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爱心表达
2023-03-03
99元一份的“中图网文创加油包”,将中图网送上热搜。这款产品自2023年8月2日晚上线,吸引大量网友购买,网站一度宕机,销量很快冲到5万多套。
七月末,京津冀持续强降雨,多家出版机构位于河北涿州的图书库房受到影響,中图网当时预计,至少有80%的书(400多万册,3亿码洋以上)会报废。很多网友看着浸泡在洪水中的图书照片,表示惋惜,纷纷留言表示,愿意买洪水泡过的书,帮助减少损失。中图网则回应,不会把这种带安全隐患的书交到大家手里。
文创产品卖爆后,中图网在8月3日发布的《努力自救,存活下去!》一文中,还劝读者“理性消费”“不要破费太多”,并表示将拿出“文创加油包”销售额的10%用来帮助同行恢复生产。这种自身危难之际依然保有的对消费者的尊重负责,对同行的无私扶持协助,让网友更加动容,进而转化成了更多的“以购代捐”行动。
文本解读
角度一:对书籍的珍视,亦是对生活的珍重。
对从小耳濡目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名言警句的国人而言,书籍无疑是个特殊的存在:它本身也许很轻,内容却可能厚重,连着的语汇往往是“知识积蓄”“精神食粮”“文化积淀”等。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卡莱尔说,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在很多网友看来,书籍是人们心底最后一道屏障,爱护书籍,就是守住内心的大后方。
角度二:实体书“消亡”危机长存,期待阅读热情的唤醒。
8月4日,中图网创始人兼CEO黄平开启了人生第一场直播。台风给了图书行业重重一击,这场“开播”实属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但涌入直播间的热情书友却给风雨中的图书行业带去一丝暖意与生机。风暴终将会过去,但总有人需要书籍。《消失的图书馆》中有一句话正适合用于当下:“当文明受损时,被唤起的一定是文明本身。”
角度三:人们怜惜的是“书”,也是“人”。
灾情向来是爱心的集结号和善意的签到簿,最能诱发大众的同理心与悲悯心。这次涿州遭“洪水围城”,灾区民众受灾的场景调动了很多人的泪腺,受到了很多人的挂怀,在同情心的催化下,自然就变成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情。图书公司遭受重创,是多地遭遇暴雨洪灾“洗劫”的缩影,这激发了人们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角度四:中图网靠什么走过25年?
自2020年以来,中图网在社交媒体更注重网络化、年轻化的话语。通过“书”这一价值纽带相连,组织微博摘抄、好书推荐、打卡种草等社群运营和线下淘书活动,凝聚了一批高黏性、高信任度的消费者群体。以新时期的年轻话语、重互动的跨界创新,中图网给传统传媒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此次,中图网的态度也十分克制:反复提醒消费者量力而行、不要破费,婉拒捐款、表明态度,展现出为消费者着想的立场。
运用示例:网友通过购买“文创加油包”向中图网伸出援手,是对受灾地区表达爱心的一个生动缩影。但在今天,我们表达爱心的方式,不应该再狭隘地局限于直接捐钱捐物,甚至不应该“论迹不论心”,每个主体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开辟新的爱心表达范式。比如,近几年的多次灾害中,有网友发起汇聚求救信息的“救命文档”;有人在积极转发灾情新闻、求助信息,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包括讨论公共政策在应急救援上有没有更多可以反思、完善的地方等,都是对于救灾的直接或间接参与,都有助于让受灾的人们少一些磨难,让灾区少一些损失。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互联网时代,人们与灾区的连接,有了更丰富的方式和途径,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出现“孤岛”的可能性。但也意味着,我们对于种种新的“连接”方式,以及如何激发更多的“连接”,以增进共同体意识,需要新的包容和思考。
(选摘自红星新闻、澎湃新闻、中青评论等/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