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内容、演变及其实践动向*

2023-03-03郭永良

情报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情报界情报战略

郭永良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涉外安保学院 廊坊 065000)

0 引 言

2023年8月10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2023年情报战略》),该战略文件是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对未来4年的战略规划。《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是《情报改革与反恐怖主义法》授权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的文件[1],其目的是协调指导美国情报界18个组成单位“一体化”地开展国家情报工作。此次颁布是其继2005年、2009年、2014年、2019年之后发布的第5部战略文件。

目前,学界对该主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汪明敏[2]、卢英佳[3]、赵旭红[4]等对前4部《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单个文本的解读分析;二是单东[1]、付瑞红[5]、马海群[6]等基于战略文本分析美国国家情报的演化规律及其走向;三是谢海星[7]、刘传平[8]、申华[9]等通过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来分析美国的情报共享机制、国际情报合作、情报一体化等具体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从当前地缘战略博弈背景出发分析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文献还不多见,特别是尚无基于《2023年情报战略》对美国情报战略走势的专题研究和系统考察。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回应。《2023年情报战略》与拜登政府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美国国家防务战略》一脉相承,是对其提出的“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未来十年是赢得对华战略竞争的决定性十年”等战略决策在未来四年间的情报响应和框架落实[10]。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博弈相互交织,透过《2023年情报战略》,了解并掌握美国情报战略的内容逻辑、演变特征及其实践动向,对于我们做好国家安全和情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2023年情报战略》的主体内容

《2023年情报战略》遵循“整合国内外情报资源,确保情报满足国家安全需求;增强情报深度和精度;确保情报在当下产生质效并具塑造未来之能力”[11]的战略愿景构建其框架结构,主体内容分为对战略环境的研判和战略目的的确定两个部分。

1.1 研判战略环境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Avril D.Haines)在《2023年情报战略》致辞中称,“美国正面临着一个日益复杂和相互关联的威胁环境,其特点是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竞争”[11]。为此,美国情报界将所谓的中国及俄罗斯威胁当成美国制定情报战略的重要背景,把其所处的战略环境烈度由强到弱分为大国博弈风险、非国家行为体挑战和全球共同威胁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行为体带来的挑战。随着美国全面升级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打压与遏制,美国与中俄的战略安全态势及其发展轨迹正在步入竞争与对抗。《2023年情报战略》强调,中国是“美国唯一一个既有意图重塑国际秩序,并在经济、外交、军事和科技方面越来越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竞争对手”,俄罗斯则“对欧洲和欧亚大陆的地区安全秩序构成直接和持续的威胁”,是“全球破坏活动和不稳定的根源”,同时又指出“俄罗斯缺乏中国的全方位实力”[11],并将其战略靶向主要锚定中国。在《2023年情报战略》发布会上,美国情报界的各单位负责人都声称其工作重心是服务美中战略竞争。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伯恩斯(Bill Burns)称:“国家情报战略阐述了我们必须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以解决从美中竞争到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安全局局长保罗·中曾根(Paul Nakasone)称:“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意图和行动,需要情报界的共同努力”;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雷(Chris Wray)称:“美国正面临中国重塑国际秩序的严峻挑战”[12]。《2023年情报战略》与2023年3月美国情报界发布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相呼应,报告称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国家安全威胁”。这与先前版本的国家情报战略存在显著不同。例如,2019年版本虽将中国列为对手,但同时指出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等共同关注问题上有合作可能[13],而该版本将战略竞争确定为核心,对合作只字未提。

二是非国家行为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2023年情报战略》对非国家行为体给美国带来的各种风险进行了战略研判。它认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社会思潮运动等次国家行为体或非政府组织越来越有能力制造影响、形成观点、设定议题,来取得其所设定的政治或安全效果。同时,这些行为体正在充分运用其能力和资源来革新理念,以塑造社会、科技乃至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这为美国利益的维护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2023年情报战略》称非国家行为体“为美国情报界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同时也为美国国家利益带来了新挑战”[11]。就挑战而言,一是非国家行为体可与美国情报界展开情报竞争,获得情报优势,散播理念观点,并利用其优势单方或集体对美国内政外交施压;二是非国家行为体可能会对美国开展跨国犯罪、网络攻击以及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开展袭击等。就机遇而论,美国如何充分认识到非国家行为体的独特优势和专业技能,积极推进美国情报界与其合作,产生协同效能,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为此,《2023年情报战略》高度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美国情报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意义,将其列为美国情报界面临战略环境的显著变化予以强调。

三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2023年情报战略》对气候变化、人类安全和健康、疫情、毒品走私、金融危机、供应链中断、腐败、新的和反复出现的疾病以及新兴的且难以预见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等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进行了列举。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情报战略》不再区分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而是更强调威胁复杂多样、相互关联、难以预测性,强调风险的叠加共振以及需要共同承担的属性,并指出这是全球层面其战略环境的主要变化。

1.2 确定战略目的

《2023年情报战略》重申美国情报界的战略使命,即“提供及时、严谨、政治中立、具有预见性的情报,以支持国家安全决策,保护国家利益”[11]。为遂行该使命,《2023年情报战略》提出了美国情报界未来4年的6大战略目标。

1.2.1 为加强战略竞争而准确定位情报界

服务战略竞争是《2023年情报战略》的底色和主轴。该战略在指明中俄是战略对手的前提下,强调战略竞争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是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战胜对手的前提。为此,情报界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储备,投资开发新的情报工具;利用语言学、文化学、开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情报手段,提升情报研判质量;加强与外部的合作,针对竞争对手战略意图、能力和行动开展情报行动,为情报用户提供更加及时和准确的预测信息;满足决策层识别新兴技术、掌握产业链供应发展动向等战略需求。

1.2.2 招募、发展和保留有能力且多样化的员工,加强情报界的协同和一体化

作为移民国家,美国高度重视人才的多样化供给。《2023年情报战略》强调情报界必须克服其内部长期存在的文化、机构、官僚主义、技术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改革人员招聘、雇佣和审查程序,确保能够快速招募可信赖、敏捷、多样化的专业人才;要实现各情报监控系统和层级授权的互联互通,以增进各机构快速协同;要打破部门界限,增加工作岗位灵活性,定期开展任务轮换;在整个情报共同体内部实现技能共享,以培养有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1.2.3 大规模采用通用性、创新性解决方案

《2023年情报战略》强调,情报界要保持情报技术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进行持续的技术投资,并适时、大规模地在各个情报机构间采用通用性交互设备;要利用自动化工具,在情报界整体层面建立统一采购机构、一体化询价系统与合同管理系统;要建立健全情报界统一规格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标准体系,以增强协同创新能力;要应用数据化、程式化、标准化的工具,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模式转变为更高效的人机协同互动模式,提升数据的挖掘率、利用率和标准化水平;要实现各情报机构的优势互补,以更好预测对手的计划、能力和意图,促进情报技术的突破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1.2.4 拓展和强化伙伴关系,促进合作多样化

《2023年情报战略》称,其盟友、伙伴关系网络既是美国的战略资产,亦是其情报力量的倍增器。美国情报界要继续加强与“五眼联盟”等传统盟友国家开展情报合作,提升信息实时同步水平;与新型伙伴建立更加多样化的合作关系,以应对网络攻击、气候变化、疫情等新型挑战;完善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合作渠道和机制,推动情报互通共享,确保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不受网络威胁,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1.2.5 增强情报界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应对跨国挑战

《2023年情报战略》强调,跨国挑战是美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情报界须增强对跨国威胁的评估、预测和早期预警能力。要引进气候与环境安全、全球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科技等领域的跨专业人才,开展跨专业多领域的情报分析,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战略预判;要开展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合作,更好整合科研成果、专业技能与数据资源,建立模型以预测预警粮食和能源短缺、非法移民、社会骚乱等跨国挑战的潜在连锁效应;要充分运用国内外私营部门、学术界等领域的专业资源,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工具、技术和程序,有效识别新型跨国挑战。

1.2.6 提升韧性

《2023年情报战略》认为,在日益变化的世界中,风险无处不在,要加强对“去中心”发展态势的认知,提升情报基础设施和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多样化、扁平化、分布化水平,加强美国的快速反应和重建能力;鉴于经济繁荣对确保韧性至关重要,情报界要提升对供应链和上下游国家产业风险的识别能力,以保障经济安全;要加强与联邦及地方政府、非国家行为体、盟友的协同配合和研发合作,实现信息交换常态化;要通过现代化手段加固自身基础设施的安全,实现其适应性、持久性、可替代性和通用性,确保具有适应长期挑战的能力;要加强反情报和反间谍能力,保障情报人员的自身安全[11]。

2 《2023年情报战略》的演变特征

相比较之前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渐进性变化,《2023年情报战略》的变化显著,有些方面甚至是质变。主要表现在:从服务反恐战争到聚焦战略竞争,美国情报界战略重心发生质变;从设计“两大任务”到排序“六大目标”,美国情报界从关注短期问题到长远风险转向;从主要关注科技的功能性价值开始强调科技功能性价值(手段)与本体性价值(目的)的统一。

2.1 从反恐战争到战略竞争,美国情报界战略重心发生质变

众所周知,美国于2004年设置国家情报总监职位,并授权其办公室于2005年发布首部《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是为了适应当时反恐战争的现实需要。“9·11”事件对美国情报工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9·11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报告严厉批评美国情报机构,并提出40项改革建议。为改变情报界长期以来的错综复杂关系和壁垒弊病,2004年12月17日,美国布什总统签署《情报改革与预防恐怖主义法案》,意图整合国家情报机构,实现反恐情报的统一协调[14]。为此,2005年和2009年的《美国国家情报战略》都将反恐(反暴力极端)列为头号任务。

随着地缘政治格局演化,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开始重新界定美中关系,并将它渐进性地体现在国家情报战略叙事中。2014年《美国国家情报战略》虽指出中国“挑战美国利益”,但并没有明确将中国定义为“对手”。2019年版本直接将中国称为美国的“对手”,并将中国与俄罗斯、朝鲜和伊朗列为所谓的美国对手“The Big 4”[4]。特别是,2014年和2019年版本均降低了反恐情报的重要性,而将关注对手意图、能力和策略的“战略情报”列为头号任务。如果说2014年和2019年的《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是美国从关注恐怖主义转向地缘政治博弈的序曲,那么《2023年情报战略》则彻底完成了战略竞争的叙事转型,意图实现美国国家情报工作的再次聚焦。

《2023年情报战略》将其情报第一优先级任务确定“为加强战略竞争而准确定位情报界”[11],明确指出为确保美国战略竞争优势,情报界要发展综合性、跨领域、高素质情报人才队伍,并大规模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协同等技术赋能和情报研发,提升与盟友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合作质效,全方位增强情报分析研判预测预警能力。

2.2 从“两大任务”到“六大目标”,美国情报界从关注短期问题到关注长远风险转向

作为国家情报工作的基本指南,《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旨在指导协调美国情报机构实现整体合力[14]。所以,出台国家情报战略的本意有两个:一是给国家情报各个机构明确任务;二是明确如何推动美国情报机构的整体转型,实现高度协同和深度融合。所以,《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将其战略任务分为两大类:一是使命指向型任务,即明确情报界的使命要求和具体目标;二是组织建设型任务,即对情报机构自身的改革提出方向和要求[2]。

前4部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文本都遵循和延续了两分法的框架结构,并根据当时战略环境的变化,对情报任务进行了详细分类和渐进式改进。例如,其多将国家情报分为战略情报、预警情报、行动情报、网络情报、反恐情报、反扩散情报、反情报等具体问题,并分门别类进行任务分工。具体是:2005年版本首次区分使命指向型和组织建设型任务,并对二者内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任务的基本框架。其中,使命指向型任务“与我们国家安全领域的预测、渗透和先发制人有关,并与制定和实施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战争、保护国家利益并在实施国家政策目标时的法律执行有关”;组织建设型任务“与保持对威胁美国的国家和各种力量的竞争优势之能力有关”,并分别具体列举了5项和10项任务[15]。2009年版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目标和任务的关系,认为美国情报界的目标需要具体任务的支持和落实,并把“目标”分为服务国家安全作出明智决策、支持开展有效安全行动、加强均衡且持续改进的能力建设以及促进情报界一体化团队运作等4个方面,仍将任务分为使命指向型任务(6项)和组织建设型任务(7项),其中使命指向型任务主要支持前两个目标,而组织建设型任务主要支持后两个目标[16]。2009年版本明确了使命指向型和组织建设型任务的外在联系,但没有明确各个任务的内在关系,因此,2014年版在确定7项使命指向型任务和6项组织建设型任务的基础上,专门对各项任务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说明,强调它们应在国家情报的优先级框架下开展[17]。2019年版保持了2014版的基本结构,根据当时其战略环境变化情况,分别确定了7项使命指向型任务和7项组织建设型任务[13],并首次专门说明了影响情报界工作效能的因素以及面临的风险挑战(见表1)。

相比较前4个版本的内在一致性,《2023年情报战略》则一改行文惯例,不再采取两分法,直接根据轻重缓解将国家情报目标分为6个方面,而这6个方面融合了使命指向和组织建设的内容(见表1)。“六大目标”不再指明单个具体任务的完成,而是采取了综合性的表述方式,这意味着美国情报界不再关注具体、个别的以及以短期目标的达成为任务指向的情报工作范式,开始走向综合化、体系化和融合发展,将对美国造成所谓长期挑战的系统性风险提上议事日程。《2023年情报战略》也不再延循2009、2014和2019年版本专设章节分析战略环境的传统做法,而是将对战略环境的分析融合在“六大目标”之中。特别是其在战略文本中提出具有广泛内涵和外延的“韧性”概念,该词包罗万象,从大国博弈到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再到经济和供应链安全、跨国安全以及疫情疾病再到自身的情报预警响应恢复能力建设,凸显了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从个别到系统、从局部到整体、从短期到长远的重大转向。

2.3 科技发展成手段和目的的统一,被美国情报界赋予前所未有的地位

在先前的版本中,虽然科技被置于重要地位,但在更大意义上将科技作为情报手段进行战略设计。在《2023年情报战略》中,科学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更是目的。美国情报界认识到,科技是美国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是分配全球要素资源、确定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为此,《2023年情报战略》围绕如何服务美国科技领先地位进行了部署安排。

一是该战略强调为确保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情报界要积极监测全球尖端科技的发展动向,收集竞争对手的科技信息,满足对其开展审查及制裁的决策需要,开展对上下游供应链安全风险的情报感知。以供应链安全为例,《2023年情报战略》首次超越反情报领域,对监测供应链安全风险进行了大幅强调。在之前的版本中,2005年《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未涉及供应链安全,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战略文本虽对供应链风险监测有所涉及,主要限定在“反情报”任务中,旨在强调美国技术的防泄密和安全保护。《2023年情报战略》则把供应链安全放在“为加强战略竞争而准确定位情报界”“大规模采用通用性、创新性解决方案”“增强情报界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应对跨国挑战”[11]三大战略目标之中,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骤然上升。二是该战略沿袭了传统上的“技术至上主义”,强调美国情报界要充分运用并研发尖端技术,为美国情报工作进行技术赋能,预测其竞争对手的意图动向。与以往不同的是,《2023年情报战略》强调要大规模采用新兴技术,从规范情报设备的采购应用流程,到强调各情报机构技术规格的通用性和可交互性;从部署情报关键基础设施去中心化、扁平化以及可替代分布,到强调加强情报界内部以及与外部特别是非国家行为体的深度合作,都体现了规模上的巨大变化。《2023年情报战略》对应用情报技术的规模进行强调,旨在要求美国情报机构适应并满足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战略竞争需要。三是高科技竞争需要高科技人才。《2023年情报战略》积极部署情报人才招募、人才成长和队伍管理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积极招募科技精英加入情报团队,通过人机协同实现情报研判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为美国的战略竞争提供情报远见。

3 从《2023年情报战略》看美国国家情报工作的实践动向

通过对《2023年情报战略》主体内容相比之前版本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主导性话语和行动路线图发生着结构性嬗变,其情报工作未来走向在战略基调、战略重点方向和实现战略的路径上有新的动向。

3.1 战略基调:明确宣示开启“目标中国”时代

《2023年情报战略》执意将中国作为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和竞争对手,并据此组织情报战略攻势,标志着美国情报界明确宣示进入“目标中国”时代。

中美之争被美国定性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之争、制度之争、规则秩序之争、科学技术之争。美国情报界意图在后反恐时代,重新激起美国情报界各组成单位的国家目标感。《2023年情报战略》充分展示了美国情报界的战略基调,也就是从“剑指中国”的冷战思维、“绝对安全”的零和思维、“唯美独尊”的霸权思维和“选边站队”的对抗思维出发,调整战略方向,全方位服务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从战略叙事上,美国情报界将大国竞争归结为“民主与威权的较量”,这也是支撑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叙事框架。例如,《2023年情报战略》标榜不问政治,内容却高度意识形态化。美国情报界向来以政治中立自居,但《2023年情报战略》却充斥着“修正主义”“独裁”“专制”等意识形态偏见,为其基于所谓价值观的情报行动做战略动员。从战略举措上,美国情报界从组建形形色色的“中国任务中心”或“中国工作组”到叫嚣重建在华人力情报网,从发动针对华裔学者的“猎巫行动”到威逼各国对华脱钩断链,意图采取更加精巧、更加综合立体的方式深化大国竞争,致力于在其情报支撑下,树起一道遏制中国的新“铁幕”。

但显而易见,美国情报战略的战略基调并不牢固,充满着因与果、泛化与聚焦的冲突和矛盾。一方面,《2023年情报战略》认为中国是导致美国战略环境变化和中美关系紧张的根源。但是,2023年战略中提到的粮食问题和供应链安全等问题,更多是气候变化以及局部冲突引起的地缘政治热点,绝非中国造成的。既然美国面临的最大风险并非中国造成,《2023年情报战略》认为中国是最大“威胁”和最强“对手”,污蔑、抹黑、攻击中国,不过是对内拉抬情报界身价、扩充情报权限范围的“工具箱”;对外掩饰安全困境、维续美国霸权、“甩锅”全球治理危机的替罪羊。另一方面,《2023年情报战略》强调战略环境的复杂严峻、风险相互交织叠加,称“由于气候变化、毒品贩运、金融危机、供应链中断、腐败、新发和反复发生的疾病以及新兴和颠覆性技术的影响,世界正面临着更加频繁和严重的危机”“这些跨境挑战越来越多的与传统的以国家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挑战相互作用并加剧影响,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11],因此大幅泛化国家安全指涉范围;同时,它又恶意渲染“中国威胁”,意图全方位围堵遏制中国。在泛化与聚焦之间,《2023年情报战略》显然无法对任务进行科学分配,其六大战略目的的内容也是相互交织、互相包含,彰显美国情报界对全球问题和美中关系的矛盾心态。

3.2 战略重点:确保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

虽然美国情报战略布局的是如何应对中国,但究其本质是美国为维持自身霸权地位的战略图谋。鉴于科学技术是确保大国地位的基石,美国情报界的未来战略重点是确保其关键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为此,不难理解,美国情报界为何声称要促进和保护美国在人工智能、能源、量子信息科学、通信和网络技术、半导体、军事、空间技术和生物科技等领域的竞争优势。

《2023年情报战略》明确指出,“长期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一直支撑着我们的经济繁荣和军事力量,这对于战胜我们的竞争对手、促进我们的利益和维护民主至关重要”。所以,美国情报界将持续为美国对生物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提供战略决策,继续监控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动向,并对针对性出口管制、关键领域投资审查以及供应链回流和供应链替代提供情报跟踪和安全服务。具体而言,一是美国情报界将加强人机协同和情报共享力度,吸纳技术领域内专家参与情报分析研判,形成能够胜任感知关键技术发展态势的高效组织架构,以提升其对关键技术的情报感知能力。二是美国情报界将继续打造密度高、容量大、领域广、数据多、成规模的多源异构关键技术情报数据库,以全源性思维和全源性手段实现针对中国技术研发的全源情报挖掘,强化对潜在关键技术的大规模监测和前瞻性识别[18]。三是美国情报界将聚焦中国特定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研发,进行技术演化刻画和图谱绘制,向美国决策者反馈关键技术的动态趋势,实现其情报响应和决策支持。

对美国意图确保其关键技术竞争优势的情报努力,中国应加快技术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着眼关键技术领域的反情报和动态感知能力,把握防范化解技术风险的战略主动,特别是要发挥科技创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提升战略性技术的联合研发攻关水平,从源头上消弭安全风险。同时,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确保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巩固我国在全球创新链条中的地位。

3.3 战略路径:“全政府+全社会”展开情报攻势

“全政府-全社会”指的是对威胁美国的长期挑战和潜在威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协调力量,共同一致应对威胁的综合性措施[19]。自从奥巴马政府在其任期间官方提出“全政府”“全社会”应对危机以来,其战略对象在逐渐变化。随着战略竞争重归历史舞台,这一战略延伸到包括情报工作在内的美国对华竞争各领域。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雷曾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时称:“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是,把中国对美国带来的威胁不仅仅看作是‘全政府’的威胁,而是‘全社会’的威胁”[20]。“全政府”侧重于美国情报界组成部门以及美国情报界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全社会”更加突出非国家行为体、社会组织、个人等与情报界的广泛配合。《2023年情报战略》全面呈现了“全政府-全社会”的“一体化”对华情报攻势。

就前者而言,美国意图实现情报界18个组成机构(包括2个独立的机构、7个美国政府其他部门下辖的机构、9个受美国国防部情报和安全部副部长指导及监督的部门)之间的人、财、物保障和技术、文化等的融合发展,可以概括为情报顶层设计、战略体系、体制机制、技术规格、人才培养、研发平台、情报文化等的一体化整合,以及美国情报界与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在安全领域的政策制定、执法合作的有机协同,以最大限度实现对华情报合力。就后者而论,美国意图通过情报工作的“社会化”[21],引入私方力量的组织化参与,实现任务拆分和情报外包,优化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资源配置。以美国情报界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合作为例,之前的战略版本,往往只分析非国家行为体的消极作用。例如,它们多以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等为例,来研判如何应对非国家行为体对美国利益和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带来的负面风险。2019年《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只是在谈到“合适的时候”才与非国家行为体等进行合作。《2023年情报战略》对非国家行为体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且更多是正向维度。它认为要正确运用非国家行为体的专业能力、海量资源和国际影响,以为美国情报界服务。例如,《2023年情报战略》宣称,“从跨国公司到公民社会组织,这些行动者的想法、创新、资源和行动越来越多地塑造着我们的社会、技术和经济未来”,美国情报界要加强与“非国家行为体交换信息”,让他们成为“捍卫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最佳搭档”[11]。在当下及未来,须警惕美国情报界动员各种非国家行为体深度参与美国情报工作,对华开展技术刺探和和平演变,为其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提供支持。

4 结 语

《2023年情报战略》是美国未来4年情报行动的纲领和指南,透过对其战略文本的分析,不难发现,美国将以关键技术竞争为主轴,整合情报界资源,充分运用非国家行为体的力量,“全政府+全社会”对中国开展情报攻势。我国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贯彻国家安全战略,践行全球安全倡议,落实《国家情报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因势利导,积极作为,系统提升情报和反情报能力和水平,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

猜你喜欢

情报界情报战略
美国情报战略动向分析
情报
情报
情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透视日本情报界及其改革
交接情报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情报界对中苏分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