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思考

2023-03-04朱国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保护思考发展

摘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意义重大。该文通过田野调查法对什寒村进行实地调研,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与保护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什寒村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路径:坚持战略思维,突出党政领导集体的领头羊作用;坚持辩证思维,正确认识成绩与困难;坚持系统思维,总体上把握各方的关联性;坚持创新思维,寻求科学的发展之路;坚持底线思维,要严守原则防患未然。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路径;思考;什寒村

中图分类号:G249.2;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a)-0087-05

Thoughts on the Path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Taking Zahan Village in Qiongzhong L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Hai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U Guofang

(Haina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Haikou Hainan,571400, China )

Abstract: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have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and develop villages with ethn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method to carry out field research to Zahan Village,put forward further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The Zahan Village has made both certain achievements and certain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 but also has certain problems. Finally,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 is put forward. Firstly, we should adhere to strategic thinking and highlight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Secondly, we should adhere to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face achievements and difficulties correctly. Thirdly, we should adhere to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grasp the relevance of all parties in general. Fourthly, we should adhere to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eek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ath. Fifthl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bottom line thinking, and strictl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to prevent accidents.

Key words: Ethnic villag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Path; Thoughts; Zahan Village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琼中县”)位于海南中部,被称为“三江之源”“海南绿肺”。什寒村位于琼中县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海拔800多米,是海南省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这里黎族、苗族混居,有4个自然村,居住着黎、苗同胞共108户520人。当地受气候的影响,一些常规作物在什寒村无法种植,加之交通问题及生态保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村曾是琼中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为改变什寒村的贫困面貌,琼中立足什寒村实际,依托“党员驿站”党建服务品牌,实施“政府+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品牌+基地”的特色发展模式,引领农户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 720元,提高到2020年的18 653元,提高了近7倍。2013年以来,该村斩获“最美中国乡村”“海南最佳婚庆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乡愁旅游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地”“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殊荣。2016年9月,该村又被列入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和海南省乡村旅游点建设经验交流点。

1 什寒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成效

1.1 改善了村寨的村容村貌

回顾以前,什寒村的生产生活落后,村民房屋破败不堪、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82户家徒四壁,住房属一级危房。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整合财政资金,吸纳社会资金,精准投入什寒村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道户道、景观景点、文化广场、游客咨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其中,资金投入约200万元,用于改造全村一级危房,解决了82户的住房问题;投资1 500万余元建设文化广场、环村道路、立面改造、公厕、篮球场等,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10万元建造公益基础设施,如客栈、茅草屋、射弩场、露营基地、民宿、农家乐、景观台等,提升了村里的旅游服务功能;投资470万元修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交通防护设施、文化体育设施、黎苗歌舞队等,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无线通信信号发射塔,什寒村与外界信息封闭的历史得以告终;积极与英利集团沟通,获赠80盏太阳能节能照明灯,解决了村庄的照明问题。

1.2 保护了村寨的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是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重要部分。什寒村地处昌化江流域,区域内的空气每立方米含三四万个负氧离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在面对什寒村保护与开发的难题时,当地政府经过反复调研,提出了建设“富美乡村”的原生态保护开发计划,秉持“居民零动迁、生态零破坏、环境零污染”的原则,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的同时,既保留村寨的传统自然风貌,又赋予其独特的黎苗文化内涵。

1.3 保护了村寨的民族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存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及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民族文化遗产,使民族文化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1]。什寒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6要素,开发黎苗特色饮食文化、修建民宿客栈和黎锦苗绣坊、研发旅游产品,开展黎苗歌舞表演、黎苗婚庆活动等,生产性地保护船型屋建造技艺、原始制陶技艺等传统黎苗文化遗产,以便游客能够更好地体验什寒村浓郁的黎苗风情。当前,什寒村已是琼中县“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的代表,是游客到琼中观光旅游的必到之处。

1.4 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一个民族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其民族特色,就必须善于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来发展经济”[2]。过去的什寒村靠天吃饭,生活贫困。为了让这里的村民摆脱守着青山绿水却吃不上饭的窘况,什寒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充分认识到了游客对回归自然、生态、健康的旅游产品的需求。村民们也开始转变发展思路,他们开办黎苗特色农家乐、民族特色民宿,建立了农民文艺团队,定期举办周末篝火晚会,呈现形式多样的原生态黎苗歌曲和舞蹈;通过举办诸如射弩、顶棍等传统趣味体育运动,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让游客体验了黎风苗韵。截至目前,什寒村新修、改建民宿27间(含奔格内客栈1家、待内典驿站1家、高脚屋1家、集装箱酒店1家),共87张床位,建设露营地5 000平方米。开办农家乐18家、特产店20家、茶吧1家。2013年至今,累计接待游客103.88万人次。此外,结合什寒村的资源优势,指导村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益智、铁皮石斛、养蜂、高山云雾茶等,引导村民成立两家养殖泥鳅专业合作社,发展稻鱼共生产业100多亩、与琼中宝元堂南药种植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养鹅合作社与斯坦德集团公司签订了养鹅项目合作协议。同时,还着重在旅游农产品上做文章,将当地特色农业产品打造成为“什寒山珍”系列旅游产品,采用线上线下统一定价的方式销售,并将20%以销售提成和销量奖励的方式返还于村民。自2014年5月开始运营以来,该村实现旅游产品销售收入685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可年增收近400元。

1.5 创新了村寨的管理模式

为实现村民“增资产、增就业、增收入”的目标,什寒村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银行支持、镇村创建的方式,形成了“政府+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品牌+基地”多方共建、“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环境整治+休闲旅游+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融合发展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其中,政府负责村子的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旅游路线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美化、招商引资等;县旅游总公司负责跟踪指导、经营管理、商业运作,以及资本运作平台的搭建;农民合作社负责民宿及餐饮的日常事务、节目表演、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农户负责各配套设施的维护和村里的环境卫生。县旅游总公司还大力引导农户将闲置的房屋和空闲的用地等作为资产入股到县旅游总公司。县旅游总公司牵头将其改造成为标准化驿站、客栈、民宿等,并联合农民合作社统一管理,收入由农户、投资公司、村集体共同分配,占比分别为:60%、35%、5%。

2 什寒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2.1 科学编制村寨规划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它犹如一面旗帜可以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發展指明方向,如果规划不科学,行动就如同南辕北辙。琼中县委、县政府对什寒村的规划高度重视,为制定出更加符合什寒村实际的发展规划,曾多次深入什寒村进行调研,提出建设“富美乡村”的目标,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先后出台《什寒村委会联手扶贫规划》《什寒村村庄建设规划》等多个规划,为什寒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指引。

2.2 政府学界鼎力相助

大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位于偏远山区,受交通和经济状况的制约,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一直都“隐居山中”。因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走出大山,政府的帮助和智者的支持必不可少。2012年以来,什寒村受到了琼中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鼎力帮助,制定了科学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整合各类资金,把什寒村的建设与“富美乡村”、生态文明村、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等工作统筹起来,从而极大地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什寒村的人居环境,为村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村民参与热情高涨

村民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所有者,保护和发展它是村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他们不关心、不参与,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就无从谈起。什寒村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鼓励村民参与其中,引导村民以房屋、土地入股,并且参与经营与管理,实现多方互利互盈,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自信。目前,全村108户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村寨的建设和管理之中。

2.4 大力发展经济基础

一个民族,无论大小,要发展繁荣,就必须有一个坚定的经济基础[3]。对什寒村来说,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封闭自守,通过“帮思想、帮资金、帮技术、帮门路”等一系列措施,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转变了村民思想观念;探索符合发展实际的小额信贷模式,尝试将村民的住房财产权和林权进行抵押贷款,解决了村民缺少生产生活经费的难题;邀请农业、养殖业、旅游服务业相关行家里手,免费对村民现场教学、答疑解惑、发放资料,驻村工作队实时“授”后跟踪,科学提升了村民的生产、服务本領;依据村寨的自然条件,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计划,引导村民成立特色专业合作社,满足了村民的发展需求。从而推动什寒村的产业结构由低效向高效突破,有力地提升了村里的经济基础。

3 什寒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规模尚未形成

近年来,依靠琼中“奔格内”乡村旅游的发展,什寒村的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村民思想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什寒村的产业规模较小、层次偏低,主要还是以农民为个体,尚未形成“吃、喝、住、行、娱、购”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农民抱团取暖的思想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3.2 民族特色展现不足

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灵魂之一。要保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活力,就要充分挖掘村寨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彰显民族特色。什寒村虽然对黎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却离打造成精品还有一定的距离,这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作用,给当地村民以正确的引导,助其寻找专家、学者献智献策,把民族文化的文章做大、做足。

3.3 村民素质尚需提高

村民是村寨保护与发展建设成果的主要受益者。2009年以来,琼中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经过对全县民族特色村寨进行调研,决定率先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什寒村的建设。经过努力,什寒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经济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4]。但是,这只是硬件方面的提升,而软件方面,即村寨里的村民的综合素质尚有一定的提高空间。如村民对新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缺乏保护意识,没有主人翁意识,对基础设施建设不知珍惜,缺乏维护;对生产生活环境不注意打扫等。此外,许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思路比较灵活的年轻人更倾向外出就业,从而导致了寨中村民素质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建设合力有待加强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涉及扶贫、住建、民宗、文旅等诸多部门。这些部门有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验收标准也不相同,又隶属于不同的主管单位,并未形成民族村寨建设的强大合力。

3.5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深入

诚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虽然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适时组织各方力量,对此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明显的主导作用。但总体来看,社会组织的力量还未充分利用起来,对村寨的保护与建设缺少了一份重要的支持,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推进。虽然近年来,由于媒体的宣传报道,什寒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所关注,不少社会团体和企业也到什寒村进行调研,但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极少数。因此,要积极研究社会力量深入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激励办法,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积极主动地深入参与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之中。

4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4.1 坚持战略思维,突出党政领导集体的领头羊作用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至关重要。海南省共有2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村寨每个都有不同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集体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博大的胸襟,把方向、谋全局,为村寨的保护和发展举好旗、选对路。同时,各村寨所在乡镇党委也要精心选配党性观念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门路多、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少数民族干部,及时调整充实到各村寨两委班子之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立足实际,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充分认识到自力更生才是长远之计。

4.2 坚持辩证思维,正确认识成绩与困难

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我们在看待问题时,坚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困难,如果只看到取得的成绩,而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就会让人盲目乐观,骄傲自大;如果只看到问题,看不到成绩,就会让人盲目悲观,失去方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必然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果因为取得的一点成绩就盲目乐观,就必然会使人们固步自封,停止不前;同样,如果只看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盲目悲观,从而失去方向和前进的勇气。因此,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成绩与困难,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助力。

4.3 坚持系统思维,总体上把握各方的关联性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多[5]。各村寨的保护和发展能否取得成效,何时取得成效,这不但与各村寨的客观条件有关,更与各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开展情况有关。如保护和发展的模式是否合理,突破口是否找准,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是否深入,产业结构有无优化,民族经济发展是否有力,政府、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等诸方面相互联系,任何一个领域的变动都会对其他领域带来影响。

4.4 坚持创新思维,寻求科学的发展之路

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与发展相对滞后。国家民委与财政部2009年9月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6],揭开了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的大幕。近年来,我们积极借鉴学习一些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相关经验,但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村寨类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对外国经验可以部分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海南省各个村寨的实际情况和典型特点,寻求一条更适合本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之路[7]。同时,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要体现民族村的产品特色,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扩展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5 坚持底线思维,要严守原则防患未然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8]。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种粮农民受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9],这些都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定会不断出现的,这就需要人们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困难和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为避免坏的结果而提前准备,积极找到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显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J].广西民族研究,2014(5):91-97.

[2] 宋建峰,李保林,唐莉.傈僳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探析——以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同乐村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1):158-165.

[3] 孙万心.从“彭家寨”的价值看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J].民族大家庭,2007(2):41-43.

[4] 蒋志钊.文化变迁中的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研究——以凤凰边墙沿线民族特色村寨为例[D].吉首:吉首大学,2017.

[5] 杜承秀.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立法模式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2):36-41.

[6] 杨春蓉.建国后少数民族村寨脱贫与文化保护的政策引导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 38(11):199-204.

[7] 张聪慧,吕娜娜,练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8(17):159-161.

[8] 晓山.领导干部决策智慧要论[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10(5):122-130.

[9]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2-10].http://www.gov.cn/zhuanti/zggcddescqgdbdh/sybgqw.htm.

基金项目: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国芳(1982,8-),女,回族,河南商丘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保护思考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