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茶道”茶叶宣传图像中的文化交流

2023-02-27唐世坪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俄国茶叶图像

文/图:唐世坪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1 级硕士研究生

引言

“万里茶道”是中俄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连接中国、蒙古国、俄罗斯,随着中俄贸易兴盛于17 至19 世纪,在20 世纪30 年代后因交通运输方式的现代化和贸易格局的改变而逐渐走向衰落。这条茶路上不仅汇集了丰富多样的民族风貌,而且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域的发展,是中国与中亚、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如今共倡“一带一路”过程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友谊桥梁。

“万里茶道”漫长而辽阔的时空坐标中包含了诸多可供深入探索的历史,在众多相关研究中,不乏茶叶史、民族文化史、经济贸易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相比之下,万里茶道茶叶贸易过程中留下的茶叶包装、广告画、明信片等视觉图像材料同样丰富,却鲜有人关注。其中,创建于19世纪中叶的“K&S 波波夫兄弟”贸易公司(“Братья К.и С.Поповы”,后文简称为波波夫公司)[2]是19、20 世纪俄国[3]实力强劲且极具代表性的茶叶公司,在其辉煌的茶叶生产、贸易历史中留存了一批茶叶宣传图像。这些图像不仅反映了与万里茶道的紧密关联,也是亚欧茶叶贸易往来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

一、中俄茶叶贸易与波波夫公司

俄国对中国茶的认识始于16 世纪中叶。起初,英国的海上贸易线路受制于西班牙、葡萄牙,因此希望通过俄国开通陆上贸易线路却遭其拒绝。英国的行为促使俄皇伊凡四世(1530-1584)自行派人向东探索。经过两大帝国不断的相互试探与谈判,直到1689 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才开始正式贸易通商。1728 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逐渐成为中俄经济贸易的枢纽,茶叶交易量也不断增长。中国的茶叶大量进入俄国,逐渐从宫廷赠饮的礼品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争相购买的消费品。在三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庞大的茶叶需求量在中俄两国催生了负责茶叶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的茶叶公司和茶庄,它们闻名远近、深受当地饮茶者喜爱,波波夫公司即为其中之一。

1842 年,出身底层的创始人康斯坦丁·阿布拉莫维奇·波波 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Абрамович Попов,1814-1872)在尝试了各种营生后开始在圣彼得堡与兄弟谢苗·阿布拉莫维奇·波波夫(Семен Абрамович Попов,?-1856)经营茶叶生意。发现莫斯科的商机后,康斯坦丁着手搬迁并逐渐站稳脚跟。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波波夫家族成立了“K&S 波波夫兄弟”品牌和公司,终于在俄国茶叶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19 世纪中后期,中俄茶叶贸易更加繁荣。在这期间,俄国在中国的茶叶进口量上涨,汉口在北京条约签订后受到俄国茶商青睐而茶厂遍布,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于1890 至1891年间访华途中特意会见俄国茶商并盛赞万里茶道为“伟大的茶叶之路”[4],都说明了万里茶道茶叶贸易在俄国人心中的地位。恰克图是万里茶道贸易线路的必经之地,中俄商人往往在恰克图及紧邻的买卖城进行交易。在有关波波夫公司历史的记录中,公司曾尝试绕过莫斯科经销商在边境小镇恰克图直接从中国购入茶叶。[5]后来,波波夫公司不仅收购优质中国茶叶,还尝试在俄国种植茶叶,对俄国茶叶经济链的发展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康斯坦丁·谢苗诺维奇·波波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мёнович Попов,1850-1919),也是康斯坦丁·阿布拉莫维奇·波波夫的侄子和公司继承人,来中国考察茶叶种植技术时采购了数百普特茶籽和几万株茶苗,并聘请了以种茶能手刘峻周(1870—1941)为首的中国10 名茶叶专家赴俄国传授种茶技术。[6]在20 世纪初,波波夫公司又积极寻求中国之外更广阔的原料种植和加工地以降低成本,锡兰、印度茶在俄国的进口量逐渐增加,并在加尔各答和科伦坡开设了代表处,茶叶礼盒中也增加了印度、锡兰茶的种类。[7]

为了扩张茶叶销售的商业版图,早在1861 年,康斯坦丁·阿布拉莫维奇·波波夫就曾访问德国、比利时、英国和法国。在一封刊登于1862 年的关于这次航行的信中,波波夫表达了想要“追踪茶叶贸易,研究国外销售茶叶质量”的目的。[8]公司1895 年的一则广告中显示,其不仅在俄罗斯帝国的44 个城市设有茶店,也在布拉格、索非亚、维也纳、巴黎和柏林等城市拥有店铺。[9]同时,波波夫公司重视广告宣传在当时家喻户晓,不仅广告开支比重高,还拥有自己的印刷厂。正如一张德国明信片上的波波夫茶广告所显示的—“Der beste der Welt”(世界最好)[10],图像设计与印刷质量关乎公司的形象和礼仪,必须考虑到购买者的品味和需求,甚至为此可以承受一定额度的成本提升,可见波波夫公司对广告宣传的重视。自1894 年起,“‘K&S 波波夫兄弟’公司有权在包装、广告和标签上描绘国徽,并自1898 年以来获得了‘皇室宫廷供应商’的称号”[11]。由于庞大的商业规模、过硬的茶叶质量和突出的社会贡献,波波夫公司获得了由内到外、自上而下的认可。

波波夫公司进货茶叶分类宣传画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详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长远的眼光帮助波波夫公司在19、20 世纪的俄国拥有了庞大产业和极高知名度,奠定了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反映在宣传图像的各种元素和信息中。波波夫公司也是万里茶道中俄茶叶贸易的积极参与者,并在此过程中留存了很多茶叶贸易的图像资料。其中一批图片均使用了德语宣传,在内容、构图、风格上存在关联,有几幅图还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在波波夫公司大量留存于世的包装宣传图片中十分特别。这些图像不仅体现出与波波夫公司发展历史的强关联,其画面内容之丰富、设计创意之多样、绘制之精细也完全有迹可循。

二、波波夫公司茶叶宣传图像分析

这批图像成图时间大概在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均为彩色平版印刷,图片长宽比约为1.32,用途为莫斯科茶商波波夫在德语经销区推广的宣传资料。[12]另一佐证依据在于20 世纪初波波夫公司在俄语地区发行的茶叶盒,盒盖背面用俄语标注的奖章与这组插图中标注的各国皇室印章相同,也能够证明这些宣传图像应当出现于这一时间段。这批图片是“短时效印刷藏品协会”(“The Ephemera Society”)瓦莱丽女士(Valerie Jackson Harris,在英国从事收藏经销)的私人收藏。[13]该协会主要保存、研究和展示短时效的平面设计品,以印刷、手写的票据、传单、名片、包装等纸质品为主。[14]正如“ephemera”一词所代表的双关意蕴,[15]尽管在宏观视角的时代洪流中看似微不足道且极易散失,短暂如流星划过的一瞬,但这些藏品中蕴含的图文信息却能够为研究设计品和设计史问题提供广阔的空间和灵感。

这批用作波波夫公司宣传资料的图片共有八张,可分为两种类型。[16]封面、各国皇室印章和产品包装介绍三幅图是对公司基本信息的宣传,其余五幅展现了具体的工作场景。宣传资料的封面描绘了三人在寒冷季节饮茶的情景,后面的近景有三匹拉车的白马,远景是外形酷似莫斯科红场建筑的剪影,画框之外绘制了带有波波夫公司品牌商标的茶炊和茶包。封面上有德文“莫斯科,波波夫兄弟茶叶贸易与运输股份公司”。皇室勋章来自奥地利、俄罗斯、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产品包装图则说明,用印有特制商标的纸将茶叶以类似方砖的形式打包封存,是波波夫公司常用的一种茶叶包装形式。

从五幅宣传画的内容和文字可以看出,这五幅图中包含了茶叶从生产到运输的重要步骤,如采茶加工、茶叶分装、品茶、大宗货物运输、长途运输和存储。有趣的是,构图上,每幅图像都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场景区域,图片左侧为背景画面,右侧是遮挡了部分背景的方框,其中另外绘有画面,图片空白处写有介绍文字。方框划分了两个不同区域,背景部分刻画的大多是相对传统的人力劳作,人物形象多为黄、棕色皮肤的劳动者;方框内的画面则更接近大型工厂的场景,劳动者多为白色皮肤。在色调上,背景光线稍显暗淡,而框内的白墙、白衣和宽阔的景深,大都以明亮的浅色吸引观者视觉接受的关注点,利用色彩明暗使目光聚焦于方框内的图像内容。

波波夫公司包装部宣传画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详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显然,方框内外的两个场景表现的是与生产茶叶有关的同一主题和内容,并存在着彼此对照和呼应的关系——人力采茶运茶对应大型工厂分拣;独自劳动的茶叶分箱对应规范化、流水线式的茶叶包装;独坐品茶的休闲状态对应厂房内茶叶鉴定的工作状态;依赖畜力的长途运输对应大型仓储和快捷交通。尤其在品茶图中,画面左侧的人物身着对襟开衩的长袍、形似斗笠的顶帽、鞋尖微翘的黑靴,服饰以青、黄色为主,都显示出对清代官服元素的模仿。远处亭子剪影和画面下方竹叶点缀所烘托的品茶氛围,也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清朝官员在中式品茶环境中独自品茶的悠然状态。但细节上的描绘与真实的中国人物形象、日常生活出入很大,反而更像带有主观臆测的推想。人物高鼻深目、颧骨突出,更偏向西方面孔,两撇八字胡须像鼠尾一样从鼻下延伸至颌下,衣着服饰的形制模糊不清,侧面带有杯把的茶杯、桌上的红色提梁茶壶和人物身下的坐具也显然不是中式形制。而右侧图像描绘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品茶大厅,几张宽大的台面上放有各种类型的产品,西装革履的员工、摆放整齐的茶具、一尘不染的地面都透露出这是一个卫生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品鉴和检测茶叶的场所。

波波夫公司在莫斯科和哈尔科夫设有茶叶包装仓库,拥有上百名工人,[17]足以说明其拥有成规模的操作工厂。波波夫公司的其他宣传图中也出现了建筑物和大批马车,且显然与德文宣传材料中的广场、大厦情景一致,其文字介绍中的“茶馆(Чайной)”“贸易;买卖(Торговли)”“仓库;库房(Складов)”“主要的仓库(Главный Склад)”等俄文词汇,也侧面印证了宣传图像呈现的这座建筑物是波波夫公司用来生产、包装、仓储、买卖茶叶的大楼。此外根据摄影资料,刘峻周在恰克瓦[18]的茶叶包装称重工厂,厂房宽敞明亮,窗户大而透光,洁白的墙壁很少看到污物,机器和人工操作设备统一有序,与波波夫公司茶叶宣传图像中描绘的包装形制、工作场景等十分相似。19 至20 世纪在俄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型茶叶商,诸如古宾家族的“A.古宾继承人A.库兹涅佐夫&Co”公司,佩洛夫家族的第一家公司“瓦西里·佩洛夫和他的儿子们”[19]等,几乎身处同一时代背景、市场环境,在组织架构、生产经营、经济地位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足以与波波夫公司茶厂的图像相互印证。它们的茶厂旧照体现了这些大型公司的茶叶分拣、包装、存储的基本条件,工人大都身着统一的白色工作服,或站或坐于长桌两侧,进行着散装茶叶包装、打包、运输等工作。旁边时而出现穿西装的监管者,区别于流水线员工。茶叶外包装多为纸质材料,每包重量基本一致。可以确定,几幅插图中的前后场景都表现出茶叶原产地与新的经营公司—波波夫公司的对比,着重被强调的部分正是其生产、包装、存储和运输茶叶的厂房。

波波夫公司的茶叶宣传图像不仅表现出茶叶原产地和公司的形象区分,而且某些插图中所指示的内容、绘图的形式风格都呈现出东西元素的“混搭模式”。俄国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限制,波波夫公司的大部分茶叶需要从东方进口,继而在国内和欧洲大陆销售。波波夫公司的茶叶宣传图像所呈现的特点和其中引人注意的东方元素,与万里茶道中俄茶叶贸易有何关联,又反映了以中俄为代表的亚欧大陆诸国在茶叶贸易背景下的哪些历史情况?

三、波波夫公司茶叶图像中的文化交流

波波夫公司的这批茶叶宣传图片作为兼具文化与商业属性的产品,尤其从五幅图中茶叶生产加工刻画的相互对照中,能够以图像学视角看待其意涵表达,观照诸多历史情况和文化现象,产生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茶”的影响。茶叶及其赖以传播的途径—万里茶道,是波波夫公司绘制茶叶宣传图像的前提,且带有文化层面“润物细无声”的特性。这些图像对东方人的刻画因茶而起,与茶相关,在这些图像所营造的环境、形象等的烘托下,东方人已然与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19 世纪末的时代背景下,茶也成为除战争、外交等上层行为之外,俄国人比较深入了解东方人和东方世界的一种方式。相比于出使、宫廷会晤、互赠礼品等官方交流渠道,经贸往来需要亲身接触异国风物,交流互通的阶层限制也有所放开。可以说茶叶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中俄乃至东西方陆上更广阔交流的新窗口。茶的风靡也改变了俄国人的一部分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在18、19 世纪茶叶已然成为俄国人的必需品,饮茶之风盛行,中国传统的茶仪茶俗被俄国上层人士学习,中国瓷器受到欢迎[20],福建等地生产的红茶在俄国受到偏好。[21]在互市交流的过程中,俄国发展出独特的饮茶风俗,例如使用茶炊、重视“礼仪茶”等。围坐品茶成为各阶层的生活方式,语言上也衍生出“给茶钱”“茶前”“茶后”等词语。这些影响往往隐藏于图像绘制和传播的过程,是一种因文化特性所致的隐性但积极的作用。从文化与习俗的层面上,被茶叶深刻改变的俄国社会与广告宣传图像展现出交相辉映的深刻联系。

波波夫公司品茶室宣传画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详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其次,可以看出茶叶生产加工方式在不同国家间的巨大差异和转变。图像中的茶叶原产地与波波夫公司在生产环境、工具和劳作方式上都呈现出两种明显的不同。比如背景中的人物穿着,男性劳动者多只穿短裤,甚至仅用一块布裹在腰腿间赤膊劳动。妇女的上臂和双脚均赤裸,运输茶叶的方式也十分原始,需要用头部抵住系有一整筐茶叶的背带来保持平衡。这些人物大多作为个体单独出现,在茶山、沙漠等更加天然的场景下劳作。这样的画面难免让人联想到热气蒸腾、大汗淋漓的劳作,它基于千百年来原始手工业背景下的劳动模式,劳动过程看上去具有一定的原生态和随意性。相比之下,波波夫公司则无论运输、分拣还是包装的场景都是宽敞气派的大厦大厅,大量身着统一服装的员工群体性地出现在其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充分体现了波波夫公司可观的生产规模以及在管理上的努力和成效,其优势也显而易见—干净卫生、操作规范、整齐划一,拥有更加工业化的茶厂。

因为波波夫公司有宣传自己、提升销量的最直接需要,所以不可避免地将茶叶原产地与现代化厂房的对比作为茶叶宣传的一种方式。这些要素不仅是来自茶叶原产地产品质量保障的间接暗示,面对率先步入现代化社会的欧洲消费者时也更容易赢得好感和认同。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所代表的“传统”与“现代”标签,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作用于个体的表现。俄国最初在17 世纪自发寻求与中国合作,而康熙皇帝持保守态度准许但附加了诸多限制条件,由此带来两国边境的相对稳定和万里茶道的兴盛。如果说此时中俄两国尚处于互相忌惮、势均力敌的状态,那么到了19、20 世纪,清王朝从16、17 世纪富庶强大的帝国变得古老、保守和发展迟滞,尚未感受到工业化带来的变革。而当时的俄国已大面积侵占中国东北的国土,在通商口岸进行包括开办洋行、开设茶厂在内的经济活动和商业竞争,其中便有诸多像波波夫一样的俄国大型茶叶公司。茶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的不同宛如一个切面,隐晦地反映出19、20 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下,中俄双方国力的巨大变化。

另外,一如当时西方对东方的复杂态度,波波夫公司的茶叶图像也折射出欧洲社会在万里茶道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语境中对于东方的想象和复杂心理。在对原产地的描绘上,负责采摘、分装和长途运输的工人装扮带有印度、阿拉伯的特点,但中国的陕南、西南,还有南亚的部分地区,凡是盛产茶叶或商贸繁荣之地都可能出现种茶场、人力运输的“背夫”,所以很难准确判断画中的人物究竟属于哪个民族或国家。对品茶者描绘的形似神不似也体现出多元混搭特点。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作为图像的绘制者,如果未亲身游历或深入了解,往往很难分清亚洲诸多国家的不同特点,于是笼统地将各种代表性的装饰混为一谈,表现的只是想象中的“东方”。波波夫公司离不开对产品来源的宣传,因为原产地的出现直接象征着茶叶来源的正宗和质量过硬。背景中的画面仿佛在提示消费者,波波夫公司正是从中国、印度等地发掘了品质优良的茶叶,又跨越路途千里运送至饮茶者手中。图像中大片裸露在外、色泽暗沉的肌肤凸显了自然环境下风吹日晒的艰苦劳动生活,很容易为观者留下茶叶产自未受机械化影响和工业污染的纯天然环境,劳动者也大都质朴而吃苦耐劳的印象。虽然不排除表现原产地悠久传统和自然风情的可能,但笔者认为波波夫公司更多地希望通过与茶叶原产地的对比赢得好感,这种好感甚至建立于对原产地的保持距离和误解当中。

波波夫公司茶叶仓库宣传画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详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造成这种复杂想象的原因之一在于,19 至20 世纪的西方殖民帝国不仅在冲破大清国门后进一步了解真实的中国、打破遥远的幻想,也拥有更强势的话语权,有意无意地将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推崇与亚洲殖民地原始、落后的情形相结合,伴随着殖民活动传播一种复杂的文化偏见,形成巨大的影响力。这使得西方文化关于东方社会手工化、传统形态的看法带有盲目性,并隐晦地表现在波波夫公司的茶叶包装设计和广告宣传上,对其内容理解和表现产生作用,使之同样呈现出一种想象的东方而非真实的东方。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公司急需摒弃原生态的生产条件以打破固有印象,但也会在图像设计和传播过程中加深了代表东方殖民地劳动者群体的民族刻板印象。

宣传图像的多元素组合重叠可以说是19 至20 世纪亚欧大陆中西文化差异和交流历史的外在显现。万里茶道中俄贸易兴起的历程即伴随着两国的领土纷争,从康熙皇帝开始到20 世纪初期,俄国对中国的了解乃至殖民欲望未曾休止。在汉口、上海等城市开埠通商后,英、俄等国家成规模地在中国购买原材料、倾销商品,波波夫、古宾等俄国茶商来到汉口等地寻找原材料、投资办厂也离不开近代对华殖民的大背景。从文化接受的角度看,欧洲国家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和借鉴带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是结合自身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观性选择。比如这一时期俄国社会关于中国知识的认知,经由西方社会传播而来的中国题材著作、建筑园林风格、艺术和工艺品收藏等形式甚至远多于直接来自中国的文学艺术品。[22]

也就是说,图像所表现事物的真实与否并不在绘制者的考虑范围内,经销商广告宣传意在通过对亚洲风情的展现达到追赶潮流、开拓市场的目的—茶叶图像中的亚洲景象此时成为一种指代的意象,是手段而非目的。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封建王朝的国力由盛转衰,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社会建立在政治博弈和文化差异之上的形象误读,外现于对东方形象的艺术理解与创造,最终通过世界市场的贸易联结和图像本身的传播性,又在现实中将这种理解进行了“反馈”和“深化”。类似的情况似乎也能从波波夫公司的茶叶图像中间接体现出来,形成了观念与图像的相互印证。

四、结语

波波夫公司装运部宣传画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详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万里茶道”承载的鲜活历史,显示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多种样貌,也见证了中国以茶为媒与世界沟通交流过程中的不同侧面。波波夫公司设计的这批茶叶宣传图片集合了东西方元素,并指向了背后包括茶商发展、茶叶贸易、茶产地风貌、茶文化交流等多角度的历史信息。这批图像在内容选择、构图排布、色彩搭配等方面呈现出的样式和风格,既隐含了俄国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中获得的新认识,也包括了西欧国家受“中国风”影响的可能性,最直接原因可能是为了波波夫公司打开欧洲茶叶贸易市场服务。而这些可能性,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多重角度和不同心理,以及文化传播中蕴含的多重维度。这批图像一方面说明了文化交流过程中自信开放、相互理解的重要性,使我们警惕东西方在17 至20 世纪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各民族现代化进程不一的背景下彼此间可能产生的误解和偏见,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认识到“一片树叶”带动的一条道路,在连通亚欧大陆不同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启示了一种文化交流互鉴的思路。

猜你喜欢

俄国茶叶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有趣的图像诗
香喷喷的茶叶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便携式茶叶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