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应用心电监护仪导线保护的固定方法创新
2023-03-04窦丽媛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窦丽媛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护士应用心电监护仪导线保护的固定方法创新。方法:选取本科室31台心电监护仪进行研究,创建讨论小组,通过分析原因等方法,商讨出保护固定心电监护仪导线的创新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对比实施前后心电监护仪因导线所出现的故障率。结果:实施前,一共有15台心电监护仪出现了6次导线折叠、4次断裂、7次牵扯导线导致管道脱出、3次心电监护仪坠落这几种现象,故障率为48.39%;实施后,共有2台心电监护仪出现了1次导线折叠、1次断裂的现象,故障率为6.45%,实施后故障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导线更换率为12.90%,实施后导线更换率为0,实施后导线更换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为(618.3±44.6)元,实施后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78.3±5.2)元,实施后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保护固定心电监护仪方法的创新当中,护士利用创新方法可以对导线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脱离或者是折叠等,提高工作效率,防止频繁的更换导线,从而减少对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当中具有无创、安全性高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抢救等工作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已经在临床当中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导线过多并且比较长,所以很容易在使用的时候造成不便,耽误抢救时间。尤其是导线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医院的满意度,再加上很多需要使用心电监护仪患者,还会使用到其他的导管,导线与导管之间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的严重后果。如果发生操作不当的情况,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损伤,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问题,严重影响医院的健康发展[1]。并且,还会因为拉扯,导致导线损坏和折叠的情况出现,影响使用寿命。即使在使用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心电监护仪的导线进行整理,因为需要将其盘成线圈,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解开的顺序和方法不合理,也会导致导线出现缠绕的问题,这就会极大地提高护士的工作量。所以,需要对其实施保护和固定措施,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减轻护士的负担,从而提高其经济性[2]。本文对护士保护固定心电监护仪导线的创新方法展开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31台心电监护仪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原因等方法,找出保护固定心电监护仪导线的创新方法。
1.2 方法
首先要做的是护士创建心电监护仪导线保护固定创新小组,因为本科室选取的31台心电监护仪每天使用次数大概为50次,这就导致心电监护仪长期处在工作当中,为了可以将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寿命增加,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在小组讨论中寻找出一种新方法。
在讨论时应用的头脑风暴和实验对比等方法,最终决定使用的方法为:①准备14副一次性输液器,1把剪刀和血管钳;②将一次性输液器的瓶塞穿刺器、莫非氏滴管、输液针等全部剪除,使用剪刀剪开一侧的管壁;③消毒心电监护仪中的心电图导联线、氧饱和度探头导线等,等到全部自然风干之后,将裁剪好的输液管缠绕三根导线,缠绕时需从心电监护仪近端的位置向远端旋转缠绕,上面的输液管需要压实下面的输液管,在末端缠绕三圈左右。完全包裹好后,将末端的输液管塞进到所缠绕的圈中,使用血管钳拉紧[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实施前后心电监护仪因导线所出现的故障率。同时,记录心电监护仪的导线更换率。并且,统计每个月对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将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前、后心电监护仪因导线所出现的故障率
实施前,一共有15台心电监护仪出现了6次导线折叠、4次断裂、7次牵扯导线导致管道脱出、3次心电监护仪坠落这几种现象,故障率为48.39%;实施后,共有2台心电监护仪出现了1次导线折叠、1次断裂的现象,故障率为6.45%,实施后故障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心电监护仪因导线所出现的故障率
2.2 实施前、后心电监护仪的导线更换率
实施前导线更换率为74.19%,实施后导线更换率为96.77%,实施后导线更换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心电监护仪因导线所出现的故障率
2.3 实施前、后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
实施前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为(618.3±44.6)元,实施后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78.3±5.2)元,实施后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明显低于实施前(t=66.959,P=0.000)。
3.讨论
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心电监护仪因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使用方便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治疗和抢救当中广泛应用[4]。心电监护仪对于患有急性和严重疾病的患者来说,是监测他们生命体征的重要仪器。在监测的时候可以将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患者的呼吸次数等显示出来,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针对这些信息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或护理计划,从而对之后的护理和治疗形成较大的帮助[5]。就拿冠心病患者来说,在发作的时候,根据心电监护仪中显示的信息可以明确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也可以查看其改善情况。除此之外,心电监护仪还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患者的病情监测并记录心电数据,根据这些产生的数据将有价值的自动储存起来,并不需要患者或者是医护人员设置,可以将工作量减少,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因为心电监护仪拥有较多且较长的导线,在使用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如果遇到需要抢救的患者,因导线折叠、缠绕等很有可能将抢救的最佳时机错过,这就会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并且多根导线会让监护仪和患者之间的区域变得比较凌乱,影响病房中的整洁度,对患者心情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住院恢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非常容易以为牵扯导管让心电监护仪脱落的情况出现,这样就会影响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寿命[6]。所以护士在心电监护仪导线的保护固定上需要进行重视。传统的保护固定方法当中,护士会为了保证病房的美观和整洁,确保患者有一个好的心情,而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梳理这些导线,这就将工作量增加。并且在停用监护仪的时候会将导线盘成一个线圈,再次使用时又会因为解开线圈耽误时间[7]。部分护士会应用胶布去固定导线的方法,这样会留下胶布痕迹,清理起来非常耗时耗力。而粘贴式固定很容易在频繁使用之后出现不能粘贴的现象[8]。而采用捆绑式的方法对导线进行固定,将会极大地影响其美观性,还会使导线很容易出现打死结的问题。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创新保护固定心电监护仪导线的方法才是最主要的,只有积极的创新对导线的保护方法,才能够使心电监护仪的作用有效发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本次研究当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应用一次性输液器缠绕导线的方法。首先要准备充足的一次性输液器,将不需要使用的部分去除,然后利用剪刀剪开一侧的管壁进行导线缠绕。这样的方法就算在拆卸和整理的时候也非常方便,可以加固导线,防止在拉扯的过程中因用力过度等问题损坏导线,减少使用寿命[9]。不仅如此,还可以防止因导线太多太乱在慌忙或者是不注意中拉扯导线致心电监护仪掉落,从而将维修和更换心电监护仪的成本降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同时,输液管具有透明、无毒以及无异味等多种优点,在对导线进行缠绕后,不仅能够使导线更加的美观整齐,还可以方便对导线的清洁和消毒,操作方法也十分的简单快捷,耗费的成本也比较低廉。这是因为一旦发现其受到污染,简单的浸泡消毒即可以处理,还可以重复利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导线进行处理后,其使用寿命将可以大幅延长。并且,在对导线进行处理后,能够避免对患者的床单整洁性造成影响,提高患者卧床的舒适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这种方法时也不要忘记对心电监护仪的保护,如每周定期进行两次清洁;定期检查导线是否出现接触不良或者是损坏的现象;消毒之前应该对导线先进行清洁之后再消毒等,这些都可以和新方法结合在一起,将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寿命提升起来,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从而有效减少对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前,一共有15台心电监护仪出现了6次导线折叠、4次断裂、7次牵扯导线导致管道脱出、3次心电监护仪坠落这几种现象,故障率为48.39%;实施后,共有2台心电监护仪出现了1次导线折叠、1次断裂的现象,故障率为6.45%,实施后故障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导线更换率为74.19%,实施后导线更换率为96.77%,实施后导线更换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的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为(618.3±44.6)元,实施后的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78.3±5.2)元,实施后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这就说明在创新保护固定心电监护仪方法的时候,应用本次研究的新方法可以让心电监护仪的导线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固定,减少导线折叠、断裂等现象的出现,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同时,可以很好地避免导线的损坏,防止出现更换导线的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保护固定心电监护仪方法的创新当中,护士利用创新方法可以对导线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脱离或者是折叠等,提高工作效率,防止频繁的更换导线,从而减少对心电监护仪的维护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