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以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为例
2023-03-05梁姣
梁 姣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重庆 4015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高校要把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并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当前由于师范毕业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就业岗位总量不足、供需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慢就业”趋势加剧[1],导致师范生就业一度成为各高校的难题。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就业的指导者和规划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目前我国就业的整体形式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在增加,社会岗位的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制造业及技术型的人才较为缺乏。根据实际就业调研了解到,大多数师范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较低,其中涉及薪资、福利待遇、学校层次、环境等;同时,部分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到中小学任教,教学知识较为基础,认为大学所学的数学专业知识被荒废了,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总体来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亟须改变,整体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1.1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师范生就业压力较大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22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1076万,比2021年净增长16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师范院校毕业生总数60多万,但仅30%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从教。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岗位减少,就业难度增加,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1.2 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师范生实践能力欠缺
第一,就业观念传统。师范专业的学生就业观念单一,对社会发展形势不了解不想去边远区县,导致毕业之后面对现实的就业环境难以转变观念。第二,个人能力欠缺。各类学校对毕业生学历要求普遍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全面,并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一门课程。值得关注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为理科方向,理科生虽然思维敏捷,逻辑思维强,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文字功底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讲课水平有待提升。因此,作为师范生,应该重视锻炼自身讲课能力,积累经验,提升讲课水平。第三,责任心较差。学生没有考虑毕业之后,个人对家庭和社会所负的责任,主要表现为“慢就业”,甚至“不就业”。
目前针对此专业,高校均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过硬、业务精湛,能完全胜任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的老师为目标;并且能在科技、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数学师范专业,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师范生技能竞赛等,以赛促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并且获奖的学生只占小部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数学专业课程多且难度大,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花费在专业技能比赛的时间比较少。
1.3 高校就业指导不充分,辅导员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首先,辅导员就业指导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未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全方位培训,人员配备有待健全,高校对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辅导员自身就业指导能力有待提高。第一是辅导员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了解不深刻;第二是因为辅导员岗位的人员变动大,很多刚毕业的本科学生或研究生担任毕业班辅导员,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缺乏就业经验,因此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高质量就业。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经过专业学习,了解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之后,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的理性选择;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与职位相匹配的过程。高校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开展师范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指导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对专业有清晰的认知,并且根据自身能力的提升、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对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进行调整。师范专业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进入理想的工作岗位,就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打牢专业知识基础,提高讲课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
其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实际上,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有的个人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才能以及讲课技能。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之后,也促使他们拥有从事教师职业所需要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了解自己在教师职业道路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修正[2]。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认知、专业能力、学习水平都会有区别;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指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促进自身能力提高,满足职业需求[3]。
最后,大学生要制订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自身的职业意识以及专业素养,确定更加明确的就业方向[4]。
3 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开展的思路和路径探究
3.1 分析现状,履行职责,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做好所带专业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告诉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正视现实,及时调整就业规划,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之一。其次,要主动分析所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同时了解上一年度师范专业的就业情况,并将这种情况向学生阐明,增强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夯实专业基础,为就业做准备。
3.2 加强谈心,拉近距离,做好思想工作的引导者
辅导员要多和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困惑。当学生完成学业,真正面对就业的时候,心态都会发生变化,因家庭情况的差异,就业压力也存在不同;辅导员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给学生做好就业引导。同时,告知学生要清楚认识所学专业的现状,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和岗位,不“跟风”。师范专业的同学要想成为一名教师,教师资格证是基本“门槛”,不符合要求的同学就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与此同时,为争取早日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做好充足的准备。
3.3 熟悉政策,开拓渠道,做好就业政策的传递者
辅导员要熟知当年就业政策,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在2022年的就业政策中有10项专项行动,其中涉及师范专业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升学扩招行动,提高了研究生录取率,为毕业生扩宽了研究生入学通道。二是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特岗教师”招募规模达到10.5万;招收40多万毕业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实施“先上岗、再考证”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扩宽了就业渠道,也解决了基层岗位的人员配备。三是开展网上就业服务行动,举办了“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千校万岗”等线上招聘会,线上招聘为学生开通了求职就业的渠道,也大大缓解了单位“招聘难”,学生“应聘难”的问题。
辅导员要收集各项招聘信息,做好就业信息的传递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岗位应聘,争取尽早落实工作。同时也要多与中小学及企业交流,挖掘更多就业岗位;发挥“校友”作用;宣传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自主创业。积极配合学校就业办等部门的工作,及时转发相关的就业信息,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从业机会,切实开展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5]。
3.4 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毕业学生的排忧者
首先,毕业年级的学生在就业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作为辅导员,要认真对待学生面对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辅导员的关心和帮助,同时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其次,做好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当学生遇到难题,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因此,辅导员一定要提升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尽力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自身在学生心中的满意度。
3.5 制订适合班级的就业思路,稳步推进就业工作
第一是成立班级就业小组。每个班按照实际情况分成5―6人的就业小组,班长担任组长,每个就业小组安排副组长,例如:已就业的学生、党员、班委、室长。第二是每周开展就业小组会议。每个组长汇报班级就业情况之后,针对“就业难”的同学,辅导员点对点进行跟踪,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存在难处需要辅导员提供帮助。第三是成立就业信息搜集小组。小组的同学到各个招聘网站及人才市场搜集师范专业的招聘信息,辅导员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之后,在班级群进行公布,以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应聘渠道,使更多的学生抓住就业机会,尽快落实工作。
4 总结
首先,作为师范专业学生辅导员,就业工作需要从学生大一入学就开始引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制订适合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介绍目前的就业形势,告诉学生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需要提升思想道德水准、讲课水平、班级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其次,就业工作就是情怀工作,辅导员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联系,特别是大四的学生处于毕业步入社会的焦虑期,更需要辅导员的关心关爱。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辅导员自身不能气馁,要在主题教育和谈心谈话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最后,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难度大,但只要不忘初心,以“育人”为目标,认真执行相关就业政策,就一定能促进毕业生更快地落实工作,并且实现高质量就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