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课堂: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023-03-05周庆莲

学苑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案例设计教师

周庆莲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第三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229)

“读中悟、疑后想、探后练、练中创”,这是自主式学习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情境引领、组织调控、训练设计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研学环节,学生回馈更为主动,促进学习探索进程,实现深耕课堂的达成目标。所谓深耕课堂,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展开深入研究,设计适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有一定学力基础,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借助多种辅学手段,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推出自主学习活动,都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意识和习惯。

一、任务驱动,启动自主学习机制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推出适合的自学任务,不仅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够为课堂注入丰富的内驱动力,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

(一)依据教情设计任务

学生大多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借助任务进行调动,能够获得不错的启动效果。学生对教师布设任务有更多的责任感,教师精选任务内容,能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深入研究任务,顺利启动自主学习思维,其训练价值更为丰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高度契合,教师设计任务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以提升驱动效果。

如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的邀约》,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信息回馈情况,推出了变式设计任务:为帮助大家顺利度过青春期,我们学校决定举行一个特别的青春主题的教育活动。为提升活动的适合性,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标语请结合自身实际,请大家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之中。教师设定清晰的任务目标,要求学生展开主动探索学习,在深度探究和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走进学生群体,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搜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回馈和调度,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解读设计内涵,将自主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不同期待,教师对任务进行细化设计,给不同群体学生以明确指导,确保研学行动的顺利展开。主题设计、活动设计、标语设计,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做出创新设计,以调动学生的学科思维。

(二)针对学情组织任务

学生的学力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接受任务的能力会呈现差异性,教师对学情解读和分析时,要有分层意识,对学生进行群体化组织,为不同群体设计不同学习任务,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处理,可以大大提升任务的适配性,增加其调动力度。如果有需要,教师可吸纳学生参与意见,可以提升任务设计品质。

学生对青春话题比较敏感,对男生女生生理、心理问题更为关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时,要与学生多交流,这样才能为任务设计提供有价值参数。如教学《青春的心弦》这部分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平时观察和调研情况,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男生和女生到了青春期,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但也有特殊情况,在着装、言行方面,有的男生说话细声细语,有的女生喜欢穿男性化服装。针对这些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环节,教师与学生展开多种交流,提示学生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学生从场合需要、个性追求、性格特点等方向做渗透发掘,对相关现象进行对应解读,其研学性质凸显出来。教师设计思考性任务,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积极回馈,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形成。

二、情境引领,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教师对学生诉求有客观分析,以提升教学情境设计针对性,不妨借助更多教辅手段,结合生活案例,提炼悬疑问题,展示具体影像,都能够形成学习调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一)利用案例设定情境

情境调度成为重要设计手段,教师精选情境方式,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启迪性。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一些生活现象,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敏感,教师需要进行对接处理,给学生思维启动提供助力支持,这样能够创造更多研学契机,顺利启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对灵动性、生活化情境比较有感觉,学习思维顺利启动。

教师利用案例创设学习情境,能够快速引起学生关注,因为这些案例都与学生生活有直接关联,自然有丰富调动力量。如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这部分内容,教师课堂导学环节,讲述生活案例:张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因为太过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输掉比赛后,他忍不住流下热泪。这是什么样的情绪?如何控制这种情绪?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应对?案例投放之后,学生迅速给予反馈。教师对多种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结,挑选有代表性的观点,组织学生做集体讨论。学生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对案例信息比较敏感,都能够主动展开深度思考,并展开具体设计,进行自查自纠学习。教师利用生活案例进行调度设计,学生回馈及时,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为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核心创造了条件。

(二)推出问题启动情境

教师利用问题展开调度,能够对接学生关注点,其激发效果良好。学生有不同关切点,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分析,找到学生的关切点,展开巧妙设计,以提升教学设计适合性。如果教师能够科学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辩论问题、归结问题,都可以产生丰富的调动作用,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研学环节,在创造性探索中建立学科基础能力。

学生对关注问题有特殊兴趣,教师针对性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如教学《品出情感的韵味》这部分内容,教师利用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细致观察,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展开思考,给出自己的个性解读。如:“你对祖国的情感是什么?”“你对亲人的情感是怎样的?”“你对同学的情感是如何的?”问题众多,学生开始选择性思考,并结合生活经历,解读这些问题。热爱祖国,学生对关键词“热爱”进行重点解读,认为祖国是母亲,我们对母亲的感情是无私的、纯真的;关涉亲人情感话题,学生大多从血浓于水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关于同学之情,教师鼓励学生借助一些名言展开讨论,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教师利用多种辅学手段进行设计,对学生感官带来冲击,制造更多学习思考契机,以调动学生的学科思维。

三、组织调控,提升自主学习品质

教师根据学情分析,推出系列性学习活动任务,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学生对互动性学习比较有感觉,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能够创造更多教学起点,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

(一)优化师生互动组织

学生对师生合作学习比较有期待,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这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情,也能够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策略整合。师生互动形式有很多,提问、讨论、辩论、质疑、解答、抢答等,都能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教师需要展开优化设计,让师生互动自然发生,为学生研学提供有效支持。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做好精心筛选,以提升教学契合性。在教学《“我”和“我们”》这部分内容,教师展示班级参与学校演讲比赛的图片信息,要求获奖的学生进行典型发言,引导学生从个人付出、同学帮助、老师鼓励等角度进行解读,学生快速进入展示环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介绍参赛经历,促使学生进行学习总结,重点介绍在他人帮助下取得成绩相关内容,让学生自然形成正面认知。集体活动往往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针对性设计和调度,为学生规划清晰思考路线,这对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也有积极帮助。

(二)创新生生交流组织

教师设计生生互动活动任务,同样能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相融合,能够产生丰富内驱动力。对话、实验、观察、调查、演绎等互动性学习,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唯有执行材料搜集、知识储备工作,才能确保这些互动活动顺利展开,教师要做好调度和组织,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学生对班级集体活动比较关注,教师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活动任务的契合性。如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这部分内容,教师讲述具体案例:张聪同学经常主动给班主任提建议,自觉参与班级管理行动,提出不少建设性管理建议。在集体生活中,你会像张聪一样关心集体建设吗?结合班级管理现实,为班主任提一些管理建议,看谁的建议更有建设性。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建言中,有管理建议呈现,也有管理方法设计,还有管理活动方案展示,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带来更多启示。教师要求学生的进行多点互动交流,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先结合案例进行多点调动,要求学生进行创意思考,提出管理建议,成功对接学生学习思维,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班级管理最为熟悉,研究管理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教师选择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其适合性更高,组织效果更为显著。

四、训练延伸,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课堂训练设计环节,教师做好对接处理,推出电子作业任务,对接生活设计研究课题,都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契机,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一)对接生活设计训练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根据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设计训练任务,能够衍生诸多自主学习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创造条件。学生有丰富生活经历和体验,教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进行深入调查,推出更多生活化训练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学科训练,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在创造性学习中成长学科能力。

学生对生活案例比较感兴趣,教师对接设计,利用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调度,都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如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求学生搜集新近发生在身边的法律案例,学生主动性很高,很快就有新闻呈现。如近期网络展示新闻,某地出现一起虐待儿童的案件,一个四岁男孩,被继母毒打,遍体鳞伤,这个事件一经发布,便引起网友关注,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教师将相关网络链接发布出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保护未成年需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宣传?如何正确处理相关法律问题?学生开始阅读相关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针对相关法律规定,对案件本身进行具体分析。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学生在发言中谴责无良后母的行为,为保护未成人提出一些建言。教师利用网络新闻展开训练设计,创造集体讨论机会,为学生提供深度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

(二)借助网络拓宽训练

学生对网络化学习最为熟悉,教师设计一些电子作业任务,或者是网络信息搜集、网络交互等任务,都能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机会。特别是网络案例信息查找、网络平台交互等训练任务,深受学生的青睐。学生运用网络技术能力毋庸置疑,教师合理关涉组织训练任务,能够创造更多训练契机,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全面提升其学科综合能力有积极帮助。

教师对学生心理进行具体调研,能够抓住教学切点,迅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教学《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内容,教师设计网络信息搜集任务:伤害未成人案件时有发生,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整理一些典型案例,以调查报告形式呈现出来,准备在班级集体展示,如果需要,还可以配设图片和说明文字,表达你的个性观点。学生对调查报告不是很熟悉,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案例,指导学生自然进入到信息搜集整合环节。网络信息搜集时,教师给出关键词,要求学生进行针对性思考,结合案例做具体分析,归结研究成果。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推出网络交互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微信群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观摩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效,展开多重评价活动。学生对网络交流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做出回馈,教师适时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互动,微信群交流气氛活跃起来。教师推出网络信息和交互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互动交流活动,学生要做好信息储备,还要进行梳理和思考,形成个性观点,在互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见解。教师合理运用网络进行训练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

五、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自主学习任务,组织自主学习活动,延伸自主学习训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建立更多学习起点,对全面塑造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有积极帮助。任务驱动、活动组织、情境调动、训练设计等,都能够创造自主学习契机,教师有意识进行优化设计,学生回馈积极主动,其培养效果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案例设计教师
最美教师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师如何说课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