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康复运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3-01易成根傅爱红曾俊峰

重庆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肺源心脏病心功能

易成根,傅爱红,曾俊峰

(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宜春 336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被称为肺心病,是较为多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当肺血管、肺廓、肺组织出现病变后,会增加肺部循环的阻力,导致肺功能和肺部结构出现变化,进而加重患者右心室负担,引起心功能不全及心室肥大[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胸廓畸形及肺栓塞等都是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疾病。对于老年人及其他身体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一旦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则可能有较高风险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2]。目前,临床上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药物比较匮乏,常合并其他方式辅助治疗。基于此,本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呼吸康复运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为(69.32±2.81)岁;男、女分别为23例、15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者分别为26例、12例;病程1~14年,平均病程为(6.12±1.44)年。研究组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为(69.61±2.66)岁;男、女分别为24例、14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者分别为27例、11例;病程1~15年,平均病程为(6.45±1.59)年。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NYHA心功能分级、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1)患者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可全程配合研究;(3)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脏疾病;(2)合并肝功能、肾功能、心脑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3)意识模糊或合并精神障碍,无法良好配合研究。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式治疗,包括去乙酰毛花苷(静脉注射,首次剂量0.4~0.6 mg,此后每2~4小时增加0.2~0.4 mg,总剂量为1.0~1.6 mg)强心治疗,氢氯噻嗪(口服,25 mg/次,1次/天)利尿治疗等。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呼吸康复训练。运动处方:运动强度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无氧阈值(AT)前10 J/s(即1 min前的氧耗量),以1个代谢当量=3.5 mL·kg-1·min-1氧耗量换算得到代谢当量值,按照各种运动方式及其不同运动强度所标定的代谢当量值,给予相应运动强度的呼吸康复运动类型。例如,快步行走,如果以3.22 km/h速度行走,则达到2.5代谢当量值的运动强度。运动时的靶心率(HR)为达到AT时的HR,运动时间30 min(包括热身、整理运动各5 min),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运动形式为快步走或踏车运动。研究组执行以AT前10 J/s为运动强度的呼吸康复运动,对照组要求日常活动。先进行6次医院监护下的呼吸康复运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30 min,运动强度为第1次CPET的AT前10 J/s,运动方式为走路或踏车。之后采用家庭呼吸康复运动训练(运动方式同前),持续至12周结束。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心功能指标

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改良的Simpson双平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M型超声,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协会推荐的测量方法,于左心室长轴面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通过心脏超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平均压。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两组患者6 min内在平坦硬地面上快步行走的距离,测验严格按照6MWT指南(ATS 2002)要求进行。

1.3.2肺功能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值流量(PEF),比较两组肺功能的差异。

1.3.3临床症状积分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程度的变化,评价指标包括便后咳嗽咳痰、气喘气促及胸闷心悸3项,每项0~3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得到一定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VC、FEV1及PEF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咳嗽咳痰、气喘气促及胸闷心悸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的对比分)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发病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常见。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缺氧会提高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细胞中钙离子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加,导致肌肉的收缩耦联效应更加明显,从而导致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出现[4]。而肺血管收缩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肺动脉高压,进而加重左右心室负荷,最终引起心力衰竭[5]。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还会损伤患者的肺泡通气功能,影响气体的正常交换和通气血流比例,易引发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的出现,从而影响患者到患者的肺功能,导致慢性呼吸衰竭[6]。临床上主要以强心、利尿和血压双向调节为原则,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从而达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的目的[7]。但临床实践显示,常规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且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常合并其他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呼吸康复训练是临床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对于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进行性气流受限具有明显效果,还能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8]。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其不仅同时合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还伴有气道阻力增加,呼吸肌群负荷加重,导致患者呼吸肌出现疲劳和肌力下降情况[9]。而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锻炼患者呼吸肌肌力,在患者心肺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FVC、FEV1、PEF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膈式呼吸训练可以提高膈肌移动度,促进患者呼吸方式的改善;缩唇呼吸训练可以延缓患者呼气流速,从而促进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对于提高呼吸道内压、预防外周小气道过早闭陷具有积极意义;控制性慢性呼吸训练可以减慢呼吸频率,促进吸入的气体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上述呼吸训练方式都能够改善肺泡的通气量和潮气量,有利于患者气体交换功能和呼吸肌疲劳的改善[10]。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气促及胸闷心悸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促进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6 min步行距离,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肺源心脏病心功能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心功能如何分级?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