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语言多姿多彩
2023-02-27刘为民
刘为民
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我们会发现生动传神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点。为了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接受本文所阐述的科学知识,作者在语言的感染力上下了很大工夫。
1.使用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比如用“翩然归来”描述燕子的轻捷、洒脱,身姿优美,用“簌簌地”展现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形容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凸显严冬的寒冷,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反映自然现象同气候变化的关系……这些语言无不生动、形象、传神。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多处把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融为一体。例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段话把拟人和比喻有机地结合起来,杏花在传语,桃花在暗示,布谷鸟用歌声提醒人们,给人无限亲切之感,不得不感慨大自然是多么关心劳动人民啊!这些语言的运用,比专业术语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作者将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还说它们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这个比喻更加可圈可点,把生物的变化作为一种征兆,强调了其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3.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比如写纬度的高低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作者就举北京和南京物候现象差异的日数来说明。又如写高下的差异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作者就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的事例进行說明。作者在这里不仅分析了一般情况,还指出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不但条理清晰,分析全面,而且能通过列举人们熟知的具体的事物,使读者便于比较、联想,更好地了解大自然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