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基于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视角
2023-02-27郎彬彬
何 静 郎彬彬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辅导员的九项工作职责,对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辅导员大赛是辅导员素质能力实战,近些年来的比赛项目主要包括:笔试(基础知识测试与网文写作)、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等。其中案例分析主要考察辅导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辅导员的安全教育能力体现了九项工作职责中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等,是辅导员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信诈骗已经成为危害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身心健康的重要安全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被电信诈骗案例的现状分析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以一种或者多种形式的诈骗手段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1]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犯罪分子手段不断翻新,它已经成为当前发案率最高、损失最大的犯罪。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经越过偷盗案成为大学校园影响学生财产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的第一大类案件。较之盗窃案,电信诈骗成本低,回报高,案件隐蔽性强,犯罪集团化强,话术套路多,责任分工明确,通常基站在国外,侦破难度高,财产追回难,学生受害金额大,并且学生的挫败感强,愧疚感深,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笔者所在的高校为公办综合类高职院校,学校高度重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2021年在校生约1.8万人,据统计,全年电信诈骗发生51起,具体类别见表1。可见刷单、游戏买卖、网购、冒充好友等诈骗已经替代中奖诈骗成为近年来最主要的电信诈骗的类型。
表1 2021年某高职院校全年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件统计表
二、高职学生被电信诈骗的原因及心理分析
(一)对电信诈骗知识了解不深刻
近年来各高校都开展了丰富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从电信诈骗的组织体系、诈骗的类型及典型案例,被诈骗后应该及时报警以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多方面,从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展板宣传等多途径开展防电诈教育活动。但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对于他人的诈骗案例不关心,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进而对电信诈骗的套路和陷阱了解得不深刻,导致宣传的时候仿佛都知道,身临其境时完全丧失分辨能力,瞬间掉入诈骗陷阱。
(二)思想上轻敌或者麻痹大意
根据2021年笔者所在学校被电信诈骗的学生统计数据,51名学生中有22名学生为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便在入学教育中以及后期的学校学习生活中不定期开展防电诈宣传教育活动。但是高年级学生被电信诈骗占比43.1%,说明有部分学生虽然对诈骗有所了解,但是存在着思想上的麻痹大意,觉得被电信诈骗的人都比较愚钝,而且存在对自己过于自信,对电信诈骗过于轻视的心理。有的学生甚至知道对方是骗子,因想要识破对方的诡计而最终被骗。
(三)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
无论是刷单兼职还是游戏买卖、网络购物诈骗,都开始于陌生人通过各种网络社交软件发布或者发送过来的信息。当代大学生被父母过于保护,从而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过于轻信他人,即便经济不贫困的学生也难以抵抗兼职、高薪、工作容易的诱惑。对网络交易、快递购物、陌生电话和陌生好友,没有警惕心理。大学生涉世未深,无法辨识虚假兼职、网络交友、虚假交易等诈骗陷阱,缺乏分辨真假的能力和拒绝别人的能力。
(四)猎奇和贪利心理作祟
在笔者所在学校案发率最高的刷单诈骗中,笔者了解了部分被诈骗学生,在被问到为什么同意陌生人的好友请求以及为什么相信网络兼职信息时,他们表示刚开始也不相信,但是因为对网络另一端的人表示好奇,以及抱着想要了解网络兼职,了解怎样去赚钱的心理去与对方联系。少劳多得,轻松兼职,在获得蝇头小利之后,看到诈骗分子建立的群里,诈骗分子“托儿”们都在晒刷单返利的截图,便逐渐相信,最终上当受骗。
(五)渴望高消费或者经济独立
被电信诈骗的学生中,有的是家庭经济条件中等但是想要高消费的;有的是家庭经济中等自己想要经济独立,想体现自己成年人的价值的;有的是家庭经济贫困想要减轻父母经济负担的。但是大学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没有充足的时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能做的校外兼职极少,这便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轻松的工作,门槛低,时间自由,收入较好,这对大学生具有超强的诱惑力。
(六)心理素质差,不能冷静思考
无论是刷单诈骗中的首次未返利,还是游戏买卖中的提取失败、风险金等,学生都存在着遇到事情,特别是涉及金钱,便会由于心理素质差不能够冷静分析,及时止损的现象。学生是没有收入的群体,在搭上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后,便容易慌乱,想采用各种可能的途径追回资金,于是进一步轻信诈骗分子的各种借口,继续转账,进而被骗的金额逐渐增大。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中受到过度的保护,内心不够坚强,一旦遇到电信诈骗就不能保持沉着冷静,不但给了违法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的机会,而且容易扩大受害的影响程度。[2]
(七)个人信息泄露,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网络充斥着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外卖、购物、订票、社交、网页浏览、APP下载注册、找工作等。网络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学生缺乏信息安全意识,轻信陌生人或网络好友,对陌生人发的链接或者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以及二维码不加怀疑,快递和火车票扔掉之前信息不加清理,甚至在可疑网站提供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给陌生人提供银行卡和短信验证码,以及各种支付密码,导致个人信息的严重泄露,给电信诈骗的发生提供了便利。当对方报出受害人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就读学校之后,受害人便放松了警惕,使得电信诈骗能够成功。
三、高职辅导员安全教育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一)提高认识,知己知彼
1.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电信诈骗工作。高校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并且电信诈骗花样百出,防不胜防,辅导员自己首先不能轻敌,要意识到对于诈骗分子来说,在校大学生是他们最青睐的诈骗对象。犯罪分子通过掌握的数据搜集、分析技术,迅速把网络活动频繁的高校学生进行画像,通过分析其网络痕迹、注册账号等相关信息,可以为其量身定制诈骗方案,实现精准诈骗。[3]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几千上万的涉案金额会让他们背负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电信诈骗案件侦破困难,资金追回基本无望,社会危害性极大,轻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重者可能使学生失去生命。辅导员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意识到诈骗的严重危害以及电信诈骗可能就在学生身边,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高度重视防范电信诈骗。
2.辅导员应该清楚地了解电信诈骗套路。辅导员对于诈骗的套路不清晰,对诈骗的种类了解不全面,对诈骗的模式仅仅知道皮毛,不利于辅导员开展学生防范电信诈骗工作。辅导员要开展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培训,需要重点学习各类电信诈骗的话术、套路、陷阱以及受害者的心理活动,做专家型的防电诈辅导员,才能更生动更细致地教育引导学生避开陷阱。例如刷单案件中的钓鱼行为,刚开始会如期返现,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并且让受害者放松警惕,觉得自己遇到的是在真正的兼职。这是为后期一步步诱导受害者投入更多的金钱打下基础。分析诈骗所利用的人们的心理,让同学们意识到一旦有这样的心理,自己就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还需要关注身边的典型案例,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典型电信诈骗案例宣传教育,要及时跟进诈骗分子的新套路。
(二)预防为主,广泛宣传教育
1.开展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开展好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诈骗套路,培养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提高识别电信诈骗的能力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普及遇到电信诈骗事件,应该如何处理。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培养勇气和担当,遇到电信诈骗要克服害怕被人嘲笑心理以及怕麻烦心理,要第一时间报警,坚决不纵容诈骗分子的违法行为。主题班会的专题教育和每次日常班会前的课前十分钟的案例通报与分析相结合,常讲常新,不可懈怠,提高学生的防诈、识诈、反诈意识和能力。
2.多渠道宣传预警,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要通过班级群、板报、班级宣传栏等渠道,及时推送、发布反诈骗信息和典型案例。要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与法治教育。高校信息安全教育在于增强大学生的信息保护能力,通过规范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使用,避免在没有安全认证的网页上进行注册等操作,不上传个人的私密信息,增强防范意识,从而有效避免由于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案件。[4]普及金融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凡是涉及个人信息、账号密码、验证码、二维码、陌生链接、陌生人等关键点就要保持高度警惕。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面对电话和网络恐吓,要不偏信。积极动员全体学生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通预警功能,并主动关注学习反诈骗信息和相关知识。
3.组织开展防电诈系列班级活动。要以电信诈骗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改编歌曲,将电信诈骗的常识、电信诈骗的套路、类型改编为歌词,进行传唱。组织以电信诈骗为主题的辩论赛如可以以防范电信诈骗和打击电信诈骗哪个更重要以及防范电信诈骗要靠政府还是要靠个人等为主题。可以编写电信诈骗案例并进行视频录制或者进行现场演绎,绘制防电诈宣传海报,开展防电诈有奖知识竞答,将参与防电诈活动纳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学分中加以考评等。以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电信诈骗知识的深入学习,不断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电信诈骗手段,见招拆招,识别陷阱与套路。开学季、毕业季,双十一购物季等都是电信诈骗高发季节,因此尤其需要在这些时间段内对防范电信诈骗进行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警示与强调。
(三)案发时,妥善处理
1.指导学生第一时间报警,尽力采取措施挽回损失。辅导员指导学生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尽快将骗子的银行账号、电话等相关信息告知警察。如果学生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汇款,要尽快提供骗子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信息。警方可以联系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将骗子的银行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冻结。随后辅导员陪同学生或者让学生室友陪同学生及时到属地派出所作笔录,并提供相关证据资料。
2.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学生一旦被电信诈骗,内心会有强烈的挫败感、愧疚感、沮丧感、恐惧感。在此事件中,学生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学校铺天盖地宣传防范电信诈骗,自己还能上当受骗,觉得自己愚笨;认为因为自己的无知损失了父母的血汗钱,而对父母产生愧疚;因自己的被诈骗而在考核中可能连累辅导员和班级,对辅导员和班级同学产生愧疚;同时害怕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害怕辅导员、家长会批评自己,因此情绪会比较低落。在得知学生被电信诈骗后,辅导员应该立即加以关心和指导,而不是批评教育。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充分倾听、了解事情发生经过的基础上,觉察学生的情绪与感受,让其充分宣泄,在关怀的基础上,逐个疏导学生的恐惧、愧疚、沮丧、挫败感,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坚韧的意志来面对被诈骗这个挫折。
3.为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电信诈骗也属于学生危机事件,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辅导员除了自己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外,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学生身边的重要他人如父母、室友、好友等。鼓励学生勇敢地将被电信诈骗的事件告知自己的父母,因为学生尚无经济收入,仍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援。辅导员一方面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学生目前的身心状态,指导家长忌批评埋怨,应多安慰与开导,减轻学生的愧疚感,防止次生伤害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辅导员还需要动员学生室友多关注、陪伴、安慰被电信诈骗的学生,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消极情绪,重新积极面对生活。
(四)案发后,反思跟踪
1.反思总结,强化宣传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尽管高校高度重视防电信诈骗工作,辅导员多渠道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但是仍有学生上当受骗。所以需要在电信诈骗事件发生之后,剖析电信诈骗事件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甄别诈骗中连环的陷阱,反思辅导员前期宣传教育过程中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例如是否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到让学生入脑入心,是否没有将诈骗的套路讲解得清楚明白等。在反思中,将学生的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推向纵深,以案促改。
2.持续跟踪,关注被电信诈骗学生。学生被电信诈骗,其消极情绪的缓解需要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辅导员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防止学生出现表面上已经没有大碍,已经没有影响了,内心却依旧背负着沉重负担的情况发生。也防止其他不良事件集中发生在某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过于沉溺消极情绪,引发更大的危机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可以正面找学生谈心谈话,关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情况,也可以找学生的室友、家长侧面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持续关注,陪同学生一起走出阴霾。
3.以案为鉴,宣传教育到更多人。案件发生后,辅导员应该在完整、准确了解学生电信诈骗案件全过程的基础上,梳理、剖析电信诈骗案件中的陷阱和套路,并且动员学生亲述诈骗事件的经过以及经验教训,或者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辅导员转述案例并且明确其中的套路。利用学生身边人发生的事件,更能警示到学生,使学生高度重视,意识到电信诈骗就在身边,它花样百变,套路太深,每个人陷入其中都有可能被套路,所以做到不相信、不猎奇、不贪利、不转账、不泄露,进而尽可能避免电信诈骗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