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直播应用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3-03-03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内容

蒲 瑶 林 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直播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借助网络直播开展线上教学工作,通过“网络直播+教育”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之前,虽然也有部分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也仅局限于个人层面,尚处于萌芽探索期。学界关于网络直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特征、影响、对策等方面,或者散见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中。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的衍生吸引着大学生受众,学界逐渐关注网络直播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与弊,呈现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丰富与细化研究的趋势。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用好网络直播,首先需要把握其特征,即强互动性、可视性、隐匿性、开放性与泛娱乐性。对此,本文从网络直播特征入手,剖析运用网络直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探索优化路径,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从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吸引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直播顺应时代要求

“00后”大学生成为新时代高校的主要群体,面对“00后”大学生更强调自主性及重视教育过程中双向互动,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创新。随着网络直播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迅速发展,尤其是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实时互动功能极大地吸引着大学生,成为除了微博、微信、QQ之外的重要网络社交平台。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不断研究网络直播的特性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互动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育人实践活动,即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到所期望的结果。人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逐渐认识到大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内容的客体,以单向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难以适应与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的原因。随着“0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其同属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倾向于教育者建立双向平等交往关系。“网络直播是一种实时性和双向互动的过程,强调互动属性”[2]。与传统课堂中师生面对面互动不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之一的网络直播可以不同程度地突破时空限制,为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提供一种新的实时互动交流平台。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迭代升级,网络直播交互功能也随之发展,使得以往视频由单一传播模式向双向传播模式转变,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自主意识的渠道,使其可以与主播进行实时双向互动,体现了网络直播较强的交互性,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双向互动的发展趋势相互契合,表现为在直播间中大学生可以以匿名方式进行互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放下心中顾虑。此外,直播间中可以营造相对轻松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为师生无障碍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在直播间中还可以与他人进行文字、语音互动,从而满足大学生对互动交流与表达自我的诉求,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之间良性互动。

(二)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元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高校十分注重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元化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要素与时代发展变化密切相连,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和纽带,在承载与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丰富的特殊形态,涵盖了语言文字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传媒载体等。其中,传媒载体衍生出网络载体这一新元素,以其较强的交互功能和覆盖渗透功能,进一步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发展。网络直播是广受网民追捧的新兴社交媒体,其不仅集合了微博、微信等在交流沟通及信息呈现方面的功能,而且其自身独特的视频功能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和欢迎。对此,高校已及时关注大学生群体普遍使用的网络平台,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从最初创建校园网站、BBS论坛到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再到入驻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这也体现出高校不断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将网络直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积极探索与利用网络直播功能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最大优势,这充分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动适应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开发使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积极占领网络空间主阵地,及时引导大学生思想与行为。

(三)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态立体化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态立体化发展趋势体现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在社会交往中,人类信息交流需要借助一定的符号进行传播,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号体系。最初信息传递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例如“口口相传”则是这一方式的充分体现。人的交往需求推动符号体系的发展演变,单一的语言、文字、图片等诸如此类的平面化信息传递往往会存在意义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因而需要多种符号共同呈现传递的内容信息。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过程,教育者仅借助文字、语言、图片等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免容易产生视听疲劳。对此,有学者认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上要做到碎中有形,注重内容的结构性与价值性,以多元化、立体化、创新化的形式来为大学生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4]。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中,高校逐渐认识到仅仅是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加之现实空间的时空限制,仅仅依托现实空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往往难以延续育人效果。为了向大学生呈现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态,高校认识到网络直播这一新兴视频社交软件集图像、视频、文字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在直播过程中借助各种技术呈现丰富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立体化的需要。与此同时,还可以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优势互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矩阵,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运用网络直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随着抖音、快手等逐渐成为备受“00后”大学生青睐的网络平台,大部分高校也相继开通了抖音号、快手号等官方账号,同时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开通了个人账号。毋庸置疑,网络直播以强互动性、可视性、开放性等优势吸引着大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形式。然而由于网络直播的准入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自行发起直播或观看他人直播。此外,网络直播类型丰富,真人秀直播、游戏直播,以及电商直播等吸引着大量资本投入,利益驱动下不同程度致使网络直播乱象丛生,破坏了网络空间生态环境,同时也给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现实困境,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直播平台隐匿性增加教育者引导难度

网络直播作为互联网技术衍生的具体产物,同样存在隐匿性。网络直播用户通过各种直播平台构建虚拟开放的表达空间,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无需实名认证。因而高校在借助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同直播间中以昵称命名的大学生进行互动中难免会增加其引导难度。一是网络直播环境的虚拟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引导大学生时情感交流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包含知情意行的衔接转化,面对面交流引发情感共鸣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助推力。虽然网络直播中可以直观呈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但是在一对多的情况下,反而容易弱化与大学生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教育者对其的引导难度。二是网络直播受众相对隐匿,同样也考验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引导能力。直播间的大学生相对于现实空间而言是较为隐匿的,虽然这在为大学生与教育者进行交流时可以帮助其消除部分顾虑,但是当观看直播的大学生对教育者的言论提出疑问或者在直播间中向教育者倾诉时,由于教育者不知道或不确定学生真实身份反而会难以给予针对性应答。与此同时,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思想与行为并非一蹴而就,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直播间中是否能够准确应变与及时介入,如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让大学生能够有效接收其所传递的信息,这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网络直播话语权以增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力,这也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二)直播乱象冲击受教育者的主流价值观

网络直播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12月,国内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占网民整体的70.3%。[5]由于网络直播技术成熟与直播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奠定了数量庞大的受众基础。在直播热现象下,虽然直播平台制定了相关的直播规范,但是难免会被某些人钻空子,在直播间中传播不良信息,致使直播乱象频发,这对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绝非易事。一方面,网络直播存在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不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一些主播为了吸引流量,不惜悖逆公序良俗甚至做出违法行为,在直播平台公然传播淫秽、暴力、封建迷信、谣言等内容,迎合用户窥私、猎奇等精神需求”[6],而这些低俗内容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带来负面影响。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暴力”已不单单是指现实生活中个人或群体发生肢体严重冲突,网络言语暴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网络直播的开放性为彼此不认识的直播受众提供了交流平台,当主播在与受众发生冲突时,一些带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语借助网络直播更容易扩散或更加激化矛盾,而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另一方面,网络直播的盈利行为容易导致大学生陷入消费主义漩涡,反噬其形成的主流价值观。“网络直播通过‘拟像’制造一种个性、兴趣或价值偏好,引导用户去打赏消费,使用户陷入虚假愉悦和满足之中,导致用户树立错误消费价值观”[7]。如哈尔滨某高校学生沉迷观看网络直播,甚至不惜花费十几万元打赏女主播,最后陷入“校园贷”陷阱。可见种种直播乱象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高校在借助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直播观念,规范自身行为。

(三)直播泛娱乐性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网络直播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受众,与其可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密不可分。当大学生使用网络直播时,面对呈现的海量娱乐性直播内容,大数据算法也会向受众精准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会分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因此,一方面,直播中多元化的娱乐内容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眼球。在校园生活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大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分配时间,而网络娱乐消遣也成为其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这其中不乏大学生倾向于满足自身娱乐心理而观看网络直播,加之一些“颜值直播”“才艺直播”等可以带来视觉感官刺激。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在直播中与喜欢的主播进行互动与隔空对话,从而对其也产生一定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在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容创新与生动性较为欠缺。当将网络直播作为承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便在直播中也扮演着主播角色,但也主要是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而选择性地向大学生呈现主流价值内容。有学者也在调查大学生对高校所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知结果,主要集中于“说教味过浓”“理论性太强”“案例陈旧”“原创不足”等。[8]相较于直播平台中占较大比重的泛娱乐性质内容,平台所推送与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大学生受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而这也是高校在运用网络直播过程中思考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力的难点所在。

三、制约借助网络直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借助网络直播这一载体辅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结合网络直播特点分析当前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网络直播所存在的局限,进而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内容方面针对性地分析制约网络直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认识与化解难题。

(一)教育者对网络直播开发力度尚且不足

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导地位。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网络直播的态度与开发力度直接关乎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65亿,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高达99.8%。[9]显然,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在网民中最普及的互联网载体,这也为随时随地使用网络直播提供了基础。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认识到网络直播具有其自身独特优势,也积极探索运用网络直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主题教育班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等,但相较于高校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成熟实践,挖掘网络直播功能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尚且稚嫩。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使用网络直播实时视频画面同步播放功能,在内容上和传统方式上并无明显变化。例如在开展主题班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时,对网络直播的弹幕互动功能使用较少,较之于线下班会或专题讲座,这仅是换了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二是高校在打造大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平台方面探索不足。当前一些备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直播平台以娱乐内容为主,例如抖音、快手、B站等,在使用这些网络直播平台时不可避免地会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然而专属于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高校自主研发网络直播平台较少,大部分高校主要还是借助互联网企业主导的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这均表现出教育者对网络直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大学生使用网络直播的价值取向多元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影响下,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社会深刻变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将其价值观念逐渐渗透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同时网络直播赋予人人话语权,使得其中也充斥着多元的价值观念,加之“00后”大学生更加重视自我主体性地位,强调自主与个性发展,这也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表现为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发展趋势,但也夹杂着一些不良价值取向。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的营利性及娱乐性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兴趣取向,从而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大学生树立的主流价值观。以大学生对物质主义的认识为例,有学者在调查“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倾向时,发现其对物质的认知不仅深切体会物质因素的重要性,认同物质主义,同时还呈现后物质主义倾向,即更关注生活质量、自我实现等。[10]面对网络直播庞杂的信息,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加之其倾向于依据自身喜好筛选直播内容,这便更易于负面信息渗透进而侵蚀其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一些网络主播在直播间中传播一些错误价值观,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由于参与网络直播的用户素质参差不齐,这也是导致网络直播乱象频发的关键。例如在网络直播中难免存在某些主播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与直播带来的经济利益,为博取受众眼球甚至是在直播间发表诱导言论,使得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其树立的主流价值观。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准确掌握大学生多元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也应当积极引导,通过网络直播积极宣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内容表达相对枯燥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所带有引导性的信息,是提高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之也不断丰富,涵盖范围也更加广泛,如中国梦教育、“四个自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等。[11]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均需要围绕这些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政治性。有学者调查网络直播参与动机,其中娱乐消遣占比为78.7%,获取经济利益占比16.0%,表现自我则是占比24.0%。[12]而借助网络直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不畅,则会加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的刻板印象,从而难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仅将网络直播视为媒介传播方式,而忽视其发挥载体功能的作用,例如借助直播向大学生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脱离网络直播的互动功能,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仍然难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兴趣,这便会制约其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与发挥。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网络主播的多元表现及直播内容具有较强娱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难以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直播过程中依然要坚持内容为王,呈现优质且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提升网络直播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四、优化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前文探讨了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本质原因,旨在进一步挖掘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与价值,使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此,笔者主要从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树立客观理性直播观念,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新平台,并制定相关制度调动与维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网络直播的积极性,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平台顺畅运行,趋利避害,尝试提出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行的优化措施。

(一)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育者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网络直播迅速深入大学生群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丰富发展带来契机,同时也因网络直播乱象误导大学生思想观念,制约网络直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发挥。对此,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跟网络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网络直播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离不开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处、团委及辅导员之间协同育人,因而其均需要研究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有机融合。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教育者,不只是局限于网络直播某种功能,更需要了解在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直播功能,探究受众观看网络直播的动机,充分发挥网络直播优势,“结合社会现实中鲜活的素材,设计可视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强化课堂教学交互式体验”[13],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活”起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直播观念。较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学生猎奇心理较强且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难免会在多元化网络直播内容中迷失自我。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向学生进行正确示范,通过讲解关于网络直播不良行为等负面案例,引导大学生提高信息辨别能力,避免产生非理性直播行为。此外,还可以加强宣传正向的直播内容。例如光明网联同映客直播推出“致非遗,敬匠心”为主题的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团队访问了60余位国家级、省级非遗技艺传承者,累计观看人数达4000多万,反响热烈。以正面典型引导大学生支持正能量直播内容,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直播观念。

(二)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新平台

虽然大部分高校相继入驻抖音、快手平台并开通官方账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纷纷开通个人抖音号、快手号等,但是较为分散,缺乏协同效应。当前微博、微信、QQ等也开通了直播功能,对此,可以建立网络直播平台新矩阵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弘扬主旋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一方面,高校可以组建“网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共同打造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平台。2016年“网红”迅速红遍网络,除了以高颜值吸引众多关注外,还在于话语幽默等特色风格给受众带来眼前一亮。例如“网红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他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向大学生讲述着为什么要入党,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又如大连海事大学“网红辅导员”曲建武,他通过自身所感来引导学生,经常与大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需求,深受大学生爱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对此,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诸如此类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红教师”,共同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新平台。另一方面,切实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具体形式。5G技术支持下直播画面传输速度及直播功能得以进一步完善提升,诸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直播时,组织一系列重大仪式活动时,为直播间的大学生提供与主讲专家互动交流的机会,在答疑解惑中使大学生树立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此外,还可以围绕校园热点话题开展网络直播主题班会。辅导员习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安全教育、诚信教育、探讨校园热点话题等,由于需要协调主题班会场地、时间,有时学生无法统一参与线下班会,此时网络直播的优势得以彰显。例如,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辅导员将“爱寝室、爱学校、爱国家”的主题班会搬上网络直播,将直播平台作为传播核心价值观新高地,突破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平台新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需要建立相关制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平台的有效运行。下面主要从建立网络直播平台的环境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反馈制度三个方面讨论如何确保网络直播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创建多方面环境保障制度。为了防止网络直播平台野蛮生长,国家相关部门也相继提出规范直播行业的监管政策。对此,高校在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也需要向大学生广泛宣传直播平台规范政策,引起大学生高度重视与规范自身网络直播行为。此外,高校相关部门还需要组建网络信息管理队伍,负责监管与审核校园直播内容,从而保证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内容质量,营造良好的直播环境。二是建立多方式表彰奖励制度。激励教育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手段,通过采取适当激励方法以满足人的客观需要与激发主观动机,从而实现一定的期望。[14]激励对象并不只有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鼓励和肯定,从而调动其运用网络直播开展育人实践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合理借鉴“直播红人”榜模式,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依据进入直播间观看的人数、弹幕互动程度及借助微信发起投票等方式综合评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中的“直播明星”,并依据排名给予适度的物质激励。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中树立优秀典型,并给予表彰或颁发荣誉证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确立多渠道信息反馈制度。网络直播实时互动的特点在获取信息反馈时占据一定优势,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直播过程中还是直播结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基于筛选大学生所发送的文字弹幕进而及时且适当调整直播内容或是直播方式,在与大学生双向互动过程中关注其合理需求,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网络直播的兴起与发展体现我国移动互联技术成熟的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方式。大学生始终处于移动互联网络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直播吸引大量大学生受众,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直播低俗内容的影响。对此,高校在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发展趋势,不能仅从实践层面将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进行研究,还应当注重从理论层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刻剖析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发挥功能的作用机理,从而实现网络直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互动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内容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