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构建
2023-02-28周健杨琨
周健 杨琨
摘要:本科院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会面临各种新情况或者新问题。若教育管理者不能灵活地予以应对,则很难保障其核心教育工作的稳定开展。为了让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科院校应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将“互联网+”技术手段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希望能够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本文先简单阐述“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现的新特点,然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建构一个先进的“互联网+”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本科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引言
自“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高校教育的创新变革步伐愈发加快,本科院校更是开始注重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搭建高度便捷化、科学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旨在激活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活力,合理地调整学生教育管理内容与管理方法,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在良好的学生教育管理环境下,本科院校可以加快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特点
(一)能够更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变化
本科院校学生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上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其思想变化比较复杂。若教育管理者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则很难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动。“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的建构与运用,为本科院校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提供了支持[1]。这是因为本科学生常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动态,这些个人动态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想法、思想变化,所以教育管理者可在“互联网+”的教育管理平台上获取真实的学生信息,这无疑可以支持教育管理者立足学生实情,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教育管理有更高的深度与广度
在传统的本科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下,教育管理者的资源开发意识并不强,更多的是通过日常的监督、观察等方式来搜集信息,然后對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再开展教育管理工作[2]。因此,传统教育管理的流程比较固定,教育管理方式也比较单调。如今在“互联网+”环境下,本科院校为了迎合新时代的变化,开始积极地开发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并提出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
还有教育管理者开始积极地使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教育管理技术手段的升级与创新,有利于教育管理者很好地提高综合性的教育管理效果。这意味着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扩大教育管理资源的开发范围,还要深度挖掘相关联的教育管理资源。从这方面来看,“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管理资源更具开放性的特征,教育管理资源的广度、深度显然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三)教育管理互动具有双向性特征
以往教育管理者更多的是开展单向性的互动,他们更注重教育管理的权威性,要求学生树立主动服从的态度。只是自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本科院校教育管理的权威性色彩逐渐褪去。教育管理者需更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关系,与对方展开双向性的互动交流。这种双向互动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能够让教育管理计划的执行更具针对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配合,这显然可以提高教育管理任务的完成度,更好地达到教育管理的预期目标。
如今本科院校教育管理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建构“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成为了本科院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重点关注的内容。这意味着新时期的本科院校教育管理模式需迎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结合新理念、新技术来开展一系列高效的教育管理活动,提高师生对教育管理的接受度,甚至提高他们在教育管理中的参与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本科院校教育管理模式迎来的新的发展契机与新的挑战,为此教育管理者应当紧随互联网发展脚步,时刻把握网络领域的主导权,利用“互联网+”技术革管理模式与方式[3]。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针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新意见:构建多功能的主题教育网站或者网页,并增设思想性、知识性的服务功能,促使教育管理借助网络开展新的发展形式。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本科院校管理思维模式及运营方式都促使发生了变化。
但是,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并未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造高效的教育管理平台,一方面是建立了线上平台,但是没有借此推动教育管理工作,未能将网络技术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是还未建立独立的线上管理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还未建立高效的线上教育管理平台无疑不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且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院校与外部环境衔接性不足
实际上,高效的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师生线上互动与及时交流的需求,并且对信息有一定的开发性。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外部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4]。但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系统针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只局限于高校,并未与同为外部环境的家庭与社会有效衔接,忽视了家庭和社会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效力。这便形成了过于强调高校作用,轻视了家庭与社会功能的局面,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外部相脱节,未能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协同教育管理的有效模式,整体协调性较差,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二)未充分运用教育管理网络平台
目前,部分本科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还未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其中,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开放性、实效性交流的效果,促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正因此,部分本科院校管理人员也就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管理资源整合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有效渗透,从而导致教育管理目标与专业特点、院校情况未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学生教育管理难以发挥自身办学特点及专业特性,也制约了线上管理平台建立的有效性和交流效果,不利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总的来说,部分本科院校并未跟上互联网时代发展脚步,现阶段的师生沟通方式依然处于单一模式,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共享和互动。
(三)网络平台教育效果不理想
现阶段,部分本科院校的网络建设中并未发挥出较高的公信效力,主要是因为对网络技术运用的不够充足,最终导致网络平台教育效果不佳,未必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体现出理想效果。基于此,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以通过线上平台提高管理效果,也无法从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也就不能做出有效的预判和引导,可见这样实现个性化管理。网络平台的思想教育成果直接也干扰着学生的注意力,换而言之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平台对于学生的引领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障碍。即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更具互动性、趣味性的交流平台,导致院校网络平台信息混杂,同时也增加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可以说这也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科院校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网络教育管理平台,积极宣传时代正能量
本科院校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时,应将一定的精力放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上,将各种时代正能量传递给大学生,让他们在正面的引导教育下健康成长。为此,本科院校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构线上教育管理平台,严格把控网络平台传递的信息内容,确保大学生能够大范围地接触各种正面的典型事例,接受正能量的洗涤,消除各种负面的心理情绪,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本科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可定期根据不同的主题来搜集合适的正面典型事例,将这些案例资源制作成微视频、图文资料、微电影等等,然后上传至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将其发布出来,制定吸睛的题目,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让他们主动浏览微视频、观看微电影,或者主动阅读相关的图文资料。教育管理者还可在线上教育管理平台上发布讨论帖,征集大学生的不同意见。这样的做法既能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提高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让他们能够沐浴在各种正能量的氛围下,逐渐提升个人的思想素养与道德素养。
比如本科院校某次的学生教育管理主题是“如何享受职业”,有的大学生会在就业前感到迷茫、焦虑、烦躁,对未来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认为自己未来在职业生活中会有无穷无尽的压力。这样的负面情绪会让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得比较焦躁,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就业观、择业观。
而且大学生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本科院校开展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因此可以围绕“如何享受职业”这个主题,搜集社会生活中一些享受职业、具有较强岗位责任感的典型人物的事例,将他们的故事制作成一个微视频或者微电影,或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阐述他们的职业生活故事,让大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或者浏览相关阅读材料时,可以产生较强的代入感,从中获得启发,学习如何正确树立职业发展观。
(二)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支撑,开展民主型教育管理
本科院校应加强校园网建设,完善校园网络的各种基础配置,让大学生能够随时登录校园网,了解各种与校园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参与民主性的教育管理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提出自己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可行建议。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是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的基础前提,强调了教育管理者要尊重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让大学生敢于为广大学生群体发出心声。教育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采纳他们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管理服务。
而且教育管理者要提高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必然要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学生在校园网络交互平台上提出的意见实际上就是一种重要的反馈信息,教育管理者应主动倾听学生的各种声音,然后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工作。比如本科院校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治能力,可以在校园网上发布讨论帖,广泛收集不同学生的建议。
有的大學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可以让班干部、社团干部发挥领头作用,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课外社团活动,让大学生展开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班干部或者社团干部可以成为组织者,其他参与进来的大学生可以扮演策划者的角色,策划学习活动、社团活动的每个细节。大学生在自主组织和策划课外学习活动、社团活动时,可以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使其可以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甚至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管理者可扮演好监管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对大学生的自我治理与自我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并适当地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减少大学生走的弯路,让大学生提高自我治理能力与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者还可在校园网络上建立“学生自治管理网站”,让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登录这个网站寻求帮助,让大学生获得及时的指导,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
(三)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管理的专题调研
以往本科院校的教育管理者是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来分析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教育管理实际发展现状把握得不够到位。在这方面,教育管理者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制作一份精准的线上专题调研问卷,将其发送给每位学生的邮箱中,让学生回答调研问卷中的各种问题。
教育管理者设计的调研问题可以是与学生教育管理息息相关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现有教育管理的真实想法。教育管理者可以继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调研问卷的各种数据进行快速又准确的分析,归纳学生教育管理实际面临的问题。
此外,教育管理者也可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当前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育管理者在获取这些精准的学生个人信息之后,可以建立问题学生的档案,了解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制定应对措施,帮助大学生实际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比如有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比较薄弱,教育管理者可举行讲座活动,向大学生讲述如何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判断力,旨在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结语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或者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都比较大。本科院校认清了“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越来越注重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来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管理服务。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SJB071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林雨,袁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02):160-164.
[2] 张海艳.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300-301.
[3] 鲁先瑾,张永军.新建本科高校学生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某校一学生工作案例的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76-80.
[4]王帆,王丽丽,崔舒文,裴贺男.“互联网+”学生教育管理的智慧校园建设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9(11):298.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