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操在双孔胸腔镜术后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

2023-03-02曾绍杉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呼气

曾绍杉

(三明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福建 三明 365000)

自发性气胸为非人为、外伤因素状况下,脏层胸膜破裂/肺大疱破裂,致使气体进入胸膜腔引发胸腔积气,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威胁极大[1]。双孔胸腔镜手术为自发性气胸重要治疗措施,但其属侵袭性治疗措施,可对胸腔组织产生损伤,术后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2]。因此,术后采取有效措施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呼吸功能训练、快速康复操均在呼吸系统疾病胸腔镜术后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用力呼气训练、胸部扩张训练、呼吸控制训练等,提升控制呼吸与排出气道积痰的能力,利于改善呼吸功能[3-4]。但当前临床关于呼吸功能训练及快速康复操在自发性气胸术后康复中具体应用价值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拟分组探讨上述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6~69岁,平均(47.53±16.05)岁;患侧:左侧18例,右侧19例,双侧5例;体重指数(BMI)18.0~29.9 kg/m2,平均(23.95±4.04) kg/m2。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4~69岁,平均(45.95±15.44)岁;患侧:左侧19例,右侧17例,双侧6例;BMI 17.7~29.4 kg/m2,平均(24.25±3.78) kg/m2。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经CT、X线片等检查确诊;②均采取双孔胸腔镜手术;③18岁<年龄<70岁;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胸部手术史者;②存在胸腔积液、肺结核者;③存在恶性肿瘤者;④存在血气胸、肺大疱者;⑤存在重度感染者;⑥存在言语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病者;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康复,待患者术后清醒后取半卧位,协助患者有效咳嗽,促使肺复张,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是否存在出血倾向,结合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吹气球、深呼吸等练习。

1.3.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操。①术后1 d(第1阶段):待患者苏醒、生命体征平稳,结合患者具体状况指导其进行床上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运动(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放松全身肌肉,嘴巴紧闭,经鼻部深呼吸,吸气后屏气数秒、缓慢呼气,患者呼吸时协助其将两手放于肋弓下,引导患者呼吸时感受肋弓呼气时下沉变小,而吸气时肋弓向外扩张)、缩唇呼吸练习(经鼻吸气,收拢嘴唇呈口哨状,慢慢呼气,吸气时患者可自主调整缩唇大小,以可吹动间隔30 cm处纸张为宜),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可联合进行,3~4遍/次,1次/2~3 h;②术后2~3 d(第2阶段):参照患者具体状况指导其开展上肢功能训练,对肩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实施外翻、内翻、伸曲练习,2次/d,10遍/次,并进行握拳(伸直双臂放于机体双侧,掌心向上,五指屈伸握拳练习)、直臂弯曲(伸直双臂放于机体双侧,掌心向下,后缩肩关节,躯体尽量上抬,缓慢复原)、屈肘(伸直双臂放于机体双侧,掌心向上,后缩肩关节,大臂贴敷躯体,弯曲前臂)、手腕弯曲(伸直双臂放于机体双侧,掌心向上,后缩肩关节,前臂及大臂紧贴躯干,弯曲手腕)、踝泵运动(平卧位,伸直双腿,逐渐用力,最大程度勾脚尖,维持10 s,随后下踩)练习,5~10次/组,2组/d;③术后4~6 d(第3阶段):采取专用呼吸训练器(3球吸气训练装置),指导患者取站位或坐位,经鼻部吸气,屏气约3~5 s后缩唇呼气;结束呼气后采取肺量仪吸气,移开后缩唇呼气,1个周期包括2个呼吸气,循环进行,1~2次/d,25~30 min/次;上肢功能练习:上述基础上开展握、拉、上举等运动,如梳头、爬墙,3次/d,15~20遍/次;下肢功能练习:开展前后蹬、抬腿等练习,如模拟骑自行车,3次/d,25~30遍/次;下床练习:开展平卧位至坐位、坐凳子、床旁站立、自主扶床活动、离床活动;并进行髋关节旋前旋后(半卧位,伸直双腿,放松大腿,右腿踝部放于左腿膝盖,向机体中线靠拢右腿膝盖,最大幅度时维持5~10 s,双腿交替练习)、腿部外展(半卧位,单侧腿尽量外展,最大幅度时维持5~10 s,双腿交替练习)、屈髋屈膝(半卧位,竖起单侧膝盖,脚跟贴近床面、靠向臀部,最大幅度时维持5~10 s,双腿交替练习)、上肢上举(坐位,伸直颈部,健侧手托患侧肘,上肢上举过头顶)、拥抱(坐位,两臂自然放于机体双侧,掌心向上,平行抬高两臂,做拥抱动作,后逐渐还原)、展翅(坐位,两臂自然放于机体双侧,掌心向下,双臂放于机体两侧,逐渐抬高、还原),20~30次/组,2组/d;开展练习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心率等;④术后7 d至出院(第4阶段):第3阶段基础上增大运动强度,主要以平地行走为主,参照患者机体功能状况增加步行距离与速度。

1.4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干预前后功能康复情况,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②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血清指标[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C-反应蛋白(CRP)]水平,抽取血液样本,经放射免疫法测定。③统计两组并发症。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功能康复比较:干预前两组MVV、FEV1、FV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VV、FEV1、FVC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康复比较

2.2两组干预前后血清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PRL、GH、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RL、GH、CRP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2.3两组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n=42]

3 讨论

双孔胸腔镜为自发性气胸重要治疗措施,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及切口美观等优势,可有效清除自发性气胸致病因素,但其属侵袭性治疗措施,治疗期间可不同程度损伤胸腔组织,影响术后肺功能[5]。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自发性气胸术后患者实施有效干预,以此促进功能康复。

自发性气胸术后常规康复缺乏系统性,以致康复效果欠佳,而呼吸功能训练则是由工作人员根据患者术后所处阶段给予对应康复指导,能有效提升肺功能储量,增大肌力,调节机体动脉血流量,可有效促进肺功能康复[6]。快速康复操也是肺部疾病术后重要康复措施,其融合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通过肢体训练强化腰背部、腹部、四肢等全身肌肉的肌力,有效提高肌肉摄氧能力,改善活动期间肺通气功能依赖性,对调节血液循环具有积极意义,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7-8]。本研究证实呼吸功能训练与快速康复操在自发性气胸术后康复中可取得良好效果,利于促进其肺部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保证疾病良好转归。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操可减轻呼吸肌紧张程度,增强呼吸肌疲劳耐受度,且有氧耐力训练等通过四肢联动练习可促进四肢与全身循环血量,改善膈肌、腹肌、肋间肌协调性,增强运动耐力,减少呼吸时能量消耗。同时,快速康复操介入时机和快速康复理念相贴合,操作便捷、运动方式简单,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此外,联合干预方案中,有效咳嗽训练、腹式呼吸练习等能提升肺部气体交换量,促进通气与换气功能的康复,以此有效提升肺功能,且联合训练可充分练习肺部膨胀能力,增加最大通气量、肺活量,并能调节肺部血液与循环,满足自发性气胸患者运动时心肌需氧量,提升呼吸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程度。用力呼气练习等可清理气道分泌物,有效改善气道环境状态,防止病原菌侵袭、繁殖进而引发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保证术后康复的安全性。

机体应激状态下,PRL生成量异常增加,且其增高幅度与体内应激反应程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能有效评估体内应激反应程度;GH为垂体前叶生成的糖蛋白激素,可促使脂肪氧化、分解,加快蛋白质的合成,可作为应激反应重要评估指标[9]。此外,C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诱导内皮细胞分泌、表达化学趋化因子及黏附因子等,激发体内炎性反应,可特异性反映体内炎性反应程度。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呼吸功能训练与快速康复操联合干预方案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降低PRL、GH、CRP含量,减轻体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程度,可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采取呼吸功能训练与快速康复操对双孔胸腔镜术后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干预,可促进功能康复,下调PRL、GH、CRP表达,利于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自发性气胸呼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