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展望*

2023-03-04于庆旭张陆海蔡子平刘燕龚艳曹光乔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根茎党参机具

于庆旭,张陆海,蔡子平,刘燕,龚艳,曹光乔

(1.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市,210014; 2. 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兰州市,730046;3.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兰州市,730070)

0 引言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深度参与疫情防治取得显著疗效,中医药战略地位凸显,我国是中医药发源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我国中药材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1]。中药材是指初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药原料,中药材依据自然属性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 807 种,其中植物类最多达11 146种,植物中药材依据药用部位可分为根茎类、全草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树脂类、菌藻类等,可人工栽培有200多种[2]。全球对中药材的需求逐年增长,其中根茎类中药材品种在流通市场占比最高,2021年11月份中药材市场共监测1 445个品规种类的中药材,其中根茎类中药材共440个,占比最高达30.45%[3]。自2002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以来,中药材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取得了重要进展。常用中药材近一半已开展人工种植,当归、党参和黄芪等大宗中药材几乎全部来源于栽培[4]。

道地药材是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20世纪80年代相关学者、专家已开始分析道地药材的形成原因,随后提出了“边缘效应”“特化基因”等一系列假说,赋予了道地药材新的科学内涵[5]。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将全国划成7大道地药材产区,分别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道地药材产区。西北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甘肃省为西北道地药材主产区,2019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310 khm2左右[6];已查明药用植、动、矿物资源1 600多种,其中276种被列入全国重点品种,占全国363个重点品种的76%,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7];主要种植的品种有当归、党参和黄芪等,甘肃中药材栽培传统区域生产规模大知名度高,中药材种植大县岷县、陇西、渭源分别被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8]。

种植中药材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我国中药材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渐加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于2020年3月发布《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指导意见》(甘农机管发〔2020〕6号),以推进甘肃省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本文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对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根茎类中药材生产的农艺和农机现状进行概述,针对农机与农艺融合现状,分析了机械化生产的关键薄弱环节,提出甘肃省道地根茎类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 根茎类中药材的种植方式

目前中药材种植模式主要有GAP种植、林下种植和仿野生种植等。GAP种植主要在大田中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便于机械化作业,它对种植产品的土壤耕整、栽培技术、水肥管理、农药使用及收获加工等各项作业都有标准要求;林下种植可充分利用树林、果园、茶园等空地资源,但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仿野生种植主要在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山地荒坡、贫瘠土地等种植中药材,完全依靠人工作业。甘肃地区的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根茎类中药材主要推广GAP种植模式,以提高根茎类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和规范化,主要种植方式分为直播和移栽。

1.1 直播种植方式

直播种植依据播种方式,可以分为撒播、条播、穴播和精密播种等。直播种植方式需严格控制播种量,播种量不宜过大,浪费种子还易产生老弱苗,后期长势减弱;播种量过小,土地利用率不高,影响产量。人参、三七等高附加值中药材种子较昂贵,一般适宜采用精密播种方式。当归、党参和黄芪种子相对较便宜,且种子形状不规则,如图1所示,实现精密播种的难度、成本较大,目前主要采用撒播和条播等方式。

(a) 当归

(b) 党参

1.2 移栽种植方式

移栽种植相对于直播种植方式,主要生产环节中增加起苗和移栽作业,通过种苗分级,筛选生长健壮的种苗,可缩短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移栽密度,可大幅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移栽种植方式的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工艺路线如图2所示。

当归、党参和黄芪等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3年,目前主要采用“直播育苗+移栽种植”方式,第1年在小田块中进行高密度直播育苗,约1年后进行挖苗、分级,第2年在大田块中进行种苗移栽,集中育苗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每平方米种苗约可供6 m2田块移栽使用;当归、党参和黄芪等根茎类中药材均有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9],可与马铃薯等大宗农作物轮作,第1年育苗田块、第2年移栽田块可依次轮番种植中药材、马铃薯等大宗农作,不仅可节约土地使用费用,而且可提高中药材的品质,提高药农的整体收益。

图2 移栽种植方式的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工艺路线

2 关键栽培农艺技术

甘肃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干旱气候区,当归、党参和黄芪等主要采用覆膜栽培方式[10-15],覆膜栽培技术主要改变了昼夜温差,改善土壤温湿度和田间小气候,为种苗生长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能够让中药材产量翻倍;根据种苗与地膜的位置要求,覆膜栽培技术可分为膜上打孔栽培、膜侧栽培和露头覆膜栽培等;移栽过程中种苗的摆放姿态不同,可分为立栽、斜栽或平栽等,即保持种苗入土姿态与地面成垂直、倾斜或平行等;各品种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特性不同,种苗物理特性各异,农艺技术要求不同,综合考虑覆膜位置和移栽姿态,栽培农艺又可以分为膜侧立栽、膜侧平栽、露头覆膜平栽和露头覆膜斜栽等。

2.1 当归栽培农艺

2020年甘肃全省当归种植面积约42 khm2,主要种植于甘肃东南部地区。当归育苗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种苗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地上叶片枯黄时起苗,当归种苗应选择阴凉干燥处贮存;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移栽[16]。当归轮作周期一般为3年,前茬以麦类、油菜为佳,豆类和马铃薯次之[17]。选土层深厚的移栽地,需深耕30 cm以上,随整地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当归主要采用立栽方式,当归农艺要求每公顷不少于12万株,移栽行距为 25~30 cm,株距为20~25 cm,苗头距地面2~3 cm,苗头覆土厚度4~5 cm。

2.2 党参栽培农艺

2020年甘肃全省党参种植面积约37 khm2,主要种植于甘肃中部黄土高原西南缘以西秦岭北坡交汇地带。党参移栽一般在春季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或在地冻之前的秋季霜降左右,党参种苗的苗龄应不小于1年,可边起苗边移栽[18]。党参选用轮作周期3年以上的土地,前茬作物以豆类、薯类、油菜、禾谷类等作物[19]。党参宜采用露头覆膜栽培,露头覆膜斜栽需开“V”型种植沟,种植沟底深度10~15 cm,在种植沟的一侧坡面上均匀摆放种苗;露头覆膜平栽需开“凹”型平底沟,种植沟底深度4~6 cm,在种植沟的底面上均匀摆放种苗。党参种植密度要求为(33~49.5)万株/hm2,移栽种苗的行距为18~30 cm,株距为5~8 cm,膜侧与种苗头部距离2~3 cm,苗头距离地面2~3 cm,苗头覆土厚度4~5 cm。

2.3 黄芪栽培农艺

2020年甘肃全省黄芪种植面积约43 khm2,主要种植于甘肃东南部地区。黄芪一般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边起苗边移栽,移栽前对种苗进行分级筛选[20]。黄芪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好[21]。不太适合在粘重的土壤中生长,因为粘重土壤会导致主根短,侧根多,生长慢,且产量低。黄芪种苗的长度较大,主要推广覆膜露头平栽,黄芪种植密度要求为每公顷(18~27)万株左右,首先开“凹”型平底沟,沟深为5~10 cm,在种植沟的底面上均匀摆放种苗,行距为30~40 cm,株距为15~20 cm,膜侧与种苗头部距离2~3 cm,使黄芪头部露在地膜外面,苗头距离地面2~3 cm,苗头覆土厚度4~5 cm。

3 机械化研究及应用现状

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根茎类中药材的机械化程度差异较大,耕种管收各环节机具也均不同。根茎类中药材的种植、收获环节的最佳作业农时较短,用工量大,机械化需求旺盛,是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攻克难点,相关专用机具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目前甘肃省各县根据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建立不同品牌中药材机械化示范区,通过示范推广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技术,坚持通用机械与专用机械相结合,机械化与半机械化并举,分作物、分区域开展中药材生产配套机具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

3.1 耕整作业机械化

首年种植中药材的地块,一般采用深松机械,打破犁底层,以增厚耕作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再采用旋耕等整地机具,将种植地土壤细碎,地表平整均匀,保证土壤一定的干湿度和松软度,而达到种植中药材土壤条件的要求。一些学者针对甘肃等西部寒旱区的耕整地机具进行了研究,设计联合耕整作业机具,为降低干旱地区机具进地次数,同时解决耕整地机具的功能单一和作业效果差等问题。其中甘肃农业大学康迪鑫等[22]设计一种深松、灭茬、镇压联合作业机,对深松铲与土壤的接触力学分析,设计弹簧缓冲装置,并对圆盘灭茬刀进行力学分析与试验;林静等[23]设计了灭茬旋耕起垄联合作业机,主要由深松装置、灭茬旋耕装置、起垄装置和镇压装置等组成,机具可一次完成深松、灭茬、旋耕、培垄和镇压等多项联合作业,实现垄沟垄台互换功能;赵建国等[24]为减少耕作阻力、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碎土率,对联合整地机的深松部件、碎土机构进行设计,设计了入土角度可控的自激振动深松铲,并建立了自激振动深松铲的运动学模型和力学模型。

耕整作业机械相对较成熟,甘肃省道地根茎类中药材耕整作业主要采用通用机械,选用市场现有旋耕机、微耕机、深松机、开沟机、起垄机等。在丘陵地区可使用微耕机、手扶两轮拖拉机等,配套各种耕整机具作业;在地势平坦、连片面积大的区域,可使用四轮拖拉机,配套联合整地机具,可以一次完成旋耕、深松、开沟和起垄等,可减少拖拉机进地作业次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耕整作业成本。

3.2 种植作业机械化

3.2.1 播种机械化

当归、党参和黄芪等种子又小又轻、外形不规则,且各品种的种子物料特性各异,育苗环节的播种密度较大,播种深度、播种均匀性等也均影响出苗率,因此中药材播种机械的技术要求较高。王洪锋[25]经过多次改进和试验成功研制了黄芪垄上撒播机,主要由输种管、开沟器、黄芪散种器、起垄铧、拉板型覆土器、镇压器等部件组成;中药材多种植在丘陵山坡上,地面播种机械作业困难,刘琪等通过四旋翼无人机撒播黄芪种子,研究撒播系统的无人机作业参数对黄芪种子分布的影响,以提高无人机撒播种子分布均匀度和撒播质量。为了实现中药材的精密播种,有学者研究中药材种子丸粒化处理[26],将中药材种子制成形状规则的球形,增加种子的重量和粒径,提高了充种率,以适应市场现有的通用播种机械,从而实现中药材精密播种;吴静等[27]采用种绳播种技术,利用气吸式种绳缠绕机,将防风中药材种子包裹于种绳中,播种后种绳可融化并对土地无污染。

中药材精密播种机还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精密播种机械主要集中于高价值中药材,针对当归、党参和黄芪等专用精密播种机械的研究和应用较少,目前暂未大面积推广直播种植方式。丘陵山区可采用微小型播种机,但当归、党参和黄芪等主要采用人工撒播,连片面积大、地势较好的区域可采用穴播机等,随着精密播种技术的不断突破,中药材种子丸粒化、种绳技术的不断成熟,当归、党参和黄芪等也将往精密播种方向发展。

3.2.2 移栽机械化

中药材移栽作业费工费时、辅助用工成本高,主要采用人工移栽、半自动化移栽方式;当归、党参和黄芪等主要结合传统膜侧平栽技术,采用市场通用的中药材移栽机,依靠四轮拖拉机牵引,开沟器开出长槽式种植沟,人工往导管槽内投苗,种苗沿着开沟的前进方向平躺在沟底或沟侧,一次可移栽4~10行;王军增等[28]结合西北黄土高原旱区党参覆膜栽培模式,设计了一种具有开沟、播苗、起垄、整形、覆膜、覆土功能的党参种苗移栽机;市场在售的主要为通用型根茎作物移栽机,还有一部分农民自己焊接制作的种苗移栽机;当归立栽、党参和黄芪覆膜露头栽培技术的专用移栽机需求不断增大,急需攻关中药材移栽的“卡脖子”技术,赵伟等[29]研发一种当归开沟铺线、铺膜覆土及膜间种植联合作业机,以解决当归现有种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于庆旭等[30]基于露头覆膜技术研发一种中药材整卷带式移栽机,采用分段移栽方式,前期采用可降解布条将党参、黄芪等种苗装订成串,将整卷种苗和薄膜同时铺放到种植沟中,可一次完成开沟、移栽、覆膜、覆土等作业,以提高露头覆膜移栽质量和效率。

通用型中药材移栽机的结构简单、维护简单、作业效率高,是纯人工移栽的2~3倍,每公顷大约节约人工成本3 750~4 500元[31],目前通用移栽机作业质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其机构庞大,适用于面积大且地势平坦的种植区域,作业质量易受人为因素干扰,人员辅助投苗快慢的不同,种苗移栽的株行距无法保证统一,无法达到规范化种植,不同行数种植密度差异大,甚至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导致农机农艺难融合,进一步影响后续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机械化。专用移栽机还处于探索、研发阶段,样机在田间试验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农机与农艺还需进一步融合。

3.3 田间管理机械化

中药材的田间管理具有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管理周期长等特点,要根据种植作业质量、各地自然条件和各药材生长发育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种植前期需根据机械种植作业质量情况,对机械作业的较差区域进行补种、补苗;中期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及时补水、遮阴和追肥以促进出苗;后期需根据各药材生长发育的特征,加强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控。因此需提高田间管理工作的机械化程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中药材的产量。

目前补种、补苗等尚无专用机械,均由人工完成;施肥机械和灌溉机械等主要采用市场上通用的农用机具。由于通用中药材移栽机的移栽株行距一致性较差,且根系分布有深有浅,现有除草机易伤到根系,除草环节以人工除草和化学药剂为主;采用通用植保机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部分药农开始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进行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控,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几倍乃至几十倍[8, 32]。除草和病虫害防控等田间管理,建议以机械式除草和绿色防控等为主,科学使用化学药剂,降低中药材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提高中药材品质。

3.4 收获机械化

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相对较成熟,中药材收获机主要集中于挖掘机构和分离机构的研究。巩自卫[33]通过分析比较现有挖掘铲的种类及其性能,设计了一种带有减阻功能的新型挖掘铲,此挖掘铲的铲刃较短,有效减小了入土阻力,提高了挖掘性能和输送能力,同时起到药土分离作用,可满足长根茎中药材收获机作业要求。许渊等[34]以黄芪收获机的分离装置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作业过程中的运动形态和工作原理进行结构化设计,确定相关参数和结构,通过理论与数值分析方法,有效验证了分离筛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市场上适宜于当归、党参和黄芪等的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较多,主要采用牵引式收获机,但收获作业质量还有待提高,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二次捡拾[35];部分公司推出自走式根茎类联合收获机,可一次完成挖掘、分离和收集,相对于长根茎类中药材的挖掘深度较浅、分离效率低,目前无法适用于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长根茎类中药材,但随着收获技术的发展,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是未来发展趋势。

3.5 产后加工机械化

当归、党参和黄芪等中药材采收后呈鲜品,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将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适时采收中药材并对其进行初加工,也是药材增产增收的关键。药材初加工机械主要有揉搓机械、清洗机械、切片机械和干燥机械。揉搓机械对根茎类中药材进行揉搓,以去除药材表面粘附的泥土和杂草等杂物,据研究通过揉搓可引起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产生变化,提高药材品质和品相[36-38]。清洗机械主要清洗中药材泥杂,传统清洗机械主要有滚筒式清洗机、喷淋式清洗机、高压气泡式清洗机和毛辊式清洗机等,目前有学者将超声波清洗技术应用在中草药的清洗加工中,开辟一条快速、节水、无污染的有效清洗途径,且将中药材有效成分损失降到最低[39-40]。近90%的中药材需要切制加工,切制的片形包括薄片、厚片、段、条、粒等,以用于中成药生产的提取投料、药材粉碎前的粗加工、饮片炮制的半成品等,切片机械原理较简单,根据切刀的运动轨迹可以分为旋转式、直线往复式、摆动往复式,调节送料速度和切刀运动速度可以控制切片厚度尺寸[41]。

干燥机械主要有箱式干燥设备、网带式干燥设备、微波干燥设备和冷冻干燥设备[42-44],箱式干燥设备单台产量一般在20~1 000 kg不等,适合小批量药材的干燥加工;网带式干燥设备可实现各种根茎类、花叶类、全草类、籽实类中药材的大批量干燥,效率较高,干燥周期短,营养成分保留完整;微波干燥设备主要用于花叶类中药材的杀青和各种中药饮片的烘干、杀菌、杀虫,经微波干燥设备加工过的中药饮片水分可降至3%甚至更低,香味较普通干品浓,可直接饮用,口感较好;冷冻干燥设备热量消耗少,干燥周期长,劳动强度高,缺点是设备投资高,适合高附加值中药材的加工干燥。目前中药材通用加工机械技术均较成熟,生产的企业较多,根据各药材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可适用于当归、党参和黄芪等。

4 存在问题

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与主要粮食作物相比差距甚远,2019年甘肃省中药材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约为40%,其中耕整地环节约67%,种植环节主要为种苗机械化移栽作业,仅为14%,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为30%,田间管理环节机械化水平不足5%,中药材生产机械化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制约机械化水平的因素较多,关键环节依然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导致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甘肃省根茎类中药材生产机械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中药材种植区域主要为丘陵山区,种植面积分散且较小,由于地形的限制,以散户种植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影响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甘肃省各地区根茎类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显著,大型机械在丘陵山区较多的陇南、甘南及临夏等地区无法施展,主要以手扶拖拉机等动力机具配套微小型机具作业;平凉、庆阳、兰州、白银及定西等地区主要采用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机具作业;武威、张掖、酒泉及金昌等河西地区,地势平坦、连片面积大的区域配套大中型拖拉机完成作业。

2) 根茎类中药材品种繁多,同一品种不同等级中药材的种植方式、栽培农艺技术要求也不一样,农机农艺难融合。根茎类中药材有直播、移栽种植方式,其中直播种植有撒播、条播、穴播和精密播种等方式,移栽种植又分平栽、斜栽和立栽等;栽培农艺技术要求较多且较复杂,有半覆膜、全覆膜、膜上栽培、膜侧栽培、开沟、起畦和起垄等,种植模式存在多样性,现有农机农艺联合研发机制不健全,导致耕种管收各环节的机械化要求各异,难以形成标准化种植,给配套机具的研发带来较大难度。

3) 关键环节机具存在作业质量差等现象,中药材机具投入收益率不高,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针对不同作业环境、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根茎类中药材,移栽机作业质量差异较大,与人工移栽相比出苗率较低,整体作业质量还有待提高;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主要采用马铃薯收获机械代替或改进,党参、黄芪和当归等中药材机械收获容易打伤和断根,影响药材的品质。目前通用移栽机、收获机虽然解决了部分根茎类中药材移栽、收获等问题,依然需要大量人工辅助作业,或沿用传统人工作业方式,导致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

4) 现有机具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足、易于仿制,且缺乏政府优惠政策,生产企业对中药材机械研发积极性低。与大田作物相比,现有中药材机具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机具创新不足,生产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力度不够,新开发的机具极易被仿制,中药材专用种植、收获等机具的研发周期长、难度大,需要大量科研力量和资金投入,联合多部门攻关“卡脖子”技术,甘肃省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研发能力有限,缺乏政府优惠政策支持、市场引导,多重因素导致生产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限制中药材机械企业的发展,最终制约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5 发展趋势

随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未来根茎类中药材将突破农机农艺融合难题,加大中药材机具推广扶持政策,将促进企业加大中药材机械化的研发投入,提高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质量,逐步推进甘肃省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又带动机械化研发投入,形成根茎类中药材产业良性循环发展趋势,未来将促进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1) 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实行“以机适地”“以地适机”相向而行发展策略,通过对丘陵地带实行“宜机化”改造,将小地块集中连片起来,从而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以适宜于大型机械作业,整体提升机械化水平,增加中药材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形成名优药材产区。在推进宜机化改造的同时,努力发展丘陵山区实用农机装备,开发适于丘陵山区农田地形复杂、作物品种多样的实用动力底盘和轻简型机具,通过改机适地和改地适机协同推进,加快推动我国丘陵山区中药材机械化发展进程,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

2) 中药材种植模式向标准化发展。科学规划药材种植品种,中药材的种植要合理配置资源和品种选择,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为特色,集中种植市场前景好、品种优势突出的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中药材,形成地方中药材种植的拳头产品,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研究确定先进的栽培农艺要求;紧密融合种植农艺要求,针对关键生产环节,逐步突破中药材的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提高中药材的种植规范。

3) 移栽、收获等关键环节机具向高质高效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建立不同品牌中药材机械化示范区,通过示范推广种收环节机械化技术,坚持通用机械与专用机械相结合,机械化与半机械化并举,分作物、分区域开展中药材生产配套机具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优先攻克移栽、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针对现有移栽机械人工辅助投苗作业质量差问题,逐步突破种苗自动分离、摆苗、投苗等关键技术问题,保证种苗移栽的株距、行距和深度要求,以满足后续的田间管理机械和收获机械对行作业要求,有利于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还需根据各地的土壤性质,融合种植模式和栽培农艺,进一步研究减粘降阻挖掘铲、分离机构、收集装置和动力总成等技术瓶颈,研制低损高效的中药材收获机械,提高中药材根茎和土壤分离效果,解决中药材收获的二次捡拾难题,突破中药材收获的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提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提高中药材机具作业质量、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调动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

4) 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各级政府引导鼓励中药材机械生产的优惠政策,科学规划相关中药材机具的研发项目,支撑中药材机械发展,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带动中药材生产企业发展,孵化一批中药材机械的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研发中药材机械化的积极性;形成机械化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动机械化研发投入,形成根茎类中药材产业良性循环发展趋势;最终聚焦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的瓶颈问题,加快中药材关键生产环节的装备升级,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根茎党参机具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