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经验与思考

2023-03-03胡惠方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2期
关键词:水系河湖河道

廖 强,员 明,胡惠方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10)

农村水系是指位于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塘坝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农村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村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密不可分的关键要素,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生活相互依存、息息相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由于农村水系面广量大,多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无论是在功能、形态还是水环境质量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2]。

2019年10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水利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9〕277号),要求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2021年4月,水利部与财政部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更名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自2019年开展第一批试点以来,至今已连续开展4批试点。

受自然条件、防洪和灌溉体系建设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全国不同区域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思路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已有学者针对不同地域条件差异开展了研究。如于丹萍等分析研究了东北退海冲积平原区农村水系特点及综合治理思路[3];汪义杰等以广西阳朔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为例分析了南方农村水系存在的问题,指出南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技术要点[4];唐岗等提出了西南滨海低丘河网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治理思路、措施和管护机制[5];林祎熙以福建湄洲岛为例探讨了海岛型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模式[6];陈鹤等系统梳理了典型地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优秀案例,总结试点县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7]。

本文在对南方低山丘陵区农村水系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丰顺县为例,探讨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整治方案,为后期开展相似地区水美乡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南方低山丘陵区农村水系特点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分布于东经105°~120°、北纬33°以南,属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m以下。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资源及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由于夏季高温多雨,河道洪水陡涨陡降,加上红壤广泛分布,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农村水系普遍存在河道淤积、岸坡不稳、水环境差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道及田间沟渠淤积,行洪排涝能力不足

受地质和气候条件影响,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系上游山区红壤抗侵蚀能力差,土地涵养能力不足,局部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造成农村水系普遍存在淤积萎缩问题,缩窄河道及田间沟渠断面,严重影响行洪排涝,极易造成农田受浸,农作物减产[8]。

(2)岸坡缺乏有效防护,威胁防洪安全

南方地山丘陵区水系上游河沟坡降往往较大,洪水峰高量大,流速较快。大部分农村水系及岸坡仍为天然状态,虽然各地开展的中小河流治理采取了部分防护措施,但未全面覆盖到末端的农村水系,现状仍有部分河段为不设防状态,岸坡较为低矮。加之上游水土流失淤积河床,部分河段杂草、垃圾缩窄行洪断面,阻碍行洪,存在一定的防洪安全隐患。

(3)面源污染高发,水体富营养化普遍

南方农村区域污染有农业面源、养殖污水、生活污水、农产品加工等多种来源,总量多且分散。当前部分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尤其是村级设施尚未全面建成,村民生活用水、养殖废水、残留化肥农药未经处理或拦截便直接入河,加上水体交换及自净能力弱,水污染现象广泛存在,河湖水体普遍富营养化[9]。

(4)基层管理力量较弱,农村河湖管护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目前各级河湖水系已基本建立河湖长制,明确了主要河湖管护范围,逐级落实了河湖管护责任,但部分末端农村支沟塘湖水系管理范围及水域岸线尚不明确,农村水系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尚有一定差距[10]。

2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治理思路

按照“表象在水体,根源在陆域”的思路[11],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农村水系特点,采取水岸共治、系统治理的方式,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河湖水域与岸线陆域协同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多措并举,恢复农村河湖水系综合功能,合力打造水美乡村。

以河塘沟渠整治为线,通过清淤疏浚、打通断头河、新建连通通道等方式,逐步恢复水系完整性及水体蓄排水能力,沟通渠系、池塘、断头河,改善或恢复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改善水生态环境;以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改造为点,通过除险加固、巩固提升,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基础网络;以河湖长制管理为面,建立健全农村水利管护长效机制;最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村水利空间形态[12]。

3 丰顺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治理实例

3.1 项目建设背景

丰顺县是广东省梅州市下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位于韩江中上游,是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和生态发展区,境内农村水系众多,水道纵横,塘库密布。近年来,丰顺县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夯实,但是仍有部分农村末端或较小水系尚未开展系统整治。

2021年,丰顺县成功申报了第3批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系统谋划了一批农村河湖整治、滨岸带生态治理、农村碧道等建设项目。丰顺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指示的关键举措,是聚力实施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农村水利保障网的重要一环,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潮客风情-岭南水乡”的具体行动。

3.2 项目总体布置

丰顺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以“一江四廊,一带一核”为总体布局:“一江四廊”以韩江干流为主轴,以凤凰溪、蔗溪、潘田河、丰良河4条支流为生态廊道,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通过实施水系连通系统治理,恢复河湖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一核一带”以客潮小镇留隍镇为核心,构建留隍-潘田-丰良-龙岗4镇绿色发展经济带,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粤东苏区水美乡村样板。实施方案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项目总投资3.4亿元,总建设工期2年。

图1 丰顺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实施方案总体布局

3.3 主要治理措施

3.3.1“连”——连通断头河道,恢复历史水脉,构建“微水头、小流量、易管护”的生态补水系统

凤凰溪是韩江重要支流,两岸人口密集,村落密布,历史上的凤凰溪古河道曾是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由于上游河道截弯取直后直接汇入韩江,古河道逐渐淤积萎缩、岸线杂乱、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乡村人居环境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方案通过构建片区水量水动力模型,开展多种工况组合计算,准确模拟凤凰溪引水口-韩江入河口水位流量变化,通过新建涵闸、连通渠系、扩宽河道等措施,完善水系格局,利用引水涵闸精细化调度,实现微水头自流补水,以较低的运营成本保障古河道水体交换,恢复古河道排涝、灌溉、生态等功能。凤凰溪古河道水系连通平面布置示意图及建设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2 凤凰溪古河道水系连通平面布置示意图及建设效果图

3.3.2“疏”——修复河湖空间,疏浚山塘及河湖沟渠,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的出”的农村水利保障网

针对农村山塘及河湖沟渠淤积、水系堵塞、排水不畅等突出问题,方案结合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水质改善、水资源调蓄等需求,确定清淤疏浚范围及规模,提升山塘河湖调蓄能力。在满足行洪断面要求的前提下,基本维持蜿蜒型河道布局,保留天然形成的浅滩、沙洲,形成深潭与浅滩交错、缓流与急流相通的自然型河道格局。通过重塑河湖空间形态,逐步恢复水系完整性,破解水体流动性差、蓄水能力低等问题。

3.3.3“护”——构筑柔性多孔材质生态护岸,兼顾防洪安全、生态友好及乡村风貌提升

针对农村河道湖塘岸坡杂乱、淘刷滑塌等现状,方案以修复河流自然功能为主旨,以不阻碍长期自然水体交换过程为原则,融合原有河道乡村风貌,广泛采用多层鱼巢式生态框、格宾石笼、仿木排桩、叠石等柔性多孔材质构筑生态型护岸,在进一步稳固岸坡的同时,维持岸坡可渗透性,增加河岸与河流水体物质交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为水生生物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13- 15]。丰良河生态护岸及滨岸带整治断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丰良河生态护岸及滨岸带整治断面示意图

3.3.4“净”——重建湖塘湿地净化功能,营造“多物种、多层次、立体化”防污控污体系

针对军塘湖等农村湖塘淤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方案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修复湿地生境,以多样化乡土物种营造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水系廊道,改善提升湿地生境条件,构建健康的湿地生态水网体系;同时在现状场地核心区(天然湿地)与外围城镇建成区之间建立植物缓冲带(人工湿地),逐步建成湿地圈层保护系统,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及农村面源污染[16]。军塘湖湿地系统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军塘湖湿地系统示意图

3.3.5“管”——探索多方“共建、共享、共管”模式,保障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

创新农村河湖管护机制,实行受益企业包干负责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精准管理,项目建成后交由运营公司负责维护,采取物业化管护模式[17];以河长制湖长制为依托,全面推进农村河湖设立村级河湖长,充分发挥民间河湖长的作用,同时通过公益岗位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河湖保洁维护,保证综合整治成效持续性。

3.4 治理方案亮点

3.4.1系统治理,协同推进,打造绿色生态“发展轴”

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理念,以河流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水域岸线并治,强化辐射带动效应,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在韩江流域已建项目的基础上,将9个试点实施项目与6个协同项目整体推进,形成“9+6”建设格局,依托韩江流域良好的自然资源打造绿色生态“发展轴”。

3.4.2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构建宜居乐业“生活圈”

在保障防洪排涝安全的同时,统筹河湖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兼顾生活生产条件改善与促进乡村振兴。通过整治沟渠、山塘、水陂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新建下河步级和亲取水平台满足沿线村民亲水取水需求,新建沿河生态绿道及水文化节点提升水环境品质,打造一批“渠畅水清、河湖安澜、宜居乐业、人水和谐”的岭南水乡,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3.4.3筑巢引凤,融合发展,激活产业升级“动力源”

在资金筹措上“多条腿走路”,创新投入方式,探索建立了“政府+引资”的投融资机制,政府投入先行,优先安排涉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牵引、杠杆及导向作用,撬动民间资本,有效化解资金难题。通过深化与优秀企业合作,借助专业化运营,将丰顺县丰富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一批具有客潮风情的水美乡村,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 结语

农村水系承担着行洪排涝、农业灌溉、纳污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生活相互依存、息息相关。我国农村水系数量多、分布广,大部分尚未开展系统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水美乡村建设需求非常迫切。

本文在整治南方低山丘陵区农村水系、建设水美乡村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依托河流生态廊道连接重要生态斑块和基质,有效改善农村河湖生态环境,提高河湖水环境质量,同时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及生物栖息条件,形成“网络化”的生态屏障,可为全国其它同类型地区提供县域综合治水参考样板。

猜你喜欢

水系河湖河道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