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的疗效及对尿素氮、肌酐的影响

2023-03-02李小英韩文龙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搏徒手肌酸激酶

李小英,朱 黎,陈 领,韩文龙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 405499)

心搏骤停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心肺循环障碍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水平[1]。部分地区的研究报道发现,心搏骤停的发病率可超过697/10 000人以上,在部分具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心搏骤停的发病率可进一步上升[2]。徒手进行心肺复苏能够在心搏骤停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在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提高重要内脏组织器官的血氧饱和度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但长期的临床随访观察发现,单纯徒手心肺复苏治疗后,心搏骤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的上升仍然较为局限,徒手心肺复苏后患者远期的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3]。心肺复苏仪器进行心肺复苏,能够在心搏骤停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依靠仪器进行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心肺复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徒手复苏按压、缩回时间比例不一、按压力度不足等弊端,进而提高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4]。为了指导临床上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治疗,探讨了不同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且为非外伤性心搏骤停;年龄18~65周岁;无其他致死性疾病。排除标准:未成年者;发病时间不确定者;患者家属不愿参与研究。根据标准共纳入60例患者,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35~65岁,平均(42.36±4.05)岁;观察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65岁,平均(42.38±4.1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且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对照组:依据2016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5],胸外按压的频率超过100次/min,按压深度>5 cm,按压回缩的过程中尽量试图让胸骨完全恢复至初始位置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的比例为15∶1,连续按压20~30 min,并同时给予电除颤、吸氧、开通静脉通道、去甲肾上腺素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河南迈松医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型号:MSCPR-1A)心肺复苏仪器进行复苏,调整好仪器后复苏过程中中段时间不超过15 s,每隔2 min停顿5~7 s,机器连续按压20~30 min。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气、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肾功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采用一次性静脉血采集器进行肘部静脉血采集,采集5 ml静脉血后自然放置,取上清液体进行检测。采用杭州精密仪器公司生产的BIOSYS-2008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进行BUN、Scr检测,配套试剂盒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公司。

采用ELISA法进行NT-proBNP、NSE、肌酸激酶的检测,采用十字交叉的方法进行抗原浓度的测定,采用碳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稀释,加入96孔的酶标板中,盖好酶标板盖后置于4℃冰箱过夜,蒸馏水冲洗3次,5 min/次,轻轻叩击酶标板甩干。每孔中加入5%的脱脂牛奶200 μl,置于4℃冰箱过夜,蒸馏水冲洗3次,5 min/次,加入稀释好的抗体(购自abcum公司 批号:20083845 浓度1∶800),蒸馏水冲洗3次,5 min/次,每孔中加入100 μl的底物,显色后在酶标仪上进行吸光度的检测。

2 结果

2.1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观察组复苏成功9例,成功率为30.00%,高于对照组的6.67%(2/30)(χ2值=5.455,P=0.020)。

2.2两组复苏后BUN、Scr等肾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复苏后BUN、Scr水平分别为(7.02±1.13)mmol/L、(75.16±6.95)μmol/L,低于对照组(t=8.419、4.786,P<0.001)。见表1。

表1 两组复苏后BUN、Scr比较

2.3两组复苏后血气指标比较:复苏后观察组的SpO2水平为(96.95±0.45)%,高于对照组(t=-13.944,P<0.001),PaCO2水平为(42.86±2.03)mmHg,低于对照组(t=8.198,P<0.001)。见表2。

表2 两组复苏后血气指标比较

2.4两组复苏后NT-proBNP、NSE、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复苏后,观察组NT-proBNP、NSE、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20.15±2.03)μg/L、(85.12±4.32)μg/L、(18.24±2.01)U/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复苏后NT-proBNP、NSE、肌酸激酶水平比较

2.5两组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复苏后意识障碍、低血压和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3,P=0.087)。见表4。

表4 两组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的高血压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均能够促进心搏骤停的发生,在具有基础性窦性心律失常的群体中,心搏骤停的发生率可进一步的上升[6]。临床上心搏骤停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脑组织、心肌细胞等重要内脏组织器官的损伤,增加了患者病死的风险[7-8]。心肺复苏能够短时间内恢复心肌细胞的血流供应,并提高脑组织血流灌注及血氧饱和度水平。徒手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作为最为常见及简便性的复苏方式,其复苏过程对于环境及医疗条件的要求较低,院外复苏的效果较为可靠。但部分大规模的临床分析发现,采用徒手复苏后,心搏骤停患者发生脏器衰竭、低血压或者慢性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可超过5%以上,远期临床结局并无明显改善[9-11]。本次研究对于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复苏方式的对比,能够为临床心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提供可靠性的借鉴方法。

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复苏过程的稳定性,保障复苏过程中按压力度、时间的稳定和可靠,进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依靠心肺复苏仪进行复苏,其复苏过程中机器按压部位较为固定、方向垂直,能够更为持续性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细胞的供血。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其操作更为标准化和精细化,避免徒手复苏过程中由于个人心肺复苏技巧或者经验的差异导致的复苏效果的差别[12]。相关研究者已经探讨了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认为其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复苏后的血氧饱和度水平[13],但缺乏对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SE及S-100B蛋白的分析。

本文提示了心肺复苏仪进行复苏能够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这主要由于心肺复苏仪能够通过按压泵原理,利用机械按压,提高心脏及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恢复速度,进而提高了复苏效果。段斌等[14]研究发现,采用心肺复苏仪复苏后,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可平均上升15%以上,同时在院外复苏效果较差或者徒手复苏时间较长的群体中,心肺复苏仪复苏的成功率可进一步的上升。BUN及Scr是评估患者肾功能的指标,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复苏后,其BUN、S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心肺复苏仪能够保护复苏后的患者肾功能,这主要由于心肺复苏仪能够提高复苏过程中肾脏的血流灌注稳定性,避免间歇性血流中段导致的肾单位的实质性损害。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是评估心肺复苏效果的重要指标,心肺复苏仪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心肺复苏仪能够提高心肌细胞的收缩代偿能力,缩短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循环恢复正常的时间,从而改善了血气水平。NT-proBNP、NSE、肌酸激酶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及脑组织损伤的相关标志物,NT-proBNP、NSE、肌酸激酶的上升与患者的病死率的上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相关,提示了心肺复苏仪能够有效保护心肌细胞组织,降低神经元的损伤程度,这主要考虑由于心肺复苏仪能够较为理想的改善机体脏器缺血状态,促进脑血管动脉压力的恢复,缩短了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时间[15]。最后并发症的分析可见,心肺复苏仪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肾功能和血气指标的恢复,同时心肺复苏仪能够有效保护脑组织,提高心肺复苏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搏徒手肌酸激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突然倒地怎么办?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