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策略

2023-02-28庄丽球

学周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初中生案例核心

庄丽球

(福建省南靖县城关中学,福建南靖 363600)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政治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政治课堂上形成政治认同、道德素养、法治观念、人格修养和责任意识,不断向着综合性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方向迈进。

一、现阶段初中生政治核心素养缺失的原因

经实践检验,在现阶段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整体上存在核心素养缺失的情况。究其原因,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结合得不够紧密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部分教师认识到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受到专业能力和主观意识的影响,他们未能将政治认同、人格修养等具体内容与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学生难以从思想和情感层面与之产生共鸣,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和增强核心素养[1]。而且,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和认知发展的敏感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网络时代的信息冗杂多样,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尚不成熟,这也使得他们在外界信息的影响下,对课堂教学和政治课程的内容表现出兴趣缺失的状态,这自然也会影响学生的投入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度也会有所不足。综合多种因素,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初中生群体的政治核心素养呈现出缺失状态,教师应改变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将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充分融合起来。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政治教学策略

(一)以政治认同为首,丰富教学内容

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政治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政治认同素养作为主要培养目标,让学生对国家的政策和党的领导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选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构建课内外紧密相连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解析具体理论和分析史料素材的过程中明确我国政治体制和国情的适配度,进而产生认同感。

1.重组教材内容

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为目标,重新梳理和整合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将具有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的内容,整合为同一个章节或者单元,从中选取一个逻辑主线,贯通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分析理论知识、解析教材案例的过程中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具体优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价值。经过教材的重组和整合,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印象,也能在解读理论知识时初步产生政治认同素养。鉴于初中生群体的理解能力和思想高度有限,教师在重组教材内容时,可以采取分类拓展的策略。如针对“公民的权利”,教师可以将教材内涉及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教材中未涉及的权利内容融合起来,并以初中生较为熟悉的“受教育权”为例展开拓展和延伸。利用此种方式,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也能让他们借助系统化的学习内容,集中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国民享受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皆能有所了解和感悟。如此,从课内教材出发,学生不仅完成了基础的学习任务,也能从思想和情感层面生成政治认同和家国素养[2]。

2.巧引史料资源

于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旨在让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促使学生在行动上支持党、在思想上拥护党。而达成上述目标,要建立在学生充分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和进程的基础上。对此,教师可以在政治教学中巧妙引进史料资源,将与共产党发展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资源,结合课内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理顺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通过党史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产生强烈的家国情怀。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教师也可以借助初中生感兴趣的史料资源,如经典的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等,通过举办专题展映会、音乐会等方式,创新地展现红色资源,让学生能够透过视频影像以及歌词内容,感受到党在革命岁月中坚定的信念以及为国为民的伟大牺牲精神。经过党史教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洗礼,他们的思想境界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如此,政治认同素养就自然而然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土壤中。

(二)以道德素养为基,创新课堂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任务,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做出表率,将道德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作为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课程教学的具体操作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道德素养的目标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开启情景表演

为实现培养学生优秀道德素养的基础目标,教师要着手创新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这其中,情景表演是一项有利的选择,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围绕理论知识中涵盖的核心思想,融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理念编创情景化的短剧,让学生在角色对话、心理活动的辅助下,明确不同场景下应遵循的公共道德、个人品德等。而以表演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挖掘情景短剧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哲理。这样既能创建课堂的组织形式,还能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另外,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德育不应是暂时性的教育举措,而应建设长期的教育体制。所以,教师可以将情景表演作为长期的课堂教学板块,成立专门的社团组织和兴趣协会,让热爱表演、艺术表现力强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让他们为其他同学和教师演绎一场场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从而将向善之风吹到政治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中,这样便能促进核心素养与政治教学的有机融合。

2.辨析生活案例

陶行知先生曾言:“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同时,他也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和理论,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德育目标出发,精选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举办专门的案例辨析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和阐释案例中的现象以及涵盖的道德问题,让他们从是非对错、个人道德等角度,解读案例中人物的具体行为,判定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经过此流程,学生对应遵守的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皆能有所了解。当学生已经掌握了辨析生活案例的技巧和方法后,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他们就可以针对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思想和理念,主动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经验展开分析,自觉地剖析自我成长的经历。长此以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目标就能落实于政治课堂上,初中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平也能得到明显提升。

(三)以法治观念为重,甄选课程案例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政治教学活动,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为重点,引导他们树立起遵纪守法、懂法用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自觉履行自身的义务。而实现上述目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考察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并以此为源头,从社会热点和新闻片段中甄选课程案例,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热点新闻作为政治课堂中的主要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中包含的法治知识,让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经验,对课程案例进行细致阐释和分析,以此建设探究性的政治课堂[3]。在对初中政治教学的真实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后,教师不难发现,相对于文字类的内容,学生对新媒体平台中的图片和短视频会有更加强烈的反应。对此,在确定法治热点内容后,教师也要进一步对课程案例的形式展开创新和优化,将各个平台中的图片、短视频素材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能与其中的法治观念产生共鸣。达成如上效果后,初中生就能在脑海中建构起法治观念的框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树立起懂法、守法和用法的正确意识。

(四)以人格修养为主,建设学习小组

1.设置小组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取得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的必要元素,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他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以理性包容的态度面对人和事,而在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中,合作化的教学方式则是培养学生人格修养的最佳举措之一。鉴于合作化教学方式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可以建设政治学习小组,结合课内教学的主题和内容,为各小组设计和布置合作化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从理性包容的角度在组内展开分工,确定每一个组员的定位,让他们围绕特定的选题搜集资料、整合素材、合理探讨、阐释结论。在这一模式中,学生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应对组内的不同意见,并在同组成员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在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同理心和互助精神。总之,通过设置小组任务的方式,学生的人格品质会愈渐健全,他们也能坚强地应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组织小组辩论

一个具备人格修养的人,势必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为培养具有理性思考能力、自尊自爱生活态度的人才,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组织小组辩论活动,以“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为主题,要求每一个小组找寻一个新颖的角度,并从该角度出发,搜寻丰富的案例和资料,以此支撑本组的观念。当做好辩论准备工作后,教师要承担起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职责,引导各小组围绕着本组的观点展开叙述,并针对他组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辩驳和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解析他组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也能全面达成培养学生理性精神、自尊自信的态度的目标,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五)以责任意识为要,开展多元活动

1.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责任意识不仅是政治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适应社会的“敲门砖”。鉴于其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责任意识作为培养要点,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为学生分配职业体验任务,让他们在社会劳动中明确不同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树立起职业担当意识和服务精神,并找准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切入点,这样既能深化政治学科教学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在职业体验活动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职业应遵守的规矩、程序和制度,利用师带徒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时,能够依规依法地参与公共事务。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行业中的典范人物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内部的道德规范。经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的责任意识会明显增强,他们对未来的发展也会更有方向感[4]。

2.开展社会奉献活动

初中生是社会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他们是否具备主动奉献和服务的意识,将会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进程。对此,在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奉献活动的方式,结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立德树人的理念、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等多项要素设计活动的方案和内容,以清扫街道、慰问孤寡老人、为孤儿院捐献书籍等为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寻生命的价值、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将自身作为社会和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从而在奉献中升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将社会奉献作为政治教学中的常规活动,让学生养成思维和行为习惯,从而真正形成责任意识。

三、结语

在政治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视域出发,围绕着政治认同、道德素养、法治观念、人格修养和责任意识五项内容,精心选取课堂教学内容、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甄选课程案例、建设学习小组,并开展多元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参与课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政治认同、道德素养等核心素养融入自身的成长体系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系统,从而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初中生案例核心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