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经济效益提升途径研究

2023-03-01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

商场现代化 2023年24期
关键词:经济合同经济效益人力

■徐 亮 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

深化企业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打破原有思维,在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寻找一条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路径。而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来看,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适应行业与企业改革发展需求,应创新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消除制约经济效益提升的各种风险因素,通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一、企业经济效益的实际问题

1.内控机制问题

从企业内部管理现状来看,由于企业具有规模大、业务多等特征,导致其内部改革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加上企业的产权机制、激励机制等都存在一定的客观不足,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部分企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经营管理中依然无法彻底实现理想的科学化模式,在经营中所遵循的指令可能与市场经济存在不匹配性,这一现象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表现为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对于所承揽的服务项目缺乏科学预见性,在部分情况下受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影响,所承接的项目或所采取的措施可能存在亏损风险,且必须承担这种风险的诱发后果。同时因为企业的绩效约束不健全,如内部绩效评价或者激励机制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性存在质疑,长此以往会导致员工缺乏原动力,难以在企业生产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

2.企业自主经营的财务风险客观存在

财务风险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目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风险居高不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冲动投资,在投资前缺乏对投资风险的分析与识别,最终造成投资风险失控,尤其是在某些长期投资项目中难以取得预期收益。②债务风险。债务风险是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大量举债,造成负债率偏高。现阶段部分企业面临巨大的付息压力,该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能造成债务违约等不良事件。③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风险越多,意味着企业面临的坏账风险越高,可能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目前市场中,部分企业产品销售后难以在第一时间回款,导致应收账款数量逐年累积,且坏账数量逐渐增多,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企业经营环境的制约

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会研发出大量的成熟技术,在人才招聘之初就应该明确企业的技术专利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技术投资可以用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但是,在技术管理中涉及竞业管理问题,当部分技术员离职之后,可能带着原有企业的技术方案去了其他公司,可能会对原来的企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另外,在融资渠道建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致使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方式较为单一,可以利用的资本较少,在进行企划投产中往往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1.财务管理因素

对企业的发展运作全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其最终的经营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当前的市场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市场的波动状况将极大干扰企业的正常运作,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提升经济效益这一根本目标脱节,出现额定资金预备不充分、资金链断裂等情况,将对企业的运行、收益、发展带来沉重打击,甚至导致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企业经济收益的流通性充分体现出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企业管理机制的实际应用中,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模式是针对当前企业发展阶段的资金、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报告,并给予决策者及管理者较为明确的参考数据,以企业整体状况科学分析在不影响企业资金流转的情况下,可支持商业活动的最大规模,保证资金使用与收入价值的平衡性与统一性,同时定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公示,提升财务管理透明度,提升员工的信任度,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后续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2.人力资源因素

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人力资源的有力保障,企业各项人才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及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通常情况下,在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时,需要对企业投入与产出的情况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企业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产品或服务的盈利上,还体现在企业的潜在经济效益上。所谓的潜在经济效益就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具有高质量、高性价比,能够吸引长期、稳定的客户消费群,实现经济效益的拉伸效果。这些潜在经济效益则需要企业发挥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作用,使得人力资源布局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够优化产品或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内部管控因素

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强,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认识不够,将重点放在了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盈利上,认为内控制度会束缚企业发展。内控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组织架构有待优化,股东、经理层、董事之间没能互相牵制,可能还会出现重叠,使企业失去凝聚力,企业各部门过于独立,甚至会有部门为了个人利益争夺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内控制度缺少激励与评价,员工工作不积极,预算管理过于形式化,每年虽然都编制预算,但与计划相差甚远。在风险管理上,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未能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大多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开展工作,会给企业经营埋下安全隐患。而企业的决策依据不足、企业阶段性经营计划或战略布局失衡,会导致企业在市场把控和自身资源调配等方面出现基础性偏差,由此增加了基础成本并降低经营收益,此时企业不仅要面临短期内经济效益下滑,还有可能面临持续性的内部经济紊乱。

4.风险管理因素

经济合同在企业合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和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经济合同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尤其要注重经济合同的签约、履行等环节。对于企业而言,经济合同意味着双方在开展交易过程中都要具备法律意识,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经济合同的重要意义就是避免任一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违法违规,违背相关的合同条约。同时,经济合同还能避免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对于保障企业内部正常经营、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经济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经济合同在企业交易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企业也要意识到,如果经济合同面临着法律风险,必定会给企业合作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意识到经济合同防范风险的重要意义。

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途径

1.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强化会计管理改革工作,将其工作重心调整到决策管理上。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而言,最基础的要求是保障核算作业的精准性。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核算工作,会计人员需要就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在完善财务报告时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流动有迹可循,确保及时发现财务方面的问题并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当核算工作结束后,会计人员需要进行后续的对账工作,对数目不对的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避免出现严重的责任问题,防止背公营私等情况的出现。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成效将极大影响员工的向心力以及企业稳定性,企业应协调好会计管理及核算之间的关系,企业的会计管理及核算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主要工作方式是对企业的运营状况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记录、核算、整合、分析、监管。核算与管理工作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其基本职能是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数据进行精准管理,并为后续的决策活动提供较为精准的数据支撑,因此在进行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需要保证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协调好核算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执行阶段应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对企业全面预算问题的了解,坚持以全面预算培训等方式渗透预算管理核心思想,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坚持将企业的各项业务与预算工作整合在一起。全面预算工作要求全体员工积极投入预算编制、分析以及考核等过程中,深入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2.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完善能够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到系统化、统一化的管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在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方面提供助力和支持。因此,企业需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升级,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调研工作,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服务信息的有效延伸,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帮助。还需要注重信息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通过组建专门的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监测,从而有效避免安全风险隐患的出现。提高对信息化、网络化平台的管理,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科学利用资源,合理分配资源,充分借助大数据等计算平台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指导以及服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在制定考核机制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注重融入创新性理念,转变原有的考核机制和方式,满足企业发展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确保考核机制的灵活性,依据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和内容。通过物质奖励、职位升迁、精神奖励等方式,以丰富、完善的激励政策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员工则应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制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3.创新企业管控模式

大数据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也成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作人员应正确评估大数据技术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新的工作路径。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应坚持贯彻落实战略导向型的发展要求,坚持推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改革升级,从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局部化大数据改造,解决部门之间存在的沟通以及信息传输不畅问题,保证管理功能实现。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为增强大数据功能,企业在执行阶段应利用大数据对传统的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业务模式展开评估,根据历年数据对比结果可以精准判断现有管理方案的缺陷并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以企业财务工作预测为例,通过大数据技术可综合对比近几年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并根据数据演变趋势预测未来一个季度的生产成本波动情况。根据大数据所反馈的信息,工作人员也可以判断影响成本的因素,如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或者时间成本波动等,进而帮助企业寻找控制成本并提升效益的合理措施。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随时了解自身所处环境,可以通过监控成本、观察外部市场变化,进而根据内外部条件的改变调整、优化自身管理决策方向。也有研究指出,对于企业而言,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内外部环境情况,进而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4.抑制企业风险发生

企业在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以及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诸多事项,并且要有效约束和控制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避免由于法律风险的存在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法律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危害,从而不断增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企业要积极引进法律风险防范相关的人才,并成立企业内部专门的法律机构,以方便企业在进行管理和决策时提供法律意见,这对于企业有效控制法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真正在法律层面给予企业保护。企业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重视经济合同的重要性,对合同签订的各个环节严格把控,避免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问题,企业在开展经营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责任具体到人,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并根据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企业在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之前,要对合作伙伴以及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既要调研合作伙伴的经营管理资质,也要对市场情况、合作商品以及合同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控。此外,要建立严格的合同审批制度,确保合同中的专业名称符合法律规范,确保合同相关内容全面、细致。

四、结语

新的时代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发展会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环境快速变化中,企业经济效益往往难以获得有效保障。要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需要把握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从企业内部寻找经济管理方法,通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以资源和管理为核心的各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经济合同经济效益人力
建筑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浅谈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