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P 银行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2023-03-01王蜜儿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23年24期
关键词:区块银行金融

■王 岚 王蜜儿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引言

随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相继发布,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违规操作等一系列银行事件暴露出银行系统仍存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严重损害客户和银行的资金安全。区块链技术被称为继因特网之后的又一重大变革。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易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弥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改变银行的交易模式,推动银行业进行数字化战略转型。本文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及目前存在的缺陷,研究在区块链技术的推进下P 银行内部控制的优化,推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二、区块链的特点及创新应用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可靠数据库、开源可编程、集体维护、安全可信、交易准匿名等诸多特点。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金融行业、供应链管理、医疗领域、图书出版、科研合作都有创新应用。

区块链+金融优势: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创造信用、智能合约等机制推动智能化、数据不可篡改;区块链+供应链管理优势:防伪溯源、削弱“牛鞭效应”、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信任成本;区块链+医疗领域优势:数据无法篡改、多私钥的复杂权限保管;区块链+图书出版优势:版权保护、降低出版门槛、学术出版;区块链+科研合作优势:去中心化的管理机制、智能合约支撑自动化协作流程、信息共享。

三、P 银行概况

1. P 银行简介

P 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深圳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于1987 年成立,注册资本51.23 亿元,总资产近1.37万亿元。经营项目主要包括:办理人民币存、贷、结算、汇兑业务;人民币票据承兑和贴现;各项信托业务;外汇存款、汇款;境内外借款;在境内外发行或代理发行外币有价证券;贸易、非贸易结算;外币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放款;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公司以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策略方针,着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金融服务。

2. P 银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2015 年,P 银行建立了区块链研究团队,将壹账通、前海征信、银行壹账通三大业务整合为壹账通,正式开始投入区块链研究。

2016 年,P 银行宣布正式加入R3 分布式分类账联盟,成为其首个来自中国的成员,利用区块链技术为金融服务行业开拓商务应用。而这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才开始抢占区块链金融赛道。

2018 年,P 银行推出SAS 区块链平台,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技术支撑。SAS 区块链平台提供的融资解决方案可大大提高银行的资产质押对象识别效率,减少风险,让财务安全和金融创新得以实现,支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9 年,P 银行启动“星云物联计划”,将物联网与区块链、AI 等技术深度融合,赋能金融产品贷前增信、贷后管理,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易得性。

2020 年,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投入应用。“数字函证”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充分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技术优势,确保回函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从投产至2022 年年底,业务数据100%准确及零风险。

2022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P 银行等共同建立并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机构反欺诈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在严格遵循《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等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安全合规的技术手段共享欺诈风险信息,有效保护客户资金安全,提升了行业整体反欺诈水平。

2022 年,口袋银行App 6.0 版本上线。P 银行一直在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管理,并成功推出“数字口袋”业务。在提供标准化的数字资产管理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数字资产管理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提升了数字资产+金融科技的应用价值。

四、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对P 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

1.对内部环境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大幅增加违约成本,利益相关者的违约意愿将会大幅降低,从而有效提高公司诚信度。在区块链技术下,传统的授权和职责分工将被重新检视,分布式账本技术可降低人为错误和舞弊的概率。P 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其内部控制体系应重点关注怎样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思考怎样确保私钥安全和终端设备的安全。

2.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在P 银行的传统控制工作中,企业对各种交易的确认需要花费过多的人力和财力。利用区块链技术,所有参与者都可进行实时的交易记账,且交易结果不易篡改,从而避免了对单一环节控制的依赖。当前,P 银行在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SAS 平台自上线后,客户量及交易量逐年大幅上涨。而区块链发票更是有效减少了发票开具流程,降低了发票的管控风险。

3.对控制管理和组织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将给P 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带来全新的变革。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正逐步转移到对大数据的监测、挖掘与分析上来。不仅如此,区块链的应用让共享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持续推进数据的标准化以及简化流程上,从而提高管理会计的效能以及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将管理效率最大化。

4.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可提高P 银行内部审计效率以及数据完整性,通过在区块链开放数据接口,可缩短数据获取的时间。同时,区块链技术可充分保证审计数据的安全、完整。不仅如此,数据的实时获取还使会计信息的实时审计得以实现。

作为一家金融企业,P 银行内部控制的特征相对鲜明:基本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信息化程度较高;随着企业的创新和经营的多元化,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银行经营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应对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五、P 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从最新发布的2023 年一季度报告来看,P 银行业绩表现可观,净利润维持双位数增速,同比增长13.6%。虽然业绩表现尚可,但2020 年以来,陆续发生多起内部监管不力被处罚的事件,主要集中在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吸收存款、借贷搭售、贷款资金用途管控不到位等多项违规。频吃罚单的背后,凸显了其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为其后续发展敲响警钟。

1.企业过度创新与内部控制环境弱化

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客户的金融业务习惯也随着各类金融产品的不断推行而发生着变化,使得银行的去中心化趋势愈发明显。P 银行每年都拿出营收的1% 投入科研,基于这样的优势,目前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银行内部的现金管理、互联网支付结算、贸易融资等产品和业务中都有深入运用。例如,P 银行实施“票据一体化”经营策略,通过数字口袋票据专区,为客户提供自助额度、快速开票、贴现等服务,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但是,短期的过度创新,造成了一些多层嵌套的衍生品风险评价绕开了正常的内部控制程序,削弱了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发展创新的同时,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推陈出新,无法对新开发出的业务进行风险防控。

2.风险评估意识淡薄

P 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观性过强,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同时,其近年的激进扩张在追求“规模发展”的同时,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标准有所松懈。尽管分布式账本可提高内部和外部监督的有效性,但是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区块链应用却远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初期投资,这将限制有关项目的发展。另外,区块链技术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P 银行各职能部门和总部分支机构比较复杂,在短时间内很难对其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所以尽管P 银行一直在努力把自身业务发展和区块链相结合,但在内部控制方面,对区块链的应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3.三级管理造成控制活动效率低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P 银行在短期内开展了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业务。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内部和外部控制体系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大量创新,监管者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上还需要进行较多考察,并提出相应指导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进度常常跟不上新业务发展的步伐,从而造成了监督强度的不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分行—中心支行”的三级治理结构,造成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较长,从而造成了银行内部控制措施与业务开展之间的“时间差”。当风险管理过程受到意外的系统性问题影响时,这种时间滞后就会加剧。

4.业财部门缺乏深度融合与信息不对称

P 银行以行政化管理为主,组织结构比较复杂,通常由总行、支行和网点三部分组成,层级较多,各分支机构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兼容性较差,三级管理结构意味着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相距甚远,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经验知识往往跟不上业务创新的步伐,因此无法有效、及时地监控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独立的部门管理模式使所有部门难以协同工作。在实践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责任和权限不明确,管理上的重复活动。此外,总公司与分支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内部控制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权力下放,分权使得内部控制人员无法及时监控银行交易的整个过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财务舞弊。

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P 银行内部控制问题优化

1.业务追踪和智能化合约

P 银行在短期内的过度创新,使其对一些新衍生产品的风险评估绕开了传统的内部控制途径,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银行需针对自身的特点为各项业务设计多种相对统一的内部控制模式。利用去中心化的业务系统,新的金融衍生品在推出前会被录入区块链在内部广播。内部控制部门会立即收到新推出产品的信息,并根据每个产品的风险程度分配控制等级。一经核实认定,新产品就会正式推出并反映在银行的业务系统中。一旦被正式记录,产品信息就会被重新广播到其他节点,以确保公开透明的发布过程。

对于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P 银行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更有效地收集征信信息。到2022 年年底,P银行已形成一支具有大数据和风控专业经验的互联网和金融机构专家团队,并在与区块链有关的征信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已推出多款征信产品,提供覆盖贷前、中、后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2.事前及事中风险控制机制

P 银行目前的风控机制是基于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架构,要求所有数据检索都要从终端服务器进行。在传统模式下,数据的检索只能依靠终端服务器,这增加了访问数据的时间和难度,从而降低内部控制效率。“分布式账本”省略了从终端设备中获取数据的复杂步骤,方便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在面对异常交易时,审计人员可以直接从相应节点提取与之对应的交易数据,确保信息数据的时效性。数据的不可逆和无法伪造的特性,保证了内部审计的质量。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将风险管理逐步由事后向事前及事中控制转变,形成了更为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

3.去中心化的授权机制消除

信息共享中存在的“时间差”、权力下方及责任分配不当等,易造成贪污、财报造假等不良后果。P 银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组织模式,导致管理层次划分太多,每层的审批链太长。“分布式账本”由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协同操作,每一条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可获取对应的节点数据,从而简化了授权过程,提升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区块链交易系统可消除前后端信息交流的“时间差”,因为所有账本信息都会实时同步更新,相应的交易数据不再依赖人工加载和储存。同时,过度的等级制度也带来了明显的弊端,管理者为满足个人利益,有可能利用职权向下属施加压力,试图掩盖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避免了分支机构的权利过度集中而受到上级施压,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失效的后果。

4.业财融合与信息交互

因P 银行的纵向层级组织架构,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与业务岗位的疏离,其专业知识无法跟上业务创新,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新衍生产品的监控不够及时。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系统可简化流程,有效降低服务器扩展和维护等成本。银行可更好地利用资源,建立基于云财务的金融共享中心,集中管理同质化的常规交易。由于区块链的实时记录和信息共享,每项业务活动和现金管理都可按交易的时间顺序进行归属,更易跟踪。为解决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独立提供总行和分行之间交易数据的同步备份,绕过终端服务器,直接将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上,确保最新的内部控制数据。并且共识机制要求各参与方共同验证数据,从而提高内审数据的完整性。

七、结语

P 银行一直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从组织架构上看,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设置了相关部门;从体制上看,建立了与内部控制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上进行大量的投资,以提升其内部控制水平。然而,P 银行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反映出银行业的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银行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在总结区块链技术特有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对P 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并对其内部控制的不足进行归纳,研究发现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P 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起到优化作用,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降低风险的发生,促进多部门融合。虽然如今区块链相关技术还不能完全解决银行内部控制的所有问题,但通过对该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效果实现质的飞跃。需要提高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深入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期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更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区块银行金融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