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朝时期突厥与西魏、北周间和亲史料爬梳*

2023-02-28孙新萌

西部蒙古论坛 2023年2期

孙新萌

(内蒙古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呼和浩特 011517)

[内容提要] 和亲是古代诸政权间一种重要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早期突厥与西魏、北周之间也通过和亲,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西魏因和亲出塞的公主有长乐公主,北周入塞的有阿史那公主。爬梳相关史料,探究长乐公主出塞前背景,突厥木杆可汗与北周太祖定亲时间,迎阿史那公主的和亲使者构成与身份条件,阿史那公主与北周武帝正式和亲时间。

《周书》记载,突厥名源于“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为‘突厥’遂因以为号焉”,之后“经数世,相与出穴,臣于茹茹”,成为柔然的“铁工”①〔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07页。。

南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 年)六月,突厥首领土门与西魏长乐公主和亲,为突厥与中原和亲之始。②〔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08页。北周保定五年(565 年),北周武帝派遣使者前往突厥处迎接阿史那公主。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的三月,突厥阿史那公主在迎亲使者的护送下,前往长安与北周武帝成亲。③〔唐〕李延寿:《北史》卷10《高祖武帝》,中华书局,1974年,第354页。

突厥早期和亲对象较为复杂,因此,通过爬梳相关史料发现,南北朝时期突厥与南北朝西魏、北周之间和亲研究,目前学界仍有争议或疏于考证,这恰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南北朝西魏长乐公主出塞背景

南北朝时期因突厥、柔然的实力与地位不均衡,柔然拒绝与突厥和亲。而之后突厥与南北朝西魏建立的和亲关系,又促使突厥、柔然的实力与地位发生了转变。根据《周书》记载,西魏长乐公主是中原政权与突厥最早和亲的公主,建立起西魏和突厥的军事联盟,对柔然的衰败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由此开创了中原政权与突厥和亲的先例,为后世诸政权的和亲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于突厥首领土门向西魏求婚的背景,学界有多种观点,一种以崔明德为代表,认为,“西魏大统十七年(551 年),铁勒出兵柔然。突厥首领土门率兵积极配合,很快将柔然打败,俘获柔然50 000 余落,突厥由此强盛起来,开始与柔然分庭抗礼,派人向柔然求婚,”①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6页。在遭到拒绝后,突厥“把柔然使者全部杀掉,宣布与柔然断绝关系,转向西魏求婚,以取得西魏的支持。”②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6页。相近的研究,还见于黄成运、涂洁观点,“西魏大统十七年(551 年),突厥联合铁勒攻打柔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此战后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向柔然提出了和亲的请求。”③黄成运、涂洁:《千金公主和亲与义成公主和亲比较研究》,《陇东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第63页。第一种观点可总结为,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突厥配合铁勒对柔然发起进攻,并俘获柔然50 000 余落,之后借机向柔然提出和亲,在遭到拒绝后,转向西魏求婚,获聘长乐公主。

另一种观点,以包文胜为代表,认为,“西魏大统十二年(546 年),柔然汗国的属部铁勒诸部反叛,突厥首领土门率军击败铁勒,收服了50 000 余落。凭借此战之功,土门向柔然可汗阿那瓌提出和亲要求,但遭到阿那瓌的蔑视和拒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西魏以长乐公主嫁土门,双方正式建立了军事同盟。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土门大胜柔然。”④包文胜:《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突厥卷》,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167~168页。书中详尽梳理了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但并未展开深入分析。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相关问题有所探讨,比如,《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探讨了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在突厥首领土门的要求下,西魏长乐公主与其和亲。次年,土门破柔然。但是对于铁勒与柔然的战争没有提及。⑤《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编写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55页。薛宗正探究了长乐公主嫁与土门,土门向柔然发起进攻的时间。对铁勒与柔然的战争时间没有进一步探究。⑥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88页。吴玉贵探讨了铁勒对柔然战争与突厥向西魏求婚的先后顺序,没有考证时间。⑦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总结第二种观点,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突厥土门阻击铁勒诸部对柔然的进攻,并俘获铁勒诸部50 000余落,之后借助功劳与实力向柔然求婚,但遭到拒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突厥转向与西魏和亲。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土门率部对柔然发起进攻。

对比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一方面,两种观点对于突厥作战立场不同,第一种观点认为突厥借助于铁勒之力一同反抗柔然,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突厥出于身份原因,帮助柔然平定叛乱。另一方面,两种观点对于战争发生的时间不同,第一种观点认为战争发生于西魏大统十七年(551 年),第二种观点认为战争发生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 年)。因为这两种观点的差异所在,都没有对史料进行对比、考证,故下文通过考证传统史料的相关记述,以探究以上观点的差异,寻求更有力的史料支撑。

(一)铁勒与柔然战争中突厥作战立场考

首先,关于突厥作战立场的相关史料,如《周书》仅记载“铁勒将伐茹茹”,土门便率领突厥参战,之后“尽降其众五万余落。”⑧〔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08页。但没有清晰地说明突厥土门一方的立场,以及50 000 余落所属。而《隋书》与《北史》则清晰地记载了西魏末年,突厥的伊利可汗“以兵击铁勒”①〔唐〕魏征:《隋书》卷84《突厥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1864页。,胜利后降俘“五万余家”②〔唐〕魏征:《隋书》卷84《突厥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1864页。另见〔唐〕李延寿:《北史》卷99《突厥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3285页。。因“土门遂自号伊利可汗”,故伊利可汗即是土门的别称。③〔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09页。故可知,当铁勒诸部伐柔然的时候,臣于柔然的突厥部落在土门率领下,积极阻击铁勒,并降服铁勒部50 000 余落,而非突厥协助铁勒攻打柔然。突厥借此战逐渐发展起来,并乘胜向柔然寻求和亲。④〔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07页。

(二)铁勒与柔然战争时间考

铁勒与柔然发生战争时间的相关史料中,《周书》与《北史》均记载了西魏大统十二年(546 年),土门率突厥部“邀击破之”⑤〔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08页。,之后求婚于柔然,因为身份低微被柔然主阿那瓌拒绝,遂转而向西魏寻求和亲。南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 年)六月,“以魏长乐公主妻之。”⑥〔唐〕李延寿:《北史》卷99《突厥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3286~3287页。西魏废帝元年(552 年)正月,在西魏的支持下,土门对柔然发起了进攻,迫使阿那瓌自杀,邓叔子继任为王。⑦〔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09页。另见〔唐〕李延寿:《北史》卷99《突厥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3287页。《资治通鉴》则将土门率部阻击铁勒对柔然的攻伐与土门迎娶长乐公主两件事,同记录于南朝梁大宝二年(551 年)时间下。⑧〔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64《太宗简文皇帝》(下),中华书局,1956年,第5069~5070页。比较前后两种史料的差异,《周书》和《北史》记载的史料应更为可信。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周书》与《北史》成书年代更早,记述的史料更容易接近历史事实;另一方面,这两件大事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不仅事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路途遥远,交通联络不便。如隋大业十一年(615 年)九月甲辰日,隋炀帝从雁门出发,十月的壬戌日到达东都洛阳,帝王出行,应倍速而至,都需要近两月的时间。⑨〔唐〕魏征:《隋书》卷4《炀帝》(下),中华书局,1973年,第89页。更何况是突厥使者从突厥牙帐出发到西魏都城长安寻求和亲,又再次返回,路途遥远,其出行速度难与帝王出行相比,距离又是雁门至洛阳的数倍。且突厥还需要完成对铁勒的阻击,又派使者往返柔然处寻求和亲。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系列的事情。因而《资治通鉴》的记述或许有误,应以《周书》与《北史》记载为准。

综上可知,铁勒对柔然发起的进攻,应发生在南北朝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突厥土门率部阻击与俘获50 000余落的对象是铁勒而非柔然,之后凭借战绩借机向柔然求婚,柔然因为突厥身份低微而拒绝。土门怒而转向西魏与之联姻,西魏长乐公主嫁与突厥首领土门的时间是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六月。突厥借助于西魏的支持,以及自身实力逐渐强大,土门率部向柔然发起进攻的事件,应发生于南北朝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正月。

突厥通过建立与南北朝西魏的和亲关系,增强了自身实力,有了可靠的外援,为击败柔然,成为蒙古草原霸主奠定了基础。西魏也通过联姻关系的确立,稳定了边疆,增强了与东魏抗衡的力量。可以看出,通过和亲的方式,西魏与突厥巩固了相互依存关系。

二、突厥阿史那公主入塞

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南北朝北周与北齐争相与突厥建立和亲关系,以建立、巩固军事联盟关系。突厥阿史那公主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入塞和亲的,她既可因突厥首领女儿的身份称为公主,也可因嫁给北周武帝的缘故称为皇后,此处统一称为突厥阿史那公主。最初,南北朝西魏恭帝在世时,“俟斤许进女于太祖”①〔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11页。,北周太祖突然去世,让这次和亲从西魏延迟到了北周时期。阿史那公主入塞和亲,加强了北周与突厥的军事联盟,突厥因此获得了厚礼,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北周的边界安定。

关于阿史那公主入塞的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入塞前南北朝北周与突厥联合攻击北齐的战争过程、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北周迎亲使者被扣留后据理力争的过程,以及突厥木杆可汗贪图双方利益摇摆不定的态度等展开。但对于突厥木杆可汗与北周太祖约定和亲的时间,阿史那公主正式和亲时间,迎亲队伍人员组成及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相关研究有,马长寿认为,北周保定三年(563 年)到北周保定四年(564 年),突厥联合北周对北齐的进攻失利,以及北周保定五年(565 年)到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突厥欲背信弃义联合北齐,扣留北周迎亲使者一行人。②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0页。《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关注了北周与北齐的角逐过程,提出突厥木杆可汗女阿史那公主与北周武帝和亲的时间应在北周天和二年(567 年)。③《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编写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55页。林幹则认同马长寿的观点,并进一步探究了天灾在和亲中的重要影响。④林幹:《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2~63页。崔明德探究了突厥与北周联军失利的原因以及迎接阿史那公主队伍庞大、仪式隆重的原因,并考证和亲的时间应在北周天和三年(568 年)。⑤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8~211页。包文胜也考证了北周武帝与木杆可汗初订婚时间在北周保定元年(561 年),并关注了北周保定三年(563 年)到北周保定四年(564 年)突厥与北周联军对北齐的进攻。⑥包文胜:《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突厥卷》,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168页。

(一)木杆可汗与太祖定亲时间考

首先,突厥木杆可汗与北周太祖约定和亲的时间,应既在西魏恭帝在位的时间段中,又在北周太祖在世的时间段内。相关史料,《周书》记载了“初,魏恭帝世”,俟斤(即木杆可汗)与太祖约定和亲,由于“契未定”太祖便在云阳宫去世。⑦〔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11页。根据南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 年)“太祖与公卿定议,废帝,尊立齐王廓,是为恭帝”⑧〔唐〕令狐德棻:《周书》卷2《文帝》(下),中华书局,1971年,第34~35页,第45页。,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十二月的丁亥日,“魏帝诏以岐阳之地封帝为周公。庚子,禅位于帝”,可知西魏恭帝在位时间是西魏废帝三年(554 年)到北周孝闵帝元年(557 年)之间。⑨〔唐〕令狐德棻:《周书》卷2《文帝》(下),中华书局,1971年,第34~35页,第45页。据冬十月的乙亥日,“崩于云阳宫,还长安发丧。”⑩〔唐〕令狐德棻:《周书》卷2《文帝》(下),中华书局,1971年,第38页。可知北周太祖卒于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冬十月的乙亥日,故突厥木杆可汗与北周太祖约定和亲的时间应在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到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的冬十月乙亥日之间。

因南北朝北周与北齐“争衡”,北周“交结突厥以为外援”⑪〔唐〕李延寿:《北史》卷61《窦毅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2178页。。出于战略等因素考虑,“太祖崩”后,北周高祖继续与木杆可汗约定和亲一事。这次和亲可谓道阻且长,困难重重。北周与突厥“未及结纳”①〔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11页。,北齐便因“惧成合从之势”②〔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11页。,亦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向突厥寻求和亲机会。木杆可汗“贪其币厚”③〔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11页。,开始举棋不定。④〔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11页。北周保定三年(563 年),北周遂派遣杨荐、王庆等前往定亲,和亲使者通过“谕以信义”⑤〔唐〕令狐德棻:《周书》卷33《杨荐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575页。的方式,加上天灾,让木杆可汗“绝齐使而定婚焉”,并共谋东伐事宜。⑥〔唐〕令狐德棻:《周书》卷33《杨荐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575页。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到北周保定四年(564年),突厥与北周多次联合攻北齐,均以失败告终。这令北周武帝更加迫切地希望尽快与突厥和亲,进一步巩固与突厥的军事联盟,以期获得征伐北齐的成功。

(二)北周迎亲人员组成及原因考

关于北周迎亲人员组成,除正史的帝王本纪部分有所涉及,在人物传记部分也有记载。据《周书》《隋书》《北史》等记载,北周保定五年(565 年),北周武帝诏令“陈国公纯、许国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阳公杨荐等”作为和亲使者前往突厥牙帐。⑦〔唐〕令狐德棻:《周书》卷9《武帝阿史那皇后》,中华书局,1971年,第144页。王庆因具有经验,“复与宇文贵使突厥逆女。”⑧〔唐〕令狐德棻:《周书》卷33《王庆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576页。赵文表“从宇文贵使突厥,迎皇后”,负责掌管和亲礼仪。⑨〔唐〕令狐德棻:《周书》卷33《赵文表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581页。李雄“从陈王纯迎后于突厥。”⑩〔唐〕魏征:《隋书》卷46《李雄》,中华书局,1973年,第1260页。辛彦之“奉使迎突厥皇后还”⑪〔唐〕魏征:《隋书》卷75《辛彦之》,中华书局,1973年,第1709页。。可知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北周武帝派遣前往突厥处迎接阿史那公主的人员主要有宇文纯、宇文贵、窦毅、杨荐、王庆、赵文表、李雄、辛彦之等人。

之后,关于迎亲人员的选择,也都经过精挑细选,多具有独特能力和经历,如王庆具有出使北方游牧民族的经验与较强的外交能力。根据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王庆出使吐谷浑讨论和好事宜,令“浑主悦服”可知。⑫〔唐〕令狐德棻:《周书》卷33《王庆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575页。赵文表精于礼法制度,遂“进止仪注,皆令文表典之”⑬〔唐〕令狐德棻:《周书》卷33《赵文表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581页。。杨荐有与柔然和亲的经验。在西魏大统元年(535年),“蠕蠕请和亲”,文帝曾派遣他出使⑭〔唐〕令狐德棻:《周书》卷33《杨荐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571页。。此外,迎亲人员多是北周的重要官员,如宇文纯,在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就已经“封陈国公,邑万户”⑮〔唐〕令狐德棻:《周书》卷13《文帝诸子》,中华书局,1971年,第204页。。窦毅也具有“地兼勋戚,素有威重”的重要身份。⑯〔唐〕令狐德棻:《周书》卷30《窦毅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522页。可以发现,为了保证和亲的顺利进行,除了携带丰厚的聘礼,队伍庞大,北周选派的人员也具有特殊性,使者多居高位,且一些人员具有丰富的出使经历,精通礼法制度等。

(三)正式和亲时间考

关于正式和亲时间的问题。北周保定五年(565年),此次迎亲并不顺利。由于北齐亦厚礼求亲的原因,导致突厥木杆可汗“犹有贰志”⑰〔唐〕李延寿:《北史》卷61《窦毅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2179页。,此次迎亲一行人,除因为身体原因提前返回的宇文贵等人。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70《临海王》,中华书局,1974年,第5271页。其他人均被突厥扣留三年之久,甚至一度面临被押送往北齐的危险。⑲〔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70《临海王》,中华书局,1974年,第5273页。之后,因突发“风雷变”的恶劣天气导致突厥人居住的篷帐被吹坏,加上迎亲使者们“谕之以信义”,木杆可汗才应约放北周迎亲一行人接阿史那公主踏上回程。①〔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11页。为保证万无一失,在归程途中也是尽可能地安排妥当,北周武帝特意“诏征纲与大将军王杰率众迎卫于境首”②〔唐〕李延寿:《北史》卷62《尉迟纲》,中华书局,1974年,第2215页。。赵文表也是尽力缩短归程时间,当突厥使者罗莫缘“托以马瘦徐行”,赵文表则以吐谷浑等可能伺机偷袭等原因催促,方才“倍道兼行”,没有过多耽误时日。③〔唐〕李延寿:《北史》卷69《赵文表》,中华书局,1974年,第2405页。

根据《北史》《册府元龟》等相关史料,可知北周天和三年(568 年)三月癸卯日,突厥阿史那公主一行人才抵达京师。④〔唐〕李延寿:《北史》卷10《高祖武帝》,中华书局,1974年,第354页。另见〔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79《帝王部》,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865页。故正式成亲时间应在北周天和三年(568 年)的三月癸卯日,而非北周天和二年(567年)。抵达京师后,“武帝接以亲迎之礼”,和亲使者也多得到了奖赏和提拔。⑤〔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79《帝王部》,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865页。从北周太祖开始的定亲到高祖正式成亲,长达十多年的北周与突厥和亲历程才算正式完成。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五月的戊戌日,宣帝继位,阿史那公主被尊为皇太后。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73《高宗宣皇帝中之下》,中华书局,1956年,第5387页。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的二月,“改为天元皇太后。”⑦〔唐〕李延寿:《北史》卷14《后妃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528页。北周大象二年(580 年)的二月,“又尊曰天元上皇太后”⑧〔唐〕李延寿:《北史》卷14《后妃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528页。。北周静帝继位后,“尊为太皇太后。”⑨〔唐〕李延寿:《北史》卷14《后妃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528页。隋开皇二年(582年),年仅三十二岁的阿史那公主去世,“隋文诏有司备礼,附葬后于孝陵”⑩〔唐〕李延寿:《北史》卷14《后妃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528页。。

突厥阿史那公主和亲之后,北周依旧贯彻对突厥的优待厚礼,每年赠予突厥“缯絮锦彩十万段”,并对于“突厥在京师者”待之以优礼。与此同时,北齐也“倾府藏以给之”,因北齐、北周争相向突厥施以厚礼,故突厥佗钵可汗曾骄傲地宣称“何忧无物邪”。⑪〔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911页。

综上可知,南北朝西魏末期,突厥木杆可汗与北周太祖约定和亲的时间应在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到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的冬十月乙亥日之间。突厥阿史那公主抵达京师正式和亲时间应在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的三月癸卯日。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参与迎亲的使者主要有宇文纯、宇文贵、窦毅、杨荐、王庆、赵文表、李雄、辛彦之等人。为保证和亲顺利进行,选派和亲使者的前提条件,应包括使者人选的职位、出使经历、礼法制度熟悉程度等方面的考量。

三、结 语

和亲一般是两种政权之间出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进行的联姻,和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定边界、增强军事实力、促进文化交流等作用。通过爬梳辨析相关史料,对南北朝西魏长乐公主出塞前突厥与铁勒的战争背景,突厥木杆可汗与北周太祖定亲的时间,迎阿史那公主和亲使者构成及原因,阿史那公主与北周武帝正式和亲时间进行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