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机制研究

2023-02-26崔晓彤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营商政党

崔晓彤 李 茹

(1.辽阳市社会主义学院,辽宁辽阳 111000;2.民建辽阳市委员会,辽宁辽阳 111000)

2021 年6 月25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1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探索相关常态化机制,对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独特功能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产出来”[2]165,是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和现实需要架构起来的基本制度,是各群体、各界别的广泛共识凝聚、整合不同利益诉求、推动共同目标实现的制度范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涉及领域与优化营商环境重合性极高、可塑性极强,由此,促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理论引领、实践示范等优势,对营商环境优化具有独特功能。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优势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基本制度保障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优化营商环境均涉及“政治、经济、法治、社会、人文、生态”[3]等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深化促进新型政党制度越发完善,促进新型政党制度嵌入国家治理进程必然逐渐规避新型政党制度运转不完善以适应主体多元化、参与协商化、治理纵深化等要求,进而积极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各时段、各领域、各环节之中,在参政议政、监督效能、政治协商等方面释放出国家治理的积极效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各领域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密切关联。只有逐渐趋于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越发定型,营商环境优化的成果才得以巩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社会服务全方面提升并释放治理效能优势,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引领优势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理论阐释支撑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创立从根本上说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创造性应用,将爱国统一战线的精髓——争取人心引入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模式中,使其在新时代仍然闪烁着真理光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验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重大问题真理性的探索。站在这一理论制高点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阐释支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聚合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解放、突破发展难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诸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各领域的提案、建议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得到政府主要部门回应和采纳,为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示范优势是补齐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短板的渠道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示范集中表现为资源聚合、合作监督以及多层协商等属性特征。这些属性特征凸显了新型政党制度在有效预防社会分裂、提升社会和谐程度等方面的积极贡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示范集中表现为多党合作品牌开发与巩固、协商民主层次从分散到多层拓展、形式从书面化到智能化的变化,民主监督逐步增加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的专项形式、专题形式等,这些相对成功的实践示范进一步构建起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实践,通过调研逐渐深入挖掘不同领域的社会服务信息并形成高质量提案,进一步补齐营商环境优化的现实短板,提供持续优化的实践支撑和实践源泉。

(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阐释优势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话语语境规约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中国特色话语维度生动阐述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涵外延、发展历程、比较优势以及发展前景。通过这一制度的运行和完善,逐步推进“中国之制”的制度优势以及“中国之治”的比较治理效能,从多个维度充分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特色话语构建及话语权提升过程是一致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其实践运行成就、构架合理程度、话语范畴贡献,为中国特色话语构建与话语权提升提供了可供参考、可以完善的制度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是世界范围普遍践行的实践,其中有一些通行标准并不完全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畴,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实践转化为话语阐释优势,积极促进“中国特色”因素嵌入营商环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逐渐细化进程中,则从理论和实践维度为打造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样本”赋予了重要动力,汇集了强大力量,发挥了话语语境规约作用。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制约因素

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与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之间,具有内在契合度高、覆盖重叠度高、发展目标导向一致等共同属性,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营商环境优化必然联系的基础。但由于优化营商环境实践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开展程度不一、建设程度不一、取得成效不一等问题,导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优化营商环境实践共同构建融合度不高,共同构建成效发挥不充分。

(一)认知制约:尚未充分认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与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之间的重要关联

优化营商环境关系到国家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必然成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突破口和实践依托。通过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营商环境优化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积极发挥注重界别联系、广泛规范联系、深入调查研究、做实社会服务等功能作用,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中持续解放思想。以某市为例,据调研,该市各民主党派虽然已经对优化营商环境开始关注,民建市委会、致公党市委会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讨,民盟召开专门座谈会,民革市委会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专项民主监督等,但缺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履行三大职能高度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出统一部署,特别是尚未通过相关规范性文件以细化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贯彻、落实。在职能发挥上未能对优化营商环境形成系统化聚焦等问题突出,凸显了认知观念制约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尚未形成观念层面的深刻变革合力,一定的思想阻碍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未能形成营商环境优化的根本动力。见表1。

表1 某市部分民主党派2020—2021 年社情民意信息聚焦营商环境统计

(二)机制制约:缺乏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联动机制

营商环境优化涉及诸多领域和部门,只有各部门审批、监管以及政务服务等实践环节联动,才能产生叠加复合作用,实现政府、企业、民众等多方共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持续发挥制度优势,通过多层次制度化政治协商形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领域开始与营商环境优化建立联系。但专门聚焦营商环境优化的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尚未形成,尤其工作联动机制、沟通联动机制以及人员联动机制尚未健全甚至缺失。这就导致了新型政党制度中内含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协商优势等不能与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建立充分的机制联系,不能为保障其持续优化起到助力作用,难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4]的重要指示,不能有效地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转化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持久效能。

(三)平台制约:缺乏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动态智能平台

构建起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优化营商环境长效联系的平台非常必要。全国政协探索的线上协商平台、协商品牌等就是促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发挥的重要创新。民主党派中央通过开展专题“大调研”形式,借助政治协商平台,提出促进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提案。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内,借助政治协商平台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省市中心工作等调研活动,形成的规律性认识、高质量成果也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市级层面民主党派缺乏参与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实践的固定化的动态智能横向平台,动态化搜集、反映、反馈信息能力低下,进而导致对口调研系统化不够、合力不足、参与深度广度有限,造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优化营商环境存在关联裂痕、沟通不畅、反馈不足、效能不高等问题,极大地削减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力度和效能。

三、构建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机制的实践路径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参与国际事务范围愈加广泛,高标准的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亮丽名片和重要支撑。由此,要深入挖掘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构建起与优化营商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为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建设聚集正向的力量。

(一)立足界别特色和优势,构建部门与党派直接联系、全程反馈的“专项协商”机制,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1.围绕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分解“专项协商”机制构建目标,探索“界别—主题—成效”的全链条协商模式。

(1)立足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优势,任务认领与主动担纲相结合,切实激发各民主党派在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中发挥作用。要以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基准和指导,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侧重点和堵塞环节,以年度为单位,抓住重点突破问题。要着眼于立足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优势激发各民主党派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新定位的实践成果转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让城市有颜值、有品位、有活力,让群众温馨、企业舒心,人人向往”[5]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蓝本,将大范畴的营商环境优化分解成四个主题,各民主党派依托自身界别特色,或者采用自主担纲任务模式,或者组织分派认领模式,根据同级党委委托针对其中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为优化营商环境聚合力量。

(2)创新“专项协商”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专项协商”常态化工作机制就是将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与党派参政议政的实践结合起来的创新举措,通过针对某一突出问题,建立“专项协商”常态化机制。具体来说,推动“专项协商”常态化,需要不断探索机制支撑,包括人才机制、激励机制、衔接机制以及成果转化跟踪机制等,以确保机制落实落地。这些机制可以借助政府部门、民主党派以及双方合力三个维度去探索,有成效的要坚持并推广,一切以有利于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观念转化为基本指导。

(3)适当地开展企业家进民主党派、民主党派进企业等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增进双方沟通、理解、信任,进而推动成果形式长期巩固和保留下来。“专项协商”顺畅运行的前提就是要求企业、党派、政府之间构建和谐的沟通方式、形成沟通合力。特别是有企业会员或者与企业建立友好联系的民主党派要立足优化营商环境大局,总结好的经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使命感挖掘真问题,反映企业遇到问题等真实情况,为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合力。

2.切实构建起成效较好宣传模式,促进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专项协商”定期化、常态化、全程化,从注重协商形式向提高协商意识转变。

(1)分层次宣传“专项协商”的社会价值。构建起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联系,是有效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问题的关键。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需要梳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企业的诉求和发展堵点,积极发挥“专项协商”针对特定议题、特定人群、特定部门的特定成效。具体来说,要积极宣传“专项协商”的实践价值,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之间形成共识,特别是与营商环境关联密切的政府部门更是要从政治高度来正确看待和认识此模式。要广泛充分地利用公众号、信息平台、网页等形式进行宣传。

(2)有侧重地宣传“专项协商”的运用范畴。当前,“专项协商”实际刚刚开展,大多数部门并不了解和参与其中,为了避免后续工作阻力,应该根据部门职能有侧重地宣传各自在“专项协商”中的职能定位,这样才能在优化营商环境时有的放矢,发挥积极作用。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专项协商”的内容清单,就协商什么、如何协商、谁来协商、协商效果评价、协商结果制定方案,同时,要制定近三年对口协商的侧重点,可以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点来制定。

(二)构建“动态联动”工作机制,打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监督优势与营商环境优化“双维优势”联动模式,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归根结底需要通过制度革新、制度完善以及制度落实等系列“组合拳”来实现。优化营商环境是塑造发展新优势、构建新格局的重要实践,也是民主党派发挥监督职能可大有作为的重要领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监督优势发挥需要依托民主党派在监督职能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专项民主监督等监督新形式,积极打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监督优势与营商环境优化“双维优势”联动模式。

1.构建民主党派对口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动态机制。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重要职能之一,构建民主党派对口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动态机制,是促进民主党派依托参与优化营商环境事项全过程,履行监督职能也是亟待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提升的履职维度。通过构建民主党派对口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动态机制,规范监督履职实践、畅通监督履职渠道、提升监督履职效能,切实打通阻碍营商环境优化的突出问题。

(1)围绕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动态梳理细化民主党派参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以便精准把握动力因素和阻碍因素。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民主党派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基本遵循。从条例的基本规定出发,细化民主监督类目、领域、时长、主体等要素,明确监管、完善、反馈等流程,通过全动态全过程参与,进一步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执政党决策科学化提供重要参考。

(2)构建民主党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开展民主党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就是要查摆问题,厘清优化营商环境亟待破解的难题、堵点,由此,要将民主党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实践中形成的有益成果系统总结好、运用好、复盘好,要建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民主党派围绕成果事项等的定期沟通机制;完善民主党派围绕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等现实问题提出建议的直通车机制等。同时,可针对地方或者部门面临的营商环境优化难点,适时召开座谈会、大调研等形式,在主体层面形成思想共识和统一行动,以促进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成果的运用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2.构建民主党派监督实践嵌入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联动机制。促进营商环境实现优化,要加强新型政党制度运行实践与之的紧密联系,实现寓制度于实践中,寓实践于制度中。从制度层面看,构建民主党派监督实践嵌入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联动机制,是解决营商环境优化受阻等问题的利器。

(1)探索民主党派监督职能与破解优化营商环境年度项目联动攻坚机制。相关部门要系统梳理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项目,可以从“五位一体”总布局或者“十四五”时期的六大目标维度着手,拟定相对具体、可操作的项目,而后民主党派通过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协商三大职能作用,进行项目跟进,会议跟进,调研跟进,以此破解联动机制匮乏,沟通效果不好等问题。

(2)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监督实践与优化营商环境重难点全程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在年初梳理亟待破解的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难点问题,并与民主党派签署合作意向书,报优化营商环境平台备案,促进全程智能化、数字化监督。同时,民主党派具有调研基础以及协商平台等实践历练经验,可以进一步发挥其能动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难点问题建议案,反馈给营商环境牵头部门,作为下一年度重点攻坚项目,并推进机制常态化,长此以往,领域内的营商环境难题将被逐个攻破,新型政党制度呈现的平台优势也更加突出。

(3)新型政党制度监督要遵循地方实际、激发资源优势等原则,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要贯彻好、落实好省市营商环境条例,就要下功夫处理好省市营商环境条例指导性与遵循地方实际、激发资源优势等原则之间的关系。要积极释放新型政党制度稳定性、合作性、实践性的特色优势,以城市资源禀赋、工业布局、文化底蕴、风土人情为突破口,遵循地方实际、激发资源优势,构建起“新型政党制度—遵循基本原则—营商环境优化”内在联系,塑造吸引力强、感染力强的营商环境优化品牌名片,把优化营商环境与城市形象、城市品质提升统筹起来。

(三)构建“要素赋能”长效机制,实现新型政党制度要素优势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实践提升成效,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新型政党制度在制度、理论以及实践层面聚合了人才、智力、界别等要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形成了要素赋能营商环境优化的先天条件。近年来,随着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依靠政治协商制度平台实现各类要素更加便利,不仅将传统要素很好聚集起来,更是将新型要素也很好地聚集起来,特别是部分省份通过数据要素,进一步提升社情民意信息筛选管理合理化水平,也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重要契机。

1.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新型政党制度要素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实践的专业平台。

(1)利用数字城市平台,规范新型政党制度聚合优势嵌入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通过数字平台项目板块设计、制定标准化流程,系统梳理全国范围内民主党派涉及营商环境优化的社情信息条目、提案条目、调研成果等,为提升职能部门认知和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基本支撑。

(2)系统整合现有平台,派驻专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现有平台主要涉及各市“一网通办”实践、数字城市建设实践,主要是针对全市范围数字化、智能化政府建设全局的,平台对涉及营商环境优化的专项性、分散性信息筛选相对薄弱,可探索对项目管家、党派科人员、政协提案委人员等开放特定权限,来兼任专业的营商环境专员制度,提取、筛选、整合助力营商环境有用信息。

2.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开辟新型政党制度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平台模块。优化营商环境涉及诸多部门职责,在平台模块打造进程中,必须注重融入数字建设实践并推进互动模式构建,否则形式化、不重视等现象又会相对普遍。当前,在数字政府加速建设实践背景下,开辟新型政党制度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平台模块,以奖惩机制为牵引破解现实问题显得极为迫切。

(1)制定专业化的奖惩监管流程和办法。邀请专业人士对奖惩监管流程进行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积极拓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机制和数字监管职能,督促公职人员形成基本的敬畏,内生出尊商、敬商、爱商、护商的情感认知以及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2)开发破坏营商环境曝光平台。大力整治不作为、假作为行为,促进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企业主体等积极履职、参与,对懒政、怠政的个人及单位进行曝光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降档。

优化营商环境是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专项协商”“动态联动”“要素赋能”三大机制,促进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助力营商环境优化长效机制不断彰显治理效能,将会极大改变分散化、碎片化、断条化等短板。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推进,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牵引营商环境优化机制建设将与诸多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包括制度优势彰显、治理效能提升、国家安全维护等。由此,只有从制度维度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促进营商环境优化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为破解营商环境优化核心问题、理顺有机关联、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营商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营商环境软转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