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2023-03-04杨建磊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育人专业

杨建磊

(河北经贸大学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6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与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1].随着新一轮科技革新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校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承担起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任.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培养体系不健全;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待完善,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还停留在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层面,没有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未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综合性实践平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针对性和实效性欠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效果不佳;三是创新创业观念引领任务更加艰巨,受传统就业思想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缺乏激情,更偏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缺乏对自我定位的准确把握,缺乏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创业意志不够坚定.

2 新时代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创新育人体系

高校应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以提升创新人才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2].

(2)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育人机制

高校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着力打造一批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特色示范课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完善帮扶政策措施.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建设,不断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3)坚持协同推进,形成育人合力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迫切要求.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要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高校主导实施、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方式,推动各部门间互联互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开放合作,切实提升创新创业育人合力.

3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支撑力量,是推动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终目标.高校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任务,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特色、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等情况,逐步构建起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切实可行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完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质量是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严格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以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校本标准及相应的保障政策与措施,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素养的培养要求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要落实在培养目标、毕业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及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标准中,以切实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2)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要手段,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及协同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一是高校依据年度创业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机制;二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索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部门、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跨学科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培养学生多学科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地分析问题,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是探索产教、科教、教赛融合育人机制,创建多层次、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

(3)专创融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要按照“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的原则,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层次融合,打造具有校本特色、通专结合、衔接有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专业体系中,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创业基础、创业指导、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必修、选课课程,逐步形成层次清晰、依次递进、衔接有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二是深挖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元素,在专业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将专业实习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3];三是加强建设创新创业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库,探索在线课程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四是加强教材建设,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先进经验与成果,编写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4)创新方式,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一是广泛采用讨论式、参与式方式教学,支持学生开展探究性、自主性及合作性学习,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提供条件;二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先进实践经验、前沿学术成果、成功案例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三是创新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化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是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强化实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要以实践平台建设为抓手,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一是通过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创业园、创客空间、科技园等校内实践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功能;二是积极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合作,协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践示范基地,健全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三是加大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支持力度,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切实扶持项目落地;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大赛及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突出成果.

(6)完善制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高校要加强学分制、转专业、学籍管理等制度的改革,发挥政策引领和制度导向作用,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保障.一是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经历及取得的成果按规则进行学分认定,完善学校学分管理规定;二是修订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对保留学籍休学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制,并适当放宽修学年限;三是在学生转专业管理制度中增加关于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允许取得突出成果的创新创业学生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优先转到特长专业学习;四是建立创新实践成果奖励制度,规范评定程序,明确奖励标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7)外引内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高校要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关键.高校要按照系统性、发展性与协同性的原则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一是健全创新创业教师准入资格认定、选拔聘用、教学培训、职称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在校内按照师德师风、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选拔创新创业教学专职教师,同时,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创业精英、优秀企业家等校外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4];三是形成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常态化机制,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实地挂职锻炼与考察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培训交流,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形式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8)提升服务,构建多元保障体系

高校要在各级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校本政策,完善指导服务机制,健全激励保障制度,调动师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一是落实国家相关保障政策,完善创新创业校本政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各项政策稳定持续发展;三是完善奖励制度,将各级各类大赛获奖情况与学生评优评奖、推免保研等结合起来,对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调动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四是搭建创新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政策宣传、资源共享、在线学习、问题咨询、项目指导等服务,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水平;五是建立高校教学动态监控及质量评价体系,评估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育人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