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建设与改革综述
——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023-03-01许抄军刘海英王松波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商科商科进阶

许抄军,刘海英,陈 臻,王松波,孟 毅

(岭南师范学院 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为践行首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四新计划”,做实做深学校“两型两性”(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岭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该校”)在2019年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理念。“兴商科”即根植地方兴商科,要着眼对接湛江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振兴商科发展。

一、“新商科”建设的制度保障

为落实学校“兴商科”办学思路、推动商科高质量发展,该校商学院制定了“兴商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从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建设思路、主要目标及行动路径、行动举措和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对“兴商科”建设规划了路线图,并设计了对应的量化指标及完成的时间节点。之后,“兴商科”被写入该校“十四五”规划。2020年,该校“兴商科”背景下的“新商科”建设与改革获省级教改课题立项。为配合“兴商科”建设、丰富该校“新文科”建设内容,该校积极推动《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开辟“新商科”建设专栏,联合相关兄弟院校开展“新商科”建设与改革探讨;同时,在校级教改课题申报时单列了“兴商科”专项,推动“兴商科”建设。这些行动计划、规划以及省级教改课题立项、“新商科”建设专栏开设、校级教改项目设置等,为该校“新商科”建设与改革奠定了前期基础和相应的制度保障。

二、“新商科”建设与改革理论探索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开辟的“新商科”建设专栏,以许抄军、刘海英和陈臻等的《“兴商科”背景下“新商科”建设与改革》[1]为发轫,刊发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及该校相关学院教学团队的系列教改论文;结合该校商学院老师通过其它渠道发表的教改论文,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新商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商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等进行了多视角探讨。

(一)“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需求的变化,孟毅、陈臻和许抄军等从驱动动力、实施组织、实施路径和实施主体4个方面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了“双轮驱动、分层递进、学科融合、合力育人”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双轮驱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能力培养;“分层递进”指在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基础上,构建“通识学习+专业学习+跨专业学习”的三层能力进阶、贯通融合的柔性培养模式;“学科融合”是指培养“管理+技术+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商科人才;“合力育人”指的是政、企、校合作,提升商科人才培养质量[2]。该模式突出对“新商科”人才的数据素养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在调研和分析传统商科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基于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袁冬梅、王妍慧和刘玉梅等提出地方高校需要以能力培养为重心,从教学、实践、创新三个维度重构“三位一体”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丰富课程体系,培养交叉型、应用型人才;在实践上促进产教学融合,形成人才培养三维评价机制;在创新方面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重点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进一步着力进行相应改革:专业定位要凸显数字赋能与商贸融合教育;推动新商科经贸类专业对接“三高四新”战略的人才需求;打造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新商科”经贸类“双师型”师资队伍[3]。该模式强调“新商科”建设的数字化背景及地方应用性。

(二)“新商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

关于专业建设与改革。刘海英、赵改玲和党晓峰等提出了构建“五维互动、螺旋递进”式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五维”是指单项课程训练、学科竞赛、综合性专业课程实验、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竞赛;“螺旋递进”是指上述“五维”间层层螺旋递进,最终实现以课促赛、以赛促学、以实践促能力、以平台促发展多维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5]。进一步,通过以创新创意能力为核心的五大课程群,以及以OBE为导向、以翻转课堂为主的创新型课堂,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从专业建设视角来看,赵海燕和于澜构建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企业与高校相结合的全方位产教融合的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和高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保障机制[6]。LIANG和 ZHAO从构建共享资源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促进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7]。刘淑花和姚薇静以OBE工程教育模式为基础,通过成果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管理会计人才[8]。为适应新商业模式对“高技能且具有本科综合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王松波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讨了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9]。姜嫄分析了该校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胡珊珊和付兆刚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要素,提出调整高校人事考核指标、增设创新创业课程、盘活大学生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合作交流的对策建议[11],进一步,探讨了以竞赛促教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12]。宋长琨、陈璐颖和欧进锋通过调查发现,在新商科下经管类各专业学生的职业锚倾向有彼此渗透、相互融通的特点,据此提出经管类学生的职业规划作通盘考虑,打破学科畛域、破除专业藩篱,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可行的职业目标,为学生进入职场并最终确立自己的职业锚做好充分的准备[13]。于澜和林乐希探讨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14]。陈群平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15]。

(三)“新商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欧进锋、李海明和杨少文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以具体教学内容或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了《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16]。欧进锋进一步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17]。赵改玲、许抄军和刘海英基于重塑的课程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了以成果产出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的《财务会计学》课程改革模式[18]。李心怡和党晓峰探讨了“雨课堂”在促进《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中的改进措施[19]。LIU探讨了在《第三方物流》中运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20]。FU、ZHANG 和HU探讨了创新创业背景下《管理学》教学改革实施策略[21]。

还有文献探讨了“新商科”建设中的课程思政。徐延利和林广维对挖掘《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行了探讨[22]。陈永恒、尹春艳和卢利琼对数据分析类课程群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23]。

(四)“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探索

从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视角,杨伟、周青和毛崇峰认为:数字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实践变化的根本驱动力,是提升数字创新能力因而成为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则是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复合多元的知识基础、数据驱动的创新思维和数字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三个核心维度;高校需要从课程融合、专业融通和主体融汇三个方面开展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24]。

从新商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视角,沈炜、陈秀芹和陈臻等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合成式创业教学法和行动学习法,构建了“双创共生系统”,引导学习者身心投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学习环境[高校及科研机构、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含乡村)]中获得给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5]。

俞炎燊和黄剑聚焦新商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探索如何利用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26]。

为提升商科学生财经素养,李妍、赵海燕和梁金凤等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对商科生进行问卷分析,从中国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创新要求出发,借鉴国内外财经素养教育经验,提出重构“智商、情商和财商”,推动财经素养教育与课堂的融合与创新,创新财经素养教育教学方式[27]。

3.1.3 保证柴油机冷却及润滑效果。要定期处理冷却水腔中的污垢,保证柴油机滤清器的畅通运行,并且定期添加冷却液及润滑油。品质良好的冷却油及润滑液能够有效减小气缸套的磨损,延长柴油机的使用寿命。

(五)“新商科”建设与改革理论探讨述评

综上,关于“新商科”建设与改革的讨论,宏观上,从“新商科”产生的时代背景(数字经济)、现实基础(地方应用性)、具体案例(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实践)等不同视角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观上,对相关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相应研究。微观层面,探索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涉及《统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第三方物流》《管理学》等课程;也探讨了《宏观经济学》及数据分析类课程群课程思政。另外,从数字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跨文化能力、财经素养等视角,研究了“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以上“新商科”建设改革探讨,有以下结论。第一,实践性是“新商科”建设的基础。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商科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还是课程教学,文献对实践教学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第二,融合性是“新商科”建设的目标。源于数字经济的“新商科”,依托数字技术,具备天然的渗透性,通过不同方式的融合得以体现。包括专业融合、教学模式的融合,商科教育与思政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的融合等。第三,进阶性是“新商科”建设的路径。“新商科”建设要依托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进阶式教育模式,培养进阶式能力;通识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养成进阶式素养;个人素养、职业素养、数据素养和企业家素养。这些共识为该校“新商科”建设与改革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新商科”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成效

通过理论探讨、实践探索,该校“新商科”建设取得以下成效。

(一)构建了“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1.“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该校在新商科建设进程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2014年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立项建设,2017年验收通过。建有7个专项实验室及信息交互室,面积达1 290m2,仪器设备共计962台(件),软件教学平台35套,总值达787万元,开设了实验实训课程43门及跨专业综合实训。此外,建有各类学生实习实践基地30余个、省级科研基地2个、校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各1个。

依托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四类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基地、课外科研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产业学院),构建了由课内学科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及跨专业综合技能等技能训练,课外科研、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等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多轮驱动、立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技能训练是基础、能力培养是动力,综合素质提升是目标。基于该实践教学体系提炼的《新商科“1+3+N”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获2021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1 “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框图

2.“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新商科”教学改革理论探讨及“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商科办学实践,构建了“一目标、二驱动、三主体、四进阶、五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图2)。并用于指导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设学院公共平台课、跨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类和新商科类院内公选课、大数据处理及工具类课程。

图2 “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框图

“一目标”指人才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完善人格、开发人力、服务他人、发展自我”。“二驱动”是指“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两方面驱动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三主体”指三个育人主体:学生(自我教育、终身学习)、学校(育人场所、组织教学活动)、社会(政府政策引导、企业需求导向),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四级进阶:包括四级进阶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对应四级进阶的能力培养(通识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和四级进阶的素养养成(个人素养、职业素养、数据素养和企业家素养)。强调创新创业在“新商科”中的高阶引领作用。五个融合指专业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新技术与基础理论及思政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新商科”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融合,突出“新商科”的交叉融合性。

(二)形成了“多维融合”与“进阶培养”的“新商科”教育理念

第一实现商科教育的多维融合。基于图2所示的“五融合”,达到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实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养形成、价值塑造的融合。第二实现商科教育的多维进阶培养。通过图2所示的“四级进阶”教育模式,实现四级进阶的能力培养和四级进阶的素养养成。通过图1的实践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学科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跨专业综合技能等不同技能递进式提升,以及课外科研、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实践能力的递进式提升。上述途径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能力,体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多样化、互补型融合。

(三)“新商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学科竞赛有成绩

1.“新商科”专业建设有突破

第一新增商科专业。2019年成功申报财务管理新专业,并于2023年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一届学生顺利毕业,拓展了该校商科办学空间。第二新增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新商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开设了“数智经济创新班”。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结合电子商务专业部分师资(具有大数据处理及相关根据背景),申报了“数智经济创新班”并于2023年顺利招生。“数智经济创新班”的开设,扩大了“新商科”的影响。第四成立了校级产业学院。在与中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基础上,成立“岭南丰学数智经管产业学院”,引入企业参与指导办学,打造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体性教育平台,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商科”人才,服务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2.教学改革、学科竞赛有新进展

2019年以来,商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老师获教改及质量工程课题省级立项13项,发表教改论文27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7项,省级奖项78项,获奖人次530多,发表论文24篇。

四、结 语

2019年,该校“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理念的提出,为“新商科”建设提供了方向。学报开设的“新商科”建设专栏,刊发了系列“新商科”建设与改革教改论文,为“新商科”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并通过讨论形成以下共识:实践性是“新商科”建设的基础,融合性是“新商科”建设的目标,进阶性是“新商科”建设的路径。基于“新商科”建设改革的讨论,结合该校商科办学实践,构建了“多轮驱动、立体化、多层次”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和“一目标、二驱动、三主体、四进阶、五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多维融合”与“进阶培养”的“新商科”教育理念;“新商科”专业建设有突破,学生学科竞赛有新进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未来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完善“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更好服务于“新商科”人才培养,同时,通过交流,扩大该校“新商科”建设的影响。

猜你喜欢

新商科商科进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