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2023-02-27
考点解读
在主题为“人与自然”的文章中,作者常常会通过观察大自然以及大自然中的人,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或探究人与自然之间如何相互影响。阅读此类文章,需要具备赏析文章语言、分析文章哲理的能力。中考常见的考点有:1.概括文章内容;2.赏析画线句;3.分析文章内涵。
迁徙的芦苇
◎王彦明
水众的地方,芦苇往往就繁茂。村子后的池塘就是一处。
这座池塘蓄积的都是春夏的雨水,平时是干涸的。没有雨水的时候,人们穿过花草错身形成的空隙,就可以踩出一条去上工的小路。只有雨水来了,人们才绕着池塘去上工。这个时候,池塘上开始生出水草,也有蛙鸣;两旁的大树上喜鹊筑巢,啄木鸟笃笃地进入树干,孩子们则会卷起裤腿,趟水嬉戏。
雨水也会生出鱼,这是奇怪的事。老人说,鱼在雨天会飞,随着雨水落入新的水域。不知真假,但是水来鱼也来。秋天的时候,芦苇深了,钻入丛中,还可以看到野鸭子和它们漂浮的巢穴。
池塘的对岸,孩子一般是不去的,那里住着黄鼠狼、刺猬、蛇、野狸子和獾。一般而言,人们都不去惊扰它们,即使丢只鸡,也就是骂骂黄鼠狼的先人。有一年,大人们打了一只獾,孩子们纷纷跑去要獾油,獾油是上好的烫伤药。为此大人们惊惧多时,乡下的故事里,它们多有迷惑人的方术。也有大人抓了一只刺猬,送给孩子,当成宠物。上了学的孩子,知道在芒刺上放上果实,让刺猬负重前行。
一些年过去了,一些人消失了,一些孩子翅膀硬了也离开了,却是芦苇率先回到了村子。那么芦苇离开过?是长了脚的?那场雨过后,池塘上浮起一层炭灰,这是秋天烧荒留下的阴影。满池浓墨,像化不开的夜晚。就是这样,芦苇悄然生长。
是的,一面在逝去,一面却是在新生。找不到一个精准的时间,就是在某一个时刻,芦苇在人们的生活中失去了以前的意义,盖房子、编筐、织席已经不再需要自己动手的时候,芦苇的价值也在逐渐暗淡。秋天收割的景象不见了,那么孩子们呢?孩子们去上学了。只有喜鹊、野鸭、啄木鸟和乌鸦,还在筑巢和生活。
树都是有主的,前人种树,后人砍树,被扛回家盖房子或者廉价卖掉,很快池塘边就只能看到树桩了;接下来就是池塘了,如何处理池塘呢?残羹剩饭、死去的猫狗、摔碎的杯子、坏掉的种子……池塘几乎容纳了一个村子的尘垢。
以前如果池塘是村子的肺,很快就成为了穿孔的胃。也不知道是谁最先消失的,反正不是芦苇,芦苇的忍受力和韧性,人们是领略过的。村里没有人丢鸡了,黄鼠狼和野狸子没有了;然后似乎是刺猬,以前它们偶尔迷路进入村子,见不到了;还有蛇,去上学的路上,都可随手捡到一条,放到书包里吓唬同学;唯有獾,消失得那么神秘,无声无息,我们意识到它消失的时候,芦苇已经消失了。
芦苇怎么会消失呢?它有根,抓住泥土死死不放,它能去哪里呢?它们如何像一群失去家园的大雁,从一个地方集体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想来还是水众的地方,但是没有人关注这些,人们上工都不经过池塘了;他们各自经营起作坊,用汽车把货物运向全国各地。只有芦苇知道芦苇离开了。
在白洋淀广阔的水域,芦苇仿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仅仅是因为水众,还有宁静的月光和悠闲的野鸭。即使有人划船过来,也只是留下一圈涟漪,然后和涟漪一起消失。没有人知道芦苇搬家去了哪里。
更为奇怪的是,现在芦苇又出现了。拿着相机的摄影师一脸惊诧。这复活的池塘,就是村庄的历史,躺倒的枯树,雷击斧凿之后尽是沧桑。如果以池塘为主体,村庄为背景,这种黯淡触目惊心。站在人们新开垦的田地里,你可以看到茄子、辣椒、土豆和韭菜之类,同时也可以看到每个瓦房的墙体上,都写着一个触目惊心的“拆”字。人们即将住进楼房,而芦苇呢?会随着人的搬迁再次迁徙吗?
(选自《北海日报》2021年8月25日,有删节)
●思考练习
1.芦苇为何会“迁徙”呢?请分点概括。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请说说文章标题“迁徙的芦苇”好在哪里。
鸟巢是树上的村庄
◎宫 佳
袅袅炊烟升腾,是村庄院落里最鲜活的一幕。鸟儿在空中展翅飞翔,累了就飞回树上的鸟巢。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此起彼落,村庄里的那些静穆的大树也生动起来。
枝丫上有几个鸟巢,或大或小,鸟巢里有幼鸟,有辛勤哺育的雌鸟和雄鸟,一个鸟巢就是一个家。几个充满活力的鸟巢就成了树上的村庄。树下,村庄里的人们在日出日落里耕耘着希望;树上,一群飞鸟划过天空,鸟巢是他们栖息的痕迹,是村庄最骄傲的点缀。
村庄的上空高悬着另一个村庄,两个村庄隔着树的距离遥相呼应,又相依为命。在那一树绿意葱茏中,褐色的鸟巢尤其突出。
看过鸟类专家的统计,一对灰喜鹊筑巢需四五天时间,“至少銜取枯枝、树叶、草根、牛羊毛和泥团总共600余次,其中衔取枯枝250余次、树叶150余次、草根120余次、牛羊毛80余次、泥团50余次。”看着不起眼的鸟巢,原来竟是一个大工程。鸟儿往返数次,一枝一叶在辛劳里诠释着执着。枯枝和草根是一砖一瓦,泥团是水泥,雌鸟和雄鸟是建筑师,风雨兼程,一个舒适的鸟巢总算落成了,然而,工程还没结束,鸟巢里还要布置卧室。以树叶为床,以毛羽为被褥,雌鸟和雄鸟在河边,在水渠里,在田野里,衔着对未来的憧憬,举案齐眉,在建筑爱巢中相濡以沫,在这份并肩作战的深情中,诞生了新的生命。当一只只雏鸟叽叽喳喳地在巢里待哺时,树上的村庄就热闹起来,那是生的欢乐,繁衍的喜讯。
小时候,我对树上的鸟巢充满了好奇。村庄里的小调皮蛋更是对鸟蛋垂涎三尺。曾经有一个小伙伴,赤着脚,哧溜哧溜地爬上大树,两条腿跨在树杈上,伸手在鸟巢里掏鸟蛋,掏出一把就惊呼一声,向树下的我们炫耀,然后,小心地装进口袋里,直到掏空了鸟巢,才心满意足地滑下大树。椭圆形的鸟蛋或纯白或掺杂着星星点点的花纹,成了孩子们心里的向往。然而,归来的鸟儿不见了鸟巢里的孩儿,站在大树上凄惨地鸣叫,一声又一声,树上的村庄在战栗,树下的村庄在哭泣。调皮的娃儿终于明白,一个鸟蛋就是一个小生命,于是,在大人的教育下,归还了鸟蛋。树上村庄和树下村庄一团和气。
后来,我离开了村庄,去过很多地方。城里的钢筋混凝土冷冰冰的,鲜有鸟巢,也很难看到树上的村庄。
有一年,在郊区的一棵大树上看到一个喜鹊巢,一只喜鹊站在枝丫上卖力地叫着,我心上一喜,但总感觉那只喜鹊的叫声过于凄厉,低头,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只黑喜鹊,嘴半张着,嘴角还有血迹,两只眼紧闭,两只小爪子弯曲着,风吹过来,身上的羽毛打着旋儿,它再也无法梳理自己的羽毛,也再也飞不起来到鸟巢和自己的爱人相聚。我明白了树上的喜鹊那持续不断的哀号,那是对亲人的召唤和哀悼。孤零零的鸟巢,孤零零的喜鹊,树下没有村庄,树上,独巢,孤鸟,再也没有树上村庄的和谐了。鸟巢冷落了,那只喜鹊叫了几天后,再也没见踪影,空巢里长满了落寞。
这几年,村庄里的很多房子都成了空巢,留守在村庄里的是老人和孩子。很多房子门前因常年无人打理,长满了荒草,蜘蛛网斜斜地挂在墙头上,门前的大树一如既往地站立着,只是,很多大树上的鸟巢也成了空巢。
还好,每年春天,南飞的燕子都会记着回家的路,屋檐底下又有了燕子筑巢的身影,在燕子一路的鸣叫声中,树上的村庄又热闹起来,鸟儿又开始筑新巢,孕育新的生命。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19期,有删改)
●思考练习
1.本文围绕“鸟巢”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