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导向·一体设计·能力提升
——“国培计划”课程方案设计的实践探索*

2023-03-04杨兴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师德班级

杨兴芳,邓 琴,覃 琴,刘 佳

(1.湖北省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2.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广东 深圳 518131;3.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学,湖北 赤壁 437300)

一、问题的提出

2022年团队承担了“国培计划”——A038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提升培训任务,此项目的培训“对象为农村小学从事班级管理工作6年以上、45岁以内的骨干班主任,模式为‘需求分析+集中培训+案例分享’,周期10天”。秉承“做有价值、有情怀的专业化教师培训”这一理念,如何将培训做出成绩、富有特色,团队设计出了“需求导向·一体设计·能力提升”的培训实施方案。“需求导向”即从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的现实诉求出发开展调研,“一体设计”即围绕对象需求及其培训目标凝练培训思路,整体设计工作方案,“能力提升”即以提高骨干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班主任的全面育人能力,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为目的。“需求导向·一体设计·能力提升”的培训实施方案以行动研究为宗旨,精准培训对象,制定需求调研计划,科学设置课程实施内容及培训方式,包括训前的实证调研、训中的实施与修正、训后的反思与评价三个阶段。[1]

二、调查过程及方案设计

为明确培训任务与要求,进一步精准培训对象,加强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相关文件的精神,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项目团队与县市教育局、农村学校、一线教师深度交流,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了“2022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需求调研,为“国培计划”目标制定、课程设置及其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依据。[2]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与目标设计

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来自农村小学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111名班主任教师,主要地域为湖北省黄冈市、咸宁市、黄石市、十堰市等近30个区县。受访对象中,34.23%来自村小,32.43%来自镇中心学校,14.41%来自城乡结合部学校,18.92%来自于城区等其它学校。从性别上看,87.39%为女性,12.61为男性。从年龄阶段上看,25岁以下占4.5%,26-30岁占28.83%,31-35岁占26.13%,36-40岁占15.32%,41-45岁占25.23%。从教龄上看,不满5年的占18.02%,5-10年占42.34%,11-15年占8.11%,16年以上占31.53%。从入职的学历层次上看,63.06%为本科,大专占21.62%,中专占15.32%。从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来看,74.77%未担任,25.23%担任了行政职务。从目前的职称来看,高级职称占3.6%,中级职称占40.54%,初级职称占50.45%,无职称占5.41%。从所教学段上来看,第一学段(1-2年级)占24.32%,第二学段(3-4年级)占41.44%,第三学段(5-6年级)占34.23%。

从教师基本信息的数据上显示,培训的对象基本精准,主要是从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6年以上、45岁以内的骨干班主任。从访谈中我们发现,受访对象主要面临的困难或困惑是: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繁杂,面临着安全管理、教育教学、问题学生、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责任大,任务重,大多数班主任对于繁重的工作任务总是疲于应付,普遍缺乏专业发展规划与目标,发展动力不足;新时代班主任工作更具复杂性、艰巨性以及创新性,需进一步明确角色意识和角色定位,更新教育理念,夯实理论功底,提升自身素养;农村学校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班主任之间缺乏相互学习的平台,亟需建立班主任发展共同体。

据此,设置了如下的培训总目标:提升骨干班主任的师德素养,树立先进的德育理念,深入理解支撑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掌握班级管理和德育的各项技能,提高骨干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掌握班主任工作研究方法,培养研究意识,全面提升班主任的立德树人能力,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形成学习共同体,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具体目标为:理解“师德”内涵,树立先进的德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涵养职业理想,厚植教育情怀;理解当代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特点,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深入理解支撑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掌握班级管理和德育的各项技能,提高骨干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学会合理利用学生、家长、社区、网络资源,为实施德育和促进学生发展服务;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掌握班主任工作研究方法,培养研究意识,形成学习共同体,全面提升班主任的立德树人能力,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二)培训内容需求分析与课程设置

针对培训目标具体内容,从班主任工作态度、专业化程度、班级管理、人际关系、教育学生、能力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内容需求调研:在班主任专业化问题上,90.99%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7.21%的教师认为重要,0.9%的教师认为一般,0.9%的教师认为无所谓;在对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态度上,84.68%的教师愿意积极承担,14.41%的教师是被动接受的,0.9%的教师是尽量逃避;在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中,9.91%的教师认为人人都能承担,10.81%的教师认为稍加学习就可以承担,78.38%的教师认为需要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在“认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实现哪几个转变”的问题中,93.69%的教师认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理念,93.69%的教师认为需要转变管理模式,90.99%的教师认为需要进行方法创新,81.08%的教师认为活动内容应具有新颖性,84.68%的教师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拓展,62.16%的教师认为应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在“影响您管理班级的原因”的问题中,45.05%的教师认为学校评价机制不合理,90.09%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活动多、太琐碎,73.87%的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社会压力大,76.58%的教师认为责任大,承担安全风险;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过程中,56.76%的教师主要通过自学有关班主任的书籍获取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和方法的,90.09%的教师主要通过班主任之间互相交流,68.47%的教师则通过学校组织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活动获取,54.05%的教师通过校内外有关班主任的专门培训,81.98%的教师是在工作中的自我体悟获得的;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16.22%的教师认为与学生的关系最难相处,3.6%的教师则认为是与任课教师,72.07%的教师认为是与学生家长的关系,8.11%的教师则认为与校领导人员的关系难相处;在“教育学生难度较大的”问题中,13.51%认为是思想教育,24.32%认为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及纪律教育,48.65%则认为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5%认为是人际交往与沟通,7.21%认为是安全教育,1.8%认为是理想教育;“班主任工作中感到苦恼的有”这一问题中,84.68%认为留守儿童或问题学生难教育,62.16%认为是学生家长误解,9.01%认为是任课教师不配合,12.61%认为是领导不支持和不信任,66.67%认为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39.64%认为是学校对班级的各项评比与检查,42.34%认为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在对班主任培训的内容建议中,30.63%希望培训相关工作政策、法规,90.99%希望获得班级管理与班级建设的新思想新方法,89.19%希望获得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学生安全教育指导,45.05%希望获得学生学习指导,45.05%希望得到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指导,47.75%希望获得班级德育工作指导,79.28%希望获得问题学生行为辅导,36.94%希望得到班级工作计划制定的指导;在对于班主任能力提升方面,83.78%希望提升组织管理能力,76.58%希望提升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79.28%希望提升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45.05%希望提升表达能力,72.97%希望提升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76.58%希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根据调研内容需求,同时依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育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的通知》《“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指导方案》以及“双减”政策等有关文件政策精神,围绕班主任的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主题,设“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与政策法规”和“专业能力与素养”3个维度,每一维度设计若干课程模块,每一课程模块设计若干专题。

1.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

重点从专业理念、师德修养两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班主任工作、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解读、自主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理念、新时代的班主任角色、班主任如何从胜任到优秀、教育家的师德情怀、教育热爱与班主任工作、师德热点与两难问题辨析等专题内容,促进乡村教师坚定教育信念,增强终身从教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做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

2.专业知识与法规

围绕专业知识与政策法规两个模块来设置主题。包括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与主要矛盾、当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新问题与教育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全人格构建、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解读《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助力乡村班主任完善相关知识结构,丰富理论知识,拓宽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3.专业能力与素养

围绕基本能力与拓展素养两个模块来设置主题。包括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措施、班集体的成长历程与规律、班主任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班队活动的策划、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机智与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等。在此专题中,还设置了三个实践活动:“问题诊断: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反思”“践行师德”案例分享、班队活动设计说课大赛。其目的在于助力乡村班主任增强立德树人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三)培训方式需求调查与实施方法设计

在培训方式需求调研中,58.56%的教师青睐于专家讲座、报告型,63.06%喜欢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型,20.72%喜欢任务驱动型,75.68%喜欢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型,49.55%喜欢教育叙事、科研探讨型,57.66%喜欢实地参观考察型,46.85%则青睐同行介绍经验。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表示培训应尽量多采用案例研讨、课堂观摩、汇报展演、专家点评、经验分享、分组交流等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与参与相融入,尽可能安排一线优秀班主任或教研员进行培训指导;课程模块采用主题式、任务驱动式,积极运用“参与+体验+分享”式模式,让同行之间多进行交流分享。

据此,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创新,灵活采取“问题诊断”式、“参与互动”式、“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式、“专业导师引领”式、“实践反思”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分享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相互渗透融合,在理论培训中强调实践案例分析,在实践训练中突出理论与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以“任务驱动”式为例,在参训前,为学员量身定制了“四个一”的作业任务:一份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问题清单、一份问题学生的诊断书、一次班级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个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案例或叙事论文。让学员带着问题、困惑或任务参与培训,使其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和有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任务设置了三个专题的交流分享活动,“问题诊断: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反思”活动中,依据参训学员报到前布置的“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问题清单”和“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学生的诊断书”,开展对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深度反思。“践行师德”案例分享活动中,交流分享“班主任工作案例”或“班主任工作的叙事论文”,讲我的班级管理的故事,其目的在于孕育立德树人氛围,构建良好的师德师风,树立践行师德典型。“班级活动设计与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中,根据已布置的研修任务和已形成的“班级主题班会活动设计”,开展交流和研修,在这一实践交流中,我们策划了班队活动设计说课大赛,通过学员们的展示分享,交流经验。

三、培训效果与反思

围绕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的目标,团队精心设计并组织了此次培训,从培训的效果上给予了如下反思:

(一)目标精准,切实满足国家、学校、学员的培训需求

围绕提升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立德树人能力这一目标,针对中小学班主任在教育与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以问题为导向,到方法策略的引导,再到方案问题的解决,来设计课程模块与培训内容,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满足了学员个人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学校层面的发展要求。

(二)培训课程方案的设计,坚持了科学性,并有所创新

培训课程方案的设计依据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育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的通知》《“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指导方案》以及“双减”政策等有关文件政策精神,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增设了“问题诊断: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反思”“践行师德案例分享”“班队活动设计说课大赛”三个专题的交流研讨活动,深受学员的好评。

(三)培训方式上,灵活多样,提升了参与度,增强了吸引力

以参训教师的需求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引领学员研讨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参与、合作和专家指导下主动建构、总结反思教育教学经验,发展实践智慧,提升实践能力。训前“四个一”作业设计与布置,到训中以参训教师的需求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引领学员研讨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参与、合作和专家指导下主动建构、总结反思教育教学经验,发展实践智慧,提升实践能力。其中融入了“问题诊断”式、“参与互动”式、“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式、“专业导师引领”式、“实践反思”式等一系列的培训方式。

(四)以学员为本,为其“谋深远”,将培训价值向训外延伸。

培训内容不仅针对学员目前需求,还考虑其长远发展所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重在专业理念、方法、思维逻辑、技巧等。同时,充分发挥了学员在研修中的作用:一是要避免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培训方式,使学员真正参与到培训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充分挖掘学员自身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学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困惑;三是灵活运用微格教学、微课、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学员的自主训练和自我研修。一次培训犹如搭建一座桥梁,使培训价值向训外延伸。比如训后资源分享,团队合作,特别是同一个地区的,方便他们建立校际之间的联系,组成学习和科研团队,让一次培训成为一次情缘。[3]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师德班级
班级“四小怪”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不称心的新班级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班级被扣分后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