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社区工作者基层赋权强能路径研究
2023-02-28邵大妞
邵大妞
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务实举措,是辽宁省大连市深入贯彻落实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为了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减负赋能增效,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本文通过研究辽宁省大连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基层赋权强能现状,寻求城市社区工作者赋权强能的路径,为大连市的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基层建设;赋权强能
引言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要构建专职化、专业化的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大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大连新时期高质量发展。针对“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普遍现象,明确强调为基层明责减负、赋权强能。
一、大连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基本情况
(一)社区工作者主要来源
大连市下辖7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257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大连市常住人口为7450785人,目前,大连市城市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9.6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9.8%。今年年底前,大连市要求80%以上的社区工作者成为“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全岗互通”的“全科社工”。吸引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千岗计划”实施,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城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大连市各个区的公开招聘公告整理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大连市各个区的社区工作者招聘情况,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瓦房店市、甘井子区、高新园区、普兰店区、旅顺口区总体来源招聘人员众多达到828人,招聘的类别有社区事务岗、社区服务岗、高校毕业生专岗、现退役军人家属岗以及残疾人岗,其中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总体占比仅次于一般岗位。
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等在近日举行的以“我爱大连,就选大连”为主题的2022“社区工作者千岗计划”招聘宣传活动中,公布了450多个社区岗位,并组团与大连户籍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面对面交流,就社区工作内容、招聘条件和生活补贴、福利待遇、政策解释、交流答疑和简历接收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审核和投递。各县(市)区和先导区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具有大连户籍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针对本地户籍应届高校本科毕业生,甘井子区、高新园区在毕业季来临前进行招生录取;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社区工作者招聘活动在庄河市和旅顺口区举行;金普新区创新招聘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75名社区工作者岗位见习人员,采取先见习、后聘用的方式,在6个月见习期满后,按照程序择优确定216名社区工作者。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社区工作者队伍人员结构不断优化[1]。积极选拔年富力强、学历较高、富有干事创业热情的优秀人才来夯实社区治理队伍,并注重通过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全市社区工作者普遍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至少在每个社区都有1名,一批80、90后的本科生、研究生开始挑起大梁。
大连市有9个区,2个县级市,一个县,2022年大连市共有城市社区743个,社区工作者8224人,全市城镇人口267.94万户、613.57万人,理论上平均每个城市社区配备了11名社区工作者,管辖居民3600户左右;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9.8%。
(三)社区工作者薪资待遇
大连市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由每人每月4062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257元,依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工资制度的通知》中有关规定执行。截至2022年,大连社区工作者人均生活补助提高到5417元。
在职期间大连社区工作人员享受生活补贴[2],根据《大连市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的规定。生活补助由大连市有关文件规定的基本补助、职务补助、职业层次补助和奖励补助四部分构成。关于保障待遇问题。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项社会保险,享受采暖费补贴、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待遇的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参照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有关规定执行。从调节机制上来讲。参照全市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适时调整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基本补贴标准。关于退休待遇问题。符合退休条件的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的社区工作人员,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根据大连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有关规定,社区工作者退休后纳入社会化管理。经选拔产生的社区工作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后,根据工作需要,由各区按规定发放生活补贴,直至本届服务期满,可继续工作。
二、大连市社区工作者基层赋权强能的现状
2022年大连市召开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起草,契合大连实际,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发力,针对基层实际事务和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大连实际的实施方案。
在强能方面,通过市、县两级减上补下,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新增1500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到乡镇(街道)。解决好基层工作者的身份、待遇、出路等问题,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好,更好地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
在赋权上,将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将综治、统筹、协调、应急处突等“事权”落实到基层[3],以制度的形式向基层下沉,做到“哨响”之后有人听,有回音,切實做到“案结事了,案结事了”。
在明确责任、减轻负担方面,建立街道权责清单,明确条块权责关系和事权边界,建立责任准入制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区市县直各部门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未经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不得委托或交由街道承办[4]。对于清单之外的工作,让社区真正有底气说不,切实为社区工作人员“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下沉到网格,能够主动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让社区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提升城市社区工作者赋权强能的路径
(一)加快建立社区工作清单
通过“1331”工作法,即每年提出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要点,由乡镇(街道)党建办牵头进行整体规划;建立定期会商、定期活动、定期反馈三项制度,乡镇(街道)、村(社区)和驻区企事业单位相互提供资源、需求和项目“三张清单”;最后,具体工作由党群服务中心具体承办、具体实施。“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有效发挥了“大党委”“大工委”的作用。
以智慧化应用赋能基层智慧治理,依托“大连市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开发手机App,基层网格员利用手机App随时随地了解群众需求、采集数据、接受工作指令、上报事件线索、排查矛盾纠纷、记录工作日志。
截至2023年全市将新增108个城市社区,平均每个城市社区管辖居民户数由3824户调整为3266户。这不仅会减轻超大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压力,还将进一步夯实城市社区科学治理、精准治理、高效治理的基础。
(二)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培训制度
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大连市全面推行社区“全岗通”工作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弹性上岗、入户走访、考评等工作制度,打破社区工作“条线壁垒”[5],推动社区服务方式由“多口”向“一口”转变,服务理念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社区工作人员“一专多能、全岗通”,打通社区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科社工将达到80%,社区工作人员将实现全科全覆盖。除了网格化管理、“全岗通”模式,大连市还着力打造社区服务品牌,建立社区“管闲事”队伍。
为促进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6],大连市将社区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一是建立三级递进式培训体系。坚持集中培训与分层轮训相结合,加大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城市社区工作者综合培训制度。二是积极开展岗前入职培训。建立健全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将城市社区工作者任职资格培训纳入“普惠制”培训,对任职所需的思想政治、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方面积极开展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社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提高培训的专业化程度,鼓励和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各区以此为抓手,聘请高校教师对城市社区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加大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在帮助社区工作者通过考试的同时,有效保证了城市社区工作者在城市管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文明创建、民主自治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社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升工作待遇,构建激励机制
社区工作者不管是在疫情防控、还是脱贫攻坚、还是日常安全生产等事项上都冲锋在前,所以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工作者的薪酬水平,一方面对社区工作者能够起到一种鞭策和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基层一线工作者的工作也是一种肯定。
城市社区工作者薪酬制度也要在城市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因素、职业水平、绩效考核结果、工作年限等,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和标准,动态调整,提高城市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基数,除了单纯地涨工资,增加社区工作者收入外,其他职工应有的福利也要确保落到实处,如体检、带薪休假以及加班串休等制度要逐步完善。
甘井子区聚焦社区治理效能提升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出台《甘井子区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办法》,内容涵盖日常网格巡查、矛盾排查化解、便民服务、基础信息采集和社情民意收集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八个板块,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7]。实行量化积分管理,夯实基层基础数据,明确工作事项清单,运用智慧化考核评议。
(四)加快构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职业体系
大连市从构建制度建设“一盘棋”和抓好专职专干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全程管理,通过多方式选、多手段管、多渠道用,例如加强街道建设、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减负。注重专业专职,公开考录把好入口,合同制管理明确身份,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规范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计划选派3000多名干部下沉到结对村或社区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量,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全覆盖[8]。
结语
基层社会治理能否有力有效,能否做到“细如绣花”,重点在于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目前面临挑战,切实为社区工作者“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沉到网格里,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当前社区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目前大连市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提升城市社区工作者赋权强能的路径入手,加快建立社区工作清单;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培训制度;提升工作待遇,构建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制度建设。坚持社区减负,深入推进社区服务新模式,调动城市社区工作者积极性,善用新媒体,增强社会认同感等来助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本文系大连市社科院2023年度调研课题“党建引领大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对策研究”(2023dlsky2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旭阳.河南省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城市学院學报. 2022(01).8-13.
[2]许远旺,陈茗.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改革路径与政策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22(02).113-115.
[3]张丙宣.赋权、约束与身份构建:新时代城市微治理的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19(05):86-93.
[4]郑晓东,黄凡,马好梦. 场域理论下社区微治理的生成与运行机制研究[J].治理研究. 2021(01):59-69.
[5]张勤,李京客.韧性治理:基层社区应对复合风险面临的挑战与探索[J].学习论坛.2022(06):76-84.
[6]魏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专业性的“脱嵌”与重塑[J].中国社会工作.2021(08):32-33
[7]王海燕.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升灾害风险治理能力[J].中国减灾.2021(11): 50-53.
[8]杨嵘均.韧性城市建设:不确定性风险下“技治主义”城市治理范式的转型方向[J].探索,2022(1):125-135.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