规律巧妙设置教学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对于上课节奏的把控,知识点的解析时长最好不要超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确保学生的听课兴趣可以维持更长时间,尽量防治倦怠、厌烦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此以“辛亥革命”一课的讲解为例,可以用十分钟让学生就“戊戌变法”的相关重点加以简析,接着导入“辛亥革命”的课件,就同盟会的建立等要点内容加以细致解析。解析总时长不能多于课时的五分之二,每次解析的时长应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将课件内容逐一解析完之后,让学生自行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做好归纳、加以概述,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归纳和概述适时给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

(二)善于利用质疑,将质疑变为兴趣

有别于其他课程,在历史课堂上,对于教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学生有时候会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影视作品、文学小说中的野史杂谈、新奇解读,并由此产生质疑。而正是因为有了质疑,才更有动力去探寻正确答案。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契机,将“质疑”变为“兴趣”,利用学生的质疑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一步步解疑释惑。唯有让学生切实深入其中,在做中学,在学中思,才能让他们更有动力,才能激发其兴趣,让他们在主动开口讲、主动动脑想、主动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与挫败感,继而助力其鉴别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兴趣教学法的应用重点在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踊跃性,自根源上扭转以往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只能亦步亦趋跟随教师思路的不利局面,通过兴趣激发赋予学生更多主动性,让他们带着自己思想和见解去研究历史知识。

(三)注重思维训练,强化历史思维

历史学习的一大目标在于思想的生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一味按图索骥、让学生生记硬背的授课模式,因为不管就哪一层面而言,历史这门课程都不应局限于某种固化模式的窠臼中。要想形成辩证的历史认识,不仅要有更为发散、更为复合、更为理性的思维,更要有更为宽广开阔、辩证客观、变化发展的眼界,特别对于历史事件中因果关联的剖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言是不小的考验。因而,历史教学的本质并不是生硬的“记忆”,而是灵活的“思考”,历史是一门要以理性思维来深究的课程,历史学习同理科课程的学习一样,需要思维的训练,是一个循环渐进的思维强化和经验累积过程。

在历史课堂上,所有教学方法的应用皆需以激发、启迪、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为根本主旨,兴趣教学方法的应用亦是如此,教师在应用兴趣教学方法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领,给他们留出思维空间。而历史思维的强化除了要重视“内练”,也要做好“外展”,所谓“内练”,指的正是课堂上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所谓“外展”,本质上则是对课上内容的继续拓展和深化,一般要通过课外学习来完成。因而,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引导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课外引导,比如说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精选一些课外历史读物、专题节目等等,让学生利用闲余时间自行学习,以期在循环渐进的历史熏陶中逐步强化历史思维。

(四)优化记忆方法,灵活记忆知识点

正如上文所言,历史学习不能局限于生记硬背、照本宣科的固化模式,但也要注意,无论哪门课程的学习皆需要以记忆打底,历史课程中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不在少数,当然,这不能成为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借口。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优化记忆方法,将一板一眼的“死记”变为灵活变通的“活记”,若是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者的角色,那么,历史学习便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其价值,乃至加重负担,令学生逐渐心生倦怠。为此,教师必须及时摒弃以往所提倡的“历史学习是对已有知识的背诵”这种固化教学论调。教学方法的应用应当将学习的过程同最终结构相整合,而不是使两者相分割,要将学习历史等同于研究历史和理解历史。这便需要锻炼学生感受历史文化、洞悉历史信息的能力,突出史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搜集、汇整、辨别、论证史料,将史料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依据,以此解疑释惑,唯有让学生学会理解、懂得融入自身想法,历史教学目标才能达成。

(五)开展情境教学,寓趣味于情境中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兴趣激发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教改进程的推进以及科技手段的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愈发多元,在历史课堂上适时创设适宜的历史情境,有助于学生引导聚焦精力,全身心融入课堂。例如,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时,便可以选取若干典型历史事件亦或代表性诗词作为课程内容的导入,诸如“关中小儿坏纪纲”“宗庙新除狐兔穴”等皆是较好的导入素材。也可以巧借前沿信息设备,给学生展示相关资料、影视片段等等,以此为基础,接着设置问题——请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具体原因,让学生由此展开思索,在情境的带动下,学生主动思索、深入探讨的兴趣往往更高。此外,组织实践活动同样是兴趣激发的有力手段。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基于课程内容设置一些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知识运用能力,实现固化理论的迁移,继而助力历史素养的培育。比如说,在讲解中国近代史的相关课程时,便可以设置一些历史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活动、辩论活动亦或给学生放映相应题材的电影,去博物馆观赏文物等等,以此涵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课程是初中学年段的重要课程,历史教学的目的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历史知识传授,更在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历史人文素养的强化,而这些,正需要立足于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上。在兴趣教学法的引导下,学生不再将历史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是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继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这一过程中,学生习得的不仅仅是基本的历史常识,历史人文素养也随之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广大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固化的课堂模式,以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为引领,致力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更轻松地学习。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方法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