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湖的国际影响:梁平双桂湖治理观察
2023-03-03杨涛蔡雨耘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杨涛 蔡雨耘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图/刘辉
2月初,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光潋滟,草木葱茏。成片荇菜漂浮在湖面,金黄色的荇菜花点缀其间。远眺湖面,一群水鸟停靠在鸟岛附近,悠闲觅食。回看岸边,三三两两的市民正沿湖漫步,享受惬意时光。
近段时间以来,这个身居三峡库区腹地的城中湖,获得了世界的注目礼——2022年11月10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瑞士日内瓦分会场举办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颁证仪式,梁平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项全球性的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最高成就,为何花落梁平?
退是为了更好的进
——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当下,梁平为何把湿地看得这么重?
“都梁之民独无苦,须晴得晴雨得雨。”8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奔赴抗金前线,途经梁山,也就是现在的梁平,见当地百姓正庆丰年,发出由衷感叹。
梁平富饶丰美,离不开当地良好的资源禀赋。这里虽没有大江大河,但境内408条流域水系纵横交错,78座湖库星罗棋布,80万亩稻田湿地蔚为壮观。湿地润泽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代代梁平人,也成就了梁平“巴蜀粮仓”的美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梁平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川东北的重要联结点上,是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的重要支点,整座城市亟须提档升级。一道选择题摆在梁平面前:生态环境该不该为经济发展让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梁平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把湿地建设当作全区转型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激活绿色发展的内生活力。”梁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结合区域实际,梁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造性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工作思路,并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湿地连绵体和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湿地建设理念,探索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用生态湿地赋予城市温婉与灵气,重塑乡村风韵与诗情。
2019年8月,梁平正式启动“国际湿地城市”申报工作。湿地保护修复、水污染防治攻坚、“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三联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一系列保护制度办法出台,并与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区—镇—村—组”四级监管网络成型,2000余名志愿者、700余名“民间河长”协助巡护……
保护湿地,成为梁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野鸭在荇菜中觅食。图/余先怀
破是为了更好的立
——既要给野生动植物营造生存空间,又要与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双桂湖该怎么治?
“你看,穿梭在荇菜群里的就是斑嘴鸭。这里还栖居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水鸟,水鸟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了。”站在双桂湖畔,观鸟爱好者杨秀勇一次次举起相机,记录下水鸟嬉戏的画面。
斑嘴鸭是冬候鸟,通常12月来双桂湖过冬,次年2月便离开。如今候鸟变留鸟,成为双桂湖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佐证。
双桂湖位于梁平城区,因受污染曾一度沦为“黑臭湖”。在实施入湖三大河流生态治理、完成生态搬迁、建设环湖雨污综合管网、建设环湖小微湿地群等十大举措的过程中,梁平尤其注重呈现双桂湖的原生形态,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
“我们采用了‘四保’方案。”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来看,保留双桂湖周边林盘群落,保护曲美岸线;保留湖泊水陆交替空间带、山地自然地貌,使田园风光再现;保护野生动植物,划定生态保育区,建立无人区,营建动物自然栖居地和鸟类迁徙通道;保留原生态,坚持自然修复,让双桂湖“北动南静”,复原自然生态风貌。
建设环湖小微湿地群成为湖岸生态保护修复的切口。沿湖岸前行,泡泡湿地、生物沟、雨水花园、稻田湿地等小微湿地镶嵌岸边,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小微湿地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湖岸边的林木、草地有机结合,形成林草湿一体化的湖岸生态系统。”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袁兴中说。
经过系统性设计,小微湿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既净化地表径流,改善湖水水质,又形成城市多维迷你生命景观,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家园。
本是“过客”的斑嘴鸭安家了,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连续多年冬天来做客,阔别重庆39年的灰雁现身了……如今,双桂湖水质由Ⅴ类变为Ⅲ类,277种脊椎动物、623种高等维管植物在此和谐共生。湿地生态景观的修复,环湖智能步道、环湖栈道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也让这里成为市民共享的绿意空间。
建是为了更好的用
——打造城市湿地连绵体,如何让城市“三生”空间融合共生?
打造城市湿地连绵体,治理好一个湖泊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由点及面,串珠成链,织就城乡湿地有机网络。
梁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将双桂湖作为城区湿地网络的核心,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让涵养林、溪流湿地、立体山坪塘与双桂湖、双桂湖周边的若干河流、小微湿地产生生态连接,形成都梁新区和梁山城区湿地生态连绵带。同时,建成一批城市湿地公园,形成30余平方公里的城市湿地连绵体。
这幅诗意的湿地画卷里不只有城区,如果将卷轴继续铺展,则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在安胜镇龙印村,复合型池塘湿地里稻鱼共生,虾蟹同游;在明月山百里竹海深处的竹山镇猎神村,矿山遗址变身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在礼让镇川西渔村,经过尾水治理,这里再现“鱼米之乡”风情,走上渔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这便是梁平将小微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探索“乡村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民宿康养、生态旅游”等模式,梁平积极发展小微湿地经济,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有机融合,逐步形成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湿地康养、湿地旅游四大生态支柱产业。
从湖泊到沟渠,从城区到乡间,目前,梁平全区拥有近2万公顷湿地资源,湿地保护率达52%。
人守护湿地,湿地就会更好地回馈人。“乡村小微湿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农户户均增收5.2万元。双桂湖游客数量由2017年的22万人次增至2022年的200余万人次。2023年春节假期,梁平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2亿元。
据了解,梁平正拓展深化“全域治水·湿地润城”,从完善湿地保护修复长效机制、构建湿地生态网络、推广“小微湿地+”融合模式等方面着力,实施“千百十”乡村小微湿地示范工程,做靓一批小微湿地社区、小微湿地之村和小微湿地之乡。
大美湿地,正让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