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2023-03-01长春师范大学
■牟 恂 白 桦 长春师范大学
一、引言
2022 年年初,随着国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的相继发布,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不断发展起来,在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需求驱动之下,数字金融与数字技术同产业发展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方式呈现传统化
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其融资渠道多为内源性融资和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传统的内源性融资的内涵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资金由留存资本和折旧构成,具有自主性强、融资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经营初期为企业提供了较为便利的融资环境,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足,当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内源性融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企业通常会采取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但基于目前银行的贷款流程复杂,对中小企业的审查流程相较于大型企业更加严格,并且由于中小公司在发展初期规模小,抵押担保物少的中小企业将很难得到大额度的银行贷款。
(2) 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透明,资格审查难
由于中小企业在开展外部融资时往往会面临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筹集到的外部融资规模受限,使中小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其支撑企业正常运作和向外扩展的能力不足,企业可能同时向多个银行申请贷款,以便获得足够支撑企业发展的资金。此外,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情况,在市场上公开的企业经营信息数据和企业财务状况较少,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其开展风险评估时缺乏相应的金融数据支持,很难对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收益进行精准评估,导致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资格审查困难,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难度。同时由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额度小,审查手续困难等,不能急企业之急,因此企业往往选择审批时间短、审查程序较为简单的“非常规”渠道融资来筹集资金,但这种靠“非常规”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后续容易产生违规问题。同时,“非常规”渠道筹资不但利率高,风险也相对较大,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为中小企业后续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3) 中小企业信贷成本高,融资费率高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拥有的抵押担保物少,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弱,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坏账问题,因此银行方面基于降低自身风险的考虑,使得中小企业时常被拒于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服务机构之外。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信息不透明,导致针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银行调查成本将会高于大企业,因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上升,银行方面出于自身发展利益的考虑,会将贷款成本的增加通过提高金融信贷利率转移到中小企业身上。这不仅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更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为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造成了阻力。
(4)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量呈逐年递增之势,中小企业在银行等正规融资机构获得的贷款总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但该占比仍不足50%,正规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贷款仍流向了大型企业。这也佐证了在我国正规融资机构贷款融资比例仍旧以大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的规模有限,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仍未得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现象仍有待解决。
2.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原因分析
(1) 中小企业管理存在漏洞,信用制度建立不完善
中小企业在全国数量占比相当多,但由于其规模较小,在制度管理上缺乏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往往使得中小企业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企业在项目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妥善管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身兼数职,容易忽视企业在财务制度方面的建设,未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财务流程,企业管理者容易缺乏信用管理意识,忽视了企业的信用评级等,使得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中小企业主在经营时往往缺乏长远经营的视角,容易过于重视企业的短期盈利。而当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盲目追求短期盈利的行为将会使企业陷入资金链紧张甚至是断裂的僵局,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
(2) 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差较大
我国常规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差,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金融机构在审批企业贷款资格时难以获取充足的财务报表数据、偿债能力指标、企业信用等级等详细信息,致使中小企业在资格审查方面困难重重。由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就需要企业出具相关证件、法人身份证明、财务报表等能够证明企业未来可持续经营的文件,同时需要企业办理贷款卡和准备抵押物等手续,时间长,环节烦琐。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通常需要期限短、规模小的融资,往往会受限于正规金融机构高额的手续费以及繁杂的申请流程,致使中小企业去寻求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
三、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特点
1.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已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新经济形态,持续赋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由此我国数字金融方面也紧跟时代步伐,逐渐建立起各地的非实体网点,同步建立起“非接触式”的网上贷款审批业务,逐渐解决了过往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和地域发展差异,以及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缺乏相应的金融配套措施等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和便利性。从现阶段发展来看,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势头较好,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信用贷款和信用抵押平台,有效缓解了过往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数字金融的特点
(1) 技术先进,流程简单
数字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有关技术,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链接全球的平台,同时依托现阶段成熟的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快捷高效地收集整理客户的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利用大数据收集整理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经营风险等数据,从而高效评估中小企业的借贷能力,以此作为决定金融机构是否为其发放贷款、贷款额度、所需偿还期限等内容强有力的金融数据支撑,包括贷款中期的贷款条约沟通以及风险认定的信息管控,信贷后的数据信息维护,全方位、全阶段地进行金融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金融平台的建立简化了贷款的流程,中小企业可通过线上提交资料,以此避免了烦琐的线下流程,只需要通过线上的操作即可实现融资,同时银行系统自动审核加速了中小企业融资手续的快捷办理。对中小企业来说,数字金融的建立使得贷款的办理更加便捷,办事效率也会提高。
(2) 融资成本低,融资渠道多样
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随着数字金融的高速发展,金融机构的线上平台日益完善,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开设线下实体营业网点的费用,并且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简化了金融机构在业务申请和审批上的流程,提高了效率。同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金融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多种科技手段加速融资资格的审批,使企业更快获得融资,也为中小企业节省了传统借贷业务所产生的高昂的手续费用。
近年来,数字金融的发展打破了原有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同时打破了固有僵化的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依托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信贷产品,并且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数字金融的普惠性也惠及大量过去被金融机构忽视的中小企业,数字金融针对过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降低了门槛,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使得中小企业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中小企业因手续繁杂而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局,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随着数字金融的不断发展,融资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金融市场上不断涌现,就目前来说,金融市场上的融资平台主要有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电商平台、众筹平台等,如支付宝的蚂蚁花呗、微信推出的微粒贷等众多贷款渠道,一方面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得企业贷款更加方便灵活;另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的贷款需求,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 定制化方案,精准化分类
数字金融依托大数据和云储存功能收集整理企业的财务信息、经营状况、信用等级等,建立起精准高效的大数据信息收集平台,并通过中小企业征信平台建设,为金融机构审查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收集处理系统,提高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并依据收集到的数据为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放贷方案,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各种类型规模企业所提出的融资要求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来说,可量身定制融资服务管理,以便于节省流程成本与融资放贷时间,还可以为后续放贷提供便捷管理。
四、数字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实践路径
随着数字金融在过往实践中应用的普及,其应用维度不断深化。数字金融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金融领域的模式创新,为适应时代的变化,金融机构内部也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了数字金融内容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1.中小企业方面
对于融资主体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数字金融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更离不开自身能力的提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只有自身实力强劲,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小企业首先要做到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保证其合法性。企业要改善经营发展中出现的财务信息管理不善、信用制度不健全的弊端,高度重视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完善工作。其次中小企业要实时关注对数字化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起系统化、数字化的转型方案,在企业构架方面实现数字化组织变革,引进和培育一批属于企业自身的数字化人才,实现中小企业内部数字化建设,先易后难,先从简单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方面入手,再从较难的企业研发设计以及供应链扩展方面,实现企业数字化建设。这样一来,引进银行融资贷款的可能性将会大幅提升,为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金融机构方面
金融机构方面,《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要推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加快新市民相关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近年来,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机构内大数据管理平台的风险管控能力,实时关注大数据方面的科技发展,对大数据信息平台不断更新信息技术,重点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机构内的数字金融部门的建设,在选聘人才时对互联网人才给予重点关注。要注意规避由于黑客恶意攻击致使企业内部信息泄露,同时建立起保障融资平台和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网络系统。在建立大数据平台时要注意企业间数据信息条款的签订,确保银企之间的信息安全,建立一个专业型的数字信息处理平台。同时,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搭建专属于中小企业的征信平台,打破原有的信息壁垒,缓解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将构建好的中小企业大数据信息收集平台作为征信平台的信息收集机构,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的中小企业征信平台,及时准确地将各个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录入系统,完善中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设,同时规范数据应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可触达性和可得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推动了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政策法规方面
政策法规方面,要结合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态势和目前各国发展数字化金融的经验总结,建立健全我国有关数字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使数字金融在国家监管下健康发展,建立金融机构内部引导的行业自律组织,规范数字金融的监管内容,明确规范数字金融机构在准入方面的条件,明确规定数字金融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经营内容、业务范围等若干条款。紧跟发展的步伐实时更新监管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方式,规避数字金融下的金融风险。政府机构应该对数字金融的业务扩展建设展开严格监管,同时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实现金融机构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规范化、标准化运营,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方面更加安全、高效。
五、结语
数字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小额分散、服务成本高、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具有先天优势,数字金融的发展将有利于降本提效,促进了数字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大数据和云端处理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整理收集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更快捷高效的形式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数字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融资风险也不容忽视。为此要不断推进数字金融技术的发展,在数字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有关数字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数字金融的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