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项目式教学实践
2023-03-03李兰
李兰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解决问题和打破常规思维的思考方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能推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高中阶段作为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开展指向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项目式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针对如何基于项目开展数学课堂进行探讨,以期推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研究背景
高中阶段正是创新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着重关注创新思维培养情况,给予指向性教育引导,针对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数学项目式教学是基于创新思维培养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学习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知识,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项目式学习能够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积极探索知识和现实的联系,以此主动思考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应怎样运用知识解决。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可以不断提升自身兴趣爱好,在驱动问题下探索答案,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提升技能,不仅能对学科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能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团队默契和交际能力。任务驱动是项目式学习的一大特点,学生可以结合任务内容来学习,以此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后,学生还可以在相互合作沟通后,对作业进行反思分享,进一步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基于新课标背景,国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明确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掌握学科知识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局限于当前传统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学习环境固化、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因此,在指向创新思维培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转变为以真实情境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既可以更加精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实施项目式教学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基于该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二、高中数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技能,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而不能只是单纯说教。学校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现状,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打造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校本课程、选修课等。如今,高中生暴露出很多不足,如缺少学习主动性、难以主动发现问题、缺少创新、综合实力欠缺等。此类情况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无法针对性进行自我提升,且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既不会主动寻找解决方法,也难以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途径。所以,教师必须改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让学生学会实操,在面对问题时学会主动思考,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生缺乏参与兴趣
一些教师在进行项目式教学时,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因为项目式教学内容依旧是从教材课本出发,所以必然有很多公式定理,而这些公式定理难免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难以继续参与到后续的学习当中。在后续的教学评价时,学生会带着消极敷衍的情绪进行教学评价,导致项目式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此外,不仅项目式教学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高中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也难以提升,只能成为一种形式性学习。分析此类情况出现的原因,发现是项目式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枯燥,学生难以提升专注力,学习热情被不断消耗。
(三)项目式教学氛围沉闷
项目式教学气氛沉闷,导致很多学生学不进去,影响了学习质量。而且,虽然教师认为项目式教学活动必须更具创意性,但实际上却难免有所欠缺,尤其是难以营造更吸引学生的学习氛围,只是单纯地按步骤进行,学生也按步骤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学气氛难以活跃起来。教师较少和学生一同探索活跃课堂的方法,课堂缺少师生互动,使得项目式教学越发沉闷,难以激发学习热情。长此以往,项目式学习只会成为另一种形式主義学习,不能真正活跃气氛,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当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不断降低,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忽视兴趣激发
教师是项目式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而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些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未考虑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只是片面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强硬地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进行学习。学生虽然结合教师要求推进项目式学习进度,但因为对其兴趣不高,很难全身心参与到学习当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严重时还可能会降低学习成就感,从而抵触项目式数学学习。
三、指向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项目式教学流程
(一)项目选题
1.真实性。
选题的原则必须符合项目式学习的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项目式学习最重要的是确定主题,且主题要来源于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更有探索意识。主题要坚决避免理想化,否则会让其失去真实性,让知识和现实更具距离感,也就让项目式学习失去了价值。
2.应用性。
如果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不大,理论和实际相分离,导致知识难以被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由此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要寻找知识和现实的联系点,让学生有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这才是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性作用。
3.趣味性。
选题的真实性、应用性得到保障后,教师可能会无意识地提高难度,但过高的难度以学生的水平通常难以解决,所以教师要保证难度适宜,既有一定挑战性,又能让学生在协作中解决难题。总之,要避免选题的难度过高、多学科融合不足、同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匹配等情况,否则任何一点问题都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热情,无法突出项目式学习的侧重点,而学生不仅无法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会抵触后续的项目式学习。首次选题时,教师要降低难度并让其具备一定趣味性,先让学生对项目学习有一定兴趣,再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随着项目式学习一步步成长,提升学科素养。
(二)项目计划
1.以终为始。
合格的项目必须在应用之前就做好整体设计,明确要取得的最终效果。项目式学习最基础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结合大方向去探索目标和方向。并且,项目式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不仅在问题上有开放性,答案也有很大自由度。但是,初次接触的学生或许会觉得无从下手,小组合作的各种思想碰撞也会让成员陷入混乱。因此,笔者将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式学习的“以始为终”的思想融入进去,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评价内容,随后告诉学生在项目式学习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要取得何种结果,由此既能让学生有学习框架和步骤,也能让其在学习时得到自由发挥。
2.设计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需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项目增加难度,让学生有攻克项目的兴趣。再者,驱动性问题还需要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有代入感。教师不能随意选择驱动问题,而要遵循下述要求:
(1)驱动性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所以其必须具备难度,需要依靠小组合作探究才可完成。
(2)驱动性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3)驱动性问题与课程标准的内容应该保持一致。驱动性问题不能随意选取,而是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和指引下吃透知识点。
3.规划项目评价。
因为项目式学习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多方面的协同评价,如小组合作、沟通表现、作业表现等。
四、指向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项目式教学实践路径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项目式教学中,小组合作至关重要。小组在合作时不能只是形式主义,要切实提升交流效果,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在实操中总是难以看到效果。若教师一开始未能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而是在项目式学习中当堂划分小组,学生会有较为明显的拘束和不自在,不利于合作学习,最终小组交流非但难以取得成效,反而会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质效。所以,在开展项目式学习之前,教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好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实现互补,各展所长,一同进步。
项目式学习注重小组的合作默契,但教师在引导教学时多只看到了组内合作,没注意到一些学生更偏好独立思考。在问卷调查后,笔者注意到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偏好自己思考,且学生的思考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法,也有同学需要较长时间理解和分析,这些既是问题所在,也是小组讨论难以取得更高成效的原因。所以,在开展项目式学习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习惯和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意愿进行分组,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交流,以此提高学习效果,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实现双向提升,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和自由。
(二)不轻易下结论,设置开放性问题
项目式学习最大的優点之一是让学生的各种思想碰撞,并不断产生新想法新问题,既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还能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思维,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主动反思。因此,教师要安排更多的驱动性问题,不仅要让学习更有趣味和深意,也要让问题引出学生更多想法,给予学生想象空间。教师还要多尝试、多创新,让学生不要陷入思维定式,要打开思维、积极想象、大胆质疑,不断强化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养成思考和探索的好习惯。
(三)根据不同教学环境进行技术融合分析
网络世界资源繁多,学生也有了更多学习素材,所以即使在课下也能使用教学App、一对一教学系统进行学习。从学生角度出发,这能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接触到的知识更多,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和网上教师、同学交流沟通。教师也能够在网上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并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再者,若出现问题,学生也能在网上寻求答案和解决思路,和小组同学交流问题,最后找到解决方法。此外,在智慧学习环境的实践中,学生必然会主动思考分析,会创新出很多思路与问题,这些都能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可有的问题需要技术的帮助,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模拟实验,寻找答案。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立体图形是以旋转的直角边为高,另一条直角边为底面半径的圆锥体,此原理单靠想象十分抽象,但结合网络,便能生动地呈现,让学生记忆更深刻。
(四)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分析
首先,过程性评价。完善项目小组表现积分表,根据小组的学习实情,如纪律、问答、参与等方面,严格合理地增减分,以综合表现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教师也能据此掌握课堂大方向,维护课堂纪律,稳步推进各项教育活动。
其次,总结性评价。要求学生结合学习报告单,将自己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并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难点都记录进去,表述出解决问题的每个步骤。学生在记录时需要捋顺思路、清晰明白填写,既要吃透知识,还要具备情感。
最后,多元化评价。小组内成员互评,学生不仅要学会合作、提高默契度,还要在课下课余时间主动交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看法,大胆互评,共同提升。再者,自我评价也很重要,学生要及时反思,不仅要学会新知识,还要温故知新,打好基础,消化更多知识。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教学更注重多元化学习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今互联网普及,项目式学习能引导学生在网络中积极探索高效学习,在呈现学习内容、提供认知工具、支持学习管理、展示学习成果等方面都能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结合“互联网+”教学思维开展项目式教学,积极挖掘网络资源,创新教育方式,落实多元化教学评价。相信随着项目式学习的持续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不断提高,而多元化的评价也将让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发挥项目式学习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