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及加强风险防范的策略分析
2023-03-01樊晓璐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樊晓璐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高经济效益,更要重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金融风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仅会使金融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对社会经济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由此可见,金融企业加强风险防控,不仅是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要有效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就必须针对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优化,提高内部控制力度,确保金融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为金融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作为参考依据,有效提高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使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达到良好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效果。除此之外,金融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优化,也是有效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的必要措施。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使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得到显著提升,达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从而为金融企业高效实现经营目标做好充分的保障。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其进行了明确: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根据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其独有的特点,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一种行业自律,是其实现经营目标、加强经营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基于这一特点,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被定义为金融企业管理层开展的一系列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等管理活动,包括管理目标、管理措施、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等,这些总称为内部控制。金融企业管理层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其控制的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等。
现代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经营效率,对各种资源实现充分利用和有效获取。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就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合的约束控制系统及方法进行自我调节,通过主动规避风险,有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帮助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有效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更是企业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现代企业中,做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其实现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市场环境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带动了金融市场变革,进一步提高了金融环境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金融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高速发展,否则就可能发生风险,导致其被市场淘汰。
二、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特性
经济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有效促进资源的流通,从而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而金融市场就为资源流通与优化配置提供了场所,是保障社会经济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金融不仅具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功能,还具有资金转化的功能。通过开展金融活动,能够有效为经济建设进行融资,显著提高融资水平和效率。此外,金融对技术进步、吸引优秀人才、改变企业组织结构与规模、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金融在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金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信贷和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外汇及金融国际化风险、犯罪风险等。金融风险的主要特性有五个方面,即不确定性、普遍性、扩散性、隐蔽性及突发性。
三、发生金融风险的根源分析
我国财政、银行及企业制度决定了我国发生金融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国家和银行。目前,我国财政政策和财政规划都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到银行金融转变而来的。由于国家将企业资金供应的重要职责交给了银行,主要由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供给服务,这是银行发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如果银行没有对政策性贷款进行科学的管理,没有充分利用政策性贷款,就会使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幅增加。
受到我国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经营不良的国有企业仍能享受国家优惠贷款政策;借款人不履行约定,没有按时还款;金融机构自身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以及违规经营;市场利率以及汇率变动;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决策失误;其他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形式发生变化;金融衍生产品过度使用;银行内部缺少完善的控制体系等,都是引发金融风险的根源。
四、金融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企业都存在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全的问题。由于缺乏全面的认识,就使得很多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没有在金融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落实,导致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不佳。
首先,部分金融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过于片面,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和整理各种规章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金融业务之间的密切联系。
其次,部分金融企业将内部控制工作等同于监督工作,认为对各部门和工作岗位做好监督工作,就是做到了内部控制,根本没有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也没有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手段、方式和方法,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由于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全,导致金融企业没有全面落实内部控制,这对金融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内部控制信息化欠缺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现代企业发展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部分金融企业没有重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会计信息系统层面,根本没有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这就导致其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效果不够理想。特别是随着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得金融企业往往无法及时发现风险,更不能提前化解风险,提高了金融企业发生风险的概率。
此外,由于金融企业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方面整体水平较为落后,进而影响了金融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由于缺乏高时效性信息的支持,使得金融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缺乏客观、真实且有效的参考依据,降低了决策的正确性,也易造成执行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企业的管理层与基层工作人员很难在行动上保持一致的步调,这就造成管理层与基层相脱离,严重影响了金融企业的管理效果,内部控制质量大幅降低。
3.内部控制的监督不足
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因此金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所以,为了保证金融企业实现稳健发展,一直以来,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督都受到高度重视,大部分金融企业为了做好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督工作,往往会设置专门的会计稽核、内部审计以及事后监督等部门,构建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机构,通过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加强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督。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涌现了大量新型金融业务,这就使金融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已无法满足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要求。传统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一般只侧重于监督业务差错,但在现代金融企业中,要求其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必须能够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由此可见,传统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已无法为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完善的监督服务。
当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前金融企业过度重视事后监督,对于金融风险的事前预防严重不足。
第二,大部分金融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内部控制监督模式,只重视对业务工作查纠偏差,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第三,金融企业采用的内部控制监督手段较为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而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严重影响其内部控制监督效果。
4.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部分金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严重不足,各个内部控制点没有充分联系起来,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及科学性。
第一,金融企业的金融决策程序、决策制度体系都不够完善,这对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造成严重阻碍。
第二,金融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
第三,金融企业中的部分工作岗位不够规范,缺乏合理性且没有明确工作职责。
五、金融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及加强风险防范的策略
1.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提高金融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包括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等,从而使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增强。金融企业管理层必须充分发挥好带头作用,提高对内部控制优化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建设的重视程度,高度关注金融风险,充分认识金融风险的危害,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做到对风险因素精准识别、及早判断、及时处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经营,同时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从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将一切风险隐患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确保金融企业实现稳健及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环境建设,为内部控制的有效优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金融企业必须对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同时制定内部行为规范,有效规范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这对降低金融企业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金融企业必须注意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工作人员对风险因素的精准识别能力,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大风险防范力度。
最后,金融企业必须注意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模式,有效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这对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构建内部控制信息化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而信息技术与金融产业的有机融合有效推动了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企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重视信息化建设。在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内部控制信息化机制,从而有效提高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为金融企业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控制服务。除此之外,金融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灵活应用于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之中,使信息实现快速且准确的传递,显著提高数据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质量及效率,为加强金融企业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
3.强化内控监督的力度
金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经济形式下,金融体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金融企业要实现稳健及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优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现代化办公管理,确保金融企业业务经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金融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监督系统。根据金融企业的业务特点以及我国国情,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内部控制监督系统,从而有效实现对金融企业业务风险的科学评价,并且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事前预防措施,在金融风险发生之前有效化解风险隐患,使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对保证金融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完善内部控制的机制
金融企业要有效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高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这既是保证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明确金融企业各个部门、岗位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金融企业中,要有效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金融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同时还要根据授权制约、分工牵制等基本原则,有效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具体细则,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标准和依据。
金融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时,应以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为主要切入点,要更重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不能只重视纠查业务工作偏差。除此之外,金融企业必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在建立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系统时,必须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最后,金融企业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站在整体角度有机整合各项规章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性。
六、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企业只有全面优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控,才能够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对金融业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健和长效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