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思·练:小学高段室外写生教学策略研究
2023-03-03林景娴
林景娴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学生想画树却又画不好树的原因在于对树的理解和体验少,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艺术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调动积极情绪,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因此,在写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时,学生席地而坐,非常投入地边观察边绘制,亲近大自然,对校园多一分理解,更加热爱校园。
一、教学现状
浙美版小学高段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出现过3节写生课,占比较小,学生观察实物直接作画练习次数很少。以树为例,笔者对“你经常反复画同一种类的树吗?”“为什么经常画同一种类的树?”对所教年级段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如图1、图2、图3所示。
据图示可知,大部分学生经常反复画同一种类的树,他们总是喜欢描绘自己熟悉且简单的,大部分学生不会画其他种类的树。笔者还发现,有些学生想画雪松,只会用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缺少细节刻画,原因如下:
(一)体验感低
高段教学写生课占比较小,诸如树木比较庞大的自然实物不可能被搬进教室供学生欣赏观察。学生直接观察实物进行绘画练习次数和频率比较低,观察绘制实物的范围仅局限在教室内,室外写生的机会少,绘画对象固定,多以出示静态图片为主,无法直接触摸感受实物,体验感较低。
(二)观察机会少
美术教学中实地观察的机会少,学生想画各种造型的树时,教师没有专门以树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观察练习,没有针对事物本身进行反复练习。想画的东西多,画出来的东西少,学生在创作时便会遇到瓶颈,有心无力。
(三)示范画影响
大部分学生在绘画时,很容易受到教师示范画的影响,没有思考和观察就开始绘制。高段学生已经积累了固定事物的作画模式,能绘制一棵简单的树,教师出示几幅示范画而没有拓展学生的思维,画面就会比较呆板,千篇一律。
二、写生的意义
(一)提升观察与创作的能力
在平时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很少自主创作,基本以教师提供的范画及书中的作品为主,尤其到高段,学生的想象力逐渐程式化,更少发现创新力的作品,这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所在。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学生对事物的敏锐观察。通过对物象观察再描绘的写生,可以不断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和观察力,使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内化景物的程式,以便应用于下次创作中。
(二)磨砺意志,提升专注力
室外写生会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学生需要挑选合适的场地,或席地而坐或就地取材,为了保证画纸的平稳状态,写生对学生身体姿势有一定要求。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物体观察和绘制,受到光线的影响,对学生的身体和耐力有一定挑战,特别是平时在课堂里就坐不住的学生。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往日调皮的孩子在室外写生时却表现非常专注认真,非常满意自己在写生课中绘制的内容。
(三)增强热爱校园的意识
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比较强的,但笔者发现小部分学生还会乱穿草坪、随意丢弃垃圾。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写生活动让学生真切熟悉校园,用眼睛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用心感受校园的美,并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绘制,加强对校园热爱。通过写生,有些学生会发出“原来学校这么美”感叹,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环境的意识。
三、写生教学策略
室外写生是离开教室上课,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具和学具,学生的心态、观察目的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内容。
(一)创设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物色好适合写生的场地,提前安排好各组绘制的区域。其次,需要找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以确保学生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再次,教师需要给学生做好充分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从离开教室到写生场地以及整个写生过程,选定组长安排好组员,保证课堂纪律和效率。学生对初步尝试室外写生有新鲜感,需要教师调整引导学生上课的状态。最后,室外写生需要带好小画板或速写板、纸张和画笔等工具。只有在学生身心都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才可以有效开展室外教学。
(二)联系写生对象
在课前,师生共同分析特定对象——树。校内有各种不同的树,但树木有结构和特点,提前分析树的结构(树干、树枝与树叶),做到心中有“树”。树叶因多而密的特点,可概括成树冠的方式表现,归纳树冠的整体造型(圆形、三角形、梯形等)以基本的用线方式(m线、夹叶线)等,在处理细节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到达写生场地时,教师集中各小组,和学生一起分析树的结构再开始绘制。
(三)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是视觉艺术的基础活动,是写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绘画训练的起点。绘画是一种带有目的性表现,观察同样需要明确目的。在指导学生写生时,让学生带着之前画过的树,与之比较,分析树的细节。清晰地观察树枝的长势方向,对雪松、果树等不同种类树进行比较观察,如树桩的粗细、高低,树冠的形状大小等。明确观察目的后,引导学生进行有步骤的观察,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正确的观察习惯和方法,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提供素材内容。
(四)善用观察方法
观察是有方法的,面对写生对象,如何观察也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在写生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让绘制的内容更加真实、丰富。观察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列举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1.整体观察。
安格尔说:“绘画应向整体要答案”学生离开教室来到室外,他们会有疑问,“该怎么画呢?”学生席地而坐,选择自己区域中喜爱的树进行表现,往往还没有仔细观察就开始动笔了,看哪里画哪里。有些学生也会开始画树的局部,追求细节却没有完整地体现树木的造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绘画前进行整体观察,将自己与景物拉开差距,退远观察整体,分析树冠造型,树桩与树冠之间的比例,“看淡”复杂的叶子,用合适的线条重点描绘树木轮廓。在画树桩的基础上寻找最重要部分的树枝进行表现。写生绘画先从整体观察入手,才能在心中有物体大致的影像,隨后再增加细节。
整体的观察分析对于写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成为绘画时的本能和习惯。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进行写生时容易一味地进行细节的描绘,忽视整体关系,当教师引导他们退远,整体观察,可以用眯眼的方法,忽视无关的细节,寻找整体感受,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2.局部观察。
室外写生在注重整体观察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局部观察。整体观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轮廓造型结构,但不走近仔细观察,细节很容易被忽略,整幅画面便没有那么细致。只有将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结合在一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才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画树的树干时,学生很容易留白,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局部观察,用眼睛看树的纹理走向(或左右或上下等),用手触摸,感受不同树的质感(光滑或粗糙,有的甚至有青苔)。树干表面的纹理复杂而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如以直线为主的纹理更有密集感,而以曲线为主的纹理嶙峋感更强。学生在绘制时还可以用自己理解的绘画语言(点线面)进行描绘。
通过局部观察,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树的纹理。同一棵树也有多种表现方式,可以用横短线、竖短线、交叉线、缠绕线等,此外,块面或点状也可以表现肌理。学生只有做到粗中有细,才能将所学的观察方法内化,在下次写生活动中灵活运用,写生作品也会比较丰富,绘画技能也会进一步提升。
3.对比观察。
写生活动中,除整体和局部观察外,还要有对比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物体的美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比较写生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长短比例、曲直区别、远近距离、疏密对比等。进行对比后,学生发现树枝是有比较明显的粗细变化的,不同的树枝之间方向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一片叶子有细微的变化。初学室外写生,学生对事物的联系和比较的意识较弱,只有经过不断对比观察,学生才能体会到事物之间的差别。有些学生可能会凭主观意识进行作画,会画得很小,也可能画得很大,这就需要练习对比观察。有时候,学生会挑选比较简单的树进行写生练习,但樹木的生长细节需要不断引导学生仔细去对比观察,除了枝丫的变化,还有树与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学会对比观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空间关系,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展示绘画创意
写生绘画形式多样,如线稿或色彩等,本次写生练习以线稿为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对其进行直接描绘,观察树木的结构,学习表现不同树的造型及质感。笔者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和对比观察以后,学生能够更加完整表达写生对象。
四、初步成效
(一)学生层面
写生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笔者课后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非常喜欢丰富有趣的课堂,室外写生后,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情感体验丰富。有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怎么遵守纪律的同学也变得非常认真,回到教室后,一些同学意犹未尽地在桌子上进行润色。
作品呈现更加多元化。笔者对此次写生活动中描绘的树与前期描绘的树进行了比较,发现80%的学生在写生后比之前画得更好,对树的结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树的结构,感受到不同树丰富的造型美,或挺拔,或婀娜多姿,或粗犷,或秀美。比起之前简单的概括,学生更加仔细地描绘树木的长短粗细曲直不一的枝丫。用各种点、线表现树木的肌理细节。整个过程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再回到整体观察,学生会画出树之外的场景,在多样化的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以美育人,在大自然中学习,感觉更加放松和亲切,感知校园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校园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二)教师层面
室外写生内容很多,范围较广,教师需要贴合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写生内容,结合课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将写生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模块化、系统化,进一步提高教师整合素材的能力。观察学生室外写生的状态,留意室外写生时学生遇到的问题,收集学生的写生作品,整理学生的课后反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育反思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水平。室外写生的场地较课内教学范围更大,教师需要提供安静的写生环境以及良好的课堂纪律,面对写生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迅速做出判断与处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应变能力。
五、体会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通过写生对自己的作品露出满意的笑容时,这样的成功带来的快乐,是继续学习艺术最大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内在动力也会持续陪伴学生下一次的美术学习。室外写生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三维立体空间,他们可以在小范围内对物体进行立体的观察与学习,用更多的感官系统参与学习,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耳朵听……感官参与的越多,对知识的理解便会越深刻。室外写生教学有别于室内绘画,最大的外在因素是天气,教师需要在风和日丽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把握好学生整队的时间和授课绘制的时间,以及课堂的纪律。但是,室外写生场地变大,人员分散,教师需要不断在各个小组之间走动,当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可能无法立即反馈,并且有些学生可能以为室外写生课就是来玩的,对于自主绘制作品的意识薄弱,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总而言之,室外教学对于学生创作获取灵感,对于事物的理解和绘制都有很大帮助。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不是一两次练习可以解决的,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将室外写生的内容和范围扩大。美术学科中提出五大核心素养,其中美术表现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表现能力,将美术技能和知识用来创作美术作品。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应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运用在其他的美术绘画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