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型纤维肉瘤的MR表现和Ki 67表达分析
2023-03-01刘长林李晓燕曾凡勇储彩婷李文华
刘长林 丁 宇 李晓燕 曾凡勇 储彩婷 李文华,,*
1.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医学影像科(上海 202150)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上海 202150)
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s,IFs)又称先天性婴儿型纤维肉瘤(congenital infantile fibrosarcomas,CIFs)或先天性纤维肉瘤(congenital fibrosarcoma,CFs),IFs为相对少见的儿童期软组织肿瘤,约占儿童期全部恶性肿瘤的1~2%和婴儿期软组织恶性肿瘤的12%及儿童期纤维母细胞性和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13%[1-5]。尽管IFs组织学上和成年人发生的经典型纤维肉瘤相同,但生物学上IFs却截然不同于前者,IFs肿瘤很少发生转移、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预后远远好于成年性纤维肉瘤。
我们对11例资料完整,均经手术病理和肿瘤基因检测证实的婴儿型纤维肉瘤的MR影像学和Ki67表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现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收集2012年8月至2020年6月间,临床资料完整,均经手术病理和肿瘤基因检测证实的11例婴儿型纤维肉瘤的MR资料(其中1例有CT平扫检查)影像学资料,包括发病年龄、发生的部位、大小、边界、形态、信号特点、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强化特征和Ki67表达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最小者5周(该患者出生前胎儿畸形筛查即发现右侧头颈部肿块),最大者2岁。全部患儿均无明显症状,皆为患儿父母发现肿块或肢体局部增粗就诊。11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或扩大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并随访,均无复发。
1.2 MR设备和技术参数使用GE Signal 1.5T和3.0T超导磁共振机,行横断面T1WI(TR 400~600ms,TE 10~14ms)和T2WI-FS(TR 4000~6000ms,TE 100~120ms)、矢状面或冠状面T2WI (TR 3000~6000ms,TE 100~110ms),层厚5mm,间隔 1mm,视野(FOV)15~30c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为2。DWI成像采用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TR 8000~10000ms,TE 70~100ms),行横轴位成像,按各向同性施加扩散敏感梯度磁场,b值取0、1000s/mm2,层厚5mm,间隔1mm,视野15~30cm,矩阵256×128,激励次数为2次。增强对比剂选用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剂量为0.1mmol/kg体重,注射对比剂后行横断面及矢状面或冠状面T1WI扫描。
1.3 ADC测量病灶ADC值的测量:在GE后处理工作站上自动生成ADC图,将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放置于病灶实性部分,对照T1WI、T2WI及增强图像,避免囊变、坏死及血管区域和化学位移伪影等区域,ROI范围约6mm2~20mm2,每个病灶测量3次不同实性区域并取平均值作为ADC值(ADCmean)。
1.4 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将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块切成3~4μm切片,切片去石蜡化,在柠檬酸盐缓冲液(0.01mol/L,pH6.0)中熔融,放入微波炉(98°C)中20分钟。然后取出浸泡在缓冲液中的溶液,冷却20分钟,用3%的过氧化氢处理5分钟。所有病例均行1/100稀释率的抗p53(p53-DO7-L-CE)和Ki67(MIB-1)抗体。KI67染色:细胞核内棕黄色颗粒的细胞为阳性细胞,计数10个高倍视野(×400)阳性细胞。
2 结 果
11例患者中,3例起源于头颈部,见图1,7例起源肢体,其中上肢前臂3例,见图2,上臂1例,下肢腘窝区1例,小腿1例和腹膜后1例。11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或扩大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分子检测 ETV6-NTRK3融合基因阳性,SMA(-),DES(-),CD34(-),CD31(+),STAT6(-)等指标确立诊断。11例肿瘤大小从0.7×1.1×1.2cm-3.0×7.0×9.0cm,呈实性者7例,囊实性者4例,全部边界清晰规则,对邻近结构无明显浸润,其中1例CT和MRI显示尽管肿瘤巨大,肿瘤仅推压邻近颅骨而不破坏颅骨。肿瘤实性部分T1WI(与邻近正常肌肉对比)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和ADC图呈低信号,表明肿瘤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明显受限,肿瘤实性部分ADC值范围为0.75~1.12mm2/s。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壁部分强化程度低于实性部分的强化程度。11例患者中,Ki67阳性表达程度为15%~30%,均值为21.73 ±6.08% 。
图1 右侧头颈部婴儿型纤维肉瘤。图1A:横断面T1WI显示肿瘤呈等信号。图1B:横断面T2WI肿瘤呈囊实性,实性成分与头皮软组织比较呈稍高信号。图1C:横断面增强T1WI显示肿瘤呈明显强化,肿瘤实质内可见强化减弱的纤维成分,肿瘤推压颞骨和脑膜而未侵入颅内。图1D:横断面DWI显示肿瘤实质成分呈高信号。图1E:肿瘤横断面ADCMap上实质成分呈低信号,表现水分子弥散受限。图2 右前臂(男,8周)IFs。图2A:冠状面T1WI显示肿瘤呈等信号。图2B:冠状面T21WI显示肿瘤(与肌肉比)呈高信号,肿瘤内可见流空的血管。图2C:冠状面增强T1WI显示肿瘤呈明显强化。横断面DWI显示肿瘤呈高信号。
3 讨 论
婴儿型纤维肉瘤(IFs)为纤维母细胞性和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一个亚型,是一类起源于间充质细胞,主要由恶性纤维母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文献也曾报道其为幼年性纤维肉瘤(juvenile fibrosarcoma)、婴儿髓样纤维瘤病(medullary fibromatosis of infancy)、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aggressive infantile fibromatosis)、婴儿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肉瘤(desmoplastic fibrosarcoma of infancy)等[1-5],IFs或CIFs为一种相对少见的儿童期非横纹肌性软组织低级别恶性肿瘤,约占儿童期全部恶性肿瘤的1-2%,占婴儿期软组织恶性肿瘤的12%及儿童期纤维母细胞性和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13%[1-6]。该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染色体平衡易位t(12;15)(p13;q25),使位于12p13的ETV6与15q25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3(NTR3)融合,形成的ETV6/NTR3融合基因激活肿瘤的下游和生长通路有关,同时ETV6-NTR3融合基因表达也是组织病理学上IFs区别于儿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成人型纤维肉瘤的特异性指标[4-6]。文献报道绝大多数IFs发现时年龄小于2岁,其中小于1岁者占80%以上[1-8],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而且研究发现IFs尽管和经典成人型纤维肉瘤有相近的组织学特征,但IFs没有明显的侵袭性,肿瘤完全切除后复发率低、预后好,10年生存率高达80%~90%。我们的11例患者中,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及转移,其中1例随访时间接近6年未见复发迹象。
IFs可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部位,又以肢体为常见部位,约占IFs起源部位的70%以上,我们的11例资料中,7例(66.7%)起源于四肢,肿瘤多位于皮下或肌间,这其中,下肢多于上肢,远端多于近端,其次为头颈部,IFs很少发生于躯干,与文献报道一致[1-14]。
IFs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文献总结没有特异性的影像学诊断特征[3,15]。我们的11例资料显示,除1例右侧眼眶外皮下肿瘤较小外,其余10例发现时均为较大软组织肿块,肿瘤为实质性,4例肿瘤呈囊实性肿块。与邻近的肌肉比较,肿瘤于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和DWI上呈高信号,肿瘤边界清晰、推压而不侵犯邻近结构,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或许是IFs(除发病年龄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影像学特点,此外肿瘤内形成过多或明显纤维组织时,可导致肿瘤内该区域强化减弱或导致非均匀性强化。文献报道IFs血管造影为血供丰富,这与我们MRI资料上肿瘤呈明显强化一致[3,8]。
IFs需同婴幼儿期发生的血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肌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类肿瘤鉴别。血管瘤可与IFs一样于出生时即存在或于生后发生,在1~2岁内有快速生长的过程,MRI增强呈明显强化肿块,尽管血管瘤强化可存在不均匀性,但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很少有较大坏死或许不同于IFs,其次血管瘤触诊呈柔软性肿块,而IFs呈坚硬肿块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IFs与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但肌纤维母细胞瘤以头颈及躯干为好发部位,发生于肢体者少于IFs,无论是单发(孤立)性或多中心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典型呈乏血供肿瘤且易发生中央坏死而不同于IFs呈明显富血供肿瘤的特点。MRI表现上,IFs与血管外皮细胞瘤、横纹肌肉瘤或其他软组织肿瘤的表现具有相似性,鉴别困难,甚至IFs与其他纤维类良、恶性肿瘤如成人型纤维肉瘤等组织学也具有相似性和难以鉴别,分子生物学检查ETV6-NTRK3表达对IFs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也是同其他具有类似组织学特征的软组织肿瘤的鉴别点,再结合SMA(-)、DES(-)、CD34(-)等指标可最终确立诊断[4-13]。
Ki67是目前最能反映细胞增生的核抗原标记物,其表达的程度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它的高表达往往预示肿瘤预后差、易于转移和术后复发。尽管目前仍没有一个国际统一的Ki67阈值标准,可准确用于独立判断不同肿瘤患者的临床转归,也没有一个Ki67表达的高低程度范围用于判断IFs的生物学行,但依据Ki67的表达程度,将其分为低表达(≤15%),中表达(16%–30%)和高表达(>30%)。而且,一项对64196例乳腺癌Ki67表达的meta(荟萃)分析显示,当用Ki67表达>25%时,可以作为一独立指标用于乳腺癌总体生存率的预判。本组11例IFs患儿中,仅3例Ki67表达大于25%,提示肿瘤细胞增生的活跃程度并不高,Ki67的总体低表达也是IFs患者预后比较好的一个可参考指标[14-16]。
总之,IFs是以发生于婴儿,出生即存在或于2岁内尤其是1岁内出现肢体或其他部位肿块,肿块生长快,血供丰富,很少破坏邻近结构和发生转移是其比较具有诊断价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