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协同视角下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过程及机理研究
2023-03-01石燕青
是 沁 石燕青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数字人文、社会计算等的发展催生了更多数字基础设施的部署和推广,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承载着知识服务、社会记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科普等方面的特殊使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全域化、关联化、富语义的知识需求,提高专题数据库开放性、共享性与共建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协同建设与协同管理问题,对我国文化资源保障与信息技术运用提出了新要求。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强调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1]。
目前,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开放协同的方式主要有联盟与众包两种模式。一方面,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通过共建联盟的方式共享特色资源,形成以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为基础的价值创造体系。例如,丹麦市政当局、历史博物院、艺术博物馆、图书馆等合作建成的丹麦历史文化数据库NOKS[2];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英国图书馆、档案馆等资源整合形成的欧洲文化遗产库MICHAEL[3],这些专题数据库都有元数据标准统一、合作伙伴多元、合作模式多样等特点。此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开放科学与公众科学的兴起,用户在专题数据库知识服务提供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户不断参与到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创意构思、方案设计、资源提供等环节,为专题数据库填补资源空缺与服务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例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4]、芬兰Nikkilaä记忆数据库[5]等项目均采用众包方式向公众征集相关资料。这是开放科学、社会化媒体技术普及等的结果,也是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求,更是机构与社会在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创造过程中角色安排上的新趋势。Parhalad C K等[6]指出,服务价值创造过程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参与、紧密合作的过程。在图情领域,Marty P F等[7]、Islam M A等[8]、赵发珍[9]、李杨等[10]将价值共创理论引入到图书馆、档案馆等信息服务机构,探讨公共文化体系中协同关系建立的新渠道。根据价值共创理论,知识共创是指由知识服务机构主导,社会群体通过共建共享、众包等途径贡献知识的行为,其本质是多用户参与的知识服务生态系统中知识资源的整合,知识产品的创造。
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开放协同过程中出现的新模式、新现象对传统专题数据库知识生产、组织、增值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相关理论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已有研究关注到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资源建设以及协同管理等相关问题,但研究内容多以硬环境数据库共建共享为主,缺乏从微观视角对开放协同过程中专题数据库知识流动与知识创造等内在机理的探究。基于此,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尝试通过分层、分面的角度对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协同管理知识共创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纵向管理与横向交流等提供理论支持,实现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从“数据管理”到“数据治理”的升级和进阶。
1 开放协同视角下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过程
专题数据库的知识共创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涵盖知识流动、吸收、整合、创新环节的知识增值过程。知识增值内涵可以细分为量增值和质增值,量增值具体表现为专题数据库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量的增加,质增值具体表现为专题数据库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质量的提升。在开放协同视角下,专题数据库知识生态系统中,存在知识生产者(专题数据库建库主体、领先用户)、知识消费者(普通用户)与知识分解者(其他合作主体)3个知识增值节点,3个节点共同完成知识增值,节点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如图1所示。
1)知识生产者的知识增值。知识生产者主要指的是专题数据库种群和用户,是知识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知识流动与知识创新的起点。首先,明确知识需求是专题数据库协同管理的基础,知识需求由用户提出,并在双方互动中逐渐明晰。明确知识需求后,专题数据库群落通过构建联盟、开发用户、吸纳知识中介机构等途径获取互补性资源以丰富其知识储备,实现知识量的增值。专题数据库群落通过对互补性资源的分析与整合形成新知识,较之原知识资源而言,新知识在先进性和科学性上都有所提高。知识生产者的知识创新开启了专题数据库知识交流与知识增值的第一阶段。
2)知识消费者的知识增值。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中的知识生产者在完成知识创新后,将知识通过专题数据库平台传递给知识消费者,知识消费者通过对知识进行获取、筛选、内化,实现知识量增值。有别于传统知识服务模式中数据的单向流动,在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情境中,知识流动呈现“知识生产者—知识消费者”双链闭环模式。知识生产者构建知识转移平台与知识消费者进行知识交互,知识消费者之间也可通过专题数据库提供的交互渠道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因此,知识消费者可以通过正式、非正式交流渠道实现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验证、知识创新,以实现知识流动与知识增值。
3)知识分解者的知识增值。合作主体是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主要途径,以数据组织与数据融合为主要任务,以创造更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与服务为主要目标,为专题数据库平台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服务的知识服务机构。本文将专题数据库与合作主体定义为专题数据库协同管理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分解者,其主要功能为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共享。
综上所述,在专题数据库价值共创情境下,知识生产者(专题数据库,领先用户)、知识消费者(领先用户,普通用户)、知识分解者(专题数据库,合作主体)都会通过知识交互实现知识流动与知识增值,且在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中,同一个主体可能随着知识组织的阶段变化扮演着多重角色。
2 开放协同视角下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演化模型
为了更深入刻画不同参与主体的生态关系对知识共创结果与知识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参与主体的差异与知识交流模式的不同,本研究将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划分为专题数据库众包知识共创生态系统与专题数据库联盟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众包型”知识共创中,数据资源和知识智慧主要在领先用户与普通用户的知识交互中产生,“联盟型”知识共创主要关注建库主体与合作机构的知识共享过程。无论是“众包型”知识共创还是“联盟型”知识共创,其知识涌现都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这与Lotka-Volterra模型的原理高度吻合[11]。因此,本研究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研究两种类型知识共创关系及生态演化过程。
图2 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模式
2.1 开放协同视角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共生关系预想
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过程中,多主体在知识交互过程中存在类似生态学中的“共生”现象,两个相似主题、不同能力位势的参与主体通过“共生”弥补自身知识资源空白,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生[12]。本研究将知识共创中的共生关系划分为“偏利共生”与“互利共生”两种,在“偏利共生”关系下,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过程中表现为对参与主体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显著影响的共生现象,如图3所示。在“互利共生”关系中,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对参与双方都有利,如图4所示。
图3 “偏利共生型”知识共创关系模式
图4 “互利共生型”知识共创关系模型
2.2 模型变量与假设
本研究对模型的变量及假设进行阐述:xi表示专题数据库联盟知识共创生态体系中的专题数据库建库主体;xj表示合作机构;xA表示专题数据库众包知识共创生态系统中的领先用户;xC表示普通用户;xE表示专题数据库;xm表示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中第m个参与主体;dxm表示t时刻参与主体xm的知识资源存量,反映参与主体的知识储备存量;Δdxm表示t时刻参与主体xm知识资源存量的变化量,反映其认知水平;Dxm表示在无外界影响下,参与主体xm可拥有的知识资源存量的最大值;βm表示参与主体xm知识开放共享程度,反映其知识共创意愿;αm表示无外界影响下,参与主体xm知识存量的增长速度(0<αm<1);θmn表示参与主体xm对参与主体xn共享知识资源的整合能力,反映了其数据处理、组织能力的大小(0<θmn<1);γn表示其他主体对xm知识存量的影响。
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为通过知识资源的开放、流动、共享、协同为参与主体提供互补性知识资源,实现不同参与主体知识增值,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
3)假设专题数据库知识增长与阻力呈线性关系,αi表示专题数据库xi在t时刻的知识增长速度,因而专题数据库知识增量表示为Δdxi=αidxi。
因此,t时刻专题数据库知识增长模型可表示为:
(2)
考虑到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中其他数据库以及用户对其知识存量的影响,基于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将Lotka-Volterra模型表示为:
(3)
2.3 开放协同视角下专题数据库联盟知识共创生态学模型构建
假设专题数据库建库主体xi为了进行知识创新与服务优化与合作机构xj创建了专题数据库联盟,此时,专题数据库建库主体与合作机构知识共创动态模型表示为:
(4)
由于知识自然增长率αi、αj≠0,则当知识增长达到均衡时,有:
(5)
求解可得均衡点A0(0,0)、A1(Di(1+βj),0)、A2(0,Dj(1+βi))、A3(E1,E2)。
鉴于只有当dxi>0且dxj>0时,研究才有实际意义,因此,根据方程(4)可绘制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演进趋势图,如图5所示。
图5 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演化趋势
根据图5以及均衡点分析,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共享度βi、整合能力θi、知识存量dxi、知识容量Di影响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效果。本研究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进一步验证。
1)当βi与βj值趋向于1时,说明专题数据库与合作机构呈现充分的开放共享和高度对称的格局,两个主体在交互后沿图7直线在A3点达到稳定状态。因而,当专题数据与合作机构知识开放共享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时,两者之间易形成“互利共生”关系,以促进知识链的更新与延伸。较高的知识开放共享度说明在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与合作主体之间存在高度信任关系。
2)当βi与βj→0时,专题数据库与合作机构的知识共创意愿处于较低的状态,两者在A1或者A2处到达稳定状态,此时专题数据库与合作机构的交互效应较弱(接近于独立共存),难以形成实质性的知识交流,两者实现知识增值可能性较低。
3)当0<βj<βi<1,βi与βj差值较大,βj→0,专题数据库的知识开放共享度明显大于合作机构,表现为专题数据库积极共享数据资源,合作主体以获取知识为主,反馈较少,两者知识共创的稳定状态趋于A3。当0<βi<βj<1,βj与βi差值较大,βi→0,此时合作机构知识贡献度大于专题数据库,两者在A1处达到稳定状态,具体演化情况与上述分析相似。因此,在专题数据库与合作机构处于“偏利共生”关系时,主体都趋于低效率的稳定状态。
基于上述分析,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联盟知识共创生态关系演化结果与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联盟知识共创生态关系分析
因而,在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中,影响知识生态运行的关键因素为知识开放度、整合能力等。当知识开放共享度、知识整合能力处于高度对称性及互补性时,联盟中的专题数据库与合作机构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推动专题数据库知识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价值增值;相反,专题数据库的知识共创缺乏助力,联盟中的相关主体易形成“偏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影响知识链循环与更新,最终导致出现价值共毁现象。
2.4 开放协同视角下专题数据库众包知识共创生态学模型构建
专题数据库用户具有数量庞大、知识分布极不均衡的特征。在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情境中,用户参与度日益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专题数据库为主导,用户作为辅助,领先用户贡献的数据资源与服务创新相关知识,普通用户贡献其行为数据。基于以上分析与式(4),本研究将领先用户、普通用户、专题数据库三者的知识共创模型表示为:
(6)
根据前文推导,当三者知识资源增长到达均衡状态时,有如下关系成立:
(7)
求解(7),得到均衡点E(EA、EC、EE)。
专题数据库众包知识交互可以直接简化为多个主体参与的知识链共存,因而其知识共创关系主要存在以下3种:
1)在专题数据库联盟中,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共享度、知识整合能力是影响知识生态运行的重要因素。根据式(5)、式(7)对比可知,在单个专题数据库内部,用户知识整合能力、知识共享度也会对专题数据库知识交互产生影响。当用户知识整合能力趋于1(θAE→1,θCE→1)、用户知识开放度趋于1(βA→1,βC→1)时,用户与专题数据库之间处于“互惠共生”关系,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将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质量的平衡关系;用户知识整合能力趋于0(θAE→0,θCE→0)、用户知识开放度趋于0(βA→0,βC→0)时,用户与专题数据库之间处于“偏利共生”关系,即使专题数据库保持开放共享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链更新与循环,进而破坏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的平衡。
3)当专题数据库知识整合能力趋于0(θEA→0,θEC→0)时,无论领先用户知识开放共享度βA、普通用户知识开放共享度βC如何变化,最终知识增值均衡点与专题数据库独自进行知识创新时的均衡点相比,未有大的变化,因此,专题数据库知识整合能力不足将削弱知识开放共享效果,最终影响知识生态系统运行。
3 开放协同视角下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影响因素分析
3.1 开放协同视角下专题数据库联盟知识共创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根据调研,在某地区,为了整合地方特色资源,推动文化发展,构建了专题数据库联盟,主要包括核心成员xi(专题数据库),合作成员xj(合作机构)。在专题数据库联盟组建中,专题数据库建库主体共享知识资源,为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和知识服务。在此背景下,利用Matlab软件分析不同开放共享关系模式下联盟成员间的知识共创过程与不同关系对知识共创生态演化的影响。模型中的知识资源存量初始状态Dxi=Dxj=100,共创时间为50,θij=0.3,θij=0.2,αxi=0.3,αxj=0.2。
在专题数据库联盟知识共创生态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与合作机构的知识开放共享度和知识整合能力将形成不同的生态位,影响知识流动与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演化。以下分别对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共享度和知识整合能力进行数值分析。
首先,为揭示知识开放共享度对知识流动及知识共创生态系统的影响,分别对专题数据库、合作主体知识开放共享度βi、βj进行赋值。βi=0.9,βj=0.9表示“互利共生”关系,βi=0.1,βj=0.9表示“偏利共生”关系。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度与知识存量呈现正反馈关系,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在“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下,知识流动更为顺畅,进而能实现更好水平的知识增值均衡。当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度差异较大时,数据库与合作机构知识增长呈现较高的非对称性,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在“偏利共生”的生态关系下达到较低水平的知识增值均衡。
其次,为了揭示专题数据库知识整合能力对知识增值与知识共创生态系统的影响,分别对专题数据库知识整合能力进行赋值。不同知识整合能力影响下的各主体知识存量增长情况如图6、图7所示,其中,当θij=0.9,θji=0.9时,专题数据库与合作主体处于“互利共生”关系,当θij=0.1,θji=0.9,两个主体处于“偏利共生”关系。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专题数据库和合作机构知识整合能力呈现较高水平的对称性时,两个主体的知识增长速度都较快,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将以较快速度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当专题数据库与合作机构知识整合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时,两个主体的知识增长呈现非对称性特征,整合能力较弱的呈现乏力状态,进而影响知识生态共创系统的循环。
3.2 开放协同视角下专题数据库众包知识共创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专题数据库价值创造来源于集体智慧的涌现,其表现特征并非个体智慧的简单堆砌,而是呈现多主体交互形成新知识。众包型价值共创依然具有知识交互的复杂特征,其知识增值的共生演变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究用户生态关系对知识增值与知识共创生态关系的影响,以下分别对用户知识共享度与用户知识整合能力进行数值仿真分析。βA=0.1表示用户拥有低开放共享意愿,用户与专题数据库处于“偏利共生”关系,βA=0.9表示用户处于高开放共享意愿,用户与专题数据库处于“互利共生”关系,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结果显示,知识增值过程受到参与主体知识流入与流出的动态循环的影响,任意主体知识贡献量都会影响知识共创生态系统中集体智慧的涌现。
图8 用户生态关系与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演化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究用户知识整合能力对专题数据库知识增值的影响,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将θAE、θCE分别设置为0.1与0.9,由此分析领先用户与普通用户的知识交互对知识创新过程的影响作用,仿真结果如图9、图10所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与普通用户相比,领先用户知识整合能力的变化对多主体知识共创的影响更为显著。
图9 领先用户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演化关系
图10 普通用户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演化关系
图11、图12展示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受知识开放共享度、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共享程度与知识整合能力的增加,三者知识存量显著提升,意味着当三方出现“强共生”现象,处于“互利共生”关系时,知识共创生态系统的演化表现为知识的快速流动与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当专题数据库开放共享度、知识整合能力较低时,专题数据库与用户呈现“偏利共生”关系,此时知识链趋于扭曲状态。专题数据库作为知识共创的主要参与主体,其知识增长受阻时,会产生“连环效应”,影响知识链的更新与知识生态系统的循环。
图11 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共享度与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演化关系
图12 专题数据库知识整合能力对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演化关系
4 研究结论
本研究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从知识共创生态视角出发,构建了专题数据库众包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模型与专题数据库联盟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模型,运用生态机制解释其知识增值机理,并探讨不同生态位下的演化趋势。研究发现:
1)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多主体之间的生态关系密切相关。以“互利共生”为基础的对等参与是知识增值的启动基础,多主体在进行知识交互的同时,为知识共创生态系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知识资源。因此,当合作主体处于“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时,建库主体应把握时机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当合作主体处于“偏利共生”关系时,建库主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合作主体知识开放共享意愿与知识整合能力,促使生态关系向“互利共生”转变。此外,针对用户的互动频率和贡献知识的评估结果,对于一些有潜力的领先用户,可以重点分析其个性化特征与参与动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拓展其智慧发挥空间,发展深层潜力。
2)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共享是知识共创的“加速器”。与国外数字人文相关专题数据库相比,我国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开放共享、合作协同程度较低,并存在一定的知识缺口。尽管在开放协同情境下,用户和合作数据库是专题数据库知识储备的重要来源,但如果数据库自身资源缺失,知识共创系统看似繁荣,实则为“一盘散沙”,参与主体无法实现知识量增值和质增值的目标。因此,建库主体应该尽量保持数据资源互动的相对平衡,以向更优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发展演化。
3)保持专题数据库开放共享度与知识整合能力的协同是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系统运转的重要保障。尽管专题数据库通过知识交互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数据存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相反,专题数据库必须不断提高知识吸收、组织、融合能力,通过对多源异构的知识进行匹配、集成、挖掘等深度处理,不断提高知识资源的内涵、层次和置信度。因此,专题数据库需要把握开放共享度与知识整合的动态平衡,发挥“外向开放共享”与“内向组织融合”的双引擎作用,推动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