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研高手”为什么首先是“提问高手”

2023-03-03高明勇

决策 2023年12期
关键词:周其仁高手文旅

高明勇

受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参加了“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写贵州:全国文化名家走进多彩贵州”采风活动。近年来,贵州在打造“四大文化工程”,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这些确实是贵州丰厚的文旅资源,值得关注。

调研采风时,每有想法,我就忍不住提问,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陪同人员笑着说,“从事文旅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被问住了。”“说实话,高老师,从来没想过您问的这些问题,但这些确实又是自己很关心的问题。”

这番话虽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但在笔者看来,要做一个“调研高手”,首先应该要做一个“提问高手”。

爱提问,会提问

此次在贵州采风提的问题,简要梳理,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精准提问,属于“探求新知”。比如,贵州旅游资源到底有什么?外地人来贵州到底能看什么?贵州文旅的最大痛点是什么?贵州文旅的最大差异性在哪?贵州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找魂”的话,贵州文旅的“魂”是什么?

第二类是商讨提问,属于“确认验证”。比如,广西多山,云南也多山,与二者相比,贵州多山的独特之处在哪?四川多美食,重庆多美食,与二者相比,贵州美食的独特之处在哪?

第三类是开放提问,属于“更换视角”。比如,在当地人看来,以何为“贵”,何以成“州”?贵州这么多民族,各有其语言,民族与民族之间,如何交流?“客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苗寨姑娘头上的银饰是纯银的吗?银子从哪来的?

其实是询问当地人的“认知模式”与“思维方式”。“回答”本身固然是一种信息,“如何回答”同样富含信息。

当然,提出这些问题时也有其他考虑。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提问,比如,事先查阅资料时有存疑,刘伯温题诗贵州的真伪。也会带着写作思路去提问,再如,我想到两个题目,一个是《以何为“贵”,何以成“州”》,就是从咬文嚼字的角度去重新发现贵州文旅。一个是《旅行中的“人生三问”》,王阳明的心学体悟对普通人来说有哪些启示?仅仅是看资料,现场走马观花,远远不够,一定要和当地人交朋友,獲取更多的信息。而“提问”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陪同人员的话,也引起了我对过往“提问史”的思考。提问者的身份角色不同,提问目的不同,提问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自然也不相同。

问得准,问得深

提问,是为了逼近真相。很多时候,调查记者、特稿记者是为了无限逼近真相。记得我做深度调查记者时,曾写过一篇报道《太湖边一个小镇的“863”》,采访时曾围绕一些细节追问,两份相像的“红头文件”哪个算数?18万元生态厕所一天多少人如厕?

提问,是为了追求真知。在某报评论部工作期间,我曾设计了一个“中国问题访谈计划”,聚焦改革动力、治理变局、城市乡愁、人文变奏等板块,围绕一个又一个的具体问题来展开。

比如,提问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薛澜教授,问到“一段时期,事故不断,出现了桥梁坍塌、问题电梯,城市内涝,以及之前的矿难事故,为什么会集中出现这些突发事件?”他提出“有效监管是最需要的公共品”。

提问,是为了通往真实。作为智库调研,前几种情况都有涉及,不过,我认为更多的可能首先是通往真实,在真实世界里去观察、去思考、去提问。就像此次在贵州采风,作为“旁观者”,自然有自己的观察方法,但切忌先入为主,主题先行,需要通过“在场者”来尽快“进场”,用“陌生”的问题去感受他们的“熟悉感”,个中的偏差、误差,都能带来新鲜感。

记得十年前在北京大学国发院攻读财经奖学金班的时候,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推崇说周其仁老师是“调研高手”,而周老师则推崇杜润生先生是“调研高手”。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爱提问,会提问,问得准,问得深。

我曾撰文探讨过周其仁是如何写专栏的,其中写到周其仁的专栏,有个鲜明特征,就是每一“批”专栏,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就是说数十篇专栏探究一个焦点问题领域,层层深入。周其仁写作方法的“秘诀”,是融问题意识于故事表达之中,“在观察、发问、猜想之间,不断反复练习,养成推敲事实、推敲理论的习惯”。

确实,想做一个“调研高手”,首先应该是个“提问高手”。

(作者系政邦智库理事长)

猜你喜欢

周其仁高手文旅
化解尴尬,你是高手吗?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周其仁:邓小平的哲学
周其仁 冷静的智者
高手
高手的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