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方案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03-02刘丹
刘 丹
(仪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仪征 211400)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内科危急重症,随着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进步及应用,使心肌梗死病死率下降,但带病生存患者数量的增加,给全球医疗保健带来较高的经济负担[1]。故优化心肌梗死PCI术后康复流程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心脏康复是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中具有A级证据、Ⅰ级推荐的重要措施,其中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氧运动是指以有氧代谢提供运动所需能量的运动方式,在氧气充分供应下进行体育锻炼,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协调性,改善心脏输出,在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已得到认可[3]。抗阻训练泛指对抗阻力的运动,旨在提高个体的基础力量,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运动形式,且获得一定的科学成果,但其具体方案尚未统一。鉴于此,本研究分析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方案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仪征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84例心肌梗死PCI术患者。①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4];择期PCI术;术后体征稳定;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急性PCI术;伴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炎、急性心包炎等其他心脏器质性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存在心肺运动试验绝对禁忌证;依从性差,拒绝运动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n=42)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宣教,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科学作息,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到院复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指导患者饮食宜低盐、清淡,少量多餐,避免剧烈运动及激动情绪。对照组开展有氧运动:由责任护士在院内以一对一形式进行指导,院外以电话、微信视频或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康复运动指导。术后1~2 d,患者绝对卧床,协助或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翻身、肢体被动活动、肢体按摩、床上洗漱、进食等活动。术后3~6 d指导患者肢体关节做主动活动,协助其床边左立、站立及行走;术后7~9 d指导患者做床边站立、坐立、室内步行等;术后10~15 d指导患者上下楼梯;待出院后要求患者自由进行有氧运动,包括上下楼梯、散步、有氧操、太极拳等。患者运动前后均需要自我监测血压,随身携带救心丸,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运动10~20 min/次,1~2次/d。在疾病症状消失后,先做低强度运动拉伸3~5 min,在有氧运动结束后再进行躯体放松训练3~5 min。患者连续运动12 w。
观察组联合开展抗阻训练,运动方式、时间同对照组,运动前先测试患者单次最大负荷(1RM),初始运动强度为50%1RM,再逐渐提升至60%1RM,25 min/次。抗阻运动形式采用沙包、哑铃、拉伸弹力带等物品进行股四头肌伸展、小腿抬高、推胸、肩上推举、肱三头肌伸展、肱四头肌屈曲、肱二头肌屈曲、下背部拉伸、腹部收缩、背阔肌拉伸。每个动作反复重复10~15次,出院后抗阻训练由家属在旁监督,康复运动宜循序渐进,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维持身体平衡。患者连续运动12 w。
1.3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患者在术后3 d、运动12 w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收缩与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运动耐力:在出院时、运动12 w指导患者做6 min步行试验(6MWD),在平直30 m走廊上步行,以能承受的最快速度行走的最远距离;采用衰弱量表[5]对握力、体重非自主性减轻、步速缓慢、常有疲惫感、体能下降5项指标进行评估,是=1分,否=0分,评分越高,衰弱症状越严重;③生活质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6]评分,对患者病情、体力、工作、一般生活功能、住院状况、社会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总计24个条目,每条目赋值0~6分,总分0~144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术后3 d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后患者心功能较术后3 d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2两组6MWD、虚弱程度比较:出院时两组6MWD、虚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后患者运动耐力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6MWD、虚弱程度比较
2.3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CQQ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后患者CQQC评分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CQQC评分比较分,n=42)
3 讨论
PCI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可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恢复心肌正常氧供、血供,显著减轻临床不适症状。但术后康复水平与自身康复活动密切相关,既往观点认为疾病急性期宜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活动。然而随着研究日渐深入发现,适量运动可促进冠脉循环及侧支循环建立,增加血流量及储备能力。故而合理、有效的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康复水平。有氧运动是心血管疾病运动康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患者功能缺失、疾病特点为依据,在充分氧供的情况下实施合理的运动干预,可增加患者血液灌流量及含氧量,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7]。随着心血管疾病运动康复活动的展开,术后力量训练亦受到临床重视。抗阻运动是指躯体克服一定阻力实现肌肉及体力增加的过程,可相应提高自身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及平衡性,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心血管机能[8]。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可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提高自身运动耐力,减轻身体虚弱程度。Khalid Z等[9]研究发现在有氧配合阻力间歇训练后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明显高于有氧间歇运动,且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Medeiros WM等[10]研究发现,抗阻结合有氧运动可增加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能力,自主神经调节能力显著提高。故结合其他学者研究表明有氧结合抗阻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运动耐力,促使心功能提高。分析原因:由于PCI术后运动康复主要采用有氧运动,但运动形式单一,康复效果差。因此采用两种联合的康复运动,有氧康复运动可改善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减轻与活动有关的不适症状;同时结合抗阻运动,可增加机体骨骼肌质量及肌肉质量,改善体内糖脂代谢功能,对心肺、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面效应,故能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延迟虚弱;另外结合抗阻运动,不会导致明显的心率波动,可提高心脏压力负荷,维持心肌氧供的平衡,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11-12]。
本文研究发现,有氧结合抗阻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心理、躯体功能保持健康状态。分析原因坚持做有氧运动,可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身心健康效应;同时联合抗阻运动,长期规律的抗阻活动,可减轻患者运动疲劳、呼吸困难症状,增强体力活动,使其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以此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
综上所述,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方案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能提高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取得较高的应用效果。但患者康复效果受自身依从性的影响,此时在实施过程中,需加强患者运动康复的监督,并在合适强度的监护下,实施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可为患者带来诸多益处,值得未来更进一步做出针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