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
2023-03-04杨大隽
杨大隽
福建省福鼎市畜牧站,福建 福鼎 355200
0 引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发病鸡主要表现为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症状[1],能够引起10%以上的死亡率。大肠杆菌能够在机体和环境中长期存在,通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养殖环境恶劣、鸡群免疫力低等条件下就容易暴发大肠杆菌病[2]。尤其是肉鸡感染病毒性疾病时,极易诱发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生混合感染,在加重病情和增加诊治难度的同时,还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养鸡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镇某鸡场肉鸡发生的一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 病例情况
2022年9月20日,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镇养殖户李某饲养的3 000只肉鸡(18日龄)处于育雏阶段,肉鸡突然出现精神不振、呆立一边、甩鼻、咳嗽、张口喘气、鼻腔流出黏液、采食量减少、粪便稀薄、颜色呈黄白色等症状,鸡场兽医人员曾使用庆大霉素进行治疗,鸡群病症没有明显好转,随后肉鸡群开始出现陆续死亡现象,由刚开始死亡数量为15~17只/d,逐渐增加到死亡数量为36~40只/d。经调查,该鸡场未做好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IBD)及传染性支气管炎(IB)等疫病的疫苗接种工作。
2 临床症状
现场仔细观察鸡群,发现肉鸡采取平养方式,饲养密度较大(30只/m2)、舍内垫料潮湿、氨气浓度大,加之马上进入10月份,外界昼夜温差变大,气温逐渐变低,而鸡舍通风口过大,冷风可以直接吹向鸡身。同时肉鸡临床表现为鼻腔内分泌大量黏液、咳嗽、甩鼻、打喷嚏等症状,并且粪便稀薄、颜色呈黄白色,有的肉鸡肛门附近被粪便严重污染,甚至粪便堵塞肛门,最后衰竭死亡。
3 剖检病变
对病症程度不同的肉鸡和部分死亡肉鸡分别剖检,发病程度轻重不同,在病理变化方面也有所区别。病症较轻的肉鸡:鼻腔流出黏液,气管和喉头黏膜肿胀、充血和发炎,气囊浑浊,肝脏肿大,肾脏有尿酸盐沉积。病症严重的肉鸡:鼻腔蓄积大量黏液,喉头和气管黏膜红肿,气管内有干酪样物质,心包膜增厚且浑浊,有的心脏被纤维蛋白包裹,有的肝脏表面有白色坏死点。剖检病死肉鸡:鼻腔被黏液堵塞,气管或支气管有白色干酪物,心包增厚且有积液,心脏和肝脏外面覆盖1层白色干酪物,呈典型的包心包肝病变。输尿管蓄积大量白色渗出物,有的肺水肿,打开腹腔有积液流出。
4 实验室检测
4.1 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1)细菌分离培养。无菌采集病症显著的2只肉鸡肝脏,将病料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病菌在37 ℃条件下生长24 h,将典型菌落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可以观察到圆形、光滑、隆起的灰色菌落;将菌落接种于麦康培养基上纯化培养,可见光滑的粉红色菌落。对单个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与大肠杆菌的特征相一致。
2)生化鉴定。挑取纯培养的菌落进行生化实验,发现该分离菌能发酵乳糖、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及果糖,麦芽糖、乳糖以及葡萄糖产酸产气,吲哚实验为阳性;枸橼酸盐试验、硫化氢(H2S)试验及VP试验均为阴性,M.R试验为阳性,该结果与大肠杆菌生化特性相符合。
3)药敏试验。将该大肠杆菌菌液菌落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基上放置药敏试纸片,在37 ℃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对新霉素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产生耐药性。
4.2 PCR检测
无菌条件下采集发病肉鸡的肝脏、肾脏和肺脏病料,经过研磨、离心后取上清液,提取病毒核酸进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PCR检测。经PCR/RT-PCR扩增后电泳检测,结果显示ILTV、NDV为阴性,IBV为阳性。
5 诊断
通过现场了解该肉鸡场发病情况,根据病鸡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福鼎市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肉鸡场中的病例为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6 治疗方案
6.1 紧急隔离消毒和免疫接种
及时将发病肉鸡进行隔离饲养,疏散养殖密度,加强鸡舍保温,定期通风换气,避免病情扩散。彻底清理舍内粪便和垫料,减少舍内病菌数量。无害化处理病死鸡及排泄物。使用0.5%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复合碘制剂 ,对肉鸡舍内部以及生产用具进行喷雾消毒,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料槽和饮水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毒和细菌。同时给肉鸡群紧急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活疫苗,以提高肉鸡自身免疫力。
6.2 中西医结合治疗
1)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使用黄芪多糖或鱼腥草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0.1 mL/只,1次/d。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使用金银花、蒲公英、桔梗、板蓝根等各50 g,加水2 000 mL,混合煎煮15 min,药液稀释5~10倍后,与饲料混合均匀,投喂给病鸡,1次/d,连用7 d。
2)鸡群继发大肠杆菌,为增强鸡群抵抗力,可对所有鸡只施用电解多维、板蓝根冲剂等进行饮水。同时结合中药治疗大肠杆菌病,用黄连100 g、黄柏100 g、大黄50 g,加水1 500 mL,混合煎煮15 min,取药液稀释10倍后给肉鸡饮用,1次/d,连用7 d。
3)通过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鸡群食欲逐渐恢复,精神转好,肉鸡群每天死亡数量持续减少,1周后病情基本稳定。为促使发病鸡群尽快康愈,提高食欲,增强体质,恢复肠道功能,可在饲料中加入党参、黄芪、陈皮、山楂、白头翁等中药,最大限度降低疾病影响,确保养殖的经济效益。
7 体会
7.1 发病原因分析
该肉鸡场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鸡群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空气质量较差、垫料潮湿以及未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和疫苗免疫注射工作。由于舍内氨气浓度较高,对肉鸡呼吸道黏膜产生损害,给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提供侵入的机会。加上外界温差较大,气候逐渐降低,夜晚冷空气直接吹向鸡群,给肉鸡造成冷应激,促使肉鸡体质和免疫力降低,加之鸡舍未进行有效的消毒,外界环境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增加肉鸡感染疾病的风险。另外,舍内垫料潮湿,给病菌繁殖提供良好条件,促使病毒和细菌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加大鸡群发病概率。
7.2 及时确诊和治疗
养鸡生产中,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就会加重病情,病鸡通常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和呼吸啰音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致使肉鸡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肉鸡场带来巨大损失。通常情况下,大肠杆菌对肉鸡危害较小,肉鸡单纯感染后病症较轻,但大肠杆菌在机体内外长期存在,在饲养密度大、营养不良、条件较差等情况下,大肠杆菌就会与病毒发生混合感染。为此,生产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鸡群病症,结合实验室化验进行诊断,尽快确诊病情。
在确诊鸡群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应在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感染的同时,结合使用中草药来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杀灭细菌,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尤其对提高机体免疫力非常有帮助,因此中草药在疾病防治中值得推广和应用[3]。
7.3 用药治疗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都比较敏感,但是由于生产中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疾病,促使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因此在鸡群感染大肠杆菌疾病时,应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高度敏感药物来治疗,减少盲目用药的危害。如果反复或用药时间过长,或者鸡群病情严重时,就会大大降低用药效果,致使鸡群发生较高的死亡率[4]。
7.4 预防措施
1)注重鸡舍保温与通风管理。在秋冬季节外界温度逐渐下降,肉鸡场需要将不用的窗户进行封堵,在门口悬挂挡风帘,有利于保持舍内温度稳定。其次,加强通风管理,在通风口安装导流板,促使冷空气到达鸡舍顶部,与热空气充分交换和混合后才落到下面,避免给肉鸡造成冷应激。最后,在每天中午前后加大肉鸡舍的通风量,晚上根据气候变化调节通风口,适当进行通风,避免舍内空气质量污浊而影响肉鸡身体健康[5]。
2)强化卫生消毒工作。肉鸡生长速度很快,对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比较敏感,尤其在育雏阶段其自身体质较弱,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较差,需要给予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选择低毒高效的消毒剂,对鸡舍内外进行消毒,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肉鸡产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可提高消毒效果。可轮换使用酚制剂、戊二醛以及新洁尔灭等消毒液,定期对料槽和饮水系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生物膜在饮水系统内形成,影响鸡群的健康生长[6]。
3)保证饲养密度合理。育雏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将雏鸡饲养于较小空间内,而肉鸡生长速度很快,随着肉鸡体重的增加,需要及时分群或扩群,才能保证肉鸡生活在舒适环境中,否则肉鸡不仅容易感染胸囊肿等疾病,严重时猝死,还会诱发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饲养密度合理,可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有利于肉鸡的健康生长。
4)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原因之一,就是免疫接种方面出现问题。肉鸡场需要根据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毒株变化,选择毒株对型的弱毒疫苗给肉鸡接种,且免疫接种时,需要技术人员来操作或监控,以免疫苗效价受到影响。常用的疫苗有基因工程疫苗、多价油乳剂疫苗(灭活疫苗)以及H120、H52、Ma5弱毒活疫苗株(弱毒疫苗),免疫方式通常采用气雾、点眼或滴鼻。一般免疫程序为肉鸡4~5日龄、30日龄分别接种H120弱毒疫苗。种鸡群早期接种H52弱毒疫苗,产前进行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同时,为提高鸡群抵抗大肠杆菌病的能力,也可以给肉鸡接种大肠杆菌灭活苗。
5)肉鸡场要把好引种关。在饲养肉鸡前,需要全面考察种鸡场的疾病控制和流行情况,严禁从疫区引种,避免将病菌引入场区。并且选择优良品种,在提高肉鸡抗病能力的同时,充分有效地提升肉鸡的整体生长效果。
8 结束语
由于肉鸡饲养密集在环境中,新陈代谢旺盛且饲料报酬较高,因此在肉鸡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情况,不仅加重发病程度,导致诊治难度,还会延长病程和反复感染,给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带来挑战[4]。因此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增强责任心,在日常管理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鸡舍保温工作,减少冷空气给鸡群造成的应激,合理安排通风,消除有害气体对鸡群产生的伤害。并且及时分群管理保证饲养密度适宜,供给肉鸡生长发育的良好空间,同时开展环境消毒工作,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来提高肉鸡自身免疫力,尽量降低鸡群发病率。一旦鸡群发生病情,需要认真观察临床表现,结合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和化验室检测作出正确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病鸡尽快康复,减少鸡场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