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路径研究

2023-03-02乌丽娜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报政治思想

乌丽娜

(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引言

新媒体也称为数字化媒体。新媒体时代,是指数字化媒体盛行的年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新在有革新,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技术上的革新体现在利用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等方面,形式上革新主要体现在运用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社会一切活动之始终,高校学报作为科研成果发表的平台与思想文化的载体,其出版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1]高校学报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手段,这就决定了出版物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尤其是进入数字化新媒体时代,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加密切,多元思想、多元文化融会贯通,既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多新要求,特别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2]如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成为高校学报发展中的一项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既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实践活动的必要之举,也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提升大学生主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新媒体对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目前,多数高校学报在办刊过程中,沿用老思想、老办法,应对新媒体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没有及时改变思想,对自身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办刊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明确,仍然存在仅重视其学术建设而忽视其政治建设,不重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不重视后续发行传播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新媒体碎片化的内容形式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信息内容形式更多表现为体系化、规范化,以政治性为主导的文字教育,注重对受众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随着移动互联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多依赖于手机、电脑等介质,承载的信息多为短小精悍、快餐式和短语与标题等碎片化的内容,其目的就是吸引眼球,只涉及知识信息的表层,尚未触及深层次的思想,所以难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特别是大学生思维活跃,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对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易接受,然而这种新媒体的碎片化、分散化弱化了理论教育方法的功能,分割了主流价值观念的整体性和凝聚力,长期而言不利于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发展。

(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挑战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参与主体的交互性、空间的开放性,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以单方面灌输式为主,特别是高校学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式多为发表观点、论证观点为主,一味地宣讲正面事例,缺乏与受众群体的交互,与新媒体的可交互性形成鲜明对比,无法捕获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无法与当代大学生产生共鸣,其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呈现行政化、教条化,导致信息内容缺乏生机。因此,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严峻挑战。

(三)传统媒体的话语表达方式不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要求

新媒体构建了种种“在线”互动交际平台,呈现出“快餐化”“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和灵动、活泼的语言传播特色。而传统媒体的话语表达方式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特别是高校学报这类学术论文,尤其强调论文话语表达的学术性和正确性。但传统话语体系由于生动性不足、时代感不强,加上缺乏有效的话语反馈机制,受教育者很难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认同与转化。比如,理论教育强调的是以章节知识点为单位进行教育,但是这种形式没有通过数字化、符号化形式传播,难以适合大学生的新兴需求,不能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建设不完善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媒体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平台建设已初显成效,多数高校学报都已建立各自的数字传播、宣传、发行平台,但依然存在平台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例如管理无序、服务不到位等。作为高校学报的数字传播平台,多数管理者为兼职年轻编辑或勤工助学的学生,精力投入不足导致更新不及时、审核不严谨等问题频发,缺乏体系化的管理,削弱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再如对新媒体的理解不透彻、定位不准确。目前多数高校学报对数字新媒体的定位仅局限于纸媒的数字产品,内容与纸媒刊发文章完全一致,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将新媒体定位是纸媒的附属产品,缺乏内容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虽然迎合了新的传播方式,但是远离新媒体及时性实质,与其他社会媒体互动时效不足。

(二)媒体融合意愿不强

所谓媒体融合,简单地解释就是传统纸质媒介与数字、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融合。媒体融合既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要求。然而由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编辑对媒体融合在理解认知上存在片面性和不充分,因此更多地强调技术层面上的融合,忽视了内容和质量等其他层面上的融合。例如在内容层面上,高校编辑对新媒体与传统纸媒融合意愿不强,往往只是单一化、同质化的融合,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转化,对数据内容关注不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不大。

(三)信息甄别能力不强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新媒体,包括手机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体开展。而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的获取知识、开展人际交往更是与传统沟通交流方式大相径庭,多是依赖虚拟空间来完成。然而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来源准入门槛较低,又多是以匿名的形式进行的,这就导致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出现分化。特别是一些媒体,为博得大学生关注,在利益驱使下制造负面话题、打出夺人眼球的标题、传播虚假信息,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队伍建设不健全

作为大学生人格培养、学习知识、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校教师队伍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是影响当代高校学子是否能成长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还处于不健全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于,一方面,人员配置不健全。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新媒体时代在要求教育者具备相应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前提下,还要求教育队伍应具备守正创新能力、舆情分析能力和媒介素养能力。这给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挑战,急需配备上述多能力兼备的综合素养较高的教育队伍。另一方面,原有队伍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规模正在逐步增加,但原有人员还停留在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模式之下,对新媒体、网络媒体有抵触,信息更新慢、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实际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需求。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路径

(一)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媒体融合意愿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利用新媒体方法、手段和技术解决问题,并宣传主流价值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新媒体思维,增强媒体融合意愿。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应从培养创新意识做起。增强主观能动性,遵循创新思维,自觉使用新媒体技术手段,选择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要素,制作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温度、接地气的人性化素材,突出流行性和时代性,让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往抽象、乏味传统的理论转变为符合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作为高校学报可利用数字发行形式,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品以文字或短视频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促进思想政治舆论场良性发展,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另外,作为教育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灵活运用新媒体传播规律,宣传主流价值观念,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在考虑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结合自身教学内容,做出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

(二)准确把握信息内容,打造精品栏目

高校学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作品的传播来达到以先进思想文化育人的作用。无论期刊形式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的主基调是办刊人必须坚持的。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海量的信息冲击着期刊的内容,对此类信息的甄别变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期刊更应准确把握信息内容,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真理性、准确性、及时性信息的同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坚守政治性,承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理念。

作为高校学报,针对大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涉及、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问题进行选题策划、组织约稿、设立栏目,将优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刊登出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用心打造精品栏目,定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发挥高校学报这一优势平台,突出学术性、系列性等内容特点,坚持高质量、高品位办刊。[3]结合新媒体技术,扩宽信息传播渠道。例如,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移动互联工具,推送优秀精品栏目的数字版,以此来扩大优秀论文的影响力。

(三)增强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专业素养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期刊的主办单位,具有为本校师生服务的办刊理念。其中,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职能之一,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随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对高校期刊编辑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编辑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培养与时俱进思维,学习新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媒介技术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影响,其中也包括出版业的发展方向,而编辑走向智能化道路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在日常编辑工作中,针对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需要编辑培养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模式。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作者的写作倾向等信息内容,从而更好地做好选题策划、遴选稿件等工作。[4]另外,编辑还应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例如,移动通信技术,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爬虫技术,可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等,将纸质期刊转化为在线阅读方式,向师生推送优秀论文,既对师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也满足了读者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全面提升网络采编系统的综合使用能力,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等媒介与作者、专家、读者进行学术交流与互动。[5]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提高政治识别能力。编辑出版工作是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校学报的主要受众为高校在职教职工和广大的在校大学生,因此学报编辑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学报编辑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教育第一线,严把思想政治教育观,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政治辨析能力。在组稿过程中,编辑要准确识别出涉及国家机密和国家利益的敏感稿件,避免发表造成一定社会危害。增强编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在工作中做到方向明确、思想统一、立场坚定、更好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6]

3.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提升编辑综合素养。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有很多,包括政治素养、学术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编校、沟通、协调和媒体融合能力等。编辑又被称为“杂家”,因为编辑工作需要处理各种稿件,尤其是综合类高校的期刊编辑,平时涉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经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文学、法学等诸多学科来稿,要求高校学报编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就意味着编辑不仅要广泛涉猎多个学科,而且要做到学无止境,即学报编辑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猜你喜欢

学报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致敬学报40年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