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之美
2023-02-27梅玉荣
梅玉荣
二十四个节气,恰似一幅幅古朴的画卷,一张张馥郁的诗笺,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历史的回廊里旋转,荡漾,久久不绝……
节气之美,美在实用。节气中有反映季节的,如立春、立秋、夏至、冬至等;有反映气候特征的,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有反映物候现象的,如惊蛰、谷雨、小满、芒种等;有反映降水情况的,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千百年来,老百姓依据季候特点,安排农事、调理衣食。从小我们就听到长辈们念叨“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处暑白露节,夜寒白天热”“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等。
節气之美,美在诗意。每一个节气名,都清简如诗,双音节,读来朗朗上口,易记于心。谷雨,天清地明的春天里,谷和雨,两种事物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朴实动人的内涵;白露,晶莹,略有凉意,与桂花共同散发着清芬,于是中秋至,明月圆,佳人共,天伦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光芒穿透历朝历代。从陶渊明在南山下种的菊,到李白吟咏过的月光,杜甫居住过的草堂,苏轼在赤壁东坡植的梅,大都可从节气里找到相应的佐证或依据。姜夔词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分明是雨水时节绿意满眼的景致;晏殊词里“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则是一派清新田园春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小雪时邀友小酌,岂独白居易一人?而在冰封雪盖的大寒之夜,不仅有凌寒而开的梅花,还会想起杭州湖心亭看雪的张岱,想起雪夜访戴安道的王子猷,想起寒江独钓的柳宗元,也会想起《红楼梦》里锦帽貂裘、大啖鹿肉的一群痴男娇娃。那人,那景,都诗意满满,诗香盈怀。
节气之美,美在哲理与禅境。简朴自持,从容淡静,传统文化体现在节气中是这样的花木扶疏,风月琳琅。天地不言,人为过客,顺应自然之理。像清明,宜祭扫、踏青,一面是用泪水追思逝者,一面是用笑容迎接春光,生死互为映照,让人多添了悟。小满,意为“小得盈满”,岂不是告诉我们“太盈则亏”的道理么?处暑,又为“去暑”,不是说明要心平气和、祛除浮躁么?
每一个节气都如此丰盈润泽,饱满芬芳,将光阴之变、民俗之味统统融于其中,绘成一幅优美蕴藉的画卷,其味隽永,其美绵长。
(选自《湖北日报》2016年12月19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