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的生态追求:夯实“醉”美生态本底
2023-03-03郑友杨鹏飞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郑友 特约记者 杨鹏飞
城口县北屏乡渝陕界梁彩叶。图/王荣
“恰值春日美,正是登高时。”树树皆春色、步步皆有景,初春时节,4000余种植被在山花烂漫的大巴山争奇斗艳。
城口县,地处连绵起伏的大巴山腹地,超过一半的乡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
2022年11月4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大巴山重庆·城口彩叶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上,城口县诚挚邀请全国各地游客“共赏缤纷彩叶,共享美好秋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城口县夯实大巴山生态本底,不断提升产业能级、质量和效益,实现有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自觉行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城口县变生态颜值为经济价值,化资源禀赋为发展天赋,在青山绿水间唱响了一曲生态长歌。
共享好生态建休闲康养的逸园
2022年11月4日晚,第十三届中国大巴山重庆·城口彩叶文化旅游节暨亢家寨景区西线试运营启动仪式在东安镇亢谷旅游度假区举行。
对于吃“旅游饭”这件事,以前,“四合院森林人家”老板赵永兰想都不敢想。
时光倒回几年前,亢谷旅游度假区所在的兴田村,空有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风光,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后来,城(口)巫(溪)高速公路打开了久闭的山门,东安镇在此打造了数十家“大巴山森林人家”,亢谷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目的地,走出了大巴山腹地乡村旅游的第一步。
相较于亢谷的观光、避暑旅游,城口县其他乡村旅游地则依托大巴山,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河鱼乡以文化为“魂”,打造平溪农耕体验园,游客可在此推石磨、摸泥鳅、转风车,体验农耕生活,追寻童年记忆。
岚天乡立足于“游”,形成落红溪、乡村欢乐谷等多个景点并串点成线,游客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纵情玩耍,放松身心。
北屏乡则在“农”字上做文章,打造太平生态农业采摘园,游客在体验采摘之际,田园风光一览无余。
3个乡镇一乡一特色,处处皆不同,这是大巴山农文旅初步融合的发展模式。
2022年4月,厚坪乡龙盘度假区正式建成投运。龙盘“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迅速引爆市场,市民争相前往旅游“打卡”。
相较于河鱼、岚天等乡镇,厚坪乡明确了“1+7+N”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与各个景点相互融合,包装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出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向成熟的“龙盘样板”。
在旅游产业不断提档升级的趋势下,亢谷景区也迈动了步伐。按5A级标准建设的亢家寨景区已于2022年试营业,不久后,亢谷又会成为城口乡村旅游的标杆。
从跨出第一步,到农文旅初步融合,到走向成熟,再到扩展延伸,从亢谷出发,到亢谷拓展,发展成环线,正是城口县生态旅游以大巴山为本底、不断探索前进的生动映照。
城口县境内绿草茵茵,牛羊成群。图/周健
共促新农业建生态高效的田园
2022年深秋时节,位于庙坝镇南坪村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王礼安夫妇正在玄参地里除草。在他们身前身后,数百亩玄参成行成列蓬勃生长、绿意葱茏,长势喜人。
看中城口县身处大巴山腹地的资源禀赋优势,自2018年起,重庆天宝药业有限公司先后在龙田、庙坝、东安等乡镇推广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与上海医药集团联姻后,这一进程被不断加快。
截至目前,15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相继建立,带动6100余人参与种植,订单产值超过3亿元,药材从此变成了“药财”。
天宝药业是城口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而中药材产业只是城口县生态农业体系的其中一环。
除了“山上中药材”,城口县还发展起山地鸡、老腊肉、中药材、食用菌“两种两养”主导产业,辅以中蜂蜜、核桃、冷水鱼、生态米等产业,共同在大巴山范围内形成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山地特色生态农业模式。
仅靠“巴掌田”“鸡窝地”,显然不能让产业进一步拓展。做好“山”字文章,开发山林资源,为城口县提供了新的产业思路。
2021年5月,由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打造的核桃精深加工项目投产仪式在高观镇举行。野生核桃,这一曾经漫山遍野无人问津的山野果,变成了生产优质野生核桃油的“金果果”。
核桃精深加工项目,开启了城口县农业发展的新大门。
2022年立冬之后,城口县各乡镇(街道)纷纷举行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大会,村民齐聚一堂,热热闹闹庆祝丰收。
分红是城口县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拓展、取得实效的标志,也从侧面烘托出产业的兴旺。如今,城口县与大巴山相关的190个村(涉农社区)全覆盖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消除了“空壳村”。一幅多模式、宽领域的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画卷,正在大巴山徐徐展开。
共谋价值化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
“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是这两年城口县最热门的词。靠着大巴山,旅游发展起来了,农业转型了,但城口县并没有因此止步,仍在广泛探索更多的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之路。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关键在‘变’,关键在变出效益最大化,最终才能实现依靠生态致富。”张继军一语中的。
变,总要敢想敢干、敢闯敢试。2018年10月23日,城口县请来“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领衔的西南大学乡村建设研究院,正式拉开了全县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序幕。
开展全域生态资源普查是城口县走出的第一步。全县进行了生态资源普查登记、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核算,建立了生态资源台账和数据库,全面摸清了“家底”。
摸清了“家底”,就得有动作。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岚天乡成为第一块“试验田”。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率先在岚溪村展开,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领头羊,将山林、溪沟、闲置农房等资源量化入股,引进企业合股联营发展乡村旅游。75岁的廖桂全因此年均增收4万多元,不只是他,另外的924名村民都成了股东,吃上了“生态饭”。
试验成功了,“三变”改革迅速在城口县刮起了一股旋风。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4个村实施“三变”改革,惠及群众1.3万余户。
实践出真知,城口县从此开始了更大范围的探索。
2019年,城口县与九龙坡区达成第一单森林覆盖率权益指标交易,城口县获得经济收益,九龙坡区获得绿化增量指标。“我帮你种树、你帮我致富”,两地走出了一条转化共赢的新路。
同年,城口县以8.34万亩大巴山为主的森林资源作为资产,入股重庆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市率先建设国家储备林,收储林地60万亩,达产后预计产值50亿元。这也让群众实现了“流转林地得租金、就业务工得薪金、木材加工得股金、发展产业得现金”的目标。
未来,大巴山的绿水青山定会成为城口县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