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3-03-05张艳梅刘玉梅
张艳梅,刘玉梅,邓 斌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1]。英语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英语课程所具有的跨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培养的先天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中国情怀、能进行有效职场涉外沟通及多元文化交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构建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推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 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核心素养的概念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7年首次提出,主要指个人的综合能力或素养。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其定义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2021年4月国家颁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高职英语课标》),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拓展为“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明确指出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英语学科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等四种素养[3]。“职场涉外沟通”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强调学生在涉外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多元文化交流”体现了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开拓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并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语言思维提升”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重在提升学生语言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和创新性;“自主学习完善”指向学生个体学习自主性发展,聚焦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是将线下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本文将混合式教学理念与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理论(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相结合,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关键能力”等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以评为学”等教学假设,遵循“驱动―促成―评价”三大教学流程[4],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学业水平评价、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探讨核心素养与教学融入的方法途径,构建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对接核心素养,重构课程目标体系
高职英语课程将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三大要素融入课程目标,构建“知识目标双集中、能力目标三提升、素养目标四发展”的目标体系。
知识目标集中在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两个方面,旨在使学生掌握有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基础语言知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丰富的文化知识,涵盖经济、科技、教育、社会习俗、职场文化等不同领域,为提升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知识储备。
对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高职英语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三种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首先,理解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完成有关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等英文语篇的理解活动,如能听懂英语来访电话、读懂英文产品说明、看懂英文职场视频等。其次,表达能力是指学生用英语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沟通交流活动所需的语言技能,包括说、写、译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介绍中华优秀文化、参与热点讨论、模拟求职应聘、撰写职场应用文、资料英汉互译等。再次,自学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下能够结合自身英语水平制订学习计划、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并进行主动学习、自我评价、反思改进等活动的能力。通过三大能力的提升,可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等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课程的素养目标包括四个维度,从政治素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等维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必备品格,使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增强政治认同,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并在东西方文化比较中,开拓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2.2 借鉴POA打造混合式英语教学设计
基于POA教学理念及方法,课程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三阶四核五步”5P英语教学设计,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遵循备任务(Preparing for tasks),促学习(Promoting learning),做任务(Practicing tasks),展成果(Presenting output),强技能(Perfecting skills)五个教学流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2.1 课前驱动“备任务”
通过课前“备任务”,教师进行线上任务驱动,在智慧教学平台上发布学习指南、任务说明、知识微课、多模态学习资料等。在选择任务话题时,教师需关注任务的职场性、人文性或思想性,在任务设计中巧妙融入职业元素、文化元素或思政内涵,为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活动提供充足保障。
在此环节中,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明确任务要求后,借助学习资源尝试完成语言产出任务,例如讨论、对话、访谈、撰写职场应用文、职场资料翻译等。同时,教师依托平台数据即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任务完成效果,并及时给予督促、评价或反馈,以此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英语能力的不足,进而产生学习欲望,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善”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
2.2.2 课中实施“促―做―展”
课中实施主要指教师在教室里依托信息化教学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包括5P教学流程中的“促学习”“做任务”“展成果”三个步骤,既是对POA理论体系中的“输入促成”的具体实现,也是落实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促学习”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或产出任务目标,利用图文、音视频、动画、交互游戏等丰富的资源,向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输入性学习材料;并借助智慧教学软件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有效性。教师在提供输入材料时,可结合时事热点、典型案例、古文诗词、榜样人物事迹等丰富的思政素材,融入政治认同、文化自信、职业理想、道德修养等育人内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品格。“做任务”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未来对口的行业、职业或工作岗位,创设职场情境布置课堂任务[5],如:运用英语模拟公司的活动策划、为产品设计海外促销海报等,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展成果”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人汇报或小组展示等形式,现场展示语言产出成果,教师根据任务评价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出合理建议,为学生课后完善成果提供支持。
2.2.3 课后巩固“强技能”
课后巩固“强技能”是指学生对课中产出任务成果进行反复修改、完善与提高,并提交到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及时进行批阅、量化评价学生的产出任务,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性化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此外,根据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教师可布置有区分度的拓展任务,供学生们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如利用趣配音、流利说、有道写作等英语软件拓展语言表达能力。课后“强技能”能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及准确性,提升语言思维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效能感。
2.3 依托信息平台建立多元多维综合评价体系
首先,课程需建立多元评价主体,除师生评价之外,还可增加虚拟评价主体,即自带测评功能的智慧教学平台、英语教学类APP、小程序等。通过机评技术对学习效果进行即时评价。其次,课程考评价维度与课程目标要求相呼应,从不同维度考查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就知识水平而言,利用教学平台发布线上测验,即时了解学生对词汇、语法、文化常识等的掌握情况。就能力水平评价而言,则需从理解能力(听、读),表达能力(说、写、译),学习能力等不同维度,通过听读练习或小测、任务产出成果检验、学习评价量表等方式进行考核。由于素养目标属于隐性教育目标,因此难以对其进行量化考核,教师可给予学生表现性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能力和状态进行针对性的评价”[6]。
2.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课程资源
高职英语课程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融媒体技术选用适合的语言材料来扩充课程资源。教师需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围绕核心素养内涵构建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如职场涉外沟通模块、文化交流模块、课程思政模块等等。教师选用资源时还需确保材料的思政性、职业性、时效性及实用性,并及时结合最新文件精神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资源。二是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精品课程,如微课、动画、视频、教学互动游戏等数字化资源,即创建新的课程资源以拓展教学内容,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自学等创造条件。三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发特色资源,将体现专业、行业或地方特色的资源引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得到丰富的英语学习体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
3 结语
培育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大学英语”课程以POA教学理念为指导,借助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方法,构建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双集中三提升四发展”的课程目标为靶向,实施“三阶四核五步”的5P教学流程,以语言产出任务为导向,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通过多元多维综合评价体系,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语言能力与素养发展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与潜能;此外,该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总之,有效实施该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并推动新时代职业院校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