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的策略研究

2023-03-04周小李陈珊珊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红色育人

瞿 浩 周小李 陈珊珊

(1.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000/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23;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2;3.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

一、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的意义和成就

“红色经典”是一大批革命历史资料和革命文艺作品的集中命名,其中有经过革命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与优秀传统,具有见证历史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价值[1]。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是以红色经典为题材,以红色教育为导向,在传统纸质阅读模式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以图书馆为主体,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阅读系统。建设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旨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一)建设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的意义

建设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表现。“红色经典”是时代缩影、文化精髓,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生动教材,通过开展“红色经典”阅读,开展“四史”教育,可以让广大青年学生品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建设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有助于“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坚持的育人理念,其内涵主要包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育人主体、范围、过程等全面的指导和要求[2]。高校进行“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是“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现实化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扩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是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向课外的延伸。“红色经典”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价值,有利于“三全育人”相关工作落在实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继承前辈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使之成为素质过硬、全面发展、胸怀世界、堪当大任,勇于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二)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习近平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高校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聚焦在资源建设、模式创新和技术采用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红色经典”资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红色经典”的文献资料进入高校。高校加大“红色经典”的引进,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进行“红色经典”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出版。某高校图书馆“红色经典”阅读现状调查显示,用户利用电子借阅机下载的红色经典书目达到15000册次,通过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活动,超过6000人次参与相关红色主题阅读,并且相关阅读平台的点击量高达125000次[3]。“红色经典”由于其特定的意识形态本色,在将审美观与伦理观、文学浪漫主义与政治道德理想主义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人道主义的建构,这决定“红色经典”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些都为“红色经典”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创造素材。[4]

第二,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服务模式创新,数字青年阅读模式正越来越成为一个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高校结合阅读教育理论,从资源整合、创新阅读教育形式、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等方面进行“红色经典”阅读体系的模式创新。其中,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数字青年阅读模式迅速发展。高校开始通过图书馆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积极推广数字青年阅读模式。河北科技大学“红色经典”阅读现状调查显示,该校目前建设了“红色经典阅览室”,包括2000余种红色经典书籍,并且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推荐的347种红色经典图书的书目信息编制成了《红色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手册。同时,借助信息化条件,开发了“红色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数据库”,并联合校团委、学生读委会、临时党支部以“红色经典阅览室”为活动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红色经典”阅读活动[5]。高校开始探索构建“红色经典”一体化的阅读模式,基于红色资源、读者需求、建设主体三者的关系,结合阅读教育理论,进行统筹规划、创新形式、整合资源,优化“红色经典”阅读教育路径。某高校以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课程,进行沉浸式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课程实施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红歌演唱、经典诵读、英雄角色扮演、红色文物讲解等实践活动,学生由此深度参与课程,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并获得满足感。课程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新闻稿、制作音视频作品并投稿参赛,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将课程成果进一步升级拓展。课程运行以来,师生接连斩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多个奖项和荣誉,有效实现了沉浸式教学在专业知识、思政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1]

第三,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开始深度融合。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造成一定影响,高校及相关部门积极引入相关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不断推进“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抢占意识形态高地。目前,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党政机关相应网络媒体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基本能够覆盖到各地、各高校,并且逐渐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可以为广大青年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提供载体和技术上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可以对红色文献、当地红色故事、英雄事迹、历史人物进行整理和数字化加工,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面向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对红色专题资源进行推广,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红色经典”阅读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红色经典”的宣传力、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将“红色经典”宣传覆盖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让其在阅读“红色经典”过程中触摸“历史的厚度”,体会“红色的热度”,感受“文化的温度”,汲取奋进力量。

二、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责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前,高校从“红色经典”阅读体系的理论研究、资源建设、阅读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和任务,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的智慧化进程相对缓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高校需要积极迎接挑战,抢抓机遇。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智慧化建设相对缓慢,将导致三种结果:一是“红色经典”阅读对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吸引力不足,难以调动其阅读的积极性;二是阅读内容较为单一、阅读形式缺少多样性且局限于文本资料;三是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中图书馆各项智慧化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资源信息的维护和更新等相对迟缓。

第二,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有学者对苏州大学的“红色经典”阅读展开调查,发现每学期阅读1~3本的学生所占比例为29.3%,阅读4~6本所占比例为28.6%,阅读7~9本所占比例为16.5%,9本及其以上占25.6%;而在使用阅读终端方面,使用手机阅读的占23.3%,网上在线阅读占11.9%,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阅读体系的运行机制需要完善,开展数字化阅读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6]。同时,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日益明显的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具有短平快的优点,但同时会造成大学生阅读缺乏完整性,难以形成较为有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高校要长远谋划,不断完善阅读体系运行机制,持续进行“红色经典”资源开发,让大学生系统阅读“红色经典”,并融入新时代阅读元素,凸显新时代阅读教育的特点。

第三,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的人才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缺少专业的人才的指导,很多大学生的阅读意识不到位,对于红色经典,大学生多数只是为完成学校课程和考试等进行阅读、学习,缺乏主动阅读的学习动机,校园内没有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并且学校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等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陈兵在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现状中调查发现,仅有30.07%的大学生进行过红色经典阅读,红色经典阅读率偏低,56.92%的高校大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红色经典的意识。同时,还发现在参与红色经典阅读的大学生中,基于学校和组织要求而阅读的大学生占43.06%,因考试需要而参与阅读的占26.39%。[7]

三、高校“红色经典”阅读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校在“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过程中,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引导大学生在阅读中“咀嚼”“消化”战火纷飞、峥嵘岁月中的红色文化,达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因此,构建“红色经典”阅读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构建以智慧服务为依托的“红色经典”阅读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高校应以此为契机,顺应时代发展,在传统阅读基础上引入新兴技术,提高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的效果。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需要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符合自身学习习惯的智慧阅读服务,发挥图书馆专业水平将传统纸质“红色经典”资源数字化,突破原有阅读空间的限制,打造无边界阅读空间,将阅读内容在手机、阅读机等多媒体终端呈现,深入挖掘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智慧阅读服务。高校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充分还原历史场景,让大学生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还可以在图书馆等场所设计电子文化墙、瀑布流、移动阅读柜,将“红色经典”资源多维度、多角度呈现出来,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经典”的文化精神。

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平台包括图书馆网站、APP、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信息服务需求,实现模块化嵌入,将更多优质“红色经典”阅读材料嵌入适当区域,为大学生带来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其内容不限于文字形式,可以更多考虑采用图片、影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给读者,嵌入方式尽可能多样化,如开展“红色经典”阅读签到打卡、有奖答题等活动。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红色经典”阅读体系,使之具有更加友好的互动功能,以此增强读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升读者参与“红色经典”阅读的兴趣。

网络世界具有开放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提高对信息的辨别力、判断力。图书馆、学校网络中心等部门需要发挥资源建设专长、网络技术专长,对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监管。因此,结合网络舆论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对“试用资源”的运行建立信息审核、意识形态审查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阅读。同时,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等工作,提升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抵制不健康的阅读信息,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阅读体系,不断促进“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在网络世界中生长,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开展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活动。

(二)构建科学的“红色经典”阅读体系运行机制

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红色经典”阅读体系有序、健康运行。

第一,加强合作,进行“红色经典”资源的开发研究。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要通过艺术窗口,回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让大学生感悟蕴含其中的红色文化和伟大精神。高校可以与当地的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结合当地“红色经典”的特点,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从数字人文的角度,共建、共享“红色经典”资源,深入挖掘革命时期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和崇高理想。“红色经典”资源的研究开发,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脉络,深入研究历史文献资料,形成可供进一步研究和阅读的文献资料,使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经典”,深化对红色历史的感悟,领悟“红色经典”特有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做到以史励志、以史铸魂。通过开展校内校外的跨专业、跨机构合作,可以健全“红色经典”阅读教育的运行机制,更好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

第二,创新形式,不断推出优秀“红色经典”阅读作品。高校“红色经典”阅读的目的是还原烽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再现老一辈革命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实质,激励大学生在新时代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形式,推出优秀作品,以课程、培训、讲座等方式,建立起与大学生面对面的“红色经典”阅读、交流、沟通的机制。同时,可以组织图书馆、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联合创作,将红色故事与红色精神加以渲染、创作,通过短视频、歌曲、戏曲的方式呈现于大学生面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经典”。[8]

第三,发挥“红色经典”课程的作用。通过组织图书馆、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创“红色经典”课程。“红色经典”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结合地方特色,紧扣史实,讲述红色历史故事,运用多媒体演示,丰富电子资源,增加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用通俗的语言,贴近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拉近“红色经典”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大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和精神品格。对此,高校需要不断创新“红色经典”课程的教学方式,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和经历红色历史的革命前辈,讲述研究成果和红色故事,还可以组织专家现场讲授红色经典。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认识“红色经典”,感受红色精神、感悟革命岁月的艰难历程和现实生活的来之不易,以此提升精神境界、巩固理想信念,在学习中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三)构建以专业人才为保障的阅读教育体系

人才保障是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高校要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发挥图书馆优势,为“红色经典”阅读教育提供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资源挖掘能力,全面提升高校综合服务质量,为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服务。[9]

人才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专业化水平。对此,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学习培训和管理服务等工作。第一,高校可以通过学校政策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配套措施。第二,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各项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现有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并积极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培养“红色经典”阅读的专业人才。第三,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管理和人才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红色经典”阅读氛围

“红色经典”蕴藏着红色记忆,凝结着红色精神,承载着红色文化。高校需要积极借助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红色经典”的阅读途径。在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大节庆期间,高校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红色经典”阅读活动,与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联合举办活动,如开展系列探访、参观红色遗址以及红色研学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如慰问当地抗战老兵、编排歌剧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新人。

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阅读氛围的构建与维护,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等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环境。高校可以联合校内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牵头开展各类宣传,通过图书馆、食堂、广播站、体育馆等场所,以标语、宣传栏、音乐广播等形式,对“红色经典”阅读进行宣传,实现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宣传,提高宣传效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红色经典”阅读环境。

总之,高校“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需要持续加强“红色经典”阅读体系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服务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挖掘“红色经典”的时代内涵,激发大学生对“红色经典”的阅读兴趣,打造无边界阅读空间。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红色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验研究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