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情境中绽放口语交际之花
——小学语文统编六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教学收获
2023-03-05干超宇王娜炯
干超宇 王娜炯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浙江余姚 315400)
在小学进行行之有效的口语交流教学,一定要抓住“因材施教”这一关键词,在进行相关课程的教材授课过程中,选择符合小学生不同阶段年龄特征、满足不同学段小学生在和同学、教师、家长日常沟通交流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话题。笔者在《请你支持我》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高年级小学生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选择适当的语言、方法说服别人,得到别人的支持,然后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明确目标,夯实基础
统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材包括话题引出、情境描述、交际提示等内容,具体呈现每次学习的内容与目标,尤其是以“小贴士”的形式呈现本课教学要点,使目标更加鲜明易懂,这是统编教科书口语交际编排的一大特色。在教学时,教师应特别关注“小贴士”内容,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活动化的方式将目标落实于具体的交际活动之中。比如在《请你支持我》中的小贴士:“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进一步解读小贴士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首先,要有良好的交际习惯,先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诉求。其次,就是要将自己诉求的合理性说清楚。说清楚要做哪些事,做这些有什么作用,特别是作用这点,得到对方的认同,别人才会支持你。最后,还要将对方的担心、疑虑考虑到位,想办法打消对方的顾虑。最后一点既是交际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很能考验学生临场的应变能力。
学习目标的确定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具体情况所进行的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的需求进一步发展,对交流的渴望递增,但是因为“能力不够”往往力不从心,从而慢慢疲于交流。虽然每个人从牙牙学语起,基本上在利用口语交际这一表达媒介和自己的家长与老师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十分明显地感受到“能说”与“会说”之间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受大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上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笔者观察所教班级的学生,大多都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生与教师、家长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处于一种无条理、凌乱的状态。这类学生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但说话抓不住重点,表达没有逻辑性;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使用较多的口头禅,连贯性差,让听的人抓不住学生所说的重点在哪里,进而导致“听的人疲惫,说的人费劲”的尴尬局面。其二,学生确实有想要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却不知道怎么说。这类学生可能还没有仔细想好在提出这个建议后,具体可以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做的好处是什么,缺少了说服力,等等,说话抓不到重点,容易“跑题”。其三,还有一类学生,他们在和自己的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确实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一些想法,不过预设不够充分,思维不够缜密,对于自己提出的建议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思考不到位,临场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学生的想法就是,我只要把自己要讲的都说了,对方就一定会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至于对方要是不同意,我如何去进行有效的应对,这个却不去考虑。
以上三种情形在大多数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也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刚进入青春敏感期,很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平常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被老师批评,因而常常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如何既能顾及学生的这种心理,又能解决以上问题呢?笔者结合学情,仔细解读教材,研究学生交际能力的起点,从“教、说、评”的三维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再构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场景训练,学会有理有据地说服别人,请求别人支持。(2)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说服别人时要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学会换位思考,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想好恰当的应对策略。(3)选取任务,模拟对应情景,分角色表演,说服别人。
二、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共情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口语交际需要情境,情境与口语交际本就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因此,结合学生的情况,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取材,将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景融入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提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又能切实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口语交际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接地气,有生活气息的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和学生在理解方面的隔阂,减少学生日常生活和课本所举范例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愿意甚至乐意去交流,必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生活情境是真实地发生在学生生活中,这种亲切感不但不会让学生远离并抗拒交流,反而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一沟通方式的喜爱。因此,有趣和真实应该成为判定一个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准。当口语交际的情境渗透在学生的交际中,成为生活的必需时,他们的口语交际素养及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一)口语交际要入情——紧贴生活,点燃交际动机
口语交际是在听与说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该在具体的、日常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口语交际要入情,就是情境的引入、创设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法,尽量减少学生与文本交际内容所产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熟悉感,鼓励学生开口表达、愿意表达和自由表达。在教学中,老师应以生为本,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表达机会,可以通过设计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很多事情要获得别人的支持”,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脑海中就会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机联系起来,进而和教师之间形成了初步的共鸣。这时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就搭建起来了,教师就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进入正题。
片段1: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很多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说一说。
生1:我想在周末参加同学的聚会,但是妈妈好像有点顾虑。
生2:我想说服妈妈给我购买一个电话手表。
……
以上学生的种种不同的回答,其实就是激发了他们对口语交际的熟悉感,也提醒口语交际是一种他们在生活中恰恰所需要的交流沟通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课程学习的学生也乐于学习、乐于尝试。这种以共情来促进学生学习欲望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容易也是最乐意接受的。
(二)口语交际要入境——立足真实,勾连生活体验
一般而言,越是真实有趣的情境,能够带来的口语交际的沉浸体验感越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好。口语交际要入境,就是情境的引入、创设尽可能真实,以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在引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时,很多时候给出了学生并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因而学生很难做到共情。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真实的情境。“生活即教育”这一观点揭示了口语交际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特性。生活唤醒学生真实的需求,而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最真实的口语交际的情景。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务必站在一个真实的角度,拉近所使用的口语交际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和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请你支持我》中,教材以希望老师同意学生创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一个生活案例引入,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感的。如果没有任何有效的教学机制,那学生就会游离在这个情境之外,无法设身处地站在文本中设定的主人公“我”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学习到的仅仅只是教师给予的知识,而不是自己体验所得的知识。那该怎么办呢?既然“办报”与学生有距离感,那就建构支架,拉近他们的距离。如果这情境中的人物不再是没有灵魂的“纸片人”,而是真实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同学、老师,那是否距离会拉近?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笔者在进行《请你支持我》这一课时,邀请了同班同学以及班主任老师拍摄视频,当视频中的“魏同学”出现时,学生顿时拉近了与“办报”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积极帮“魏同学”出谋划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勾连生活中的人物“魏同学”,此时,学生所感觉到的“办报”距离感在无形中消失。
三、利用多元互动,优化表达效果
引入、创设生活情境,接入口语交际话题,仅是口语交际课的首要环节。与此同时,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如帮助学生还原生活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等不容小觑,它们可以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控交际话题的方向,进而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助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循序渐进的提升。
(一)反复实践,全程指导
口语交际教学最终指向的一定是运用,既在教师创设的多样情境中运用,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可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的要点,学生在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中难以将之行之有效地内化为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也正是因为如此,提高学生的交际素养这一目标也难以达到。为此笔者增加了实践环节,并在学生反复多次的口语交际实践中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答疑解惑,推动学生之间口语交际深入下去。在《请你支持我》一课中,学生经过情景讨论后渐入佳境,从课本案例中获得启发进入练兵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回顾概括获得支持的要点。
片段2:
师:在开始练兵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之前的情境,想一想你认为获得别人支持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学生交流)
在经过指导之后,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交流讨论。教材中设置了三个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情境进行模拟演练。不论是“养小狗”还是“生物角的布置”,抑或是“义卖活动的开展”,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且愿意尝试的。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经历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节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仅做好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就可以,适当地参与,让学生在指导中实践,在实践中习得。
(二)直面冲突,灵活应对
口语交际的过程包含了很多思维活动的过程,从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既是遣词造句、口头传达的过程,更是辨析、理解和综合等思维的过程。很多时候,口语交际由于完全没有“冲突”,交际过程过于顺利,但是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会是以前情况吗?
片段3:
学生:妈妈,我希望能养一只狗。我保证一定会好好照顾它,而且成绩一定不会下降,好吗?
妈妈:好的!
学生:谢谢。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特意地为学生出难题,作为“麻烦人物”去“刁难”他们,逼着他们去动脑筋,去想办法。比如,在师生互动练兵的过程中,笔者即采取了以下做法。
片段4:
学生:妈妈,我想养一只小狗。我保证一定会好好照顾它,而且成绩一定不会下降,好吗?
妈妈(老师):怎么照顾呢?这可不简单呀!喂食、上厕所等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妈妈:可是你周末有很多活动,这时候小狗怎么办呀?
其实,在一次次冲突中,学生慢慢了解了获得别人支持的要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是获得了别人的支持,也有可能会存在不成功的情况,那该怎么呢?这实际上也是学生应该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所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比如,思考方案可以再详细些,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对方会出现怎样的顾虑,针对这样的顾虑,有什么解决措施,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懂得知进退,要学会替别人考虑问题,出现问题要直接面对。在《请你支持我》一课中有以下三个不同的口语交际情境:
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一个,试着说服别人支持你。
(1)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2)说服同学,在班里设立“生物角”。
(3)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交际的对象不同,使用的语言、语气也不同。比如,说服家长,语气可亲昵、随便些;说服同学,语气可亲切一点、有号召力一点;说服校长,语气则要庄重一些,有理有据。解决的问题难易不同,所做的准备也应不一样。这三个情境中,前面两个面对的对象与自己很亲近,可能获得支持的概率要高一些,那第三个情境就不一样了。说服校长组织一次义卖活动,这样一个涉及人员多、范围广的事件,校长也会站在自己职位的角度考虑问题,难免就会有很多的顾虑,比如“这个活动的意义何在?”“以什么形式展开?”“怎么组织?”“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最后所筹得的善款怎么处理?”等,都完全可能成为校长反问学生的问题,学生都能一一应对吗?校长又一定能支持吗?那如果没有获得校长的支持,这一次交际是失败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学生面对一次次冲突,提前进行详尽充分的准备,积极而灵活地应对,这就是一次很成功的交际活动。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会倾听和表达,也要学会交流与合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口语交际过程中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即时评价,多方鼓励
在一般的情况下,口语交际的效果难以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判定。同时,在阶段性评价中也很难做到正确、全面的评价,因此也被许多老师忽视。笔者认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主体可以多元化。比如,可以让教师进行测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甚至有时候可以作为一次家庭作业,由家长来评判。这样的评价才全面,但无论是哪一方,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同时,激励性评价也一定要围绕着训练的重点展开。落实一课一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再者,与明确量化了的语文书面试卷相比,口语交际的测评难以有精确的标准,但教师也尽量避免“你讲得很好!”“你真棒!”等泛泛而评,而尽量做到评价有理有据。在《请你支持我》中,学生在练兵之前,笔者先在多媒体上展示评价要求,如“态度诚恳又有礼貌”“理由充分又完整”“设想周到又稳妥”“语言得体又清楚”等,并要求学生“如果你的伙伴做到了,请为他(她)打一颗星星”。教师即时恰当的鼓励,可以缓解学生口语表达的焦虑情绪,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积极展现自我,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课堂的氛围。
笔者认为,只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将每个环节落到实处,口语交际教材的编排目的才能得以彰显;完成每节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任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不断教学浸润之中才会有可能内化为一种日常能力;经过不断的锤炼打磨之后,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口语交际教学体系;在持之以恒的沉浸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多元的情境资源,不断整合,不断创新,将生活情境融入口语交际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交际兴趣,丰富口语交际训练话题,让学生愿意开口、乐于交流、善于表达,师生共同协作完成预期的口语交际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