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血吸虫既往感染者血糖及血脂情况调查
2023-03-03黄伊孙芳张键锋杨坤华海涌陈伟
黄伊 孙芳 张键锋 杨坤 华海涌 陈伟
血吸虫病在我国是一种流行较广、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疾病,全国共12 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查出血吸虫病患者1 200 多万例,受威胁人口在l 亿以上[1];截至2021年底,全国仍有451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7 571 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达7 325.06 万[2]。江苏省于2019年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但作为血吸虫病历史重度流行区,全省有10 个市、71 个县(市、区)曾流行血吸虫病,受威胁人口1 300 多万,历史人群感染率最高达38.38%,病例数单年峰值为1970年的1 055 614 例,累计血吸虫病患者253 万例[4,5]。感染人群虽在不同时期均接受了病原学治疗,实现了流行病学意义上的传播阻断,部分血吸虫感染者经抗虫治疗并无再次感染,但经过一段时间仍可进展为晚期血吸虫病,说明血吸虫感染所造成的肝纤维化及病理损伤仍在持续[6],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因子网络失调所致的免疫学改变,然而这种改变是否波及人体糖类和脂类代谢,尚未见规模性调查报告,为此我们于2019年进行了专项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江苏南部的苏州市、江苏中部的扬州市和江苏北部的盐城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有明确血吸虫感染史并于当时规范治疗者,同时排除符合晚期血吸虫病诊断标准者及合并严重自身免疫疾病者。
1.2 流行病学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逐一询问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血吸虫病史和其他相关病史等信息,完成调查表。
1.3 实验室检查血糖和血脂检测由各地按照统一标准方法完成。空腹血糖(FBG)≤6.1mmol/L;总胆固醇(TC)≤5.7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根据各检测指标的正常范围,结合医学常规,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且有临床意义者判断为阳性。
1.4B超检查测量肝脏质地、肝左叶厚度及门静脉主干内径。肝脏质地分为4 级,0 级:正常;Ⅰ级:光点增粗,回声增强,分布不均;Ⅱ级:较强光带,多数网眼直径≤20mm;Ⅲ级:密集强光带,形成网状支架,多数网眼直径>20mm,Ⅰ~Ⅲ级均为肝实质异常。肝左叶厚径≤60mm,门静脉内径<12mm 为正常。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计3 086 例,苏南、苏中及苏北分别为1 017 例、1 041 例及1 028 例,平均年龄(62.08±6.21)岁。男1 921 例(62.25%),身高(165.52±6.10)cm,体重(67.32±9.86)kg;女1 165例(37.75%),身高(154.73±5.79)cm,体重(59.11±9.19)kg。血吸虫病诊治史中,病原学诊断2 997例(97.12%),免疫学诊断89 例(2.88%)。治疗次数1 次者1 850 例(59.95%),2 次者797 例(25.83%),3次及以上者439 例(14.23%)。末次抗虫治疗距今为(42.92±4.62)年,最长者62年。有糖尿病史者9.69%(294/3033),高脂血症者8.69%(262/3016)。B 超检查:肝实质异常者51.66%(1587/3072),肝左叶增厚者45.06%(1388/3080),门静脉增宽者20.95%(645/3079)。
2.2 FBG 检测结果FBG 均值为(5.73±1.53)mmol/L,阳性者715 例(23.17%)。以性别、地区、职业分组,各组均值都在正常范围,其中性别间无差异,地区间则由南至北呈明显的递降态势,农民较非农民明显低;以血吸虫感染常见病变结果如肝实质变化、肝左叶增大及门静脉增宽分组,则前两组异常者均值明显高于对应正常者。FBG 阳性率在性别及门静脉内径两组内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内均存在明显差异,情况与均值相同。见表1、2。
2.3 血脂检测结果TC、LDL-C、HDL-C 均值分别为(4.82±1.21)mmol/L、(2.64±0.73)mmol/L、(1.47±0.41)mmol/L,阳性率依次为17.53%(541/3086)、22.50%(687/3054)、10.65%(327/3071)。分组观察显示,各组均值都在正常范围,3 项指标均值在组内存在差异的组别有性别、地区、肝实质,女性高于男性,苏南>苏北>苏中,肝实质异常者高于正常者;农民及门静脉内径正常者TC 均值相对较低,肝左叶厚径组内无差异。LDL-C 均值以农民较低;HDL-C 均值以肝左叶正常者和门静脉内径增宽者较高。TC 阳性率为女性、非农民及门静脉内径增宽者相对较高,苏南>苏北>苏中,LDL-C 阳性率各组内无差异,HDL-C阳性率除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余各组内无差异。
TG 均值为(1.79±1.80)mmol/L,高于正常值,阳性者1 041 例(33.73%)。分组观察均值,男性、女性均高于正常但组内无差异,苏北、苏南及农民高于正常且组内存在差异;肝实质正常者、肝左叶增厚者及门静脉增宽者高于正常,组内有差异。TG阳性率在各组内均无差异。见表1、2。
表1 血糖、血脂均值分组比较(mmol/L)
表2 血糖、血脂阳性分组比较[n(%)]
3 讨论
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对人体所致损伤主要是因虫卵抗原刺激,活化HSC,促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及降解抑制,导致基质蛋白沉积、肝纤维化形成,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改变[7~9],且经过病原学治疗,部分患者病情仍可持续变化,最终可发展至以门静脉高压症为特征的晚期血吸虫病,说明血吸虫感染所致患者免疫病理性损伤的最主要靶器官是肝脏。肝脏是葡萄糖生成和储存的主要器官,通过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等途径在葡萄糖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0],研究证明肝源性糖尿病(HD)随着慢性肝病患者肝细胞损伤发展而形成,是终末期肝病的常见并发症[11,12]。但血吸虫病的病理损害主要是由沿门静脉分布的虫卵肉芽肿造成窦前阻塞所致,肝酶升高比例在早中期较低[13,14],说明肝细胞的损害较少,且因肝脏较好的代偿功能,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未受到明显影响[15,16];即使进入晚期,门静脉高压明显导致肝细胞受损严重而进入肝功能失代偿期,糖代谢调节出现障碍,但相对于其他病因的肝硬化,HD 的发病率较低[17,18],说明感染血吸虫对于糖代谢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次调查显示有糖尿病史者9.69%,远低于老年人群糖尿病22.9%的患病率[19],而FBG 均值正常,异常率为23.17%,相近于邻近地区正常老年人群的27.5%[20]。然而,以血吸虫感染所致常见病损作为分组指标,显示肝实质异常及肝左叶增大者FBG 均值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者,说明感染后所致病变严重者对FBG 影响相对较大。
肝脏在脂质的储存和代谢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血液中80%的内源性胆固醇来源于肝脏,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TC水平常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至70 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绝经后女性较同龄男性高;LDL 多由肝细胞和肝外的LDL 受体进行分解代谢,因其含胆固醇约50%,LDL-C 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 总量,影响TC 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LDL-C 水平;HDL 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胆固醇逆转运),因其胆固醇含量比较稳定,可通过检测HDL-C 间接了解其血中水平,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状态可伴有低HDL-C[21,22]。本次调查显示,TC 均值正常,但高于全国正常人群的4.50mmol/L(P<0.01),阳性率17.53%,高于全国的4.9%,但低于邻近地区女性构成比较高的老年人群的28.7%[20],因年龄及性别是TC 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认为感染血吸虫对TC 的影响不大;而女性TC 均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说明血吸虫感染者中性别对TC 变化的影响符合整体的变化趋势[21]。分组情况表明,TC 均值在肝实质、门静脉内径异常者中较高,LDL-C、HDL-C 的变化情况与其基本一致,说明血吸虫感染对TC 代谢的总体影响不大,但对病变明显者的影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HDL-C 平均值1.47mmol/L 明显高于全国的1.19mmol/L(P<0.01),低HDL-C 血症发生率10.65%低于全国的33.9%[21],因血清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危险呈负相关[23],说明血吸虫感染对HDL-C代谢的影响更趋于正向。此外,本次调查TC、LDL-C、HDL-C 均值与同质性较高的上海地区老年血吸虫既往感染者的4.90mmol/L、2.96mmol/L、1.42mmol/L 高度一致[24],说明此3 项指标的稳定性较为可靠。
TG 是甘油分子中的3 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其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有关,且个体内及个体间变异较大[23]。本次调查TG 均值高于正常范围,也明显高于全国的1.38mmol/L(P<0.01),其33.73%的异常率2 倍于全国的13.1%以上[21],较邻近地区老年人的18.5%升高近2 倍[20]。分组观察则肝左叶增大、门静脉增宽者均值异常并高于正常者,但两组内的阳性率并无差异。因TG 自身个体变化较大,影响因素较多,本次调查结果仅能表明血吸虫感染后肝脏病变程度与TG 变化无关。
综上所述,血吸虫感染对人体血糖及血脂代谢的总体影响并不明显,FBG、TC 与肝脏病损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TG 则不明显;但血吸虫感染与HDL-C 正向变化的现象值得关注,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