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路径探究

2023-03-04

关键词:征程特色时代

刘 锋

(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124)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鲜明特征,自始至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不断地推进党的意识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客观要求。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8·19”重要讲话)不仅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使命任务,而且提出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党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重要方针、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强调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1]43,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方向和战略部署。时值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聚焦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问题,从“为什么”(内在逻辑)、“是什么”(目标指向)、“怎么办”(优化路径)3个维度,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路径问题进行学理探究,有助于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 “为什么”: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功能的内在要求,是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是全媒体场域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客观需要,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汇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的必然选择,具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多重逻辑的内在统一,全面科学地诠释了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深刻内涵和目标要求。

1.1 理论之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功能的内在要求

作为反映社会存在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具有理论指导功能、凝聚与激励功能、整合与调控功能、服务社会功能。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适应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功能的内在要求。第一,通过意识形态宣传,不断地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效能,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学懂悟透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并用以指导改造世界的生动实践,不断地将意识形态蕴含的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第二,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可以彰显意识形态学术话语的科学内涵和其指导思想的内在魅力,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在凝聚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层面的作用,抵御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的腐蚀,切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三,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是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调控功能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凭借制度层面的规范整合、文化层面的分层整合和思想层面的观念调控,“对人们的社会心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人们对一些问题形成共识,进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2]78-79。第四,作为对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有效传播,能够为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服务。具体来讲,通过提高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环境,可以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和维护党的长期执政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具有思想导向和政治动员的功能以及调节社会心理、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等功能。

1.2 历史之维: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

从世界各国执政党的执政实践来看,凡是重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建设,注重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政党,就能够巩固其执政地位;反之,凡是忽略或不重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建设,忽略或不注重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政党,就可能会丧失执政地位。譬如,苏联共产党就是没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和引领力提升等问题上出现了战略错误,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使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与此不同的是,具有自我革命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地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力和引领力的有效提升,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夯实了思想根基。同时,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探索,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新时代以来的接续奋斗,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守正创新,促进了党的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总之,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

1.3 发展之维:全媒体场域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客观需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在此背景下,舆论生态、传播方式与传播格局深受全媒体的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3]319当前,统筹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和党的意识形态一体化建设,促使党的意识形态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和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正是适应了全媒体时代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要求,是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客观需要。

1.4 实践之维:巩固壮大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然选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尤其是深受利益诉求多元化、思想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社会成员的信仰缺失和理想信念淡薄对党的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认同度产生一定阻滞,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渗透对我们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引领力的提升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所谓西方的普世价值论、民粹主义等对我国农村网民影响较大。”[4]对此,为了巩固壮大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客观上要求必须着力推动党的意识形态的广泛有效传播,不断地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2 “是什么”: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目标指向

新时代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切实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其根本任务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下简称“两个巩固”)。“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的重要思想是“8·19”重要讲话的一大亮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舆论新格局、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重要目标指向。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内在地要求必须进一步宣传阐释中国特色与讲好中国故事。

2.1 内在目标:肩负实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鲜明革命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立党立国和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在党的百年探索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与守正创新的一般规律,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重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有效提升,着力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接续探索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轨道”[5],确立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增强了全党、全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促使党的意识形态传播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巩固壮大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引领力,仍要不断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将14亿多人民尤其是98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凝聚起来,同心聚力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砥砺奋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的理论旗帜,能够经受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引领和保障“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当前,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日益深度融合,全媒体场域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整合共识、凝聚人心,用中国梦激发和感召人民群众砥砺奋进新征程的自信心。当前,尤其是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力、指导实践,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引领力,切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追求和思想基础。

2.2 重要使命:坚持宣传阐释中国特色与讲好中国故事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现实背景下,切实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坚持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引领力。在“8·19”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讲清楚”明确了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的内容要求与实践指向,即讲清楚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讲清楚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逻辑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着力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原创性贡献,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和“流”,讲述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色内涵和世界意义。

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应着力从优化话语议题设置、加强话语审查力度、创新话语传播形式等方面入手,建构并提升彰显中国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同时,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在扬弃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加快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通过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健全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积极构建‘理论中的中国’,构建‘中国理论’”[6],进一步讲好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与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奋斗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讲好中国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故事等,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有一个理性、立体、真实的认识。

3 “怎么办”: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优化路径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对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版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实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宣传阐释中国特色与讲好中国故事,新征程上要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与基层工作创新,坚持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坚持把握“时、度、效”相统一等五大策略为实践抓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运行规律和演变趋势,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力。

3.1 基本原则: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首先要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在“8·19”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7]148坚持党性,就是要坚守政治方向,维护中央权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摒弃形形色色的“官本位”思维。从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等层面审视,党性与人民性二者之间从来就不是相悖的、割裂的,而是内在一致的、有机统一的。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当前,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党的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坚决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以及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作为大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工作导向。

3.2 实践方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党推进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选择。在奋进新征程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在团结稳定鼓劲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传播正能量,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学深悟透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激发全社会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深厚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承载着新使命,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再加上全媒体时代党的意识形态传播仍面临传播对象主体性骤升与“去中心化”趋向凸显、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有待健全、传播内容分类管理体制与筛选机制有待完善等现实症结,客观上要求借助全媒体在传播速度、互动强度、辐射广度、影响深度等层面的传播优势,着力“增强网络话语主体的宣传能力与意识”[8],大力推动能够彰显团结奋进、稳定鼓劲、凝聚力量的先进事迹和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进一步做大做强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3.3 关键所在:坚持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与基层工作创新

在继承中注重创新,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关键所在。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促进党的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的重点就是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与基层工作创新。第一,理念创新是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前提条件。实现理念创新,要求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促进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高质量供给。第二,手段创新是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重要保障。推动手段创新,要求借助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不断地推动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载体的创新,“切实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出‘最大正能量’”[9]。当然,在运用新兴媒体推进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时,要从提升传播主体素养、完善法律法规等层面入手,有效规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过程中新兴媒体衍生出的潜在意识形态风险。第三,基层工作创新是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实践抓手。推动基层工作创新,要求新征程上要把基层一线作为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的重点领域,畅通党的意识形态在基层一线广泛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总之,通过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以及基层工作创新,把意识形态内容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与载体创新、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创新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以思想认识层面的新飞跃打开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工作新局面。

3.4 工作理念:坚持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

提高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或部分党员干部的事情,而是需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推动全党动手与全员参与的有机耦合,促进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建设与不同领域的行业管理、社会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在奋进新征程中,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明立场,把不同行业部门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整合起来;把宣传党的意识形态理论与解答社会热点问题、呼应广大人民群众心声内在地统一起来;把教育引导群众与热情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完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领导责任机制、共建共享机制、社会舆情研判机制、舆论引导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等。

3.5 宝贵经验:坚持把握“时、度、效”相统一

新时代新征程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力,要坚持把握时机、掌握分寸与注重实效相统一,这既是我们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8·19”重要讲话提出的关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当前,在全媒体场域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效能,必须把握好“时、度、效”。第一,要把握好“时”,根据特殊的舆论环境选择恰当的时机,做到既不超前又不滞后。尤其是在回应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时,要善于抢占网络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第二,要把握好“度”,明晰量变与质变的内在关联,掌握好分寸火候。特别是要精准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相关矛盾的性质,“在矛盾处理的方式、角度、力度上作审慎的权衡和选择,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有效”[10]。第三,要坚持以“效”为导向,把准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质量。当前,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分析研判社会舆情和现实问题,回应受众的关切,同时要遵循“用学术讲政治”的方法把党的意识形态理论讲清楚、讲透彻,善于因势利导,进而达到廓清思想、弘扬主流、凝心聚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征程特色时代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特色种植促增收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