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徽商“扬州二马”诗词的艺术旨趣及精神风貌

2023-03-01王锦坤魏月萍

关键词:徽商

王锦坤 魏月萍

收稿日期:2023-10-09

基金项目: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smbjrc202303)

作者简介:王锦坤(1975-  ),男,安徽太湖人,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法律学院副教授;魏月萍(1973-  ),女,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儒学、中国思想史研究。

DOI:10.13685/j.cnki.abc. 000719

摘  要:清初寓扬徽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以业盐为生,商业活动活跃,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兄弟俩都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哀思等题材为主,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才情横溢,意境深远,清新刻削,自成一家。

关键词:“扬州二马”;徽商;艺术旨趣;精神风貌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3)04-0058-05

一、“扬州二马”的背景与身份

清初寓扬徽商“扬州二马”兄弟,感情甚笃,他们的家族背景、商业活动和社会地位对其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1]马曰琯(1688—1755),字秋玉,号嶰谷、沙河逸老,诸生,援例候选主事加道衔,诗词作品有《嶰谷词》《沙河逸老小稿》等。马曰璐(1695—1769后),字佩兮,号半查,亦作槎,贡生,候选知州,诗词作品有《南斋集》等。兄弟二人被时人敬称“扬州二马”。

“扬州二马”的家族背景可以追溯到徽商。徽商是“明清时期徽州府六县的商人所结成的松散的商帮集团”。[2]他们的家族在扬州和徽州(今安徽黄山一带)有着广泛的商业网络和财富积累。“扬州二马”的祖父马承运,祖籍徽州祁门,成年后到揚州从事盐业。这种商业背景使得“扬州二马”接触了各种社会阶层的人士,拓宽了视野和见识。

作为徽商,“扬州二马”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他们经营着多个行业,包括盐业、茶叶和货运等。以小玲珑山馆为中心,“四方名士过邗上者必造庐相访,缟纻之投,杯酒之款,殆无虚日,近结邗江吟社,宾朋酬唱,与昔时圭塘玉山相埒。”[3]他们的商业活动从扬州和徽州延伸到了全国各地。他们经营商业成功,积累了丰富的财富,成为当时商界的重要人物。

“扬州二马”在当时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商业成功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的富商巨贾,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尝入祝圣母万寿于慈宁宫,

荷丰貂宫纻之赐。归里以诗自娱,所与游皆当世名家。四方之士过之,适馆授餐,终身无倦色。”[4]能够进京参加寿宴之人,非等闲之辈。与政府官员、文人雅士等有着广泛的交往使得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文学领域,“扬州二马”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兄弟俩都是文学才子,擅长诗词创作。他们的诗词作品以才情横溢、意境深远而闻名。他们的诗词作品多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哀思等题材为主,表达了对家乡、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扬州二马”的诗词风格与艺术创新

“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在《清史稿·艺文四》有提及。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也展现了他们的诗词艺术上的创新与特色。

(一)诗词风格

《词苑萃编》对马曰琯的诗词评价为“其词清新刻削,能自名一家。”[5]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一辈子没有分家,很多活动都同时参加。他们的创作环境大多相同,词作内容基本相近,创作风格极为相似。“写景清新自然,意境幽冷清寒;用笔刻削凝练,描摹细腻真切;流露情感浅淡,平易近人。”[6]体现出浙西词派的风格。具体体现为:

1.“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点。他们的作品大多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句通常四平韵,以平仄对仗为主,形式简练,节奏韵律明快。在格律和韵律上,他们的诗词作品遵循了古典诗词的传统格律和韵律。

2.“扬州二马”的诗词语言风格独特,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表达,使诗词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他们的诗词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为主题,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例如,马曰琯的《题临安邸》中写道:“烟霞千里外,风雨几时来。山色如黛融,水声似玉开。”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他们的作品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他们的诗词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他们的作品情感真挚、思想深邃,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诗意的凝练和形象的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3.“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展现了徽商文化的特色和风貌。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商业元素和徽州地域文化,如茶叶、盐业、纺织等。他们通过对商业活动和徽州风景的描绘,展现了徽商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例如,马曰璐的《乌溪行》中写道:“毛公山下千家寨,纺织铺中万户开。白日西来红日去,千家万户尽纺织。”通过对纺织业的描绘,表达了对徽州纺织业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艺术创新

“扬州二马”的诗词艺术上的创新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他们的作品在题材上有所创新。“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和爱情哀思为主题,展现了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他们还涉及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等个性化的主题。他们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的抒发,展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他们的作品常常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描写,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和思想性。他们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咏史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和忧虑,展现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思考。

2.他们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更加自由灵活,有所创新。“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象的生动,追求诗意的凝练和音韵的和谐。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诗词形式,常常运用自由诗的形式进行创作。他们的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他们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一种崇尚自然、追求真实和积极向上的艺术追求,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和人文主义精神。

3.他们的诗词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更加开放和个性化。他们不局限于传统的文人雅士的思维和情感表达方式,而是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和体验。他们的诗词作品常常表达出对自由、人性、爱情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与当时的文学流派和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诗词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又在其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和创新。“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传统,又融入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宋代文学的传统,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象的描绘,追求诗意的凝练和音韵的和谐。同时,他们也受到了元明时期文学的影响,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描写,关注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弊端。他们的诗词作品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但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他们的诗词作品展现了徽商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他们的诗词作品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既具有宋代文学的清新和婉约,又具有元明时期文学的豪放和激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

三、“扬州二马”诗词的题材主题

(一)咏史抒怀

“扬州二马”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史抒怀。他们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局动荡和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明朝末年的动荡和明亡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马曰璐的作品《过李氏园亭有怀》:“重到林亭亦偶然,故人江上隔风烟。花邀竹引刚三月,燕乳莺飞又一年。”从艺术风格上看:(1)情感真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写园亭和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情感真挚而质朴。这首诗以抒发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描写园亭和自然景物,流露出浓郁的抒情色彩,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2)描写细腻。诗中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几个简短的词语,勾勒出了一个江上的风景。作者用“花邀竹引刚三月,燕乳莺飞又一年”来形容江上的景色。(3)简洁明了,清新淡雅。诗中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没有过多修饰,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作者用简短的词语勾勒出江上的风景,使诗意更加明确,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4)自然意境。诗中通过描写花、竹、燕、莺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作者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自然生活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宁静的气息。

该诗体现出作者的精神风貌:

(1)对故人的思念: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园亭中感叹自己与故人相隔江上,隔着风烟,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真挚而深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流露。(2)对自然的向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泉亭中感叹“幽寻独此亭”,表达了对自然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泉亭的幽静和自然景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自然生活的向往。(3)对时光的珍惜:诗中通过描写花开竹引的景象,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变迁。作者用“花邀竹引刚三月,燕乳莺飞又一年”来形容江上的景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化。这种描写使诗中的景物更加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时光的珍惜。(4)闲适自然: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泉亭中感叹“幽寻独此亭”,表达了对自然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泉亭的幽静和自然景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自然生活的向往。

(二)山水田园

“扬州二马”的诗词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和美好生活的情景。他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江南水鄉的描绘,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马曰璐的《冷泉亭》:“钟韵一星星,幽寻独此亭。山从入寺好,泉欲过时听。冷气怯春服,清晖隐翠屏。更来岩下坐,刻石纪曾经。”《冷泉亭》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个清幽宜人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受。从艺术风格上看:(1)非常细腻。诗中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几个简短的词语,勾勒出了一个幽静的泉亭景象,作者用“钟韵一星星”来形容泉亭的幽静,用“幽寻独此亭”来表达自己在这个地方的独特感受,作者通过描写泉亭中的山、泉、冷气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对自然的敏感和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2)音韵和谐。诗中运用了一些韵律和音韵的技巧,如“钟韵一星星”“山从入寺好”等,使诗句流畅和谐,增加了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感。(3)淡泊清新。整首诗以一种淡泊清新的情调展现出来,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感受。(4)追求宁静。诗中的泉亭被描绘为一个宁静的地方,作者独自来到这里,享受这份宁静和清幽。这体现了作者对宁静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三)爱情哀思

“扬州二马”的诗词中也有很多表达爱情、哀思和离别之情的作品。他们通过对爱情的歌颂和对离别的悲伤表达了对人世间情感的关注和理解。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离别不可避免的思考。

在诗词主题方面,“扬州二马”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和爱情哀思为主题。他们的诗词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有一些共同之处。

1.情感:“扬州二马”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深情和热爱之情。无论是对历史人物、自然景色还是爱情,他们都能够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马曰琯的【明月引】《行庵为同人吟会之地,年来故侣零落,怆然于怀,因赋此曲》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马曰琯的真情,以及内心存有的那片柔软的世界:“萧萧禅院冷秋钟。约过从。怯过从。老树疏枝,即辈倚吟筇。风又易流云又散,径苔里,一条条、认旧踪。旧踪。旧踪。总迷濛。叫断蛩。记也记也,记不起、魂梦相逢。才一追思,斜日下墙东。须鬓看看调落尽,拌醉也,把衰颜,付酒红。”

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不能缺少朋友,但像“扬州二马”视朋友为性命的情形并不多见。“如果说对厉鹗、姚世钰去世后的情感如同长歌一哭,那么在这首词里读到的是失去朋友后自己生命的委顿。行庵依旧,朋友已去,没有了朋友,自己也是‘须鬓看看调落尽,生命和精神都随着朋友的离去而凋落了。”[7]

2.思想:“扬州二马”的诗词中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动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关注。

马日琯有篇题为《谈往》的诗,共两首:

“一卷清诗接混茫,须眉老去越苍凉。故家乔木从何见,麈尾松阴下夕阳。”

“鱼鸟从知迹已陈,荣枯总是眼前尘。十年旧事三更话,领取清冬岸幅巾。”

该诗描写较为隐晦,情绪淡然。但从“苍凉、故家乔木、荣枯、旧事”等词语,揣摩应该是雍乾时相关人事的盛衰。“这些诗词的存在,透露出这样的消息:‘二马淡然世事,但绝非漠不关心,在觥筹交错、诗酒唱和之时,诗词创作还是反映出特定时代的影响。”[8]

3.价值观:“扬州二马”的诗词中常常强调人文关怀和人伦道德。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总的来说,“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和爱情哀思等题材范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清初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四、诗词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内涵

“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包括对乡愁、商人精神和扬州文化的热爱。他们的诗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以及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一)主题与情感

“扬州二马”兄弟是清初著名的扬州徽商,也是文学家、刻书家和文化名流。他们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涉及自然、人生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主题。通过对他们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他们的诗词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描绘了四季的变化、山水的壮丽和花草的美丽。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他们的诗词中常常出现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其次,他们的诗词中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们关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更迭的感慨。他们在诗词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们通过对人生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此外,他们的诗词中也反映了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他们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他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弊端的批判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唤。他们的诗词抒发了对家国情怀的表达,表达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和眷恋。

1.乡愁与思乡情怀:“扬州二马”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乡愁之情。他们在商旅之间奔波,常常离开家乡,因此,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十分浓烈。他们的诗词中描绘了故乡的山水风景,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在情感方面,他们的诗词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包括忧愁、喜悦、思乡等。他们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忧愁和伤感的情感,抒发了对生活困苦和命运不公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他们的诗词中也表达了喜悦和欢乐的情感,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此外,他们的诗词中常常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展示了对故乡情感的深深牵挂。

这些情感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是多样的。对于忧愁和伤感的情感,可能源于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苦难的感慨。对于喜悦和欢乐的情感,可能源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对于思乡和眷恋的情感,可能源于離乡背井和亲情的牵绊,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眷恋。

2.商人精神与经商观念:作为徽商家族的一员,“扬州二马”的诗词中体现了商人精神和对经商观念的关注。他们的诗词中描绘了商旅的辛苦和商业活动的细节,表达了对商业成功的追求和对商人身份的自豪。他们的诗词中展现了商人对市井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展现了商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3.扬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扬州二马”生活在扬州,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充满了对扬州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他们传承了扬州文人的传统,融入了扬州文化的元素,同时,也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多以扬州的山水风景、名胜古迹为题材,展现了扬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4.社会现象与时代精神:“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时代的精神。他们的诗词中描绘了社会的繁荣景象、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同时,他们的诗词中也流露出对时代精神的关注,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期待。

(二)文化与思想

“扬州二马”的诗词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又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体现在对古典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上。他们广泛涉猎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唐宋的诗词,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他们在诗词中运用了古典文学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他们也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顾和再现,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传统价值观的坚持。

2.他们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和反思。他们关注社会腐败和道德沦丧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慨。同时,他们对人性的思考也表现在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上,他们通过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守。

3.“扬州二马”的诗词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在清初文学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他们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起了当时文人士子的广泛关注和赞赏。他们的诗词被誉为“扬州徽商诗派”的代表作,被视为清初文学的瑰宝。他们在文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被誉为“才子佳人”,被文人们视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道光年间任江苏巡抚兼任两江总督的梁章钜说:“康熙雍正年间,扬城鹾商有三通人。”[9]这里的“通人”,指精通儒家学问者。“三通人”指的是江春、汪懋麟和马曰琯,可见马曰琯的影响力。

其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咏史抒怀和山水田园的题材上,为后世文人提供了重要的创作范例和借鉴。他们的作品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的源泉,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扬州二马”兄弟供养文人对文学界、学术界有重大影响。杭州人厉鹗,擅长诗词及元人散曲,来扬州长期居住在马氏家中,他利用丛书楼的藏书,尤其专注于宋人文集、诗话、说部、山经、地志等,著有《辽史拾遗》《宋诗纪事》等重要作品,蔚成大家;年届六十没有子嗣,马氏出资为之割宅蓄婢;史学家全祖望,长期寓居于马氏小玲珑山馆,一度患有恶疾,马曰琯出巨资招聘扬州著名医师,为他治疗;吴兴人姚世钰客死扬州,马氏出面为其料理后事,并刊刻其所作《莲花庄集》;浙江人楼锜,年长未婚,马氏出面为他择配完婚,最终也客死扬州。当马曰琯去世后,袁枚曾作《扬州游马氏玲珑山馆感吊秋玉主人》:“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知名。横陈图史常千架,供养文人过一生。客散兰亭碑尚在,草荒金谷鸟空鸣。我来难忍风前泪,曾识当年顾阿瑛。”字里行间渗透出真情与怀念。[10]

参考文献:

[1]方盛良.清代扬州徽商与东南地区文学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8.

[2]王世华.中国徽商小史[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1.

[3]陈章.沙河逸老小稿·序[M]//王云五,编.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3.

[4]李斗.扬州画舫录[M]陈文和,点校.扬州:广陵书社,2010:46.

[5]方盛良.马曰琯、马曰璐年谱[J].徽学,2004(3):160.

[6]陆惠敏.“未算名家,修然绝俗”——“扬州二马”词作概论[J].现代语文,2016(11):32.

[7]朱万曙.徽商与明清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382.

[8]明光.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81.

[9]汪中.新编汪中集[M]. 田汉云,点校.扬州:广陵书社,2005:403.

[10]朱正海.鹽商与扬州[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41.

The artistic purport and spirit of poems by Huizhou merchants represented by Ma Yueguan and Ma Yuelu from Yangzhou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ang Jinkun1, 2, Wei Yueping1

(1. School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ultan Idris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alaysia, Tanjung Malim, Perak 35900; 2. School of Culture and Law,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uizhou merchants Ma Yueguan and Ma Yuelu were famous for their fames in salt industry. They were very active in business and possessed high social status. Both brothers were good at poetry creation and most of their works were based on themes such as chanting history, landscape and countryside, love and sorrow, expressing their thoughts and perceptions of hometown, society and life. They were full of talent,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fresh and carved. Besides, they have formed a style of their own.

Key words: Ma Yueguan and Ma Yuelu from Yangzhou; Huizhou merchants; Artistic purport; Spiritual outlook

猜你喜欢

徽商
论“新徽商”的定义
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徽商背后的女性
徽商精神
徽商精神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