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2023-03-02黄俊鹏韩海荣
黄俊鹏 张 颖 韩海荣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脑卒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严重的威胁,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病症,在脑卒中疾病中发病率超过50%,临床为控制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求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以免增加致残和死亡的风险[1]。然而,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未有固定的发病时间,且疾病发展十分迅速,所以救治过程的时间比较短,但要想让患者有良好的生存状态,就要注重救治的及时性。相关研究表明,若急诊科在过渡时间就诊,即换班期间或者忙碌时间段,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为此,本文将对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进行深入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已完成相关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工作,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内容的实施也批准通过。实验组52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为(62.84±10.83)岁,男性32例、女性20例,22例家中发病、20例交通工具发病、10例其他地点发病,23例小动脉闭塞型、21例心源性栓塞型、8例其他类型。对照组52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为(63.95±10.95)岁,男性33例、女性19例,23例家中发病、19例交通工具发病、10例其他地点发病,24例小动脉闭塞型、22例心源性栓塞型、6例其他类型。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对照组非换班期间治疗,也就是常规工作时间,即8:00am~12:00pm和13:00pm~18:00pm这两个时间段,此阶段会安排充足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干预。急诊科在常规工作时间收治相关患者,所以并不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地处理和救治[3]。而实验组为换班期间进行就诊,也就是交接班时间,也被称之为过渡时间,即18:00pm-19:30pm这个时间段,此阶段由于处于换班时间,所以并未合理安排相关的人手,进而就会对救治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但两组的救治方案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对照组救治时人手充足,实验组救治过程中并未合理安排充足的人手,救治医师主要是急诊科医生[4]。
救治方案如下:首先,临床相关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精准快速的评估,发病4.5小时后安排患者进入急救室内进行抢救,患者到达医院持续5分钟,相关就诊工作就可完成。其次,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呼吸道情况,然后开通静脉通道,抽取患者的血液作为标本,到达医院30分钟内完成CT检查,了解患者脑部的情况,以此为后期的治疗做好准备,同时相关护理人员还要迅速核对所用药物,并做好取药和配药的工作。最后展开溶栓治疗,即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其转送至相关疾病的病房内,为下一步治疗做准备。
1.3 观察指标临床指标。致残率和死亡率。溶栓情况。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满意度。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治疗后,实验组的静脉开通时间为(13.28±3.39)min,CT完成时间为(33.93±3.55)min,DNT为(80.95±21.63)min,脱离危险时间为(100.63±3.25)min,其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65±2.85)min、(27.87±2.79)min、(51.27±10.67)min和(90.45±5.92)min(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min)
2.2 致残率、死亡率以及溶栓情况对比治疗后,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致残、10例死亡、13例血管狭窄、16例血管再通、8例继发出血,而实验组中致残患者4例、死亡患者8例、血管狭窄14例、血管再通17例、继发出血7例,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溶栓情况以及预后比较[n(%)]
2.3 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治疗前,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43±2.1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24±1.13)分,其与实验组的(10.22±1.72)分和(5.18±1.19)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7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8.33±2.14)分和(6.73±1.13)分,治疗3个月后分别为(6.43±1.36)分和(3.36±1.25)分,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而与此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23±0.22)分和(3.98±0.45)分,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2.4 临床满意度对比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总共有42例满意患者,其中有24例非常满意、18例一般满意和10例不满意,而对照组中非常满意29例、一般满意18例、不满意仅有1例,总共51例满意患者,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比较[n(%)]
2.5 生存质量对比治疗前,实验组的身体功能评分为(61.48±3.80)分,心理状况评分为(60.73±3.36)分,社会关系评分为(64.38±3.72)分,生活环境评分为(70.83±3.43)分,其明显与对照组的(60.35±3.93)分、(60.28±3.18)分、(63.21±3.18)分和(70.78±3.72)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2.18±2.78)分和(88.36±2.81)分,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81.18±2.59)分和(87.62±2.68)分,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为(74.27±3.51)分和(80.39±3.82)分,生活环境评分分别为(80.62±3.89)分和(89.27±3.09)分,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详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进展极为迅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救助,否则患者的致残和死亡风险就会越来越高,所以临床要注重早期的溶栓治疗,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患者残疾,甚至死亡[5]。但临床急诊科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并未有统一的标准,在收治相关患者时可能会预见突发情况,如工作人员处于换班时间、急诊工作人员比较忙碌等,这些因素均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而还要具体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助过程[6]。因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动脉受阻,脑组织、神经元因此会受到极大的损伤,所以发病就比较急促,临床利用静脉溶栓的方式加以治疗,虽然效果比较显著,但治疗的时间窗具有局限性,患者无法在最佳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治疗,因而病情会被延误,加上急诊科需要收治各种不同的患者,一些病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不能被即刻救治[7]。尤其医护人员在过渡时间进行就诊,可能无法提供充足的人手给予患者帮助,进而就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导致其预后康复受到影响[8]。由此可知,只有及时救治患者,才能保障其预后的康复,所以一旦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急诊科医生就要果断加以救治,并落实急救护理工作方案,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限制各个救治环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时间,而且这种工作模式也会提高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规范性,确保最终的急救效果能够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这一结果从本研究中对照组的满意度度相比实验组更高可看出。与此同时,急诊科还要合理分配救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在落实救治流程的过程中提高其工作效率,如此就不会让过渡期间收治的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DNT和脱离危险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长,这是因为急诊科在过渡时间就诊以及落实相关的护理方案无法合理及时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所以影响到后续的治疗过程,而要想提高脑卒中疾病治疗效果,就要正确最短的时间内加以救治,可见要想加快患者预后恢复,就要注重治疗的及时性[10]。因此,果断展开救治和护理,相当于开通一条绿色的通道给患者展开溶栓治疗,而且还要准备充足的设备和物品进行抢救,才能切实支援急诊科的急救工作,确保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11]。另外,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身体功能、心理状况、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但在死亡、致残、血管狭窄、血管再通等情况上的差异并不显著,由此可见,在溶栓治疗工作过程中急诊科要注重改进过渡期间的就诊工作流程,尽可能提供高效且合理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感受安心和放心,同时也要对绿色通道的创设意识引起高度重视,尽可能缩短溶栓抢救治疗,妥善处理每个阶段的脑卒中患者,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以免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12]。
综上所述,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有不利影响,临床要诊断相关问题高度重视,并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