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与实证》
2023-02-27张献萍
张献萍
(河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资源短缺等问题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产业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绿色产业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生产工艺,大力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我国绿色产业虽已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不少现实制约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评述绿色产业相关研究著作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目前我国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发行,冯婧、张雪花著的《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与实证》一书是近年来绿色产业研究领域的一部优秀著作。全书主要由三大篇章组成,分别为:理论篇、实证篇、政策篇。第一篇是理论篇。在这一篇中,作者阐述了绿色产业的基本理论,我国以及全球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篇是实证篇。在这一篇中,作者以我国纺织产业、钢铁产业、体育产业以及污水处理产业为案例,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产业目前绿色转型升级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实证研究1 和实证研究2 分别对我国纺织产业、钢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以及绿色转型升级现状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3 关注我国京津冀地区绿色产业链增值问题,首先分析了该地区绿色产业价值链增值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了产业价值链增值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以电子通信产业为例对京津冀绿色产业进行了模拟仿真。实证研究4以体育产业为视角,提出了我国绿色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实证研究5 分析了再生水价值增值问题,作者以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构建了该污水厂的再生水回用系统模型,并提出了促进污水厂再生水价值增值的对策建议。第三篇是政策建议篇。在这一篇中,作者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及思路,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对我国绿色产业提出了新型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决策。在这一战略契机下,我国绿色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产业规模层面,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总量以及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和产值均位居全球第一,清洁能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组件(多晶硅、硅片、电池等)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此外,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也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国能源设备、节水设备、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节能环保企业的运营成本持续下降,产业效益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 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8 万亿元。在产业转型方面,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有序淘汰粗放产能,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 亿吨以上,淘汰过剩水泥产能3 亿吨,既有效遏制了粗放型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态势,也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除工业绿色转型外,我国各地还积极探索了包括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田园综合体等在内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为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尽管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迅猛,但目前仍面临着以下问题和不足:(1)中小型环保企业众多,产业集中度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各地都兴起和创建了不少环保企业,但由于目前我国绿色环保市场有限,导致这些企业的业务范围有限,整体营收较低,中小企业大量存在。由于缺乏大型企业作为支撑,因此产业集中度整体也较低。(2)绿色技术水平低,研发创新能力弱。目前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技术壁垒,同时由于产业中又以中小企业为主,它们的研发意愿和研发支出能力都较低,导致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一直面临着技术创新难题。(3)资金压力。目前绿色产业市场规模并不高,同时绿色产业前期投资规模较大,因此我国不少中小型绿色环保企业一直面临着较严峻的资金压力。
针对我国绿色产业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现实制约因素,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1)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探索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新路径、新模式。首先,地方政府应为绿色环保企业提供土地和税收优惠,建立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绿色基础设施完善的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吸引绿色创新企业入驻,形成绿色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进而为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树立榜样和示范。其次,地方政府也应从创业政策出发,建立绿色科技孵化园区,从新创企业层面不断培育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最后,地方政府还应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绿色企业,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扩散等方式带动本地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和绿色经营管理水平,持续增强本地企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2)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绿色清洁能源是推动我国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因此,要发展绿色产业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法规,在维护市场秩序和加强政策监管的同时,继续对清洁能源生产企业给予更多的财税政策支持,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同时,我国还要完善电网管理制度,为清洁能源并电入网提供通畅的渠道。其次,我国要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不断提升清洁能源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持续降低清洁能源生产和运营成本,扩大“绿电”市场规模。再次,我国要借助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持续扩大清洁能源在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时加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最后,我国还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市场领域的份额,持续提升中国清洁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加大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绿色技术是推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为此我国应构建更为通畅的科创机制,整合多方力量,有力推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为此,首先,我国可以尝试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设立专门的绿色科创基金,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降低社会绿色研发成本,不断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绿色技术研发投入,逐渐形成以市场为驱动核心的绿色技术科创体制。其次,我国教育、科技以及工业发展部门,应加大绿色技术研发资源的整合力度,构建更为紧密的产学研联合研发机制,在实现产业界与学术界互惠互利的同时,培育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最后,针对绿色技术研发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我国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整合多方力量,借助有组织科研破解制约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关键“堵点”。
(4)构建更为科学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考察一个产业是否实现绿色转型,关键在于污染排放、能源投入、资源高效利用、废物重复利用等指标的达标情况,为此,我国应从这一关键点出发,采取多种奖惩措施,鼓励或者倒逼企业走绿色环保之路。首先,我国环保、工业等部门应联合为不同门类工业企业制定更贴合实际、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环保标准,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其次,我国政府应借助经济手段包括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研发补贴、出口退税等方式,鼓励企业主动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借助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再次,我国还应加强绿色审计和绿色监督机制,借助更为全面的环保指标监督网络,提前预警和发现企业环保风险,引导企业主动节能减排,走清洁生产的绿色发展道路。最后,我国政府也应建立相应的惩处机制,借助行政手段,对发现环保问题后不整改企业进行罚款、停产整顿或市场禁入,督促企业提升绿色环保意识,履行环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