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培养探讨

2023-03-05

学苑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活动课文

丁 静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215)

目前,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依然以语文教材为主,很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抗拒情绪。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小学生都选择无视语文教师安排的阅读作业,而即使进行了阅读活动,也无法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高年级小学生之所以没有语文阅读的热情,且无法深入理解课文意涵,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过度看重语文知识的记忆与背诵,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必须要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积极培养其主动思维能力。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含有大量高水准的课文。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都往往存在只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任务,而忽视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等问题。同时,高年级语文阅读模式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而所谓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本质也不过是应试教育模式之下的枯燥训练。甚至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出于提升阅读教学进度的目的,完全支配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评估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继而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客观性。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只是出于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机械地阅读课文,大幅度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二)小学语文教师引导者角色的缺位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普遍没有有效设计阅读时间,没有合理衔接学生自主阅读与小组讨论环节,而且所提问题也无法有效结合阅读内容。虽然上述教学模式也是围绕学生展开,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引导者角色的缺位,同样会导致学生阅读学习失去方向,阅读学习成效大幅度下降。除此之外,也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混乱无序,打击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活动的热情,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三)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配置不合理,缺乏多样性的阅读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知识讲解占据着较大比重,同时也是核心教学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则应该依据学生心理状态和课堂表现,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方面能够提升语文知识讲解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加入到语文阅读活动中。然而,在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所应用的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而且也没有编制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此外,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及时掌握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较大阻碍,大幅度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质量。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广度有余,但深度不足

在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量相对较大,同时,阅读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被迫采用罗列语文知识点的教学模式。不难看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语文教师虽然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得到丰富,然而却无法使学生对学习要点予以明确。除此之外,在增加语文知识广度的同时,也意味着知识深度的不足,继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如此,自然也无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旨。

(五)高年级学生缺乏阅读热情

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从自身感受出发,以生硬的方式将阅读方式告知学生。然而,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若没有阅读兴趣,依然无法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继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接受了语文阅读教育,学生也很难领悟语文课文中所蕴藏的涵义,使语文课文失去其应有的教育价值。除此之外,若语文教师无法保障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会到愉悦,则无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愿,最终对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二、现阶段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办法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全面掌握

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保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序展开。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进入高年级之后,普遍都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够遵守课堂行为准则,然而,部分高年级学生也会失去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且主要表现为对语文教师的提问保持沉默或者不参与小组讨论等。也有部分学生喜欢独处,对集体活动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普遍喜欢受到关注,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或者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的自我价值难以得到体现。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积极互动,并且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与游戏之中,以此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保障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应该凭借各类社交平台对学生思想状态予以掌握,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阅读教学方案,由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二)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小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无论是其认知能力,还是其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外,高年级小学生也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恰恰是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合理编制教学计划,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型时期,通过情境创设等手段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此对正处在思维方式转型期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如此,则应该大幅度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成效。为了实现上述阅读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则必须首先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更具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吸引小学生自觉加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之中。现以《桥》教学活动展开详细阐述,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提问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例如:“老汉勇敢地冲到队伍中,将小伙子救出来。对这一行为你有什么感受呢?”语文教师依据学生所答内容,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本文中的老汉,你会不会冲到前面,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救出来呢?”可以预料,不同学生有着各自的观点,有些学生认为维持秩序是正确的做法,而也有些学生很可能持有相反观点,认为应该将小孩的生命放在首位。作为语文教师,通过提出上述问题,其主要目的即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思想。如果语文教师仅仅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则很可能无法对人物情感感同身受。而第二个问题则能够帮助学生以自身感受体会课文中人物内心博弈,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意涵,产生情感共鸣。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加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巧妙引导,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无论是其思想水平,还是其认知能力,都往往各不相同。小学语文教师则应该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时,杜绝通过生硬干预的方式要求学生以成年人的立场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时刻观察学生的课堂状态,以此在恰当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或者回答问题。以《少年闰土》课文阅读教学活动为例,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安排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以此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角色情感和观点。同时,也应该合理回答学生提问。比如,如果有学生对课文叙述方式存在疑虑,而提出以下问题:“我觉得文章中的第一段是不是有点多余呢?依照这样的叙述我觉得没有写的必要了。”作为语文教师,则应该在有效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其理解首段的意义。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探讨,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首段的意义。比如:“本文主要讲的是作者通过对儿时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闰土的感情,虽然作者已经成年,但是记忆里依然是儿时和闰土在一起的快乐情景。”“首段没有准确描述闰土,所以可以删除。”“就算是不真实的,但第一段中的情景代表了作者心中的向往,是不可以删除的。”从上述不同观点理解这篇课文,语文教师则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发掘课文思想,并基于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学生提问与学生间讨论,语文教师也能够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领域,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传授阅读方法,对小学生主动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展开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方式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同时,鼓励学生朗诵课文,从而对学生语文语感及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具体而言,学生在朗诵课文的过程中,大脑会同时受到听觉和视觉不同符号形式的刺激,因此需要同时破译两种符号信息,基于此在脑海中构建起相应的画面。考虑到这种阅读方式尤其适合具备有着一定思维能力的学生,因此在现阶段被普遍应用在了我国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除此之外,通过默读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小学生展开深入阅读。不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以特定速度进行默读,并且从情感层面理解课文思想,以此深入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感情。而在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朗诵与默读方式之后,语文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两种阅读方式,以此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应该从课文内容出发,合理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朗诵更加适合抒情式的课文,而默读则更加适合叙事式的课文。以《为人民服务》课文阅读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则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朗诵,并且在要求学生通读与精读的前提下,对“为人民服务”精神形成全面理解。通过这种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则能够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并基于此使其自主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五)鼓励学生质疑,对其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育模式之下,语文教师往往向学生提出问题,而学生则进行回答。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现阶段,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新标准,语文教师则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以此对学生发散思维与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为了能够解答问题,学生则往往会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以此寻找问题的答案。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则应该在此过程中起到指引的作用,确保学生阅读活动方向正确。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应该合理分配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模式进行阅读活动,同时组织不同小组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立场理解课文内容。以《两小儿辩日》教学活动为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组织学生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辩论,以此在质疑彼此观点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工作得到进一步推动的背景下,各地方小学语文教师都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为了确保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达到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语文教师则应该对现有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并且以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作为教学目标,从不同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出发,合理编制针对性的阅读教学计划。同时,也应该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提问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此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主动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活动课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背课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