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优化策略
2023-03-05李怡天津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文/李怡 (天津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当前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管控风险一般以投标价格风险、成本控制风险、汇率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为主。如果这些风险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管控,不仅会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甚至还会影响企业所承接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但是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管理者为了实现短期的投资效益,在开展项目战略决策的时候,资金结构不协调,投资款项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成本控制工作不到位,如管理混乱、枝节过多、流程不畅通等,不仅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控风险,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效能。因此在实践中,要求施工企业了解各施工项目的具体需求,调节资金结构,开展理性投资,建立完善的监督管控机制,全面提高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效率,为加速施工企业发展和转型提供系统的保障。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起源与发展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开展各类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无法控制和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企业获得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偏差。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资金的筹措、长短期投资还是后期的利润分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较为严峻的财务风险。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些风险随着市场政策的调整、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战略布局的更新,也会出现动态改变。想要有效杜绝以上风险,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建立科学的风险防控机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综合监督和管控,防止企业承担连带责任或经济损失。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投标价格风险
施工企业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模式也存在不同。但大体如下:首先要根据项目的施工图纸设计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现场签证情况等,确定投标行业定额;或者根据当地规定的定额进行最终费用的结算。其次,部分施工企业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逐渐降点报价。再次是利用工程量清单,开展系列追踪报价工作。最后是依照图纸规划内容,按照工程量编制最终的固定总价报价体系。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施工企业受到市场资源价格及定额价格的影响,容易出现低价中标的情况,如竞价环节成为投标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建设团队的组织施工能力、工程质量、业界口碑等,造成低价平天下的畸形标准,最终施工项目的毛利率相对较低,需要施工企业承担相对较高的价格风险[1]。
(二)成本控制风险
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总成本费用构成包括项目管理费、直接费用、分包支出费用、机械费、材料费、人工费、施工作业成本、税金和期间费用等。其中,施工企业成本90%以上都集中在作业成本费用中。因为施工企业开展的工作任务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种,依靠管理和出售服务来获得经济效益。工作中最重要的资源以人力资源为主,但人力资源也是最难管控、最复杂且最活跃的资源,无形中加大了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风险与难度。例如,由于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人工成本支出费用大;由于材料或设备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理念较弱,采购的物资不合格,出现二次成本支出的情况;部分施工现场组织管理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安保制度不健全,对事故发生的应急抢险缺少机动机制,滋生了理赔风险。这些风险大多集中反映到施工企业的财务损益中,直接影响企业最终实现的经济效益。
(三)汇率风险
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行,再加上“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就建筑行业来讲,整个“十二五”期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虽然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社会地位,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人民币升值加快,人民币汇率管理也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部分施工企业在承包国外工程的时候,可能由于合同签订时承诺以人民币兑付。而人民币不断升值,施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汇率风险频发。
(四)现金流量风险
部分施工项目的投资方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投资总额,规定对施工企业的付款达到合同数额85%左右便停止支付,后续结算完毕之后再二次支付。但是一般的施工项目结算周期在3~5年左右,如果一直拖欠施工企业的投资款,不仅会滋生企业内部的呆账和坏账,同时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现金流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导致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存货或应收账款当中,不利于回收和应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施工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占比相对较大,2021年甚至上升到了75%,同比增长45%,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可见,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浪潮中,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正逐年上升,并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高效运营。尤其在新冠病毒感染影响下,国家财政赤字,地方财政紧张,建设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但融资额度已用满,需要靠民营保理来作融资,出现巨大的应收应付款,财务状况结构速动比率不足1,流量风险巨大[2]。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结构不够协调
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资金构成以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为主,还有一些承接市政项目的施工企业,可能会获得政府或有关部门的财政补贴,但一般数额有限,还需要企业接受外部投资。施工企业保持资金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使企业的发展之路更加通畅。但是一些施工企业经手的施工项目本身资金需求大,而且投资周期长,想要准备大量的现金流量和投资金额,施工企业不得不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融资借贷,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结构严重失衡。如果施工结果达不到预期或者未在规定和要求的期限内竣工,企业便得不到全部的投资款和利润,偿还贷款的能力也会下降,随之引发财务风险。从当前我国施工企业资金结构现状来看,借贷比例过大、贷款金额过高的问题层出不穷。政策不断调整,如果银行提高利率,还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运营负担,导致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严重受限,走向被吞并的结局。
(二)项目投资欠缺理性分析
施工企业的投资决策是保障企业获得利润的关键,因此,管理者的投资意向以及决策计划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但是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使,盲目参与到大型市政工程的竞标行列当中,没有考察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施工技术水平和资金状况等,盲目竞标本身会占用企业各职能部门大比例的时间,浪费了人力与资源。还有部分企业即使竞标成功,获得了工程的施工权限,但是由于企业内部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资质不健全,应用的技术规格与目标工程任务不匹配等,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分项目质量不合格,需要施工企业承担相应的连带损失和经济责任,降低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效益。除此之外,一些中标项目不在本地,施工单位对外地市场的情况不熟悉,在合作施工的时候,并没有对合作主体的信誉、资质进行全面考察,项目投资欠缺合理性,如果其他合作方出现了卷款潜逃的问题,很难及时追回投资款,造成施工企业流失大量资产。
(三)施工成本控制不够合理
施工成本包括材料费用成本、设备使用和租赁成本、人力资源费用成本以及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成本等。虽然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制定了完善的成本管控机制,也做好了预算编制工作,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成本缺少范本,不具备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而建设项目各异,个性化差异明显,成本控制反映了施工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但由于过程繁杂,人为因素较多,且施工人员工作中较少以成本控制为导向,更多以完成施工任务为目标,节约意识淡薄。再加上施工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不科学,没有建立分项的成本规划机制,责任机制的落实也不到位[3]。
(四)工程支付缺少有力监管
工程款付款方式一般包括按月定期结算、分段结算和竣工后一次结算等几种类型。但是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在与投资商或承包商签署合同的时候,虽然在申报计量批复后支付,或者按照施工进度的百分比支付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标注,但由于业主并不遵守支付约定,施工单位作为乙方只能适当追要,违约责任比较模糊。合同中的工程支付条款不清晰,为相关主体的违约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再加上一些投资商和施工企业本身属于利益互通的关系,在工程支付阶段缺乏第三方监理或审计机构的有力监管,容易出现工程支付款未按时间交付或者支付金额缺失等问题,导致施工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现金流量风险。还有部分投资主体由于投资款项筹集不到位,在临近施工阶段要求施工企业垫付投资资金,这些资金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施工企业内部的呆账将持续累积,影响后续的投资和经营。
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一)协调资金结构
优化调整施工企业的资金结构,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首先要求施工企业管理者能够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的资金存量。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中心,对每一个项目资金的申请、使用和二次归集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追踪,确保资金不被滥用。在整个过程中,也要协调建立辅助的资金管理追责机制,针对来源不明的资金款项或者未按时收回的垫付资金,要追究相关的负责人责任,全面协调施工企业内部的资金结构。除此之外,也要求施工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高企业整体的信誉,寻求银行的帮助获得筹集款项,避免向其他金融机构借贷滋生利率矛盾[4]。
例如,某施工企业根据不同的建设工程项目,制定相关资金管理案例以及供应链融资体系。该体系包含三大类,首先是融资产品管理体系,其次是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机制,最后是银行合作伙伴建立机制。三大融资机制的建设,不仅为施工企业的资金筹集工作拓宽了渠道,同时也盘活了该施工企业内部的资金存量,有效调整了该企业的资金结构。
(二)进行理性投资
理性投资是当前施工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效率的关键。实践中,首先要求施工企业管理层能够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在制定重大投资方案之前,要听取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业务部门的意见。就投资方案中的施工风险点、项目合作方的信誉问题等内容进行系统评估,并了解投资的预期效益以及投资时长等,保证投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多次投资、盲目投资。其次,除了进行大型工程项目投资之外,施工企业管理者也应该注重内部控制方面的投资,例如在高端技术人才和管控人才的引进方面,增加经济投入力度,建立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在技术研发和高端施工设备的开发方面,施工企业也可以增加经济投入力度,组建高质量的施工团队,开发最先进的施工设备,撰写科学客观的标书,以提高竞标的成功率。
(三)施工成本标准化规范化
施工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涉及的施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以及一系列组织规划成本等,提高这些成本的规范化布局和标准化生产,不仅能够保障施工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实现降本增效的企业发展目标。因此在实践中,要求施工企业管理者能够制定更科学的目标成本法和效益成本实现方略,对每一项成本支出行为进行科学管控。例如对机械成本进行管控,要维护和保护好租赁设备,预防毁损;根据施工方案,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避免出现机械设备的闲置或工作任务不饱满等情况,并实现分包管理和材料管理的标准化。在人工成本控制方面,要求施工企业能够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选择劳务水平高且技术过关、符合施工需要的技术团队,保证有效用工。与此同时,也要制定合理且科学的施工方案,界定好定额内用工和定额外用工两种模式,使用工工资单价控制在总造价范围内,并保证施工人员薪资的合理性,避免出现误工、罢工的情况[5]。
(四)建立款项使用监督机制
施工企业优化财务风险管控的策略,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每一笔款项能够落实到位,避免出现超支或人为挪用公款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施工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和业务安排,建立款项使用监督机制,每一笔款项的应用都应该进行事前的预测、事中的管理以及事后的追踪。以材料采购款项监督为主,需要审计监督人员就材料采购申请表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审核,深入市场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格材料的价格,以及可能出现的政策调整情况,完善材料采购申请表的细则内容。材料采购完毕之后,监督审计人员还要就采购款项的实际支出和预测金额进行合理比对,发现大额超支的情况要立即寻找原因,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紧急追责,全面保障款项使用监督机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避免出现利益勾连影响施工企业效益的情况。
五、结束语
施工企业全面提高财务风险管控的效率,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减本增效的经营管理目标,同时也能扩大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竞争优势。在实践中,需要施工企业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进行积极部署和有效预防,全面协调企业内部的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理性投资,提升投资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施工成本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并建立健全多种款项使用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效率,为加速施工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系统的制度保障。
相关链接
筹资风险(Financial Risk),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使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Financial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